詢問酆泰、衛鶴隻是確認二人是否還在王家,等王慶確認後自然心中有了想法,寒暄一番後,黃猗把話題往袁術要北上這方麵引,本來王慶就對這事情興趣泛泛,他王慶又不管袁術死活,愛怎麽死怎麽死,最好早點死,封鎖壽春後他王慶少了很多的樂趣。
段三娘到很關心袁術,希望他晚點死,為什麽?
也拖了袁術的福,讓壽春戒嚴,才讓壽春的那大大小小的姑娘、小姐沒法勾引王慶,讓這段日子段三娘不用疑神疑鬼,聽到袁術想北上後,那不就是壽春要恢複了?
這對段三娘來說絕對不是個好消息!
當然黃猗最後請王慶護衛袁術北上,王慶一點興趣都沒,袁術這死人還有什麽好護衛的,不如早點死了算了,大家都省事不是?
王慶毫不掩飾的在黃猗麵前對袁術的不屑,並沒有因為黃猗是袁術的女婿這一身份有半點的收斂。
由此可見王慶一方麵性格十分的不羈,另一方麵則是和黃猗關係真的不錯,從沒擔心過黃猗去告發。
這也是壽春城內上至士族、豪強,下至普通百姓對袁術的態度,所有人都認為袁術沒多少時間可以蹦躂可活了,特別是廬江的劉勳被陸衡剿滅之後。
可黃猗卻說袁術願意封王慶大將軍的時候,王慶來了興趣,王慶可知道傳國玉璽在袁術的手裏(袁術稱帝的時候沒有公布有傳國玉璽,但為了服眾給壽春大戶的家主們看過),王慶表示對大將軍什麽的沒興趣,封一個王來玩玩,那王慶到願意走這一趟。
而且王慶要封的往不是魯王、趙王這樣的地方王,古有項羽‘霸王’十分的霸氣,不過王慶卻不喜歡霸氣,王慶要一個‘逍遙王’!
如果不是段三娘在身邊,王慶差點說出口‘風流王’!
沒錯王慶要的就是‘逍遙王’,而且要的是正兒八經的傳國玉璽蓋印的‘逍遙王’,詔書的封號。
正如滕戡、滕戣兩兄弟一樣,王慶雖然不羈卻也不傻,願意接受大將軍那就等於投靠袁術,這個節骨眼下投靠袁術,估計傻子都不會幹,陪著袁術一起陪葬,誰幹誰傻。
但是要一個‘逍遙王’卻不一樣,這個是個正兒八經由傳國玉璽蓋章的王,但是封號卻是逍遙二字,那碰到任何的諸侯不會拿這個逍遙王當迴事。
可由傳國玉璽蓋章的逍遙王,誰能不認?那王慶不是備有麵兒!
如果說現在的王慶賭的是錢兒,宿的是娼兒,喝的是酒兒,那今後明顯就是和當世人說明,老子要的就是‘有的是錢兒,要最美的姑娘,喝最好的美酒!樂得逍遙!’
王慶把自己的要求一說,而且表示不要事後,出發前就把詔書送上,就願意走這一趟,黃猗表示隻要王慶願意護送袁術北上,那這‘逍遙王’的事情包在他的身上。
黃猗可不怕袁術不答應,笑話如今袁術自身難保,隻要不搶他的玉璽,別說就是蓋一個逍遙王,蓋個霸王都願意,動動手的事情。
就這樣目的達到,黃猗也告辭,都沒開口提起酆泰、衛鶴二人的事情,正如黃猗分析的王老爺可不放心王慶這個獨子,自然會讓二人護衛。
同樣王慶看著黃猗走後,冷笑一聲王慶答應護送,碰到什麽毛賊王慶打發也就打發了,要是碰到強大的諸侯來剿袁術,打不過就跑,為袁術拚命?笑話!
段三娘對於這樣的王慶十分著迷,當初就是因為王慶的不羈,如同母虎一樣的段三娘才看上王慶。
至於王慶看上段三娘什麽?
無人可知,也許是向世人證明,連這樣的女人他王慶都能降服吧!
