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宋騎兵接觸,一個照麵鐵林軍幾乎損失殆盡,耶律休哥不得不帶自己的斡魯朵和皮室軍衝鋒。
兀顏光正在與何元慶激戰,對手是兀顏光最討厭的重武器類猛將。
不是說兀顏光力量不夠,用方天畫戟之輩不是高手就是廢柴,但是最差也是孔武有力的廢柴。
前文介紹過方天畫戟前重後輕,需要大力氣才能使用,入門難精通更難!
當然兀顏光絕對是高手之列。
兀顏光有三重重甲,麵對槍、矛這類有非常好的防禦力,可再多的重甲都經不起一錘!
兀顏光對戰何元慶小心翼翼,盡可能的躲避攻擊,然後感歎大宋猛將何其多!
與兀顏光有同感的是高模翰,對戰王珪的鐵杵也是五五開,二人都是勢大力沉之輩鬥得旗鼓相當。
金槍騎幾乎全滅了鐵林軍後,徐寧向耶律休哥統領軍隊正麵衝殺。
主帥太史慈副將王基、朱倨統領輕騎跟其後約二十步距離,形成重騎兵在前為箭頭,輕騎兵在後的巨大錐形陣。
而馬忠這小子早就統領一支弓騎兵,繞到側翼不斷地與遼軍對射騷擾。
很快雙方騎兵碰撞,失去鐵林軍的契丹騎兵,下一刻人仰馬翻看的耶律休哥目眥欲裂。
斡魯朵死傷慘重,這可是屬於他自己軍隊!
金槍騎一支不同於其他任何重甲騎兵的軍團,他們似乎專門為了破騎兵而生。
其他騎兵第一目標是人,而金槍騎第一目標是馬!
為了攻擊到戰馬,甚至要躲避第一次對手的攻擊,對戰講究的就是先發製人而金槍騎卻反其道而行之。
對戰鐵林軍的時候還有損傷,雙方防禦力相等,造成衝擊力掉落馬下傷亡。
但是麵對輕騎兵,金槍騎露出了崢嶸的屠刀。
他們能夠無視對方的攻擊,利用重甲防禦力,隻要避過要害就能靠著重甲擋下攻擊,而自己馬速不慢長達一仗八的鉤鐮槍僅僅靠著馬速就能切斷馬腿。
對衝過程中不需要換攻擊姿勢保持握住鉤鐮槍全力防禦,殺傷力就無比的巨大。
遼軍騎兵不管是斡魯朵,還是皮室軍,金槍騎所到之處就和割麥子一樣摔倒一片。
鐮刀割麥子,鉤鐮槍割馬腿,摔倒的契丹騎兵根本不用去管,萬馬奔騰直接會撞飛踏成肉泥。
但是成片成片的戰馬卻不行,戰馬體積比人類大的多,重量和數量都會形成障礙,會影響身後騎兵的衝鋒。
這就很考驗騎術,就和後世開車一樣前麵突然急刹車,要麽變向要麽刹車。
而戰馬又沒先進的刹車係統,隻有極速變向繞開這就非常考驗馬術。
騎術這一技能,農耕民族天生上線就不如草原人。
做個比喻草原人騎術能夠點滿這技能最高上線lv10,而大部分的農耕民族上線最多lv7就無法再加點。
這說的是通常情況,華夏也有騎術天賦異稟之人,這從軍隊廣義角度來說這類人還算鳳毛菱角。
所以太史慈統領的騎兵距離金槍騎二十步,就是為了躲避成片的倒地戰馬,顯然雙方多次訓練配合的結果。
對衝過後徐寧和金槍騎很快把遼軍殺了個對穿,太史慈的輕騎也成功擴大戰果殺的契丹人人仰馬翻損失慘重。
甚至耶律休哥在麵對太史慈的時候交手五個迴合不敵,逃跑時被太史慈一箭射穿了肩膀幾乎失去戰鬥力。
僅僅一個對衝估算就剿滅了女真人三成騎兵,將近三分之一這是任何一支軍隊無法接受的戰損比!
