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麵對吐蕃的不確定性
大唐皇二代的非完全悠閑生活 作者:楚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恪三人到了書房後,麗競門的密探立刻將四周查探了一遍。
在沒有查探到人在四周後才向立刻匯報了一下。
李恪擺擺手,連同王喜在內,所有人都離開了書房。
武士彠見狀便知道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於是他起身給李淵和李恪倒上茶恭敬地說道
“不知太上皇和蜀王殿下有什麽要臣去做的?”
李恪笑著說道
“應國公坐吧,不要這麽拘謹,對你來說是好事兒。”
聽到李恪這麽說,武士彠也安心了一些,李淵吧嗒抽了一口煙袋鍋,笑著說道
“信,我們君臣認識多少年了?”
(武士彠,字信。)
聽到李淵喊自己的字,武士彠一愣,隨後眼中滿是懷念,聲音中同樣滿是感慨的說道
“臣是大業十一年與太上皇相識,大業十三年跟隨太上皇起義。
到如今有二十三年了,時間過得可真快,幸得太上皇與陛下的信任,一路提拔臣當上了利州都督,應國公。
臣無以為報。”
說到這裏武士彠起身向著李淵深深一禮,李淵見此連忙上前拉住武士彠笑著說道
“能起兵成功還要有你的一份功勞。
是你力勸朕啟稟,還說夢見朕騎白馬登天,天空中有人稱朕為天子。
那時候我們就說過要共富貴,現在看來朕並未食言。”
立刻沒想到武士彠也是讓李淵下定決心起義的主力之一。
武士彠聽見李淵的話笑著道
“是。”
李恪見李淵還想再敘舊,連忙說道
“皇爺爺,以後您與應國公有的是時間敘舊,今天先讓孫兒把事情說了?”
李淵一拍腦袋,哈哈一笑說道
“是了是了,見到故人把正事忘記了,你說吧。”
李恪這才鬆了一口氣看向武士彠。
“應國公,本王與太上皇來利州隻為兩件事。”
武士彠聽後不自覺的挺直了身體,神情也嚴肅了起來說道
“殿下請說。”
“第一,了解吐蕃動向,這些年吐蕃無論經濟,軍事還是文化實力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膨脹。
第二,坐收漁翁之利,時機到了之後發兵吐蕃。”
此言一出李淵和武士彠都傻了,李淵更是看向李恪說道
“這事兒朕怎麽不知道?”
李恪攤攤手說道
“父皇也不知道,就算是孫兒也不好說,到底能不能出兵。
隻能憑借那邊傳迴來的情報判斷。
如果我們處理的及時,吐蕃反手可滅!”
聽到李恪的話,兩人再次震驚了,這真不是在做夢。
尤其是武士彠,他常年在利州,吐蕃到底發展成什麽樣子他可是知道的。
用一句空前膨脹來形容不足為奇,甚至他感覺在高原上,大唐不一定打得過吐蕃。
李淵卻是另一種想法,畢竟之前李恪所做的事情他是知道的。
那一批批上高原適應氣候的大唐可是都在羊同邊上放羊呢。
真要打起來,怕是真的能掀翻吐蕃。
“恪兒,這件事你要馬上告訴二郎,讓他派人來,隻有我們這些人是不夠的。”
李淵的語氣很急,絲毫沒有開玩笑的意思。
李恪哭笑不得的說道
“皇爺爺,父皇真的來了,長安那邊怎麽辦?再說也不一定能打的起來。”
誰知道這次李淵卻幹脆的搖了搖頭說道
“不,朕有預感,大唐一定會跟吐蕃打起來。”
至於為什麽李淵並沒有說,但是李恪知道李淵自從跟自己出去玩了一圈之後很少用這種認真的語氣說話了。
於是李恪叫醒了還在發呆的武士彠,要來了紙筆,親自寫了書信蓋上了李淵,他自己和武士彠的官印。
最後用臘封上,再用匣子封上蓋上官印和私印才讓王喜派人六百裏加急送往長安。
李淵坐下後看向李恪說道
“具體的事情跟爺爺說說,也好讓爺爺有個心理準備。”
李恪摸了摸下巴說道
“其實也沒什麽特別的消息,孫兒就是看這兩年吐蕃發展的太快速了。
無論是人還是國家,突然快速發展,無法消化自己得來的東西就會膨脹。
這是一個通病,就好像一個極其貧窮的人,突然得了一大筆錢。
但不知道怎麽花錢,怎麽利用,那麽他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擺脫之前的自己。
就會做一些很不理智的事情,也可以用德不配位來形容。
而吐蕃就是這樣,它接收了太多不屬於它們的東西。
所以它們開始膨脹了,這時候不趁機摸上兩把,我都感覺虧。”
經過李恪的解釋,眾人也都明白了過來,仔細一思考,發現還真如李恪所說的那樣。
於是武士彠拿出一份大唐邊境與吐蕃的地圖。
三人趴在桌子上研究起來,一直到晚飯時間過了都沒出書房。
另一邊李媚娘,萬貴妃在楊氏和武家大丫頭的陪同下說著話。
最後萬貴妃以勞累為由先去休息了,屋內隻留下楊氏,武家大丫頭和李媚娘。
等到房門被一關上,李媚娘立刻起身跪在地上給楊氏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頭。
嚇得楊氏連忙將李媚娘拉了起來,淚眼婆娑的說道
“你這孩子這是做什麽!”
