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往無人去的小道上走。
上林苑的櫻花果真開得如雲似霞,一陣風拂過,花瓣洋洋灑灑飄落,置身櫻樹下,好似沐浴在一場帶著芳香的春雨裏。
站了一會兒,容與沿小徑往涼亭處歇腳,才剛出園子,忽然看見一個穿侍衛服的年輕男人,直挺挺地跪在路邊。
他定睛看去,認得那人是禦前侍衛統領衛延,心下不由生疑,這會兒他人不在禦前,卻怎麽在這裏罰跪?
轉頭問林升,後者撇了撇嘴,歎道,“還不是為上迴護駕不利的事兒,皇上原說不能全怪他們,要從輕處罰,可後來……不知哪位嘴毒的,彈劾衛統領他們是從皇上做楚王時就伴駕的老人,不該這樣不經心,害聖駕遇險罪無可赦,一定要重處才行。”
“皇上雖不情願,也還是說有過確當罰,便判了侍衛營那天跟去的二十人,每人廷杖八十。”
容與蹙眉,想到八十杖數目龐大,即便身有武藝也不易打熬,隻怕不死也要去半條命。禦前侍衛素日何等威風何等得臉,拉到午門受杖責,當算是極重的處罰了。
“那衛統領為何又被罰跪?是不是替人底下人向皇上求情了?”
林升點頭,“可不是嘛,要說衛大人也是條漢子,跟皇上坦言,兄弟們那日行動拖延都是他指揮不利,要罰也該重罰他一人,請皇上責他廷杖一百,但凡不死將來總要戴罪再求侍奉君上,隻請旨開恩,饒了底下那群人。”
容與一麵聽著,不禁多留心看了看衛延,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眉眼生得極英挺,昂著脖頸,不卑不亢的跪在那裏,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子浩浩正氣。
肯不顧自身為下屬周全,這份義氣實在難得,隻是一百杖打下來,兇多吉少。容與雖沒親眼見過,但也聽過前朝施廷杖時,十板子下去就有人當場殞命。
他當下想為衛延求情,正自想說辭,又聽林升幽幽歎了句,“可惜了這樣好男兒,據說已跪了兩個時辰,看來皇上是不打算賞他恩典了。”
心下一動,容與扭頭看了一眼林升,再迴眸環顧四下,已然有了疑惑,此處已出了禦花園,鮮少有人來往,罰跪如何會選在這麽個幽僻處?
再想想來上林苑散步,是林升主動提出,他腦子裏立時閃過一個不大成形的念頭,莫非是沈徽受意的,目的就是要讓他看見這一幕。
那麽以他的個性一定覺得處罰過重,十有八九會去求情,難道沈徽竟是在等他前去求
懇?
心思轉過,他笑了笑,無論結果如何,沈徽此舉必有深意,既這麽安排,那他就配合著演一場戲好了。
晚間容與去了暖閣,好些天都不曾在沈徽跟前伺候,見他剛用過晚膳,便親手沏了消食的茶奉至禦前。
沈徽看他一手吊著繃帶,嘴上嗔道,“誰許你過來的,不好好養著,是打算廢了這條胳膊麽?”
容與低聲說不是,“每日都有換藥,骨頭已長得差不多了。多虧太醫院精心照料,臣才能好得這般快。”頓了頓,淡笑著複道,“臣若左臂殘了,再加上禦前侍衛又都雙腿殘疾,皇上身邊恐怕一時無人可用了。”
沈徽轉顧他,“你都知道了?又想為不相幹的人求朕?”
容與欠身,“臣雖不敢和衛統領等人比肩,但也算是同在禦前供職,既朝夕相見就不能說是不相幹。何況行獵過程,臣也參與其間,親身經曆。若說當日的確是臣提出要為皇上更衣,才會招來禍事,要罰也該罰臣思慮不周。衛大人等在遠處靜候,來遲一步情有可原,還請皇上能稍作寬恕,且皇上就要大婚,合該普天同慶,以臣愚見,此時施恩比禦下嚴苛更為合宜。”
沈徽聽得一笑,“你倒教訓起朕來了?傷才好了點,就又沒規矩上了?”
