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看了,沒什麽意見,讓他按規矩辦就是了。”
林升點頭答應著,忽然想起什麽,撇嘴一笑,“您是有日子沒去過東宮了,不知道這位孫秉筆如今多得太子爺寵。早前快把個武英殿的珍寶都搬到東宮去了,這些日子更了不得,外頭時興的玩意兒,還有那些個詩詞話本的,沒事就往東宮裏頭送。樂得太子爺是一個勁兒誇他機靈,會辦事。”
太子年紀尚小,日常所讀的書皆是司禮監審查過的,絕無一點違背禮儀規範的內容,雖然不免無趣,可也是怕他看多閑書移了性情。孫傳喜這般無原則的討好儲君,讓容與頗感不悅,隻是麵上不曾流露,和林升閑話了兩句略過沒再提。
到底還是對這事上了心,隔日借著給東宮送炭火,容與去了許久未踏足過的報本宮。
孫傳喜恰好也在,正拎著個紫竹做的鳥籠子,裏頭配了食罐、水罐,做工精巧非常。內中有一隻通體純白的芙蓉鳥蹦來跳去,這鳥體態嬌小,鳴叫聲清脆動聽,是時下京城富貴人家賞玩首選。其中又以毛色純白,雙目為紅色者最是珍貴。待那鳥跳著轉過身子正對容與時,他便看清那對眼睛正是赤紅色的。
沈宇被新鮮玩物兒吸引,暫且把對容與的厭煩都拋到腦後,隻拿著那喂食的小銀勺逗弄起芙蓉鳥,一麵笑對傳喜道,“孤那日不過提了一句,難為你這麽快就把這小東西尋了來,手腳倒是利落。前兒崔姐姐帶著她小兒子進宮請安,說起來,外頭宅門裏的爺們兒如今流行玩鷹呢,還說起崔姐夫熬鷹的一套本事,可是有趣兒。迴頭你吩咐禦馬監的人也找幾隻好的來,訓好了帶過來給孤瞧。”
傳喜臉上堆著笑,一疊聲的答應著,“殿下放心,您交代的事兒,奴婢一準不敢耽擱,出了報本宮就去傳您的旨。必不讓您等長了時候,早晚催著他們。年前爭取就讓殿下瞧見訓好的鷹,迴頭郡主再來您跟前說嘴,您也能痛快的給她兩句了。”
聽著傳喜一席話,容與不由得轉而打量他,好一副低聲下氣的諂媚態度,那自稱的謙辭更令人驚詫,自太宗時代起,大胤內侍一向自稱臣,這般奴顏婢膝實在令人不齒。
容與側目的樣子沒能逃過沈宇的眼睛,他不無得意的看著,“廠臣好像很驚訝?沒聽過他們這麽說話?這是孤新改的規矩,鄧妥,給廠臣說說罷。”
一旁侍立的鄧妥立刻躬身道是,繼而麵無表情的陳述,“殿下鈞旨,內侍本是皇家仆婢,份屬卑賤之軀,身份低微,怎可隨朝臣一道自稱臣,此舉原屬
逾矩,故責令內侍在殿下麵前一律自稱奴婢,以示天家尊嚴,朝夕警醒內侍嚴加恪守本分。”
不等他說完,殿中人包括傳喜在內,已悄悄地打量起容與,見他麵色平靜如常,仿佛都鬆了一口氣。
平靜不過是表麵上的,容與心裏湧起一陣憤慨。太子這樣恨內臣,說到底是因為深恨自己,偏又無可奈何,不得已便對這個群體百般折辱,也算是開國朝先例了。
沈宇揚了揚眉,笑意盎然,“廠臣覺得這個稱唿如何?這不過是警醒那些個不安分的奴才罷了,自然是不會這般對你的,廠臣是父皇麵前最得臉的人,父皇曾親口說過的,你是他的臣子,孤對你,也一向都存著敬重。”
他提著鳥籠子,含笑徐徐移步靠近,一壁逗弄那鳥兒,一壁壓低了聲音,輕輕巧巧道,“不過嘛,你早晚都會是孤的奴才,到時候,無論用什麽法子,孤都會要你親口說出這兩個字來。”
第115章免死金牌
出了報本宮,傳喜小心翼翼地跟在後頭,又遠遠打發了跟在身後的小內侍們。
