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是這樣,不過沒人會這樣做,除非你把一口寶劍,蘊養幾十年,否則沒有意義。”秦嶽愣了一下說道。
“為什麽?”
“劍之威力,一在於材質,這鍛造就已經固定。第二就是浩然之氣,以兄弟你為例子,現在你是儒生,蘊養十年,十年之後,你是大儒。你認為儒生蘊養十年的寶劍,比得過大儒蘊養一年嗎?
再說儒家的手段,更多還是在浩然之氣上麵。這種辦法,也隻有一些刺客喜歡使用,他們追究的是巔峰一擊。所以遇到刺客,最好的辦法,就是避其鋒芒,再尋機反擊。”秦嶽解說道。
“原來如此,那如何蘊養劍身呢?”秦穆一聽,頓時明白了,他說的那個辦法,雖然有效果,但還是不足以逆天行事,最終還得看實力。
“這和養浩然之氣一樣,佩戴其身不離,讀書之時,橫於身前更佳。”
“好吧,我們開始吧。”
秦嶽露出一個不壞好意的笑容說道:“萬變不離其宗,劍術一樣,兄弟你沒有學過,因此要從基礎練起。”
秦穆早已做好吃苦的準備,聞言也不意外的問道:“第一步做什麽?”
“你已經有浩然之氣,滋養肉身,到也不必像其他人一樣,打熬身體。需要掌握的是劍術技巧。就從揮劍開始。每日最少揮劍千次,等到每次落劍力度一樣,收放自如,就可以了。”秦嶽解說道。
“明白了!”秦穆點點頭。
院子裏麵,已經被秦嶽讓人立了十多根木樁。當然,這些木樁不是讓他砍的,而是要求每次揮劍,到木樁頂端,就要停下。
劍也不是用背手劍,而是一把沒有開鋒的鐵劍。真的開始練劍,秦穆才了解其中的痛苦,揮劍要全力,還不能砍到木樁,對於手腕,手臂的要求,非常高,每次揮動,都能感受到手臂受到強烈的震動,肌肉因此繃得緊緊的。
好在身體強了許多,即便如此,揮動百次之後,秦穆還是汗如雨下,感覺手臂沉重無比,拿劍的手,都有些僵硬,隱隱約約有抽筋的感覺。
“剛開始都很難受,堅持一段時間就好了。”一旁悠閑喝著茶水的秦嶽,放下手中書簡說道。
秦穆可不是十多歲的孩子,這個道理當然明白,雖然辛苦,還是咬牙堅持著。
“我終於明白,為何兄弟你比我出色了。”看著累躺倒地上的秦穆,秦嶽佩服的說道。
秦家主修法家,兼修兵道農,但是有王蒙兩家在,也可以算將門世家。秦嶽從小一樣的跟著同齡人,打熬身體,練習弓馬,對於其中的辛苦,當然了解得很。即便如此,也沒有像秦穆這麽拚命的。
其實秦穆主要是想驗證一個方法,他記得不知道在哪裏聽說過,訓練的時候,雖然辛苦,但是隻要堅持下去,突破極限之後,訓練效果更好。
他累倒在地,雖然渾身無力,但是心裏很高興,因為平時老老實實呆在檀中穴的浩然之氣,在沒有引導的情況下,湧了出來,衝向身體各處,讓整個人像泡進了溫水裏麵,原本僵硬的手掌,也軟和下來,鬆開了劍柄。
等秦穆恢複過來,秦嶽神色有些複雜的對他說道:“今天就到此為止吧。你剛剛恢複一些,不適合繼續,不然容易傷到身體。”
“好!”秦穆點點頭道。浩然之氣出現,更像是滋養疲勞的身體,這應該屬於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也就是說鍛煉差不多到了臨界點。如果繼續鍛煉,很有可能損傷根基。過猶不及的道理,秦穆還是明白。
