醉桃居後屋之中,一名英俊不凡的男子站立在屋中,身著華服,身上透露著氣宇軒昂的味道。
他叫屈複。
略微等待了少頃,棋童急忙走了進來,道:“兄長,怎有空來醉桃居?”
看著來人男子裝扮,屈複眼中透著驚奇,道:“小妹,為何一副男子裝扮?”
棋童道:“兄長,且看我像不像?”
屈複聽著羋萱男子的口音,再度打量了羋萱一眼,道:“像,還真是像!”
“兄長還未說來此為何?”
屈複道:“小妹,再過幾日,可知是什麽日子?”
羋萱不假思索道:“再過幾日,是曾祖父之祭日,兄長是要我一同迴長沙拜祭?”
屈複點了點頭,道:“你我兄妹二人已有五六年未曾去祭拜過了,此次我來醉桃居,便是想我二人一同迴去祭拜一番曾祖父。”
“兄長來,隻怕不止於此吧?”
羋萱深知自己這位兄長的性子,若是單單如此,屈複決然不會來醉桃居找她。
自十五歲那年開始,屈複便立誌要恢複楚國,甚至因此改名,就是希望能夠聯絡天下的有誌之士,一同掀翻暴秦。
這五六年以來,屈複一直在外奔走,從未歸鄉,更不要說來找她這個妹妹了。
屈複點了點頭道:“我此來醉桃居,是想找兩個人。”
“兄長想找誰?我可立即命人去查。”醉桃居本就是這壽春城中的消息海,各種信息的匯總與流散之地。故而,想要找兩個人,對醉桃居來說,不是什麽難事。
“這第一位,是李左車先生,我聞他素有謀略,前番曾在魏國名士陳餘手下效力,而今,我聽說他來到壽春,且其已不再為陳餘效力,若能招攬此人,於我大楚複興大有裨益。”
聞言,羋萱道:“兄長隻怕要白費心思了!”
屈複皺眉看向羋萱,羋萱道:“先生曾經在醉桃居停留過數日,而今先生已經往臨淄去了。”
“小妹為何不留住他?”屈複臉上頗有些懊悔之色,亦是對羋萱有幾分見責之意。
羋萱道:“兄長勿怪,先生已經看淡世事,此生唯願遊曆天下,寄情於山水,不複摻和其中之事。”
“且在壽春之時,扶蘇公子亦曾相邀,可先生卻是堅辭不受,故小妹未曾阻攔。”
聽羋萱這麽一說,屈複哀歎了一口氣。出門在外五六年的光景,一事無成,諸事不順,複國的大業遲遲不能開展,這一切對於屈複來說,都令他太過痛苦!
然屈複亦是知道不能強求,天下間的名士,多有著倨傲的性子,越是強求,越發令人生厭,更會招致其他名士側目,使得其他名士更加不敢為其效力。
昔年魏國龐涓嫉妒孫臏之才華,對其加害,龐涓便惡名滿天下,其後,孫臏亦是借助齊國之力,完成複仇,令龐涓葬身馬陵。
“兄長莫要灰心,天下間名士無數,隻要用心去尋,總歸能完成心願的。”
聽著羋萱慰藉的話語,屈複心頭稍顯寬慰。
“這第二位是扶蘇公子。”屈複略微平複了一下心緒,道。
羋萱呆呆的立在原地,略有些失聲道:“兄長說誰?”
“扶蘇公子。”
屈複自顧自道:“我要找的是扶蘇公子,小妹,可否設法令我與扶蘇公子見一麵?”
羋萱迴過神道:“兄長,可知扶蘇公子是大秦之長公子,兄長去見他,他如何能助兄長?”
屈複負手而立,道:“我自然知之,可大丈夫有所不為,有所為。”
“若我楚國能得扶蘇公子相助,日後我楚國便複國有望。”
“為此冒險一試,值得。”
“這一路走來,百姓對他讚不絕口,這九江郡中,百姓皆已將其視若神明。扶蘇公子雖是大秦公子,可亦是我楚國公主之後,是我楚國貴胄,身體裏有著我們楚人的血脈。”
“且我在外遊曆之時曾經聽說,扶蘇公子之老師淳於越素來主張分封製,未來,若扶蘇公子繼位,說不定就是我楚國複國之時。”
“可是,兄長你……”羋萱臉上浮現出擔憂之色。
“小妹勿要為我擔憂,為兄我還是有些把握的,眼下扶蘇公子未得秦皇冊封,還不是秦國之儲君,若我們能夠扶助他為秦國之新君,到那時,扶蘇公子自然要投桃報李,許我大楚複國。”
在來時,屈複已經聽說了,扶蘇公子已經獲賜秦皇所賜玉帶,這意味著扶蘇未來有很大的可能擔任秦國儲君之位,到了那時,在想讓扶蘇公子答應楚國複國之事,已然是不可能。
可眼下,尚有一線機會!