見他探頭探腦像是有話要說,容與先發製人,語帶訓誡意味,“太子年紀尚小,對很多事物難免好奇,心高氣傲又存了攀比念頭,你就不該用這些玩物來引誘他,況且外頭的話本內容良莠不齊,不加篩選就拿給他看,更是不妥。”
傳喜之前被他連番敲打過,早存敬畏之心,怎奈近日攀扯上太子,自以為得了依仗,便不以為然的笑笑,反勸他道,“這會子殿下已是太子,日後早晚繼承大統,若是連治下京城時興什麽都不知道,那還成話麽?我這不也是為了他能了解民情嘛。再者說了,宮規本來就是死的,成日家把個少年人拘那麽緊有什麽趣兒,他若是一直不知道也還罷了,偏外頭那些勳貴們進來問安,時不常要告訴他些好玩的,他聽了豈有不心癢的?你且放心罷,咱們這位殿下,心裏有數兒著呢,可不比前頭他那位憨哥哥。”
容與冷冷看他一眼,並未接話。
傳喜察言觀色,愈發加意賠笑,“論理,您是萬歲爺抬舉出來的,可得了寵,不能就忘了旁人不是?我如今搭上小主子,也不過是為日後好過些罷了,您盡管寬心,日後我若能得新皇疼愛,總少不了要多孝敬幫襯您。”
容與聞言站定,先斥了一聲慎言,“萬歲爺春秋正盛,你這話傳出去,該是什麽後果,你心裏清楚。往後我不想再聽到這些,更不想再聽見東宮又新進了什麽外頭的新鮮玩物,逾製
玩器。”
他忽然作色,惹得傳喜錯愕之餘,也隻得低頭嗬腰,諾諾稱是,保證再不敢引著太子玩物喪誌。
他的承諾,多少還要打個折扣,容與私下吩咐林升多留意報本宮日常,之後更將此事輕描淡寫的在沈徽麵前稍加提起,建言他多抽出些時間關懷沈宇,引導他讀書和欣賞玩器的情趣。至於沈宇要求內臣自稱奴婢一事,則隻字未提。
然而很快,沈徽傳太子前來問功課時,便親耳聽到了這個“新鮮”的稱謂。
當鄧妥口稱奴婢迴話時,沈徽開始深深蹙眉,“這是什麽時候改的規矩,鄧妥是東宮局郎,大小也是從四品,怎麽這般自稱起來?”
沈宇雙手藏在袖子裏,正暗暗擺弄一顆龍眼大的琉璃珠子,聽見父親問話,忙坐得筆直端肅,伶俐的一笑,“是兒臣這樣吩咐的,為的是讓他們自省。內侍麽,本就是皇家豢養的奴才。兒臣這麽做,父皇可是覺著不妥?”
“自然不妥,”沈徽斷然道,“為尊者應體恤下情,這些個宮人,泯滅自身諸多欲望辛苦操持半生,皆是為服侍主君,身為主上者該給予他們一定程度的寬容。一味苛待下人並不能體現天威,要懂得賞罰分明,有過當罰,有功當賞,方是禦下之道。”
沈宇忙站起身,姿態恭謹的應道,“父皇教訓得是,兒臣自當謹遵。其實兒臣也懂得優容有功者,並不是每個內侍都需要在兒臣麵前自稱奴婢。”目光在一旁侍立的容與臉上轉過,笑得很是乖巧可人,“譬如說,廠臣就不用。他是父皇最忠心最得用的臣子,兒臣一向敬重其為人。在這宮裏頭,也無人敢駁他的麵子。”
沈徽淡淡頷首,“這個自然,國朝向來宮府一體,他日常隨侍朕預朝政機務,又曾做過你的督學,你須尊重他才是。往後也當如此。”
說著話鋒一轉,吩咐跟前人擎上一枚敕令打造的鐵券,“廠臣前次平叛立有大功,便是不顧自身前救駕這一樁,已是諸將不能及。朕特命人趕製此物,上以丹砂書免死二字。今日當著太子的麵賞賜下去,太子一道做個見證罷,日後若是他有過,你也該知道如何處置才得當。”
他突然拿出這物件兒,別說太子,連容與都吃了一驚。他並不知道這是沈徽一早就想好,預備送他的大禮,而且是定要當著太子的麵才好賜下的大禮。
容與接過那“免死金牌”,心裏隻覺有說不出的怪異,想不到這種前世在小說影視作品裏才出現的東西,有一天竟會實打實落在自己手
裏。
而那鐵劵上頭呢,還沉甸甸地承載著沈徽的良苦用心!