等王老爺也就是王慶的父親王砉,得知王慶和黃猗這個交易,沒差點氣的半死,老頭十分不理解王慶的想法,為了一個滑稽的逍遙王,竟然願意和袁術這個瘟神沾邊。
可王砉拿自己兒子也沒辦法,這次袁術北上,必須要穿過徐州,王砉為了這個寶貝兒子,除了拜托酆泰、衛鶴兩位家中聘請的教頭外,還高價聘請了壽春的兩個成名遊俠劉以敬、上官義二人保護自己的兒子。
當然段三娘不會讓王慶獨自去麵對危險,決定和王慶一起走這一趟,同時叫上了哥哥段二和弟弟段五,雖然這二人武藝平平,好歹是一家人多一個人也能多一分照應。
就這樣黃猗先找了一次袁術,對於王慶討要的逍遙王,袁術一口答應取詔書,用玉璽蓋個章的事情換一大票保鏢,這事情當然幹。
第二日黃猗把王慶、酆泰、衛鶴、滕戣、滕戡,五人帶到袁術麵前,當看到王慶等人往那一站,各個手提兵器威風淩淩,讓張勳隨便挑了一個,比鬥幾迴合張勳就被打敗,瞬間大喜大肆封賞金銀。
就這樣曹操一出發,也許是一群好手讓有了自信的袁術,就帶著大軍走出了壽春,這個時空的袁術要比原時空走的堅決,並沒有留人馬守壽春,也提早了半年沒有拖到快要糧盡了再走。
自從壽春被那次被曹操挑起的聯盟圍城後,即使各路諸侯早就退兵,可袁術還是實行的封閉政策,不許任何人盡出,甚至不許百姓出城農耕,第一年全靠餘糧度日,世家大族、豪強等人還好,可苦了百姓加上天災大旱,易子而食都是常態,最後開始人吃人。
舒邵冒著生命危險放糧給百姓,也隻是讓百姓省吃儉用支持了幾個月,最後實在是人間煉獄,袁術隻待在他的那個皇宮從不出來,舒邵帶著活不下去的百姓請求張勳開門放他們走。
在幾萬百姓的哭求下,張勳終於開門放百姓離開,但是張勳怕袁術發現不敢一次性放很多,每次一小批、一小批的放難民出城,逃出的難民自然由錦衣衛指路到陸衡的治下。
張勳此人算是袁術軍中少有還有良心且忠於袁術之人,雖然能力平平但忠心耿耿,即使袁術到了這步田地,所有人都盼望袁術早一天去死,可張勳都不離不棄。
段三娘到很關心袁術,希望他晚點死,為什麽?
也拖了袁術的福,讓壽春戒嚴,才讓壽春的那大大小小的姑娘、小姐沒法勾引王慶,讓這段日子段三娘不用疑神疑鬼,聽到袁術想北上後,那不就是壽春要恢複了?
這對段三娘來說絕對不是個好消息!
當然黃猗最後請王慶護衛袁術北上,王慶一點興趣都沒,袁術這死人還有什麽好護衛的,不如早點死了算了,大家都省事不是?
王慶毫不掩飾的在黃猗麵前對袁術的不屑,並沒有因為黃猗是袁術的女婿這一身份有半點的收斂。
由此可見王慶一方麵性格十分的不羈,另一方麵則是和黃猗關係真的不錯,從沒擔心過黃猗去告發。
這也是壽春城內上至士族、豪強,下至普通百姓對袁術的態度,所有人都認為袁術沒多少時間可以蹦躂可活了,特別是廬江的劉勳被陸衡剿滅之後。
可黃猗卻說袁術願意封王慶大將軍的時候,王慶來了興趣,王慶可知道傳國玉璽在袁術的手裏(袁術稱帝的時候沒有公布有傳國玉璽,但為了服眾給壽春大戶的家主們看過),王慶表示對大將軍什麽的沒興趣,封一個王來玩玩,那王慶到願意走這一趟。
而且王慶要封的往不是魯王、趙王這樣的地方王,古有項羽‘霸王’十分的霸氣,不過王慶卻不喜歡霸氣,王慶要一個‘逍遙王’!
如果不是段三娘在身邊,王慶差點說出口‘風流王’!