李媚娘同樣紅著眼眶的說道
“娘,未來女兒不能在您跟前盡孝,女兒提前給您磕頭賠罪了。”
楊氏聽後眼淚跟不要錢一樣落了下來說道
“你現在是公主,是入了皇室族譜的,不可再稱臣妾為娘了。
你的母親有卻隻有一位那就是皇後娘娘。”
李媚娘怎麽會不明白這個道理,但畢竟是楊氏生了她,又護著她活到了李恪找到她。
這三個頭也算是還了生恩,雖然少了些,但以後有的是機會再報恩。
最後娘仨抱在一起哭了好一陣才平複下心情。
李媚娘就好像想起什麽一樣說道
“榮國夫人,這是本宮從三哥那裏要來的兩樣東西,你收好,未來或許用得到。”
說著從一旁拿出一把金製小算盤和一張紙。
李媚娘著重講了令牌的用處,隨後說道
“這是地攤烤肉的製作方法和運營模式,榮國夫人可以交給信任的人去經營。
這也算是給自己未來準備的一些保障,用不上是最好的,但就怕有個萬一。”
楊氏剛要拒絕,卻被李媚娘打斷繼續說道
“您不為自己想,也要為大姐和小妹著想,應國公活著什麽都好說。
要是去了,那兩個不爭氣的還不知道會做出什麽。”
在沒有查探到人在四周後才向立刻匯報了一下。
李恪擺擺手,連同王喜在內,所有人都離開了書房。
武士彠見狀便知道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於是他起身給李淵和李恪倒上茶恭敬地說道
“不知太上皇和蜀王殿下有什麽要臣去做的?”
李恪笑著說道
“應國公坐吧,不要這麽拘謹,對你來說是好事兒。”
聽到李恪這麽說,武士彠也安心了一些,李淵吧嗒抽了一口煙袋鍋,笑著說道
“信,我們君臣認識多少年了?”
(武士彠,字信。)
聽到李淵喊自己的字,武士彠一愣,隨後眼中滿是懷念,聲音中同樣滿是感慨的說道
“臣是大業十一年與太上皇相識,大業十三年跟隨太上皇起義。
到如今有二十三年了,時間過得可真快,幸得太上皇與陛下的信任,一路提拔臣當上了利州都督,應國公。
臣無以為報。”
說到這裏武士彠起身向著李淵深深一禮,李淵見此連忙上前拉住武士彠笑著說道
“能起兵成功還要有你的一份功勞。
是你力勸朕啟稟,還說夢見朕騎白馬登天,天空中有人稱朕為天子。
那時候我們就說過要共富貴,現在看來朕並未食言。”
立刻沒想到武士彠也是讓李淵下定決心起義的主力之一。
武士彠聽見李淵的話笑著道
“是。”
李恪見李淵還想再敘舊,連忙說道
“皇爺爺,以後您與應國公有的是時間敘舊,今天先讓孫兒把事情說了?”
李淵一拍腦袋,哈哈一笑說道
“是了是了,見到故人把正事忘記了,你說吧。”
李恪這才鬆了一口氣看向武士彠。
“應國公,本王與太上皇來利州隻為兩件事。”
武士彠聽後不自覺的挺直了身體,神情也嚴肅了起來說道
“殿下請說。”
“第一,了解吐蕃動向,這些年吐蕃無論經濟,軍事還是文化實力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膨脹。
第二,坐收漁翁之利,時機到了之後發兵吐蕃。”
此言一出李淵和武士彠都傻了,李淵更是看向李恪說道
“這事兒朕怎麽不知道?”