沈宇看著容與俯身叩首謝恩,麵上沒有丁點不悅,反倒等他起身,和悅微笑著道喜,“廠臣才能卓著,為人忠謹,得此嘉獎實是應當應分。”
話說得漂亮又體麵,隻是是否出自真心,就隻有他自己心裏才清楚了。
待太子告退,沈徽打發了殿中人,便拉容與坐下,“二哥兒這性子是越來越怪了,喜歡整治人的脾氣不知道像了誰?”沉沉一歎,又道,“我有些擔心,他不會是個寬厚的君主,反倒是睚眥必報,喜怒無常。”
一個人的性情當然不容易改變,容與一點不懷疑,他的擔憂日後會成真。隻是不欲讓他思慮過多,想了想隻道,“所以你更該多關注他成長、日常生活。原說讓我編寫曆代帝王作為事跡,我已整理的差不多了。你何時空閑,我呈上來請你先閱過。名字也暫擬了一個,就叫帝鑒圖冊。”
沈徽含笑沉吟,半晌說好,“好名字,就這麽定了。你編的東西,我還信不過麽?”輕輕一笑,他伸手握住容與,緩緩道,“我是怕,他以後會對你不好。”
本該光華肆虐的鳳目裏,沾染上了惆悵,更有不加掩飾的關切,容與心裏知道,沈徽近來時常經意或不經意地,流露出對自己未來處境的憂慮。
容與笑笑,“太子是君,做臣子的隻有盡心服侍。若真不得太子意,那麽我還可以請辭致仕。皇上百年之後,我確是打算告老離宮。倘若那時候,我還尚在人世的話。”
沈徽忽然神色大慟,急急伸手捂住了他的嘴,張了半天口,才低聲道,“別這麽說,你一定能活得長長久久,平平安安,然後得享晚年。”
話題涉及生死,到底是有些遙遠了,反正無解,不如把關注轉到即將迎來的喜事上頭去。天授十六年春,吳王沈憲滿十六歲,奉旨於四月初十與韋氏大婚。
韋氏雖礙於出身,僅冊為側妃,但闔宮上下無人不知,終吳王沈憲一生,大約是不會再娶正妃了。
到正日子那天,沈憲按表大裝,頭戴親王皮弁,上綴四色玉珠七顆,南珠三顆,中間貫以玉簪,兩側懸有朱朱纓;身著絳紗袍,腰間係素表朱裏大帶。
吳王側妃韋氏戴九翟冠,冠身覆以黑縐紗,前後飾珠牡丹花,綴金珠寶鈿花,另有金簪一對;身著紅色大衫,深青色霞帔,飾織金雲霞鳳紋。
兩個十六七歲的少年男女,從天色不亮就
開始折騰這一身隆重的禮服,等到出現在眾人麵前時,早已筋疲力盡,被宮人牽引著,仿佛兩個提線木偶,失去了往日的生機與活潑。
等行完冊封禮,吳王夫婦至乾清宮向沈徽行叩拜大禮。沈宇亦著太子服製端坐下首,受吳王妃拜禮。
此後便是禦賜家宴,依國朝規矩,吳王大婚後便要前往封地,沈徽近日為此已有些鬱結,離別在即更是加重了他內心不舍,原本喜慶的氣氛也因此變得有幾分傷感。
吳王妃韋氏在盛裝之下,不複明豔俏麗,倒是多了點溫婉嫻靜,隻是一味端著更顯拘謹,坐在席上一臉不知該說什麽、做什麽的表情。
“嫂嫂今日真漂亮,看得孤都有些羨慕了呢。想來哥哥把好東西都留給你了,孤也沒什麽旁的可送,便送上些薄禮,不過取個好意頭,盼著哥哥嫂子多子多福。”沈宇笑望吳王妃,一麵令侍女奉上賀禮,正是一枚施金累絲嵌珠鑲玉送子觀音滿池嬌。
韋氏忙起身雙手接過,含笑道了謝,轉身將分心交給了侍女。
沈宇遂打量著她,輕聲笑問,“怎麽嫂嫂不戴戴看麽?別在你今兒這髻上不是正合適?”