這個戰損比巨大到已經在潰敗的邊緣,人不是機器是會害怕、會恐懼、會怕死的生物,還非常受到從眾效應的影響,這支遼軍原本就士氣不高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能夠造成如此大戰果,是多方麵因素導致。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這支遼兵是敗軍,原本士氣就低落戰將折損了大半,契丹士兵都看在眼裏,平時那些強大的猛將全部戰死,這對他們士氣衝擊力是致命的打擊。
第二就是金槍騎的特殊戰法,耶律休哥第一次見到那麽奇怪的戰法,幾乎全滅了鐵林軍讓兵種上出現了絕對的劣勢。
第三就是遼人將領不足,死了七七八八的將領耶律休哥親自上陣,但是別忘了大宋騎兵身為箭頭人物的徐寧、王珪、何元慶、太史慈可都是猛將。
一個鑽石頭的衝擊鑽頭,一個普通鐵質的衝擊鑽頭,效果自然大不相同。
即使耶律休哥本身武藝也不弱,在激戰中與徐寧拚了三招和太史慈拚了五招,兀顏延壽根本不是太史慈的對手,與王基勉強交手。
“嗚!嗚!”撤退的號角聲傳來耶律休哥果斷撤退,在士氣崩潰的邊緣撤退的號角又迴一波士氣。
這也是耶律休哥強大統帥能力的一麵,卻也是無奈的下令。
說耶律休哥統兵強大,撤退和潰敗都是逃命卻有著本質性的區別!
一個是有秩序的組織退走,一個是亂哄哄的各自逃命,前者耶律休哥還有機會重整軍心保持戰力保存有生力量,後者一但潰敗形成再強的名將也無能為力。
而耶律休哥卻看出了軍隊極限邊緣,硬生生的下一刻就可能成為潰逃變成了撤退,能做到這點的都是曆史上留名的名將。
無奈也是耶律休哥再一次承認自己敗了,而且敗的非常慘的慘敗!遼國這次南侵主力在自己手裏,自己辜負了耶律阿保機的信任。
耶律休哥沒有考慮過自己下場會怎麽樣,隻希望能夠把有生力量盡可能的帶迴去,大宋的強大擺在麵前,它不是漢初能夠白登山圍獵的羊!而是很可能剛剛一統就敢北征的秦!
沒錯!如今統一的王朝隻有兩個秦、漢,但是麵對草原人境遇完全不一樣。
強秦一統後,始皇帝就派蒙恬統領三十萬大軍,北上對決匈奴人!
而漢朝劉邦在一統後,一開始也想學始皇帝但是被打了一個白登山之圍,從此開始幾代人的修生養息,到了武帝時期才開始北伐草原。
這次遼、金聯盟南下也是想趁著陸衡的大宋剛剛一統不久,看看有沒有可趁之機卻是實實在在踢到了一塊鋼板。
兀顏光正在與何元慶激戰,對手是兀顏光最討厭的重武器類猛將。
不是說兀顏光力量不夠,用方天畫戟之輩不是高手就是廢柴,但是最差也是孔武有力的廢柴。
前文介紹過方天畫戟前重後輕,需要大力氣才能使用,入門難精通更難!
當然兀顏光絕對是高手之列。
兀顏光有三重重甲,麵對槍、矛這類有非常好的防禦力,可再多的重甲都經不起一錘!
兀顏光對戰何元慶小心翼翼,盡可能的躲避攻擊,然後感歎大宋猛將何其多!
與兀顏光有同感的是高模翰,對戰王珪的鐵杵也是五五開,二人都是勢大力沉之輩鬥得旗鼓相當。
金槍騎幾乎全滅了鐵林軍後,徐寧向耶律休哥統領軍隊正麵衝殺。
主帥太史慈副將王基、朱倨統領輕騎跟其後約二十步距離,形成重騎兵在前為箭頭,輕騎兵在後的巨大錐形陣。
而馬忠這小子早就統領一支弓騎兵,繞到側翼不斷地與遼軍對射騷擾。
很快雙方騎兵碰撞,失去鐵林軍的契丹騎兵,下一刻人仰馬翻看的耶律休哥目眥欲裂。
斡魯朵死傷慘重,這可是屬於他自己軍隊!
金槍騎一支不同於其他任何重甲騎兵的軍團,他們似乎專門為了破騎兵而生。
其他騎兵第一目標是人,而金槍騎第一目標是馬!
