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的意思是,長房公是高兼之子?這阿波小笠原氏乃是源自宇多源氏佐佐木流?”
“並不是,”藤堂高虎接話道,“長房公雖是佐佐木高兼之子,但佐佐木高兼卻非佐佐木經高之子。”
“這又是何原因?”到此刻,秀保算是猜出藤堂高虎和小笠原忠請此番前來的用意了,那就是幫三好氏“正本清源”,但對於究竟厘清怎樣一個脈絡,還是有些好奇。
“主公可知道‘源大夫判官’源義忠?”藤堂高虎問道。
“並不是太清楚,”秀保搖了搖頭道:“隻知道他是河內源氏四代棟梁,死於源義光的暗殺,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沒錯,就是這位河內源氏四代棟梁,他的兒子叫源經國,別稱河內源太;孫子叫源盛經,別稱稲沢小源太;曾孫叫源盛國,別稱稲沢孫太郎。從這祖孫前三代人通稱可知其源氏正統地位。其中源經國出生時,源義家為他取名‘源太’,正是對他寄予成為五代棟梁的重望。”藤堂高虎說道。
“這個河內源太我還是聽過的,”秀保說道:“他的母親是伊勢平氏三代棟梁平正盛之女,平治之亂中名動天下的平清盛和源義朝分別是他的表弟和侄子。為替亡父報仇,他憤然辭官職東下,討取了殺父仇人源義光並砍傷了他的兒子。後世都認為此人恩怨分明、重情重義,堪稱一代豪傑。可惜源義忠死時他尚且年幼,源氏棟梁便被他的堂兄源為義繼承。之後隨著源平合戰後平氏一族的衰落,作為平氏姻親的源經國一脈也凋零沒落了。”
“可主公不知道,源經國之孫盛國在壇之浦合戰敗北後逃往阿波國避難吧?”藤堂高虎說到這,朝小笠原忠清使了個眼神,後者心領神會地點了點頭,便在向秀保道別後退了出去。
隨後,藤堂高虎拿出一本不厚不薄的書遞給秀保。
“《平岡家記》?”秀保一頭霧水。
“這本平岡氏的家記,詳細記載了佐佐木經高的家臣平岡利清對自身經曆的迴憶,其中清楚地寫到,佐佐木高兼乃是源盛國蟄伏阿波時與當地婦人所生之子,源盛國被源賴朝赦免返迴關東後,此子便留在阿波由佐佐木經高撫養,這人便是佐佐木高兼。當年高兼以死保全阿波一國平安,也是為了報答佐佐木經高撫育之恩。這個平岡利清也是佐佐木高兼臨死前留在他身邊的少數幾名家臣之一,如今經高一脈斷絕,他的話應該是最可信的。”
“你是如何找到這本書的?”秀保很是好奇。
“臣發現平岡利清的後裔乃是臣領內的一名落魄武士,這本書便是他家世代記載傳承至今。”
“確是如此麽?”
“確是如此。”藤堂高虎迴答道,“經高一脈五百多年前便斷絕了,此人的話應該是最可信的。”
“即便如此,單憑這些,怕是堵不住悠悠之口。”秀保心中有些擔憂。
“家格這東西,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實力不足,即便出自名門也無人在乎;力量足夠,管你說什麽,都沒人敢說個不字。遠的不說,就說信長公,其祖上一直自認藤原氏之後,到他這代,起初也是這麽對外宣稱的,可隨著後來織田氏逐漸做大,有了謀取天下的野心,加之曆來有‘源平交代’的傳聞,故開始矯稱祖上是平氏的私生子。縱然有人不信,還考究出其甚至不是藤原氏,而是忌部氏,可這種雜音在當時又能對信長公有何影響呢?相比織田氏的信口矯稱,今天主公所見的‘證據’難道還不夠說服力麽?說句實話,比起德川氏那套說辭都要硬氣不少呢!”