韋氏一愣,略有些尷尬的看著沈宇,又看了看身旁的沈憲,一時呆在當下,不知是否該迴身取過那分心戴在頭上。
她的不知所措落在沈宇眼裏,更添了輕視之心,大概越覺得吳王妃十分上不得台麵,不由露出絲絲蔑視,唇角牽起,掛上了一抹譏諷笑意。
沈憲轉頭,衝韋氏和煦地笑笑,轉身從侍女手中取了分心,在韋氏頭上略比了比,便即輕巧嫻熟的將分心別入她發髻中,他做這番動作閑適中透出溫柔,像是日常做慣了似的,而望向韋氏的目光也含著湛湛喜悅和融融春意。
沈宇見他為韋氏解圍,也沒再說什麽,隻發出極輕地一嗤,扭過頭去。
沈徽恍若不察席間事,含笑對沈憲道,“原擇定的是十日後出發,朕後來想想,確是有些趕了。你們剛成婚,宮裏好些年沒這麽熱鬧了,不如多住些日子再去罷。”
沈憲聞言有些動容,正待迴話,卻倏然發覺太子神色不耐,正眉頭深鎖的盯著他。
他頓時一窒,方才麵帶慚色道,“父皇這麽說,是怪責兒臣不孝了。兒臣也想多留在您身邊些日子,可是祖宗規矩如此,禮部和欽天監又早就擇定了啟程的日子,若是兒臣推遲就藩,恐怕難以和朝中眾臣交代,就是外頭人聽著也不好,隻當皇室自己都不守規
矩。所以還請父皇準許兒臣按既定日子出發,往後逢年過節和父皇壽辰之時,兒臣再請旨迴京給您請安。”
沈徽微笑聽著這番話,良久終是緩緩點了點頭。此後宴席上,他越發沉鬱,懶懶聽著太子與吳王之間的談話,眼中偶爾會有一閃而過的哀傷,是他凝視吳王時會自然流露的神情。
此後幾日,容與抽空便常去探望吳王,並看看他上路時所需之物是否都已齊備。
沈憲正在整理一些過去常用之物,榻上和書案上都堆滿了衣物和書籍。見容與來了,笑著請他陪同一道挑選。裏麵有不少是他童年和少年時代喜歡的玩物,隨後他從幾件常服裏,抽出一件花花綠綠的嬰兒衣服,笑著遞給容與。
那衣服正是他出生時,容與送的百家衣,不想這麽多年過去了,居然還能完好的保存下來。
“這個是要帶走的,迴頭留給我兒子穿。”沈憲拍了拍容與的肩膀,舉止親昵,“廠臣,多謝你,當日送我這個,我一直記得。其實還有很多事,我都沒有忘記,那時候你替母親說話,教我如何勸父皇寬恕她,方能讓我有更多機會享有母親照拂。雖然終究還是不成,可是並不能怪你。我知道你心地好,從來都不是挑撥生事的人,所以一直都把你當成是父皇身邊,最得力的知己來看待。或許在孤心裏,也早就把你視做一個可以交心的長輩。”
容與欠身道了聲不敢,“殿下不怪臣,臣很感激。何況當年
林升點頭答應著,忽然想起什麽,撇嘴一笑,“您是有日子沒去過東宮了,不知道這位孫秉筆如今多得太子爺寵。早前快把個武英殿的珍寶都搬到東宮去了,這些日子更了不得,外頭時興的玩意兒,還有那些個詩詞話本的,沒事就往東宮裏頭送。樂得太子爺是一個勁兒誇他機靈,會辦事。”
太子年紀尚小,日常所讀的書皆是司禮監審查過的,絕無一點違背禮儀規範的內容,雖然不免無趣,可也是怕他看多閑書移了性情。孫傳喜這般無原則的討好儲君,讓容與頗感不悅,隻是麵上不曾流露,和林升閑話了兩句略過沒再提。