基礎訓練,辛苦又枯燥的,不過秦穆樂在其中,每天一大早,秦嶽就來到別院,開始隻是指點秦穆,第三天就開始一起練了起來。
吃過飯以後,就是讀書的時候,不過這個時候秦嶽已經離開,他去忙製墨的事情,整個技術流程,秦穆已經寫給了他。
午休之後練字,再晚一點練習弓箭,晚上挑燈夜讀。對於古籍,越是靜下心來去讀,去體悟,感觸也越深。
竹簡製作,是選用皮薄而節長的竹子,同時削好之後烘幹,再用麻繩把兩端穿起來,才用於書寫。沒有烘幹的竹片,書寫之後,竹片變形,就會影響字體,因此整個過程,是很麻煩的事情。
也正因為如此,書寫的時候,盡量簡潔,正所謂意簡言賅,微言大義。每一個字,每一段話,都需要細細揣摩。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
秦嶽送來的正是詩經,不過並不是孔子整編之後的詩三百,整整三十口大箱子。
根據秦嶽介紹,詩經是他們秦家,唯一從鹹陽帶出來的全套古籍。是當年公子扶蘇,鎮守邊關的時候帶過去讀的書。
詩經還是如同秦穆看過的一樣,主要還是記錄的周朝的豐收,狩獵,祭祀;各地民歌小調;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征人及反壓迫、反欺淩的怨歎與憤怒。
這種故事性很強的書籍,秦穆看得非常有趣,更何況估計這是最原始的詩經,除了秦家的人,沒有人看過。
秦穆很珍惜這段時間,畢竟這些都是秦嶽,應該說秦家,借給他看的。
秦穆讀書,是真的讀!因為他要同時練習發音。隨著他對音韻掌握的熟練,他發現每次讀書,空氣之中,都會有浩然之氣,進入身體,隨後匯入檀中穴。雖然隻是很少一絲一絲,不過這也是一種進步。
日積月累,是任何事情的正途,因此秦穆更加勤學不輟。
背手劍果然煞氣滔天,一出鞘,秦穆就感覺皮膚都被無形之氣刺疼,就像裸露這皮膚,呆在紫外線強烈的地方。而且渾身起雞皮疙瘩,手足都有些發涼,好在浩然之氣同時也被激發,護住了心神。
拔出來看過一次之後,背手劍就再也沒有出鞘過,每日讀書的時候,都會被秦穆放在膝上,以浩然之氣蘊養,同時也是讓它熟悉自己的氣息。
“為什麽?”
“劍之威力,一在於材質,這鍛造就已經固定。第二就是浩然之氣,以兄弟你為例子,現在你是儒生,蘊養十年,十年之後,你是大儒。你認為儒生蘊養十年的寶劍,比得過大儒蘊養一年嗎?
再說儒家的手段,更多還是在浩然之氣上麵。這種辦法,也隻有一些刺客喜歡使用,他們追究的是巔峰一擊。所以遇到刺客,最好的辦法,就是避其鋒芒,再尋機反擊。”秦嶽解說道。
“原來如此,那如何蘊養劍身呢?”秦穆一聽,頓時明白了,他說的那個辦法,雖然有效果,但還是不足以逆天行事,最終還得看實力。
“這和養浩然之氣一樣,佩戴其身不離,讀書之時,橫於身前更佳。”
“好吧,我們開始吧。”
秦嶽露出一個不壞好意的笑容說道:“萬變不離其宗,劍術一樣,兄弟你沒有學過,因此要從基礎練起。”
秦穆早已做好吃苦的準備,聞言也不意外的問道:“第一步做什麽?”