雖是質問,聲調裏卻總有股子含笑的味道,容與知道他並非生氣,卻還是規矩垂手,道聲不敢,“臣自請責罰,請皇上一視同仁。”
“胡鬧!你都傷成這樣了,要朕怎麽罰?也拉你到午門外打一頓板子?”沈徽上下看了他一圈,滿臉譏誚,“隻怕你這身子骨,五杖都捱不下來。”
容與就勢道,“那一百杖呢,再好的身子也廢了,衛統領是從重華宮就跟著皇上的人,這些年勤勤懇懇,皇上可否換個責罰方式,留他性命,也全他一份體麵。”
大胤廷杖曆來酷狠,所用刑杖極重,幾下就能把衣衫打碎,倘若布料混進傷口裏極易引發感染,弄不好便會因此喪命。所以自升平朝開始,皇帝就將施刑的規矩改為去衣受杖。可這留人性命的法子卻自有折辱意味,朝臣們斯文掃地,那種心理上的折磨,絲毫不遜於身體上的痛苦。
“依你的意思,該怎麽罰才算合適?”
容與知道這些侍衛出身都不錯,最不缺的就是俸祿,若說罰薪俸太過不疼不癢,便又加上了貶職這一個處罰方式。
沈徽暗暗點頭,兀自板著麵孔,“迴去寫道折子來,要切中要害,要
賞罰有道,還要合乎情理,倘若好,朕就準奏。倘若不好,朕連你一並罰。”
這就是答應了,容與忙跪下謝恩。倒是那折子寫起來,多少費點心思,他知道這是給朝臣們看的,須要堵住悠悠眾口。於是詳述當日情形,言辭懇切;更曆數衛延等人昔日功勞;最後再說到帝後大婚,當此大赦天下的時節,理應開恩準其人等戴罪立功。
幾日後,他聽到林升帶來的消息,沈徽下旨將衛延等人全數革職。初時聽聞,他不禁愣了一下,從禦前侍衛的位子上被革職,可不能說是從輕處罰。
奇怪沈徽為什麽要這麽做,明擺著是讓自己去求情,結果卻沒有多少改變,細細思量下來,他總覺得有些地方不大對。
轉天他正在房中讀書,林升引進來一個人,卻是卸去侍衛服的衛延。他才起身相迎,衛延已納頭拜下去,語氣謙誠,“多謝掌印相救之恩,衛某感激不盡,今生今世願唯掌印馬首是瞻,必以此身報掌印大恩。”
容與忙拉他起來,“區區小事不足掛齒,我不過說出當日實情罷了,還該感謝皇上寬仁,衛大人千萬不要這樣。”
想著他話裏的意思,又問道,“衛大人今後有什麽打算?”
衛延又拜了幾拜,才肯起身,“小人目下乃是無職之人,皇上恩典,許小人今後在掌印駕前侍奉,供掌印驅策,小人絕無二話,但求能為掌印盡心效命。”
容與仍是不解,難道從今以後,他身邊也要跟些侍衛不成,“衛兄這話,林某不甚明了,還請為我釋疑。”
衛延朗朗一笑,“小人知道這迴多虧掌印相救,皇上告知小人時,便問起願不願意報銷恩人。早前皇上曾秘令小人挑選禦前合用之人,單為建一批心腹衛隊,小人目下已將人選挑揀完畢,隻等皇上定奪。聽皇上的意思,日後是要將這一批人馬交由掌印管轄。”
到了這會兒,容與已全明白過來,聯想起之前林林總總,原是沈徽早有安排,這一番用心良苦,竟也算是為自己鋪路,不禁心裏隱隱有些發甜。
半晌又聽衛延道,“皇上曾對小人提過,這支侍衛隊直接隸屬皇上,長官則務必是皇上親挑萬選的親信之人,專門負責暗查六部,監聽官員,目下還隻限於京師,等人手齊備,連同外埠也要一並考察。”
聽上去已接近錦衣衛和東廠的職責了,容與感慨,前些日子自己還為無人可用而惆悵,沒想到沈徽早有安排,論起帝王心術,果然是深不可測。
又絮絮說了會兒話,衛延不吝對他表達死心塌地的忠誠,容與自不疑心這個,也欣然接受,告訴他迴去等待皇上旨意,來日再行安排。
送走衛延,他徑自去了西暖閣,沈徽在案前批折子,聽見腳步聲也不抬頭,淡淡道,“衛延找過你了?對今後你麾下的人,有什麽安排想法?”
