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節 君臣父子】


    不一時蘇燕燕與平陽公主款款而入。平陽公主八歲,一張瓜子臉,修眉杏眼,氣度貞靜。眾人見過禮,乳母平氏便帶平陽公主去了東偏殿。


    蘇燕燕笑道:“兩位姐姐來得早。”


    錦素道:“姐姐就住在守坤宮,路近反遲,該罰。”


    蘇燕燕雙頰一紅:“聖上不日親征,命皇後監國。皇後常在前方參謀政事,很晚才迴宮,公主便熬著不肯睡,我也隻得陪著,故此有些睡不足。”說著向我盈盈一拜,“還請女史大人饒我這一遭,再不敢了。”


    我打趣道:“今天便饒了你。橫豎再過兩三年,華陽公主也要選女官侍讀,到時候你兩個一起遲到,再一並罰不遲。”


    正說笑間,隻見穆仙領了宮人捧著一盤牡丹花進了東偏殿。蘇燕燕道:“搬到守坤宮我才知道,原來皇後最愛的是牡丹花,每天早晨,穆仙姑姑必親自采摘供奉。”


    牡丹象征主位中宮,又曾是慎嬪所鍾愛的花。陸皇後做貴妃時向來謙遜小心,自然不肯染指。塵埃落定,牡丹亦當擇主而侍。


    忽見慎嬪裘氏身著淡紫色的紗衫,輕搖團扇,扶著惠仙的手搖搖走了進來。這兩年慎嬪隻是謹慎服侍太後,盡心照料高曜,從不置喙宮中之事,與皇帝的夫妻情分更是淡薄近無。閑時保養,清心寡欲,倒比兩年前更顯年輕,姿容愈見秀麗。團扇上繪著一朵含苞欲放的姚黃,一隻靛色蝴蝶在花上收翅欲立,甚是動人。禮畢,她笑問:“曜兒在裏麵麽?”


    我忙道:“皇後娘娘已經問了殿下好些話了,殿下都答得很好。”


    蘇燕燕和錦素見到扇上的牡丹,相視一眼,各自走開。我指著團扇悄聲道:“娘娘為何用此扇?”


    慎嬪一笑,輕撫蝴蝶金色的觸角,賞之不盡:“我素愛牡丹。若皇後連這也容不下,那氣量也未免太小。這些年我也看透了,趁著年輕還能受用,實在不必委屈自己。若皇後真的怪罪下來,我自領。”我一怔,無言以答。慎嬪已自坐下。


    曾經刻意打壓過的人,不但正位中宮,亦且染指朝政。當年自己不問家事,不問國事,戰戰兢兢,謹守後宮,都成了拙劣可笑的戲文。下台迴望,才知看客的恥笑,也吝嗇給予已經落幕的戲子。也難快她心中不平。


    不多時,周貴妃帶著義陽公主、青陽公主和封若水到了。周貴妃容貌如昔,依舊穿著那件半新不舊的淡綠色桃花曳地長衣。封若水亦身著朝服,未施脂粉卻馨風嫋嫋,書香墨氣撲麵而來。義陽公主已近十歲,隻比封若水矮了半個頭,青陽公主也有五歲了。


    忽見穆仙親自捧花從東偏殿出來,刻花青瓷大盤上還躺著一紫一綠兩朵牡丹。穆仙先向周貴妃行禮,說道:“娘娘一早起來,親去後花園折了這兩朵花。娘娘說綠牡丹端方雅致,極襯貴妃娘娘。恭請娘娘簪花。”


    周貴妃謝過,拈起綠牡丹命桓仙戴上。穆仙將紫牡丹捧到慎嬪麵前,慎嬪亦謝過,命惠仙為她戴上。殿中團團兩朵大牡丹,慎嬪手中的姚黃與青蝶,便沒有這樣醒目了。


    自慎嬪退位,皇後頗受恩寵。她即將掌權監國,手中的權柄和無人能及的地位已經無可辯駁地證明了她的勝利。區區器物上的僭越,她早已不放在眼中。


    不多時,皇後駕臨椒房殿。隻見她一身海棠色牡丹綴珠廣袖曳地長衣,挽著薄如蟬翼的檀色披帛,發髻正中簪著鬥大的一朵赤色牡丹,瑩瑩明珠點在眉心。自掌權以來,眉峰眼角不自覺便多了幾分毅然決然,有時目光不免淩厲。明珠的柔光並不能抹平她眉間的鋒銳與愁緒,照不見的蹙紋,凝聚風雷變換。