見秀保躊躇不已,藤堂高虎一板正經地繼續說道,“您也知道,當年太閣也曾動過承襲武家名門的心思,可時機不對,加之後來又換了心思,最終便隻好選擇成為關白這條路。主公如今有此機遇,萬萬不可錯過。”
“太閣當年想的是‘公武合體’,我若是認下這個身份,怕不是走了迴頭路……”到這時,秀保心中有些矛盾,照這麽一來,自己雖說可以成為武家棟梁,權威得以加強,可今後恐怕要走上曆史上德川家康的老路,開創幕府還是繼續貫徹“公武合體”,這是之前沒有深入想過的問題。
“臣此前也料到主公會有此顧慮,”藤堂高虎勸說道,“不如這樣,認下這身份,但是不改本姓、苗字,倒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以豐臣氏的身份擔任武家領袖?”秀保有些吃驚。
“有何不可?沒有誰規定豐臣氏不能擔任征夷大將軍,況且您是以河內源氏四代棟梁嫡係的身份擔綱大任,之前五攝家之一的一條氏況且能以公家大名身份稱雄土佐,鐮倉幕府時更是有親王擔任征夷大將軍,比起他們,您這也是名正言順的。至於苗字,乃是太閣所賜,不改也恰好表達態度,容易獲得天下大名的認可。”
“既然如此,就按你說的來吧。我本意隻是想借此提升威信,今後不至於過於依賴宗家而四處受限,若改了本姓,難免會和宗家疏遠,今後施政怕是多有不便。今天你這麽一說,倒是豁然開朗不少,想想我大和豐臣氏擔任‘源氏長者’統領武家,宗家作為關白統領公卿,公武皆唯豐臣氏馬首是瞻,今後不論宗家還是本家,指揮這些大名都能名正言順不少吧。”
如此一來,秀保便認定了自己父係並非出自河內源氏義光流之庶流小笠原氏,而是河內源氏義忠流嫡流稲沢氏。
至於具體譜係,便是:源義忠——源(河內)經國——源(稲沢)盛經——源(稲沢)盛國——佐佐木高兼——小笠原長房(阿波小笠原氏)——三好氏——三好吉房——豐臣(羽柴)秀保。
如此一來,往上追溯,三好氏祖上乃是河內源氏四代棟梁源義忠之嫡子河內經國,其與新田氏、足利氏之祖(河內源氏三代棟梁源義家庶子源義國之子)乃是堂兄弟,家格遠高於作為新田氏庶流的得川氏的庶流世良田氏末裔之後的德川氏,更別說出自河內源氏義光(河內源氏三代棟梁源義家之弟)流的武田、小笠原之流了,以此身份擔任源氏長者確實站得住腳。
“並不是,”藤堂高虎接話道,“長房公雖是佐佐木高兼之子,但佐佐木高兼卻非佐佐木經高之子。”
“這又是何原因?”到此刻,秀保算是猜出藤堂高虎和小笠原忠請此番前來的用意了,那就是幫三好氏“正本清源”,但對於究竟厘清怎樣一個脈絡,還是有些好奇。
“主公可知道‘源大夫判官’源義忠?”藤堂高虎問道。
“並不是太清楚,”秀保搖了搖頭道:“隻知道他是河內源氏四代棟梁,死於源義光的暗殺,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沒錯,就是這位河內源氏四代棟梁,他的兒子叫源經國,別稱河內源太;孫子叫源盛經,別稱稲沢小源太;曾孫叫源盛國,別稱稲沢孫太郎。從這祖孫前三代人通稱可知其源氏正統地位。其中源經國出生時,源義家為他取名‘源太’,正是對他寄予成為五代棟梁的重望。”藤堂高虎說道。
“這個河內源太我還是聽過的,”秀保說道:“他的母親是伊勢平氏三代棟梁平正盛之女,平治之亂中名動天下的平清盛和源義朝分別是他的表弟和侄子。為替亡父報仇,他憤然辭官職東下,討取了殺父仇人源義光並砍傷了他的兒子。後世都認為此人恩怨分明、重情重義,堪稱一代豪傑。可惜源義忠死時他尚且年幼,源氏棟梁便被他的堂兄源為義繼承。之後隨著源平合戰後平氏一族的衰落,作為平氏姻親的源經國一脈也凋零沒落了。”
“可主公不知道,源經國之孫盛國在壇之浦合戰敗北後逃往阿波國避難吧?”藤堂高虎說到這,朝小笠原忠清使了個眼神,後者心領神會地點了點頭,便在向秀保道別後退了出去。
隨後,藤堂高虎拿出一本不厚不薄的書遞給秀保。
“《平岡家記》?”秀保一頭霧水。
“這本平岡氏的家記,詳細記載了佐佐木經高的家臣平岡利清對自身經曆的迴憶,其中清楚地寫到,佐佐木高兼乃是源盛國蟄伏阿波時與當地婦人所生之子,源盛國被源賴朝赦免返迴關東後,此子便留在阿波由佐佐木經高撫養,這人便是佐佐木高兼。當年高兼以死保全阿波一國平安,也是為了報答佐佐木經高撫育之恩。這個平岡利清也是佐佐木高兼臨死前留在他身邊的少數幾名家臣之一,如今經高一脈斷絕,他的話應該是最可信的。”
“你是如何找到這本書的?”秀保很是好奇。
“臣發現平岡利清的後裔乃是臣領內的一名落魄武士,這本書便是他家世代記載傳承至今。”
“確是如此麽?”