這話問的,讓他瞬間又想起了明朝廠衛製度,其實對這類特務機構,他委實沒多少好感,可作為皇帝掣肘臣工的手段,設立情報機構的初衷自不能說不對,關鍵還在於如何運作,盡可能不演變成酷吏機構就好。
思索完,容與道出心中想法,“臣明白是為皇上效命,自然一切聽您示下,著意替皇上暗中監管考核各級官員。”
沈徽揚唇笑笑,“也不可一味暗中行事,否則難以起到震懾作用。合適的時候,朕會令其大白於天下。既是隸屬朕的機構,總需有稱謂官職,你是那群人的主子了,不妨也給自己想個好名頭。”
容與也笑了,不覺想到西廠,他知道那是明憲宗專為太監汪直所設,汪直其人年少機敏,極得憲宗寵信,自己是遠遠趕不上了,不過曆史既然是平行,想來也會有其相似之處。
“西廠?那便加設提督一職吧。”沈徽聽他說出這樣一個詞兒,倒也不以為意,點了點頭,提起禦筆寫下,敕封禦用前總管兼司禮監掌印為總督西廠辦事太監。
容與見他擱筆,方領旨謝恩,抬起頭,對上他似笑非笑的眼眸,心裏忽生感念,再度叩首道,“臣謝皇上信賴。”
兩下裏各自無話,一切盡在不言中。
沈徽為他布下這樣一個局,幫他邀買人心,好讓那些眼高於頂的侍衛,從此對一個內宦死心塌地,又為他日後行事提供諸多便利——除卻感激,他也不知,還能再說些什麽。
作者有話要說:向少年英特,驚才絕豔的西廠提督汪直小公公致個敬~那也是個有故事的人,有興趣的盆友可以去找來看看,反正我也隻知個皮毛而已,足夠跌宕起伏…
第46章橫生枝節
有了西廠助力,容與如虎添翼,很快便和那長蘆商人建立聯係,順道將其人來路查得一清二楚。如他先前所料,此人確鑿和秦太嶽要他舉薦的左淳有姻親關係。
他吩咐衛延等人暗中監視,隻派林升繼續和那商人接洽,成交所得的銀票則封存起來,每一筆都有詳細記錄。至於保舉左淳,則因他稱病休養,秦太嶽也就沒有再提下文
。
此時從內閣到京師百官,還都沒人把新成立的西廠放在心上。因沈徽將這個機構設在內廷,由容與提督,眾人便都理所當然的認為,是為方便內廷集中管理、采買諸多事宜而特設的。
卻哪裏得想到,這會是個隸屬皇帝的特務機構,更料不到那群被貶斥的侍衛會被收編進去,誠如沈徽所言,還沒到時間,一切隻合在暗處進行。
至於滿朝文武眼下最關注的,也不外乎即將到來的帝後大婚,這一樁事而已。
天授二年六月初十,皇帝告祭天地、太廟、奉先殿,於太和殿內正中南向設節案,殿前設法駕鹵薄,東南簷下設中和韶樂,丹墀中道左右陳列仗馬,迎皇後秦氏入宮行冊立禮。
一係列繁複的禮製全都走完,直到酉時三刻,帝後方才麵對麵,坐於乾清宮內行合巹禮。
晚間則在太和殿排設筵席,秦太嶽及王公們的宴桌,分設在皇帝寶座的東西兩側,丹陛上是二品以上諸世爵暨侍衛等席,丹墀下左右排列三品以下文武百官席,西首處則設坐用以招待外國使臣。
盛宴結束,帝後迴內廷乾清宮。到了這會兒,連同容與在內的闔宮宮人們才算忙碌完畢,可以略微放鬆的休整一晚。