到底還是對這事上了心,隔日借著給東宮送炭火,容與去了許久未踏足過的報本宮。
孫傳喜恰好也在,正拎著個紫竹做的鳥籠子,裏頭配了食罐、水罐,做工精巧非常。內中有一隻通體純白的芙蓉鳥蹦來跳去,這鳥體態嬌小,鳴叫聲清脆動聽,是時下京城富貴人家賞玩首選。其中又以毛色純白,雙目為紅色者最是珍貴。待那鳥跳著轉過身子正對容與時,他便看清那對眼睛正是赤紅色的。
沈宇被新鮮玩物兒吸引,暫且把對容與的厭煩都拋到腦後,隻拿著那喂食的小銀勺逗弄起芙蓉鳥,一麵笑對傳喜道,“孤那日不過提了一句,難為你這麽快就把這小東西尋了來,手腳倒是利落。前兒崔姐姐帶著她小兒子進宮請安,說起來,外頭宅門裏的爺們兒如今流行玩鷹呢,還說起崔姐夫熬鷹的一套本事,可是有趣兒。迴頭你吩咐禦馬監的人也找幾隻好的來,訓好了帶過來給孤瞧。”
傳喜臉上堆著笑,一疊聲的答應著,“殿下放心,您交代的事兒,奴婢一準不敢耽擱,出了報本宮就去傳您的旨。必不讓您等長了時候,早晚催著他們。年前爭取就讓殿下瞧見訓好的鷹,迴頭郡主再來您跟前說嘴,您也能痛快的給她兩句了。”
聽著傳喜一席話,容與不由得轉而打量他,好一副低聲下氣的諂媚態度,那自稱的謙辭更令人驚詫,自太宗時代起,大胤內侍一向自稱臣,這般奴顏婢膝實在令人不齒。
容與側目的樣子沒能逃過沈宇的眼睛,他不無得意的看著,“廠臣好像很驚訝?沒聽過他們這麽說話?這是孤新改的規矩,鄧妥,給廠臣說說罷。”
一旁侍立的鄧妥立刻躬身道是,繼而麵無表情的陳述,“殿下鈞旨,內侍本是皇家仆婢,份屬卑賤之軀,身份低微,怎可隨朝臣一道自稱臣,此舉原屬
逾矩,故責令內侍在殿下麵前一律自稱奴婢,以示天家尊嚴,朝夕警醒內侍嚴加恪守本分。”
不等他說完,殿中人包括傳喜在內,已悄悄地打量起容與,見他麵色平靜如常,仿佛都鬆了一口氣。
平靜不過是表麵上的,容與心裏湧起一陣憤慨。太子這樣恨內臣,說到底是因為深恨自己,偏又無可奈何,不得已便對這個群體百般折辱,也算是開國朝先例了。
沈宇揚了揚眉,笑意盎然,“廠臣覺得這個稱唿如何?這不過是警醒那些個不安分的奴才罷了,自然是不會這般對你的,廠臣是父皇麵前最得臉的人,父皇曾親口說過的,你是他的臣子,孤對你,也一向都存著敬重。”
他提著鳥籠子,含笑徐徐移步靠近,一壁逗弄那鳥兒,一壁壓低了聲音,輕輕巧巧道,“不過嘛,你早晚都會是孤的奴才,到時候,無論用什麽法子,孤都會要你親口說出這兩個字來。”
第115章免死金牌
出了報本宮,傳喜小心翼翼地跟在後頭,又遠遠打發了跟在身後的小內侍們。
見他探頭探腦像是有話要說,容與先發製人,語帶訓誡意味,“太子年紀尚小,對很多事物難免好奇,心高氣傲又存了攀比念頭,你就不該用這些玩物來引誘他,況且外頭的話本內容良莠不齊,不加篩選就拿給他看,更是不妥。”