    禮畢坐定,皇後微笑道:“陛下不日便要親征,已經允了貴妃隨軍前去。”


    周貴妃道:“臣妾蒙聖上恩準,得以軍前效力,此正是臣妾多年的夙願。臣妾學武三十餘年,願為陛下執轡墜鐙,效綿薄之力。”


    皇後道:“貴妃言重。自古以來,豈有讓女子征戰沙場的道理?這一戰陛下籌備良久,誌在必得。貴妃隻需照拂好龍體便可。”


    周貴妃起身恭敬道:“臣妾恭領皇後教誨,不敢一日或忘。”


    皇後道:“桂宮已經諸事俱備,皇太子也可早日遷宮。女巡於氏隨皇太子遷入桂宮,居於西麵祁雲殿。”錦素領命。


    皇後又道:“青陽公主也到了啟蒙的年紀,也該給她選個侍讀了。不知貴妃是要待班師之後親自來選,還是今春就選?”


    周貴妃道:“全憑皇後裁度。”


    皇後笑道:“本宮如今不大理會宮中的瑣事了,而你又去了北方,這宮裏越發沒人了。這件事情就交與朱大人來辦好了。不知貴妃意下如何?”


    貴妃笑道:“皇後英明。”


    我連忙起身,持笏恭立。隻聽皇後又道:“朱大人身為女官之首,多年來悉心教導皇子,連陛下都讚賞有加,本宮早就有意多加曆練。隻因你尚未及笄,方才緩辦,也著實讓你躲懶了兩年。如今既已成年,便逃不脫了。為青陽公主選女官的事情,便全權交與你,有什麽難處,及時來迴本宮。”


    我忙道:“臣女謹遵懿旨。”


    皇後頷首道:“時辰已到,各自上學去吧。青陽公主沒有侍讀,便暫時交由封大人好了。”


    封若水站起身來端端正正行一禮:“臣女遵旨。”


    一時散去,四個女官領了五個孩子去上學。錦素遮眼看了看天色,笑道:“皇後說話倒是簡單,一句多餘也沒有。”


    未等我開言,皇太子高顯便笑道:“母後總領朝政,十分繁忙。聽穆仙姑姑說,母後迴了宮還要瞧奏報批政論,有時還要垂簾早朝。這樣辛苦,自然是一句廢話也不能多說。”


    錦素笑道:“殿下所言甚是。殿下就要搬入桂宮,可知桂宮中的幾座殿宇都叫什麽名字?是何寓意?”


    高顯道:“桂宮又名北宮,曆來是太子所居,遠離後宮諸殿。西殿名為祁雲,東殿名為祈雨,取自《詩經》之《大田》,有雲‘興雲祁祁’,亦雲‘興雨祈祈’,意為雲布雨興,使公私倉廩,俱豐實有餘[78]。至於主殿,名為雍肅,取自《詩經》之《雍》,‘有來雍雍,至止肅肅’[79],意為天子祭奠皇天後土,一使國泰民安,二使江山社稷,後繼有人。”


    錦素滿意地笑了。旭日如金,白雲滾滾,天色湛藍而高遠。新後,新的一天,新的一年,新的寓意。


    暮春的夜,晚風中帶著絲絲夏日的氣息,潮濕、芬芳、生機盎然。我支開窗戶,看著橘色宮燈下綻放的兩盆紅玫瑰,深深吸了一口氣。一張青白色的梨花箋靜靜攤放在紅木雕花的小幾上,花鳥眉紋小硯上擱著錦素送來的犀角狼毫筆。蘸飽了墨,恰如含苞待放的玉蘭花。


    我提筆寫了一句,憶起當日梨花樹下四人望畫說典的舊事,不覺微微一笑。又有好幾個月不曾見到高暘和玉樞了。每每新年出宮,高暘總會親自來接我。十八歲的少年,足有八尺來高。玉樞也因為勤練歌舞,竟足足高了我半個頭。


    恰巧綠萼來換茶,遂念道:“一樹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念完笑了一聲。


    高曜正披衣坐在我對麵看書,聽見綠萼的笑聲,不禁好奇道:“綠萼姐姐笑什麽?”