容與體恤下情,知道皇上大婚司禮監最為辛苦,便特地自備了銀子,讓膳房做一桌好酒好菜,慰勞少監奉禦們,也算是另開一桌喜宴。
不過等傳喜等人邀他前去時,他卻推說連日忙碌,傷口處隱隱又有點發作,想早些迴去休息。傳喜聽完,頗為意味深長的看了他一眼,也沒再說什麽,背著手含笑去了。
容與倒沒扯謊,這一日折騰下來,他確實疲憊不堪,加之才剛傷愈,難免更覺心力不濟。迴到房裏,繃緊的神經一時還沒放鬆,倒是難以成眠,隻好又翻身坐起,尋了本書在燈下閑看。
芳汀推門而入時,見他還在伏案,不由調侃道,“總是這麽用功,不去考狀元真是可惜了。”
容與抬頭一笑,“我不過是指望文字催眠罷了。”因看她臉上也有倦意,於是笑問,“怎麽還不歇著,又跑來找我?”
芳汀一臉神神秘秘,特意壓低了聲氣,“哪裏睡得下,乾清宮裏出了大新文,明兒一早還不知怎麽折騰,過不過得去呢。”
容與登時蹙了蹙眉,示意她繼續說下去。
芳汀眉飛色舞道,“起先一切都還順遂,到了吃子孫餑餑的時候,按理是該咬一口,全福太太
問一句生不生,娘娘答生也就完了。誰知也不知禦膳房的人開了什麽小差,那餃子餡竟是熟了的。更有咱們這位皇後主子,也忒實在了些,竟脫口說不是生的……”
這話在大婚時說出口,確是有幾分不吉利。容與自是不信這些的,隻覺得秦若臻的第一反應也太快了,如何連遮掩都不會。
“說完,娘娘也有些後悔了,這大喜的節骨眼兒,哪有當著滿殿人,當著皇上說不生的。眼瞅著就要哭出來,幸虧襄國公太太反應快,說了句,娘娘說不是熟的,這迴答倒也有趣兒,妾身做了這些年全福人兒,還是頭一遭聽,可見娘娘自不同於尋常人,這意思到了咱們也就懂了,這才把事兒圓過去的。”
容與想象當時情景,隻問,“那皇上呢,皇上有何反應?”
“當然是不大高興,不過你知道,萬歲爺一向喜怒不形於色,外人哪裏輕易瞧得出,隻是我見他藏袖子裏的手握了握,就猜到他心裏還是不滿的。也難怪,男人嘛,哪有聽見新婚妻子說不生,還能開懷的。”
容與默默點頭,不知是在安慰芳汀,還是在安慰自己,“也不見得,皇上心胸開闊,不會為些許小事計較,娘娘新婚難免緊張,說錯話也沒什麽的。”
“我瞧未必是緊張說錯的,倒像是賭氣。那餡子端出來時我們查驗過,確鑿是煮過了時候,要說全熟也不至於,誰教她趕的不巧……”芳汀搖搖頭,歎息一聲,“依我看呐,多半是自己先氣著了!隻怕明兒想起來,得為這個開銷幾個禦膳房的人。”
這是後話了,容與自然也想得到,做事的人不經心,被責罰也在所難。隻是為了一隻餃子,葬送幾條性命,這樣的事,在他這裏還是能免則免的好。
上林苑的櫻花果真開得如雲似霞,一陣風拂過,花瓣洋洋灑灑飄落,置身櫻樹下,好似沐浴在一場帶著芳香的春雨裏。
站了一會兒,容與沿小徑往涼亭處歇腳,才剛出園子,忽然看見一個穿侍衛服的年輕男人,直挺挺地跪在路邊。
他定睛看去,認得那人是禦前侍衛統領衛延,心下不由生疑,這會兒他人不在禦前,卻怎麽在這裏罰跪?