羋萱看著屈複臉上的堅持之色,知道自己勸阻不了他。內心不覺為扶蘇暗自擔憂。
一旦扶蘇被屈複打動,那麽,扶蘇便是將自己置於險地,此事若被揭露,兄長屈複倒是無事,躲藏於民間秦廷自然尋不到他,可是扶蘇公子,作為大秦的公子,必然是難逃一死。
而扶蘇若是不答應,必然二人勢必會爭吵起來,甚至為此動武也不是沒有可能,而這樣的情景,是羋萱不願意見到的。
“小妹,你一定要幫幫我。”屈複再度懇請道。
“這……”羋萱臉上露出遲疑之色,道:“我試一試。”
屈複被羋萱帶到一處閣樓之中,而羋萱則是離開房間。
時間悄然流逝,屈複在房中已經足足等候了兩個時辰,可是,卻是杳無音信,這不禁讓屈複心中越發感到焦躁。
少頃,羋萱推開房門,屈複急忙道:“如何?”
羋萱搖了搖頭,心中亦是為他的兄長屈複和扶蘇暗自各鬆了一口氣。
羋萱道:“剛剛醉桃居傳來消息,扶蘇公子已經離開九江郡。”
“他要迴鹹陽?”
羋萱道:“不是,他要去長沙郡。”
“九江郡的事務,他已經托付給郡守吳芮和長史司馬欣了。今早,他剛剛乘船離開九江郡。”
“兄長想要見他之願隻怕不能達成了。”
屈複陷入了沉默當中,道:“無妨,九江郡事情完畢之後,他去長沙,之後必然是迴鹹陽,南郡是他必經之地。”
他叫屈複。
略微等待了少頃,棋童急忙走了進來,道:“兄長,怎有空來醉桃居?”
看著來人男子裝扮,屈複眼中透著驚奇,道:“小妹,為何一副男子裝扮?”
棋童道:“兄長,且看我像不像?”
屈複聽著羋萱男子的口音,再度打量了羋萱一眼,道:“像,還真是像!”
“兄長還未說來此為何?”
屈複道:“小妹,再過幾日,可知是什麽日子?”
羋萱不假思索道:“再過幾日,是曾祖父之祭日,兄長是要我一同迴長沙拜祭?”
屈複點了點頭,道:“你我兄妹二人已有五六年未曾去祭拜過了,此次我來醉桃居,便是想我二人一同迴去祭拜一番曾祖父。”
“兄長來,隻怕不止於此吧?”
羋萱深知自己這位兄長的性子,若是單單如此,屈複決然不會來醉桃居找她。
自十五歲那年開始,屈複便立誌要恢複楚國,甚至因此改名,就是希望能夠聯絡天下的有誌之士,一同掀翻暴秦。
這五六年以來,屈複一直在外奔走,從未歸鄉,更不要說來找她這個妹妹了。
屈複點了點頭道:“我此來醉桃居,是想找兩個人。”
“兄長想找誰?我可立即命人去查。”醉桃居本就是這壽春城中的消息海,各種信息的匯總與流散之地。故而,想要找兩個人,對醉桃居來說,不是什麽難事。
“這第一位,是李左車先生,我聞他素有謀略,前番曾在魏國名士陳餘手下效力,而今,我聽說他來到壽春,且其已不再為陳餘效力,若能招攬此人,於我大楚複興大有裨益。”
聞言,羋萱道:“兄長隻怕要白費心思了!”