傳喜之前被他連番敲打過,早存敬畏之心,怎奈近日攀扯上太子,自以為得了依仗,便不以為然的笑笑,反勸他道,“這會子殿下已是太子,日後早晚繼承大統,若是連治下京城時興什麽都不知道,那還成話麽?我這不也是為了他能了解民情嘛。再者說了,宮規本來就是死的,成日家把個少年人拘那麽緊有什麽趣兒,他若是一直不知道也還罷了,偏外頭那些勳貴們進來問安,時不常要告訴他些好玩的,他聽了豈有不心癢的?你且放心罷,咱們這位殿下,心裏有數兒著呢,可不比前頭他那位憨哥哥。”
容與冷冷看他一眼,並未接話。
傳喜察言觀色,愈發加意賠笑,“論理,您是萬歲爺抬舉出來的,可得了寵,不能就忘了旁人不是?我如今搭上小主子,也不過是為日後好過些罷了,您盡管寬心,日後我若能得新皇疼愛,總少不了要多孝敬幫襯您。”
容與聞言站定,先斥了一聲慎言,“萬歲爺春秋正盛,你這話傳出去,該是什麽後果,你心裏清楚。往後我不想再聽到這些,更不想再聽見東宮又新進了什麽外頭的新鮮玩物,逾製
玩器。”
他忽然作色,惹得傳喜錯愕之餘,也隻得低頭嗬腰,諾諾稱是,保證再不敢引著太子玩物喪誌。
他的承諾,多少還要打個折扣,容與私下吩咐林升多留意報本宮日常,之後更將此事輕描淡寫的在沈徽麵前稍加提起,建言他多抽出些時間關懷沈宇,引導他讀書和欣賞玩器的情趣。至於沈宇要求內臣自稱奴婢一事,則隻字未提。
然而很快,沈徽傳太子前來問功課時,便親耳聽到了這個“新鮮”的稱謂。
當鄧妥口稱奴婢迴話時,沈徽開始深深蹙眉,“這是什麽時候改的規矩,鄧妥是東宮局郎,大小也是從四品,怎麽這般自稱起來?”
沈宇雙手藏在袖子裏,正暗暗擺弄一顆龍眼大的琉璃珠子,聽見父親問話,忙坐得筆直端肅,伶俐的一笑,“是兒臣這樣吩咐的,為的是讓他們自省。內侍麽,本就是皇家豢養的奴才。兒臣這麽做,父皇可是覺著不妥?”
“自然不妥,”沈徽斷然道,“為尊者應體恤下情,這些個宮人,泯滅自身諸多欲望辛苦操持半生,皆是為服侍主君,身為主上者該給予他們一定程度的寬容。一味苛待下人並不能體現天威,要懂得賞罰分明,有過當罰,有功當賞,方是禦下之道。”
沈宇忙站起身,姿態恭謹的應道,“父皇教訓得是,兒臣自當謹遵。其實兒臣也懂得優容有功者,並不是每個內侍都需要在兒臣麵前自稱奴婢。”目光在一旁侍立的容與臉上轉過,笑得很是乖巧可人,“譬如說,廠臣就不用。他是父皇最忠心最得用的臣子,兒臣一向敬重其為人。在這宮裏頭,也無人敢駁他的麵子。”
沈徽淡淡頷首,“這個自然,國朝向來宮府一體,他日常隨侍朕預朝政機務,又曾做過你的督學,你須尊重他才是。往後也當如此。”
說著話鋒一轉,吩咐跟前人擎上一枚敕令打造的鐵券,“廠臣前次平叛立有大功,便是不顧自身前救駕這一樁,已是諸將不能及。朕特命人趕製此物,上以丹砂書免死二字。今日當著太子的麵賞賜下去,太子一道做個見證罷,日後若是他有過,你也該知道如何處置才得當。”
他突然拿出這物件兒,別說太子,連容與都吃了一驚。他並不知道這是沈徽一早就想好,預備送他的大禮,而且是定要當著太子的麵才好賜下的大禮。
容與接過那“免死金牌”,心裏隻覺有說不出的怪異,想不到這種前世在小說影視作品裏才出現的東西,有一天竟會實打實落在自己手
裏。
而那鐵劵上頭呢,還沉甸甸地承載著沈徽的良苦用心!