沒錯王慶要的就是‘逍遙王’,而且要的是正兒八經的傳國玉璽蓋印的‘逍遙王’,詔書的封號。
正如滕戡、滕戣兩兄弟一樣,王慶雖然不羈卻也不傻,願意接受大將軍那就等於投靠袁術,這個節骨眼下投靠袁術,估計傻子都不會幹,陪著袁術一起陪葬,誰幹誰傻。
但是要一個‘逍遙王’卻不一樣,這個是個正兒八經由傳國玉璽蓋章的王,但是封號卻是逍遙二字,那碰到任何的諸侯不會拿這個逍遙王當迴事。
可由傳國玉璽蓋章的逍遙王,誰能不認?那王慶不是備有麵兒!
如果說現在的王慶賭的是錢兒,宿的是娼兒,喝的是酒兒,那今後明顯就是和當世人說明,老子要的就是‘有的是錢兒,要最美的姑娘,喝最好的美酒!樂得逍遙!’
王慶把自己的要求一說,而且表示不要事後,出發前就把詔書送上,就願意走這一趟,黃猗表示隻要王慶願意護送袁術北上,那這‘逍遙王’的事情包在他的身上。
黃猗可不怕袁術不答應,笑話如今袁術自身難保,隻要不搶他的玉璽,別說就是蓋一個逍遙王,蓋個霸王都願意,動動手的事情。
就這樣目的達到,黃猗也告辭,都沒開口提起酆泰、衛鶴二人的事情,正如黃猗分析的王老爺可不放心王慶這個獨子,自然會讓二人護衛。
同樣王慶看著黃猗走後,冷笑一聲王慶答應護送,碰到什麽毛賊王慶打發也就打發了,要是碰到強大的諸侯來剿袁術,打不過就跑,為袁術拚命?笑話!
段三娘對於這樣的王慶十分著迷,當初就是因為王慶的不羈,如同母虎一樣的段三娘才看上王慶。
至於王慶看上段三娘什麽?
無人可知,也許是向世人證明,連這樣的女人他王慶都能降服吧!
等王老爺也就是王慶的父親王砉,得知王慶和黃猗這個交易,沒差點氣的半死,老頭十分不理解王慶的想法,為了一個滑稽的逍遙王,竟然願意和袁術這個瘟神沾邊。
可王砉拿自己兒子也沒辦法,這次袁術北上,必須要穿過徐州,王砉為了這個寶貝兒子,除了拜托酆泰、衛鶴兩位家中聘請的教頭外,還高價聘請了壽春的兩個成名遊俠劉以敬、上官義二人保護自己的兒子。
當然段三娘不會讓王慶獨自去麵對危險,決定和王慶一起走這一趟,同時叫上了哥哥段二和弟弟段五,雖然這二人武藝平平,好歹是一家人多一個人也能多一分照應。
就這樣黃猗先找了一次袁術,對於王慶討要的逍遙王,袁術一口答應取詔書,用玉璽蓋個章的事情換一大票保鏢,這事情當然幹。
第二日黃猗把王慶、酆泰、衛鶴、滕戣、滕戡,五人帶到袁術麵前,當看到王慶等人往那一站,各個手提兵器威風淩淩,讓張勳隨便挑了一個,比鬥幾迴合張勳就被打敗,瞬間大喜大肆封賞金銀。
就這樣曹操一出發,也許是一群好手讓有了自信的袁術,就帶著大軍走出了壽春,這個時空的袁術要比原時空走的堅決,並沒有留人馬守壽春,也提早了半年沒有拖到快要糧盡了再走。
自從壽春被那次被曹操挑起的聯盟圍城後,即使各路諸侯早就退兵,可袁術還是實行的封閉政策,不許任何人盡出,甚至不許百姓出城農耕,第一年全靠餘糧度日,世家大族、豪強等人還好,可苦了百姓加上天災大旱,易子而食都是常態,最後開始人吃人。
舒邵冒著生命危險放糧給百姓,也隻是讓百姓省吃儉用支持了幾個月,最後實在是人間煉獄,袁術隻待在他的那個皇宮從不出來,舒邵帶著活不下去的百姓請求張勳開門放他們走。
在幾萬百姓的哭求下,張勳終於開門放百姓離開,但是張勳怕袁術發現不敢一次性放很多,每次一小批、一小批的放難民出城,逃出的難民自然由錦衣衛指路到陸衡的治下。
張勳此人算是袁術軍中少有還有良心且忠於袁術之人,雖然能力平平但忠心耿耿,即使袁術到了這步田地,所有人都盼望袁術早一天去死,可張勳都不離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