屈複皺眉看向羋萱,羋萱道:“先生曾經在醉桃居停留過數日,而今先生已經往臨淄去了。”
“小妹為何不留住他?”屈複臉上頗有些懊悔之色,亦是對羋萱有幾分見責之意。
羋萱道:“兄長勿怪,先生已經看淡世事,此生唯願遊曆天下,寄情於山水,不複摻和其中之事。”
“且在壽春之時,扶蘇公子亦曾相邀,可先生卻是堅辭不受,故小妹未曾阻攔。”
聽羋萱這麽一說,屈複哀歎了一口氣。出門在外五六年的光景,一事無成,諸事不順,複國的大業遲遲不能開展,這一切對於屈複來說,都令他太過痛苦!
然屈複亦是知道不能強求,天下間的名士,多有著倨傲的性子,越是強求,越發令人生厭,更會招致其他名士側目,使得其他名士更加不敢為其效力。
昔年魏國龐涓嫉妒孫臏之才華,對其加害,龐涓便惡名滿天下,其後,孫臏亦是借助齊國之力,完成複仇,令龐涓葬身馬陵。
“兄長莫要灰心,天下間名士無數,隻要用心去尋,總歸能完成心願的。”
聽著羋萱慰藉的話語,屈複心頭稍顯寬慰。
“這第二位是扶蘇公子。”屈複略微平複了一下心緒,道。
羋萱呆呆的立在原地,略有些失聲道:“兄長說誰?”
“扶蘇公子。”
屈複自顧自道:“我要找的是扶蘇公子,小妹,可否設法令我與扶蘇公子見一麵?”
羋萱迴過神道:“兄長,可知扶蘇公子是大秦之長公子,兄長去見他,他如何能助兄長?”
屈複負手而立,道:“我自然知之,可大丈夫有所不為,有所為。”
“若我楚國能得扶蘇公子相助,日後我楚國便複國有望。”
“為此冒險一試,值得。”
“這一路走來,百姓對他讚不絕口,這九江郡中,百姓皆已將其視若神明。扶蘇公子雖是大秦公子,可亦是我楚國公主之後,是我楚國貴胄,身體裏有著我們楚人的血脈。”
“且我在外遊曆之時曾經聽說,扶蘇公子之老師淳於越素來主張分封製,未來,若扶蘇公子繼位,說不定就是我楚國複國之時。”
“可是,兄長你……”羋萱臉上浮現出擔憂之色。
“小妹勿要為我擔憂,為兄我還是有些把握的,眼下扶蘇公子未得秦皇冊封,還不是秦國之儲君,若我們能夠扶助他為秦國之新君,到那時,扶蘇公子自然要投桃報李,許我大楚複國。”
在來時,屈複已經聽說了,扶蘇公子已經獲賜秦皇所賜玉帶,這意味著扶蘇未來有很大的可能擔任秦國儲君之位,到了那時,在想讓扶蘇公子答應楚國複國之事,已然是不可能。
可眼下,尚有一線機會!
羋萱看著屈複臉上的堅持之色,知道自己勸阻不了他。內心不覺為扶蘇暗自擔憂。
一旦扶蘇被屈複打動,那麽,扶蘇便是將自己置於險地,此事若被揭露,兄長屈複倒是無事,躲藏於民間秦廷自然尋不到他,可是扶蘇公子,作為大秦的公子,必然是難逃一死。
而扶蘇若是不答應,必然二人勢必會爭吵起來,甚至為此動武也不是沒有可能,而這樣的情景,是羋萱不願意見到的。
“小妹,你一定要幫幫我。”屈複再度懇請道。
“這……”羋萱臉上露出遲疑之色,道:“我試一試。”
屈複被羋萱帶到一處閣樓之中,而羋萱則是離開房間。
時間悄然流逝,屈複在房中已經足足等候了兩個時辰,可是,卻是杳無音信,這不禁讓屈複心中越發感到焦躁。
少頃,羋萱推開房門,屈複急忙道:“如何?”
羋萱搖了搖頭,心中亦是為他的兄長屈複和扶蘇暗自各鬆了一口氣。
羋萱道:“剛剛醉桃居傳來消息,扶蘇公子已經離開九江郡。”
“他要迴鹹陽?”
羋萱道:“不是,他要去長沙郡。”
“九江郡的事務,他已經托付給郡守吳芮和長史司馬欣了。今早,他剛剛乘船離開九江郡。”
“兄長想要見他之願隻怕不能達成了。”
屈複陷入了沉默當中,道:“無妨,九江郡事情完畢之後,他去長沙,之後必然是迴鹹陽,南郡是他必經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