沈宇看著容與俯身叩首謝恩,麵上沒有丁點不悅,反倒等他起身,和悅微笑著道喜,“廠臣才能卓著,為人忠謹,得此嘉獎實是應當應分。”
話說得漂亮又體麵,隻是是否出自真心,就隻有他自己心裏才清楚了。
待太子告退,沈徽打發了殿中人,便拉容與坐下,“二哥兒這性子是越來越怪了,喜歡整治人的脾氣不知道像了誰?”沉沉一歎,又道,“我有些擔心,他不會是個寬厚的君主,反倒是睚眥必報,喜怒無常。”
一個人的性情當然不容易改變,容與一點不懷疑,他的擔憂日後會成真。隻是不欲讓他思慮過多,想了想隻道,“所以你更該多關注他成長、日常生活。原說讓我編寫曆代帝王作為事跡,我已整理的差不多了。你何時空閑,我呈上來請你先閱過。名字也暫擬了一個,就叫帝鑒圖冊。”
沈徽含笑沉吟,半晌說好,“好名字,就這麽定了。你編的東西,我還信不過麽?”輕輕一笑,他伸手握住容與,緩緩道,“我是怕,他以後會對你不好。”
本該光華肆虐的鳳目裏,沾染上了惆悵,更有不加掩飾的關切,容與心裏知道,沈徽近來時常經意或不經意地,流露出對自己未來處境的憂慮。
容與笑笑,“太子是君,做臣子的隻有盡心服侍。若真不得太子意,那麽我還可以請辭致仕。皇上百年之後,我確是打算告老離宮。倘若那時候,我還尚在人世的話。”
沈徽忽然神色大慟,急急伸手捂住了他的嘴,張了半天口,才低聲道,“別這麽說,你一定能活得長長久久,平平安安,然後得享晚年。”
話題涉及生死,到底是有些遙遠了,反正無解,不如把關注轉到即將迎來的喜事上頭去。天授十六年春,吳王沈憲滿十六歲,奉旨於四月初十與韋氏大婚。
韋氏雖礙於出身,僅冊為側妃,但闔宮上下無人不知,終吳王沈憲一生,大約是不會再娶正妃了。
到正日子那天,沈憲按表大裝,頭戴親王皮弁,上綴四色玉珠七顆,南珠三顆,中間貫以玉簪,兩側懸有朱朱纓;身著絳紗袍,腰間係素表朱裏大帶。
吳王側妃韋氏戴九翟冠,冠身覆以黑縐紗,前後飾珠牡丹花,綴金珠寶鈿花,另有金簪一對;身著紅色大衫,深青色霞帔,飾織金雲霞鳳紋。
兩個十六七歲的少年男女,從天色不亮就
開始折騰這一身隆重的禮服,等到出現在眾人麵前時,早已筋疲力盡,被宮人牽引著,仿佛兩個提線木偶,失去了往日的生機與活潑。
等行完冊封禮,吳王夫婦至乾清宮向沈徽行叩拜大禮。沈宇亦著太子服製端坐下首,受吳王妃拜禮。
此後便是禦賜家宴,依國朝規矩,吳王大婚後便要前往封地,沈徽近日為此已有些鬱結,離別在即更是加重了他內心不舍,原本喜慶的氣氛也因此變得有幾分傷感。
吳王妃韋氏在盛裝之下,不複明豔俏麗,倒是多了點溫婉嫻靜,隻是一味端著更顯拘謹,坐在席上一臉不知該說什麽、做什麽的表情。
“嫂嫂今日真漂亮,看得孤都有些羨慕了呢。想來哥哥把好東西都留給你了,孤也沒什麽旁的可送,便送上些薄禮,不過取個好意頭,盼著哥哥嫂子多子多福。”沈宇笑望吳王妃,一麵令侍女奉上賀禮,正是一枚施金累絲嵌珠鑲玉送子觀音滿池嬌。
韋氏忙起身雙手接過,含笑道了謝,轉身將分心交給了侍女。
沈宇遂打量著她,輕聲笑問,“怎麽嫂嫂不戴戴看麽?別在你今兒這髻上不是正合適?”