“確是如此。”藤堂高虎迴答道,“經高一脈五百多年前便斷絕了,此人的話應該是最可信的。”
“即便如此,單憑這些,怕是堵不住悠悠之口。”秀保心中有些擔憂。
“家格這東西,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實力不足,即便出自名門也無人在乎;力量足夠,管你說什麽,都沒人敢說個不字。遠的不說,就說信長公,其祖上一直自認藤原氏之後,到他這代,起初也是這麽對外宣稱的,可隨著後來織田氏逐漸做大,有了謀取天下的野心,加之曆來有‘源平交代’的傳聞,故開始矯稱祖上是平氏的私生子。縱然有人不信,還考究出其甚至不是藤原氏,而是忌部氏,可這種雜音在當時又能對信長公有何影響呢?相比織田氏的信口矯稱,今天主公所見的‘證據’難道還不夠說服力麽?說句實話,比起德川氏那套說辭都要硬氣不少呢!”
見秀保躊躇不已,藤堂高虎一板正經地繼續說道,“您也知道,當年太閣也曾動過承襲武家名門的心思,可時機不對,加之後來又換了心思,最終便隻好選擇成為關白這條路。主公如今有此機遇,萬萬不可錯過。”
“太閣當年想的是‘公武合體’,我若是認下這個身份,怕不是走了迴頭路……”到這時,秀保心中有些矛盾,照這麽一來,自己雖說可以成為武家棟梁,權威得以加強,可今後恐怕要走上曆史上德川家康的老路,開創幕府還是繼續貫徹“公武合體”,這是之前沒有深入想過的問題。
“臣此前也料到主公會有此顧慮,”藤堂高虎勸說道,“不如這樣,認下這身份,但是不改本姓、苗字,倒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以豐臣氏的身份擔任武家領袖?”秀保有些吃驚。
“有何不可?沒有誰規定豐臣氏不能擔任征夷大將軍,況且您是以河內源氏四代棟梁嫡係的身份擔綱大任,之前五攝家之一的一條氏況且能以公家大名身份稱雄土佐,鐮倉幕府時更是有親王擔任征夷大將軍,比起他們,您這也是名正言順的。至於苗字,乃是太閣所賜,不改也恰好表達態度,容易獲得天下大名的認可。”
“既然如此,就按你說的來吧。我本意隻是想借此提升威信,今後不至於過於依賴宗家而四處受限,若改了本姓,難免會和宗家疏遠,今後施政怕是多有不便。今天你這麽一說,倒是豁然開朗不少,想想我大和豐臣氏擔任‘源氏長者’統領武家,宗家作為關白統領公卿,公武皆唯豐臣氏馬首是瞻,今後不論宗家還是本家,指揮這些大名都能名正言順不少吧。”
如此一來,秀保便認定了自己父係並非出自河內源氏義光流之庶流小笠原氏,而是河內源氏義忠流嫡流稲沢氏。
至於具體譜係,便是:源義忠——源(河內)經國——源(稲沢)盛經——源(稲沢)盛國——佐佐木高兼——小笠原長房(阿波小笠原氏)——三好氏——三好吉房——豐臣(羽柴)秀保。
如此一來,往上追溯,三好氏祖上乃是河內源氏四代棟梁源義忠之嫡子河內經國,其與新田氏、足利氏之祖(河內源氏三代棟梁源義家庶子源義國之子)乃是堂兄弟,家格遠高於作為新田氏庶流的得川氏的庶流世良田氏末裔之後的德川氏,更別說出自河內源氏義光(河內源氏三代棟梁源義家之弟)流的武田、小笠原之流了,以此身份擔任源氏長者確實站得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