李恪攤攤手說道
“父皇也不知道,就算是孫兒也不好說,到底能不能出兵。
隻能憑借那邊傳迴來的情報判斷。
如果我們處理的及時,吐蕃反手可滅!”
聽到李恪的話,兩人再次震驚了,這真不是在做夢。
尤其是武士彠,他常年在利州,吐蕃到底發展成什麽樣子他可是知道的。
用一句空前膨脹來形容不足為奇,甚至他感覺在高原上,大唐不一定打得過吐蕃。
李淵卻是另一種想法,畢竟之前李恪所做的事情他是知道的。
那一批批上高原適應氣候的大唐可是都在羊同邊上放羊呢。
真要打起來,怕是真的能掀翻吐蕃。
“恪兒,這件事你要馬上告訴二郎,讓他派人來,隻有我們這些人是不夠的。”
李淵的語氣很急,絲毫沒有開玩笑的意思。
李恪哭笑不得的說道
“皇爺爺,父皇真的來了,長安那邊怎麽辦?再說也不一定能打的起來。”
誰知道這次李淵卻幹脆的搖了搖頭說道
“不,朕有預感,大唐一定會跟吐蕃打起來。”
至於為什麽李淵並沒有說,但是李恪知道李淵自從跟自己出去玩了一圈之後很少用這種認真的語氣說話了。
於是李恪叫醒了還在發呆的武士彠,要來了紙筆,親自寫了書信蓋上了李淵,他自己和武士彠的官印。
最後用臘封上,再用匣子封上蓋上官印和私印才讓王喜派人六百裏加急送往長安。
李淵坐下後看向李恪說道
“具體的事情跟爺爺說說,也好讓爺爺有個心理準備。”
李恪摸了摸下巴說道
“其實也沒什麽特別的消息,孫兒就是看這兩年吐蕃發展的太快速了。
無論是人還是國家,突然快速發展,無法消化自己得來的東西就會膨脹。
這是一個通病,就好像一個極其貧窮的人,突然得了一大筆錢。
但不知道怎麽花錢,怎麽利用,那麽他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擺脫之前的自己。
就會做一些很不理智的事情,也可以用德不配位來形容。
而吐蕃就是這樣,它接收了太多不屬於它們的東西。
所以它們開始膨脹了,這時候不趁機摸上兩把,我都感覺虧。”
經過李恪的解釋,眾人也都明白了過來,仔細一思考,發現還真如李恪所說的那樣。
於是武士彠拿出一份大唐邊境與吐蕃的地圖。
三人趴在桌子上研究起來,一直到晚飯時間過了都沒出書房。
另一邊李媚娘,萬貴妃在楊氏和武家大丫頭的陪同下說著話。
最後萬貴妃以勞累為由先去休息了,屋內隻留下楊氏,武家大丫頭和李媚娘。
等到房門被一關上,李媚娘立刻起身跪在地上給楊氏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頭。
嚇得楊氏連忙將李媚娘拉了起來,淚眼婆娑的說道
“你這孩子這是做什麽!”
李媚娘同樣紅著眼眶的說道
“娘,未來女兒不能在您跟前盡孝,女兒提前給您磕頭賠罪了。”
楊氏聽後眼淚跟不要錢一樣落了下來說道
“你現在是公主,是入了皇室族譜的,不可再稱臣妾為娘了。
你的母親有卻隻有一位那就是皇後娘娘。”
李媚娘怎麽會不明白這個道理,但畢竟是楊氏生了她,又護著她活到了李恪找到她。
這三個頭也算是還了生恩,雖然少了些,但以後有的是機會再報恩。
最後娘仨抱在一起哭了好一陣才平複下心情。
李媚娘就好像想起什麽一樣說道
“榮國夫人,這是本宮從三哥那裏要來的兩樣東西,你收好,未來或許用得到。”
說著從一旁拿出一把金製小算盤和一張紙。
李媚娘著重講了令牌的用處,隨後說道
“這是地攤烤肉的製作方法和運營模式,榮國夫人可以交給信任的人去經營。
這也算是給自己未來準備的一些保障,用不上是最好的,但就怕有個萬一。”
楊氏剛要拒絕,卻被李媚娘打斷繼續說道
“您不為自己想,也要為大姐和小妹著想,應國公活著什麽都好說。
要是去了,那兩個不爭氣的還不知道會做出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