轉頭問林升,後者撇了撇嘴,歎道,“還不是為上迴護駕不利的事兒,皇上原說不能全怪他們,要從輕處罰,可後來……不知哪位嘴毒的,彈劾衛統領他們是從皇上做楚王時就伴駕的老人,不該這樣不經心,害聖駕遇險罪無可赦,一定要重處才行。”
“皇上雖不情願,也還是說有過確當罰,便判了侍衛營那天跟去的二十人,每人廷杖八十。”
容與蹙眉,想到八十杖數目龐大,即便身有武藝也不易打熬,隻怕不死也要去半條命。禦前侍衛素日何等威風何等得臉,拉到午門受杖責,當算是極重的處罰了。
“那衛統領為何又被罰跪?是不是替人底下人向皇上求情了?”
林升點頭,“可不是嘛,要說衛大人也是條漢子,跟皇上坦言,兄弟們那日行動拖延都是他指揮不利,要罰也該重罰他一人,請皇上責他廷杖一百,但凡不死將來總要戴罪再求侍奉君上,隻請旨開恩,饒了底下那群人。”
容與一麵聽著,不禁多留心看了看衛延,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眉眼生得極英挺,昂著脖頸,不卑不亢的跪在那裏,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子浩浩正氣。
肯不顧自身為下屬周全,這份義氣實在難得,隻是一百杖打下來,兇多吉少。容與雖沒親眼見過,但也聽過前朝施廷杖時,十板子下去就有人當場殞命。
他當下想為衛延求情,正自想說辭,又聽林升幽幽歎了句,“可惜了這樣好男兒,據說已跪了兩個時辰,看來皇上是不打算賞他恩典了。”
心下一動,容與扭頭看了一眼林升,再迴眸環顧四下,已然有了疑惑,此處已出了禦花園,鮮少有人來往,罰跪如何會選在這麽個幽僻處?
再想想來上林苑散步,是林升主動提出,他腦子裏立時閃過一個不大成形的念頭,莫非是沈徽受意的,目的就是要讓他看見這一幕。
那麽以他的個性一定覺得處罰過重,十有八九會去求情,難道沈徽竟是在等他前去求
懇?
心思轉過,他笑了笑,無論結果如何,沈徽此舉必有深意,既這麽安排,那他就配合著演一場戲好了。
晚間容與去了暖閣,好些天都不曾在沈徽跟前伺候,見他剛用過晚膳,便親手沏了消食的茶奉至禦前。
沈徽看他一手吊著繃帶,嘴上嗔道,“誰許你過來的,不好好養著,是打算廢了這條胳膊麽?”
容與低聲說不是,“每日都有換藥,骨頭已長得差不多了。多虧太醫院精心照料,臣才能好得這般快。”頓了頓,淡笑著複道,“臣若左臂殘了,再加上禦前侍衛又都雙腿殘疾,皇上身邊恐怕一時無人可用了。”
沈徽轉顧他,“你都知道了?又想為不相幹的人求朕?”
容與欠身,“臣雖不敢和衛統領等人比肩,但也算是同在禦前供職,既朝夕相見就不能說是不相幹。何況行獵過程,臣也參與其間,親身經曆。若說當日的確是臣提出要為皇上更衣,才會招來禍事,要罰也該罰臣思慮不周。衛大人等在遠處靜候,來遲一步情有可原,還請皇上能稍作寬恕,且皇上就要大婚,合該普天同慶,以臣愚見,此時施恩比禦下嚴苛更為合宜。”
沈徽聽得一笑,“你倒教訓起朕來了?傷才好了點,就又沒規矩上了?”