    綠萼道:“迴殿下,奴婢在笑‘不知今夜屬何人’這句話。這話問得好!”


    我頓時紅了臉道:“胡說什麽?!不許擾了殿下念書。”綠萼伸了伸舌頭,忙躲了出去。


    高曜道:“孤也覺得這句話問得好。”


    我問道:“怎麽說?”


    高曜道:“梨花和溪水都是實在的景物,經他這麽虛虛一問,就有些意境了。”


    我笑道:“日常並沒有見殿下在詩詞上用心,卻說得很在理。”


    高曜道:“義陽皇姐的封女巡不是名動京城的才女麽,因此義陽皇姐時常談論詩詞,孤便聽了兩句。不過詩詞文學究竟是小道,因此孤不喜歡。”


    我頓時失笑:“是誰告訴殿下詩詞文學是小道的?”


    高曜道:“太子哥哥告訴孤的。天下的學問便如一棵大樹,有根本,有枝葉,根本滋長枝葉,枝葉蔭覆根本。做學問當從根本開始。那詩詞文學便是枝葉。”


    我將寫了詩詞的梨花箋揉作一團扔到竹簍中,一麵問道:“殿下知道何謂學問的根本麽?”


    高曜道:“蕭太傅說,人從哪裏來,到哪裏去,依靠什麽而活著,為什麽而活著,才是根本。”


    我命人將筆墨紙硯都撤了下去,端上三碗五福安神湯,緩緩抽出高曜肘下的書,笑道:“殿下所言甚是。隻是臣女有句話要勸殿下。愛學問固然是好的,可是也不要太過刻苦。做完了功課,愛什麽便學什麽,橫豎也不用去應試。這兩天殿下看書看得太晚,慎嬪娘娘已有些擔心。”


    高曜七歲時已識字數千,夜間常自己看書,甚少再需要我說故事。如此一年下來,頗讀了些書,人也更加沉穩。“當年玉機姐姐說孟嚐君田文的故事給孤聽,教導孤當致力於學業,他日好在父皇麵前言必有中,怎麽如今倒說這樣的話?”


    我笑道:“殿下可還記得周亞夫是怎樣死的?”


    高曜想了想道:“他的兒子為他買了工官尚方刀戟盾甲五百具做陪葬之用,又不願付清買價,因此被人告發,罪名是私買官器。此事連累了周亞夫,景帝派人責問他,他隻是一言不發。景帝大怒,召廷尉治罪。廷尉問周亞夫為何要私購兵器造反,周亞夫說那些隻是葬器,他並無反意。廷尉便說,即使生不欲反,也會在地下謀逆。最後周亞夫在獄中絕食而死。”


    我笑道:“周亞夫在平吳楚之亂時乃是首功。常言道,功高蓋天而不賞。周亞夫雖算不得功高蓋天,說一句功高震主卻也不為過。恃功而驕,挑起景帝的殺心而不自知,死得不冤。”


    高曜道:“姐姐是說周亞夫並非死於其子的囂張無知,而是自有其取死之道?”


    我點頭道:“身為臣子既要知道如何建功立業,更要懂得斂心藏誌,歸功於主上。切莫像周亞夫一般,叫兒子去買陪葬之物卻還不知死期已近。過去殿下和皇太子是平起平坐的兄弟,自然要努力爭得陛下的讚賞和信任。如今是君臣,名分已定,殿下就當藏拙才是。”


    高曜笑道:“姐姐是說,孤應當裝傻,免得自己像周亞夫一樣被君王疑忌。”


    我笑道:“君臣就要有君臣的樣子。”


    高曜道:“好!以後父皇再考問太子哥哥和孤,孤隻說,太子哥哥說得對,兒臣無異議。可是若父皇以為孤太過愚鈍,不堪造就那該如何是好?”