“你已經有浩然之氣,滋養肉身,到也不必像其他人一樣,打熬身體。需要掌握的是劍術技巧。就從揮劍開始。每日最少揮劍千次,等到每次落劍力度一樣,收放自如,就可以了。”秦嶽解說道。
“明白了!”秦穆點點頭。
院子裏麵,已經被秦嶽讓人立了十多根木樁。當然,這些木樁不是讓他砍的,而是要求每次揮劍,到木樁頂端,就要停下。
劍也不是用背手劍,而是一把沒有開鋒的鐵劍。真的開始練劍,秦穆才了解其中的痛苦,揮劍要全力,還不能砍到木樁,對於手腕,手臂的要求,非常高,每次揮動,都能感受到手臂受到強烈的震動,肌肉因此繃得緊緊的。
好在身體強了許多,即便如此,揮動百次之後,秦穆還是汗如雨下,感覺手臂沉重無比,拿劍的手,都有些僵硬,隱隱約約有抽筋的感覺。
“剛開始都很難受,堅持一段時間就好了。”一旁悠閑喝著茶水的秦嶽,放下手中書簡說道。
秦穆可不是十多歲的孩子,這個道理當然明白,雖然辛苦,還是咬牙堅持著。
“我終於明白,為何兄弟你比我出色了。”看著累躺倒地上的秦穆,秦嶽佩服的說道。
秦家主修法家,兼修兵道農,但是有王蒙兩家在,也可以算將門世家。秦嶽從小一樣的跟著同齡人,打熬身體,練習弓馬,對於其中的辛苦,當然了解得很。即便如此,也沒有像秦穆這麽拚命的。
其實秦穆主要是想驗證一個方法,他記得不知道在哪裏聽說過,訓練的時候,雖然辛苦,但是隻要堅持下去,突破極限之後,訓練效果更好。
他累倒在地,雖然渾身無力,但是心裏很高興,因為平時老老實實呆在檀中穴的浩然之氣,在沒有引導的情況下,湧了出來,衝向身體各處,讓整個人像泡進了溫水裏麵,原本僵硬的手掌,也軟和下來,鬆開了劍柄。
等秦穆恢複過來,秦嶽神色有些複雜的對他說道:“今天就到此為止吧。你剛剛恢複一些,不適合繼續,不然容易傷到身體。”
“好!”秦穆點點頭道。浩然之氣出現,更像是滋養疲勞的身體,這應該屬於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也就是說鍛煉差不多到了臨界點。如果繼續鍛煉,很有可能損傷根基。過猶不及的道理,秦穆還是明白。
基礎訓練,辛苦又枯燥的,不過秦穆樂在其中,每天一大早,秦嶽就來到別院,開始隻是指點秦穆,第三天就開始一起練了起來。
吃過飯以後,就是讀書的時候,不過這個時候秦嶽已經離開,他去忙製墨的事情,整個技術流程,秦穆已經寫給了他。
午休之後練字,再晚一點練習弓箭,晚上挑燈夜讀。對於古籍,越是靜下心來去讀,去體悟,感觸也越深。
竹簡製作,是選用皮薄而節長的竹子,同時削好之後烘幹,再用麻繩把兩端穿起來,才用於書寫。沒有烘幹的竹片,書寫之後,竹片變形,就會影響字體,因此整個過程,是很麻煩的事情。
也正因為如此,書寫的時候,盡量簡潔,正所謂意簡言賅,微言大義。每一個字,每一段話,都需要細細揣摩。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
秦嶽送來的正是詩經,不過並不是孔子整編之後的詩三百,整整三十口大箱子。
根據秦嶽介紹,詩經是他們秦家,唯一從鹹陽帶出來的全套古籍。是當年公子扶蘇,鎮守邊關的時候帶過去讀的書。
詩經還是如同秦穆看過的一樣,主要還是記錄的周朝的豐收,狩獵,祭祀;各地民歌小調;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征人及反壓迫、反欺淩的怨歎與憤怒。
這種故事性很強的書籍,秦穆看得非常有趣,更何況估計這是最原始的詩經,除了秦家的人,沒有人看過。
秦穆很珍惜這段時間,畢竟這些都是秦嶽,應該說秦家,借給他看的。
秦穆讀書,是真的讀!因為他要同時練習發音。隨著他對音韻掌握的熟練,他發現每次讀書,空氣之中,都會有浩然之氣,進入身體,隨後匯入檀中穴。雖然隻是很少一絲一絲,不過這也是一種進步。
日積月累,是任何事情的正途,因此秦穆更加勤學不輟。
背手劍果然煞氣滔天,一出鞘,秦穆就感覺皮膚都被無形之氣刺疼,就像裸露這皮膚,呆在紫外線強烈的地方。而且渾身起雞皮疙瘩,手足都有些發涼,好在浩然之氣同時也被激發,護住了心神。
拔出來看過一次之後,背手劍就再也沒有出鞘過,每日讀書的時候,都會被秦穆放在膝上,以浩然之氣蘊養,同時也是讓它熟悉自己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