雖是質問,聲調裏卻總有股子含笑的味道,容與知道他並非生氣,卻還是規矩垂手,道聲不敢,“臣自請責罰,請皇上一視同仁。”
“胡鬧!你都傷成這樣了,要朕怎麽罰?也拉你到午門外打一頓板子?”沈徽上下看了他一圈,滿臉譏誚,“隻怕你這身子骨,五杖都捱不下來。”
容與就勢道,“那一百杖呢,再好的身子也廢了,衛統領是從重華宮就跟著皇上的人,這些年勤勤懇懇,皇上可否換個責罰方式,留他性命,也全他一份體麵。”
大胤廷杖曆來酷狠,所用刑杖極重,幾下就能把衣衫打碎,倘若布料混進傷口裏極易引發感染,弄不好便會因此喪命。所以自升平朝開始,皇帝就將施刑的規矩改為去衣受杖。可這留人性命的法子卻自有折辱意味,朝臣們斯文掃地,那種心理上的折磨,絲毫不遜於身體上的痛苦。
“依你的意思,該怎麽罰才算合適?”
容與知道這些侍衛出身都不錯,最不缺的就是俸祿,若說罰薪俸太過不疼不癢,便又加上了貶職這一個處罰方式。
沈徽暗暗點頭,兀自板著麵孔,“迴去寫道折子來,要切中要害,要
賞罰有道,還要合乎情理,倘若好,朕就準奏。倘若不好,朕連你一並罰。”
這就是答應了,容與忙跪下謝恩。倒是那折子寫起來,多少費點心思,他知道這是給朝臣們看的,須要堵住悠悠眾口。於是詳述當日情形,言辭懇切;更曆數衛延等人昔日功勞;最後再說到帝後大婚,當此大赦天下的時節,理應開恩準其人等戴罪立功。
幾日後,他聽到林升帶來的消息,沈徽下旨將衛延等人全數革職。初時聽聞,他不禁愣了一下,從禦前侍衛的位子上被革職,可不能說是從輕處罰。
奇怪沈徽為什麽要這麽做,明擺著是讓自己去求情,結果卻沒有多少改變,細細思量下來,他總覺得有些地方不大對。
轉天他正在房中讀書,林升引進來一個人,卻是卸去侍衛服的衛延。他才起身相迎,衛延已納頭拜下去,語氣謙誠,“多謝掌印相救之恩,衛某感激不盡,今生今世願唯掌印馬首是瞻,必以此身報掌印大恩。”
容與忙拉他起來,“區區小事不足掛齒,我不過說出當日實情罷了,還該感謝皇上寬仁,衛大人千萬不要這樣。”
想著他話裏的意思,又問道,“衛大人今後有什麽打算?”
衛延又拜了幾拜,才肯起身,“小人目下乃是無職之人,皇上恩典,許小人今後在掌印駕前侍奉,供掌印驅策,小人絕無二話,但求能為掌印盡心效命。”
容與仍是不解,難道從今以後,他身邊也要跟些侍衛不成,“衛兄這話,林某不甚明了,還請為我釋疑。”
衛延朗朗一笑,“小人知道這迴多虧掌印相救,皇上告知小人時,便問起願不願意報銷恩人。早前皇上曾秘令小人挑選禦前合用之人,單為建一批心腹衛隊,小人目下已將人選挑揀完畢,隻等皇上定奪。聽皇上的意思,日後是要將這一批人馬交由掌印管轄。”
到了這會兒,容與已全明白過來,聯想起之前林林總總,原是沈徽早有安排,這一番用心良苦,竟也算是為自己鋪路,不禁心裏隱隱有些發甜。
半晌又聽衛延道,“皇上曾對小人提過,這支侍衛隊直接隸屬皇上,長官則務必是皇上親挑萬選的親信之人,專門負責暗查六部,監聽官員,目下還隻限於京師,等人手齊備,連同外埠也要一並考察。”
聽上去已接近錦衣衛和東廠的職責了,容與感慨,前些日子自己還為無人可用而惆悵,沒想到沈徽早有安排,論起帝王心術,果然是深不可測。
又絮絮說了會兒話,衛延不吝對他表達死心塌地的忠誠,容與自不疑心這個,也欣然接受,告訴他迴去等待皇上旨意,來日再行安排。
送走衛延,他徑自去了西暖閣,沈徽在案前批折子,聽見腳步聲也不抬頭,淡淡道,“衛延找過你了?對今後你麾下的人,有什麽安排想法?”