    我笑道:“言語上憨直些無妨,隻要能夠好好完成聖上交代的差事,那便足夠了。子曰,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殿下要做個能幹的人,口舌之能,不爭也罷。如此方能君臣和睦、兄友弟恭。”


    高曜又問道:“那太子哥哥又當做些什麽?”


    我淡淡道:“漢初黥布在南方謀反,高祖劉邦正在病中,想讓皇太子劉盈將兵平反,商山四皓便商議道,太子將兵,有功而不益位,無功則從此受禍。且太子所領,都是當年輔助高祖定天下的梟將,太子絕難駕馭。於是四人請呂後求了高祖,使太子在關中監國。”


    高曜想了想道:“姐姐是說,做太子隻要不功不過便好,是麽?”


    我微微一笑,並不答話。高曜悵然道:“孤以前聽母親說過,君臣之分遠在父子兄弟之上,原來姐姐也是這樣說的。”


    我肅容道:“殿下生在帝王家,此乃天經地義。殿下也實在不必惆悵,全力躬行聖人的教導,將來為君父分憂,方是皇子的本分。”


    高曜頷首道:“孤明白了。”說罷將安神湯一飲而盡,拿過那本未讀完的書夾在腋下,跳下榻道,“孤迴去了。”芸兒見狀,連忙放下手中的筆,一言不發地跟在高曜身後。我連忙下榻相送。隻聽外麵李氏笑道:“今天出來倒早,殿下怎不多坐一會兒?”


    高曜笑道:“聽姐姐說了一番道理,因此要早些睡。”


    李氏笑道:“聽了道理要早些睡,這又是什麽道理……”


    高曜已走遠,後麵的話卻聽不見了。我隨手翻著芸兒臨摹的大字,笑道:“芸兒這些年沒有白跟我讀書,這字已寫得頗有兩分錦素的風骨了。”


    芳馨道:“當年姑娘剛剛搬入長寧宮,李嬤嬤便將芸兒交托給姑娘。這幾年芸兒日夜陪伴殿下,越發聰明了。李嬤嬤常和奴婢說,不知怎樣才能報答姑娘的恩德。”


    綠萼收走了字,一麵合上硯台,一麵笑道:“芸兒將來必是要跟隨出王府的了,怎麽也能封個佳人了。將來必得好好謝謝姑娘才行。”


    我淡淡一笑:“求人不如求己。若芸兒將來封了佳人,入了宗譜,應該先謝謝她的姑母李嬤嬤為她費心籌謀。”


    芳馨自小西手中接過白玉盤,裏麵盛滿了紅彤彤圓滾滾的櫻桃:“若將來二殿下能安安穩穩地做一輩子郡王和親王,這第一個要謝謝的,自然是姑娘。”


    我一笑:“謝我做什麽?都是各人的造化罷了。”說罷拈了一枚櫻桃送入口中,蹙眉道,“酸。今年櫻桃倒上來得早。適才殿下在這裏的時候怎麽不拿上來?”


    芳馨笑道:“還沒來得及端進來,殿下便迴啟祥殿了。啟祥殿也有,想必這會兒殿下已經用過了,姑娘放心。”


    我指著白玉盤道:“銀盤盛朱丹,倒也可愛。錦素愛食酸,叫個人連盤子一起給永和宮送去。”


    芳馨忙命小丫頭撤了下去,綠萼奉茶來漱口。我隨手從榻上抄起一本書,歎道:“可憐殿下身為廢後之子,雖然封了王,也還是不能懈怠。”


    綠萼道:“奴婢聽見姑娘和殿下說那個什麽亞夫的事情,當真有些心驚。難道皇太子真的會像景帝一樣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帝師(全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伍並收藏女帝師(全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