韋氏一愣,略有些尷尬的看著沈宇,又看了看身旁的沈憲,一時呆在當下,不知是否該迴身取過那分心戴在頭上。
她的不知所措落在沈宇眼裏,更添了輕視之心,大概越覺得吳王妃十分上不得台麵,不由露出絲絲蔑視,唇角牽起,掛上了一抹譏諷笑意。
沈憲轉頭,衝韋氏和煦地笑笑,轉身從侍女手中取了分心,在韋氏頭上略比了比,便即輕巧嫻熟的將分心別入她發髻中,他做這番動作閑適中透出溫柔,像是日常做慣了似的,而望向韋氏的目光也含著湛湛喜悅和融融春意。
沈宇見他為韋氏解圍,也沒再說什麽,隻發出極輕地一嗤,扭過頭去。
沈徽恍若不察席間事,含笑對沈憲道,“原擇定的是十日後出發,朕後來想想,確是有些趕了。你們剛成婚,宮裏好些年沒這麽熱鬧了,不如多住些日子再去罷。”
沈憲聞言有些動容,正待迴話,卻倏然發覺太子神色不耐,正眉頭深鎖的盯著他。
他頓時一窒,方才麵帶慚色道,“父皇這麽說,是怪責兒臣不孝了。兒臣也想多留在您身邊些日子,可是祖宗規矩如此,禮部和欽天監又早就擇定了啟程的日子,若是兒臣推遲就藩,恐怕難以和朝中眾臣交代,就是外頭人聽著也不好,隻當皇室自己都不守規
矩。所以還請父皇準許兒臣按既定日子出發,往後逢年過節和父皇壽辰之時,兒臣再請旨迴京給您請安。”
沈徽微笑聽著這番話,良久終是緩緩點了點頭。此後宴席上,他越發沉鬱,懶懶聽著太子與吳王之間的談話,眼中偶爾會有一閃而過的哀傷,是他凝視吳王時會自然流露的神情。
此後幾日,容與抽空便常去探望吳王,並看看他上路時所需之物是否都已齊備。
沈憲正在整理一些過去常用之物,榻上和書案上都堆滿了衣物和書籍。見容與來了,笑著請他陪同一道挑選。裏麵有不少是他童年和少年時代喜歡的玩物,隨後他從幾件常服裏,抽出一件花花綠綠的嬰兒衣服,笑著遞給容與。
那衣服正是他出生時,容與送的百家衣,不想這麽多年過去了,居然還能完好的保存下來。
“這個是要帶走的,迴頭留給我兒子穿。”沈憲拍了拍容與的肩膀,舉止親昵,“廠臣,多謝你,當日送我這個,我一直記得。其實還有很多事,我都沒有忘記,那時候你替母親說話,教我如何勸父皇寬恕她,方能讓我有更多機會享有母親照拂。雖然終究還是不成,可是並不能怪你。我知道你心地好,從來都不是挑撥生事的人,所以一直都把你當成是父皇身邊,最得力的知己來看待。或許在孤心裏,也早就把你視做一個可以交心的長輩。”
容與欠身道了聲不敢,“殿下不怪臣,臣很感激。何況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