這話問的,讓他瞬間又想起了明朝廠衛製度,其實對這類特務機構,他委實沒多少好感,可作為皇帝掣肘臣工的手段,設立情報機構的初衷自不能說不對,關鍵還在於如何運作,盡可能不演變成酷吏機構就好。
思索完,容與道出心中想法,“臣明白是為皇上效命,自然一切聽您示下,著意替皇上暗中監管考核各級官員。”
沈徽揚唇笑笑,“也不可一味暗中行事,否則難以起到震懾作用。合適的時候,朕會令其大白於天下。既是隸屬朕的機構,總需有稱謂官職,你是那群人的主子了,不妨也給自己想個好名頭。”
容與也笑了,不覺想到西廠,他知道那是明憲宗專為太監汪直所設,汪直其人年少機敏,極得憲宗寵信,自己是遠遠趕不上了,不過曆史既然是平行,想來也會有其相似之處。
“西廠?那便加設提督一職吧。”沈徽聽他說出這樣一個詞兒,倒也不以為意,點了點頭,提起禦筆寫下,敕封禦用前總管兼司禮監掌印為總督西廠辦事太監。
容與見他擱筆,方領旨謝恩,抬起頭,對上他似笑非笑的眼眸,心裏忽生感念,再度叩首道,“臣謝皇上信賴。”
兩下裏各自無話,一切盡在不言中。
沈徽為他布下這樣一個局,幫他邀買人心,好讓那些眼高於頂的侍衛,從此對一個內宦死心塌地,又為他日後行事提供諸多便利——除卻感激,他也不知,還能再說些什麽。
作者有話要說:向少年英特,驚才絕豔的西廠提督汪直小公公致個敬~那也是個有故事的人,有興趣的盆友可以去找來看看,反正我也隻知個皮毛而已,足夠跌宕起伏…
第46章橫生枝節
有了西廠助力,容與如虎添翼,很快便和那長蘆商人建立聯係,順道將其人來路查得一清二楚。如他先前所料,此人確鑿和秦太嶽要他舉薦的左淳有姻親關係。
他吩咐衛延等人暗中監視,隻派林升繼續和那商人接洽,成交所得的銀票則封存起來,每一筆都有詳細記錄。至於保舉左淳,則因他稱病休養,秦太嶽也就沒有再提下文
。
此時從內閣到京師百官,還都沒人把新成立的西廠放在心上。因沈徽將這個機構設在內廷,由容與提督,眾人便都理所當然的認為,是為方便內廷集中管理、采買諸多事宜而特設的。
卻哪裏得想到,這會是個隸屬皇帝的特務機構,更料不到那群被貶斥的侍衛會被收編進去,誠如沈徽所言,還沒到時間,一切隻合在暗處進行。
至於滿朝文武眼下最關注的,也不外乎即將到來的帝後大婚,這一樁事而已。
天授二年六月初十,皇帝告祭天地、太廟、奉先殿,於太和殿內正中南向設節案,殿前設法駕鹵薄,東南簷下設中和韶樂,丹墀中道左右陳列仗馬,迎皇後秦氏入宮行冊立禮。
一係列繁複的禮製全都走完,直到酉時三刻,帝後方才麵對麵,坐於乾清宮內行合巹禮。
晚間則在太和殿排設筵席,秦太嶽及王公們的宴桌,分設在皇帝寶座的東西兩側,丹陛上是二品以上諸世爵暨侍衛等席,丹墀下左右排列三品以下文武百官席,西首處則設坐用以招待外國使臣。