為了攻擊到戰馬,甚至要躲避第一次對手的攻擊,對戰講究的就是先發製人而金槍騎卻反其道而行之。
對戰鐵林軍的時候還有損傷,雙方防禦力相等,造成衝擊力掉落馬下傷亡。
但是麵對輕騎兵,金槍騎露出了崢嶸的屠刀。
他們能夠無視對方的攻擊,利用重甲防禦力,隻要避過要害就能靠著重甲擋下攻擊,而自己馬速不慢長達一仗八的鉤鐮槍僅僅靠著馬速就能切斷馬腿。
對衝過程中不需要換攻擊姿勢保持握住鉤鐮槍全力防禦,殺傷力就無比的巨大。
遼軍騎兵不管是斡魯朵,還是皮室軍,金槍騎所到之處就和割麥子一樣摔倒一片。
鐮刀割麥子,鉤鐮槍割馬腿,摔倒的契丹騎兵根本不用去管,萬馬奔騰直接會撞飛踏成肉泥。
但是成片成片的戰馬卻不行,戰馬體積比人類大的多,重量和數量都會形成障礙,會影響身後騎兵的衝鋒。
這就很考驗騎術,就和後世開車一樣前麵突然急刹車,要麽變向要麽刹車。
而戰馬又沒先進的刹車係統,隻有極速變向繞開這就非常考驗馬術。
騎術這一技能,農耕民族天生上線就不如草原人。
做個比喻草原人騎術能夠點滿這技能最高上線lv10,而大部分的農耕民族上線最多lv7就無法再加點。
這說的是通常情況,華夏也有騎術天賦異稟之人,這從軍隊廣義角度來說這類人還算鳳毛菱角。
所以太史慈統領的騎兵距離金槍騎二十步,就是為了躲避成片的倒地戰馬,顯然雙方多次訓練配合的結果。
對衝過後徐寧和金槍騎很快把遼軍殺了個對穿,太史慈的輕騎也成功擴大戰果殺的契丹人人仰馬翻損失慘重。
甚至耶律休哥在麵對太史慈的時候交手五個迴合不敵,逃跑時被太史慈一箭射穿了肩膀幾乎失去戰鬥力。
僅僅一個對衝估算就剿滅了女真人三成騎兵,將近三分之一這是任何一支軍隊無法接受的戰損比!
這個戰損比巨大到已經在潰敗的邊緣,人不是機器是會害怕、會恐懼、會怕死的生物,還非常受到從眾效應的影響,這支遼軍原本就士氣不高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能夠造成如此大戰果,是多方麵因素導致。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這支遼兵是敗軍,原本士氣就低落戰將折損了大半,契丹士兵都看在眼裏,平時那些強大的猛將全部戰死,這對他們士氣衝擊力是致命的打擊。
第二就是金槍騎的特殊戰法,耶律休哥第一次見到那麽奇怪的戰法,幾乎全滅了鐵林軍讓兵種上出現了絕對的劣勢。
第三就是遼人將領不足,死了七七八八的將領耶律休哥親自上陣,但是別忘了大宋騎兵身為箭頭人物的徐寧、王珪、何元慶、太史慈可都是猛將。
一個鑽石頭的衝擊鑽頭,一個普通鐵質的衝擊鑽頭,效果自然大不相同。
即使耶律休哥本身武藝也不弱,在激戰中與徐寧拚了三招和太史慈拚了五招,兀顏延壽根本不是太史慈的對手,與王基勉強交手。
“嗚!嗚!”撤退的號角聲傳來耶律休哥果斷撤退,在士氣崩潰的邊緣撤退的號角又迴一波士氣。
這也是耶律休哥強大統帥能力的一麵,卻也是無奈的下令。
說耶律休哥統兵強大,撤退和潰敗都是逃命卻有著本質性的區別!
一個是有秩序的組織退走,一個是亂哄哄的各自逃命,前者耶律休哥還有機會重整軍心保持戰力保存有生力量,後者一但潰敗形成再強的名將也無能為力。
而耶律休哥卻看出了軍隊極限邊緣,硬生生的下一刻就可能成為潰逃變成了撤退,能做到這點的都是曆史上留名的名將。
無奈也是耶律休哥再一次承認自己敗了,而且敗的非常慘的慘敗!遼國這次南侵主力在自己手裏,自己辜負了耶律阿保機的信任。
耶律休哥沒有考慮過自己下場會怎麽樣,隻希望能夠把有生力量盡可能的帶迴去,大宋的強大擺在麵前,它不是漢初能夠白登山圍獵的羊!而是很可能剛剛一統就敢北征的秦!
沒錯!如今統一的王朝隻有兩個秦、漢,但是麵對草原人境遇完全不一樣。
強秦一統後,始皇帝就派蒙恬統領三十萬大軍,北上對決匈奴人!
而漢朝劉邦在一統後,一開始也想學始皇帝但是被打了一個白登山之圍,從此開始幾代人的修生養息,到了武帝時期才開始北伐草原。
這次遼、金聯盟南下也是想趁著陸衡的大宋剛剛一統不久,看看有沒有可趁之機卻是實實在在踢到了一塊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