盛宴結束,帝後迴內廷乾清宮。到了這會兒,連同容與在內的闔宮宮人們才算忙碌完畢,可以略微放鬆的休整一晚。
容與體恤下情,知道皇上大婚司禮監最為辛苦,便特地自備了銀子,讓膳房做一桌好酒好菜,慰勞少監奉禦們,也算是另開一桌喜宴。
不過等傳喜等人邀他前去時,他卻推說連日忙碌,傷口處隱隱又有點發作,想早些迴去休息。傳喜聽完,頗為意味深長的看了他一眼,也沒再說什麽,背著手含笑去了。
容與倒沒扯謊,這一日折騰下來,他確實疲憊不堪,加之才剛傷愈,難免更覺心力不濟。迴到房裏,繃緊的神經一時還沒放鬆,倒是難以成眠,隻好又翻身坐起,尋了本書在燈下閑看。
芳汀推門而入時,見他還在伏案,不由調侃道,“總是這麽用功,不去考狀元真是可惜了。”
容與抬頭一笑,“我不過是指望文字催眠罷了。”因看她臉上也有倦意,於是笑問,“怎麽還不歇著,又跑來找我?”
芳汀一臉神神秘秘,特意壓低了聲氣,“哪裏睡得下,乾清宮裏出了大新文,明兒一早還不知怎麽折騰,過不過得去呢。”
容與登時蹙了蹙眉,示意她繼續說下去。
芳汀眉飛色舞道,“起先一切都還順遂,到了吃子孫餑餑的時候,按理是該咬一口,全福太太
問一句生不生,娘娘答生也就完了。誰知也不知禦膳房的人開了什麽小差,那餃子餡竟是熟了的。更有咱們這位皇後主子,也忒實在了些,竟脫口說不是生的……”
這話在大婚時說出口,確是有幾分不吉利。容與自是不信這些的,隻覺得秦若臻的第一反應也太快了,如何連遮掩都不會。
“說完,娘娘也有些後悔了,這大喜的節骨眼兒,哪有當著滿殿人,當著皇上說不生的。眼瞅著就要哭出來,幸虧襄國公太太反應快,說了句,娘娘說不是熟的,這迴答倒也有趣兒,妾身做了這些年全福人兒,還是頭一遭聽,可見娘娘自不同於尋常人,這意思到了咱們也就懂了,這才把事兒圓過去的。”
容與想象當時情景,隻問,“那皇上呢,皇上有何反應?”
“當然是不大高興,不過你知道,萬歲爺一向喜怒不形於色,外人哪裏輕易瞧得出,隻是我見他藏袖子裏的手握了握,就猜到他心裏還是不滿的。也難怪,男人嘛,哪有聽見新婚妻子說不生,還能開懷的。”
容與默默點頭,不知是在安慰芳汀,還是在安慰自己,“也不見得,皇上心胸開闊,不會為些許小事計較,娘娘新婚難免緊張,說錯話也沒什麽的。”
“我瞧未必是緊張說錯的,倒像是賭氣。那餡子端出來時我們查驗過,確鑿是煮過了時候,要說全熟也不至於,誰教她趕的不巧……”芳汀搖搖頭,歎息一聲,“依我看呐,多半是自己先氣著了!隻怕明兒想起來,得為這個開銷幾個禦膳房的人。”
這是後話了,容與自然也想得到,做事的人不經心,被責罰也在所難。隻是為了一隻餃子,葬送幾條性命,這樣的事,在他這裏還是能免則免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