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了官職,做的事情卻和以往差不多,沈徽如今把南書房全權交給他打理,容與也樂得清靜,鎮日待在裏頭整理文房書籍。可巧司禮監秉筆馮瑞過來找他,說按規矩選了幾個小內侍伺候他,這會兒人齊了,帶來請他過目。
四五個八九歲大的孩子排成一行,規規矩矩垂手站著,一聲咳嗽都不聞,顯見著是被調理的極懂規矩才送進來給他挑。容與見他們臉上分明還是一團懵懂稚嫩,心裏一陣不忍。
“我也用不著人服侍,還是放迴去各司其職吧。”
馮瑞隻當他對這幾個不滿意,陪笑道,“要是看著都不喜歡,我再去挑一道也使得,隻是您有什麽要求知會一聲,我也好照著吩咐辦,下迴保準能讓您滿意。”
聽這話的意思,容與知道對方會錯意,恐怕內務府又要為難幾個孩子。又見其中一個個子最小的,雖然稚氣未脫,但麵龐清秀,尤其兩隻眼睛漆黑明亮,頗有神彩,看上去像是個伶俐的,便對馮瑞說,“太多了,我實在用不著這麽些,不如留下一個,其他幾個打發到司禮監供職,都還小呢,千萬別難為他們,往後你多提點就是了。”
走到那孩子麵前,他俯下身,柔聲問,“多大了?叫什麽名字?”
那小內侍欠身答道,“小人叫林升,今年十歲了。”
容與笑著衝他點頭,又對馮瑞道,“就留下這一個吧。”
馮瑞一時麵色犯難,“這怕是不合規矩吧,前頭高掌印可是有四個奉禦伺候的,您這麽一弄,迴頭內務府錢總管又說我不會辦差,您好歹體恤我些兒。”
容與明白他的難處,歉然笑笑,“實在是我一個人獨慣了,人多了反而不自在。你也不必為難,錢總管若問起來,我自己去和他說。”
懷風不知什麽時候站在門口,靠在門框上笑著打趣兒,“馮秉筆就別逼你們頭兒了,也甭拿別人比他,他是滿宮裏出了名的沒架子,省事不說還好圖個清靜。他既挑了人,你索性就把剩下的帶迴去吧,可別為難這幾個孩子,要不,有人可更不自在呢。”
馮瑞見狀也沒了奈何,隻好依著吩咐,帶了剩下那幾個小內侍自去了。
懷風把林升推到容與麵前,笑道,“還不快拜見掌印,以後跟著林掌印,可得巴結好他,他一高興,沒準就抬舉你了。”
容與直笑說他沒正形,又轉頭對林升道,“這是懷風哥哥,他和你開玩笑呢,我日常侍奉皇上,也沒旁
的事要你伺候。你若有什麽要求,倒是可以告訴我。剛才忘了問,你是哪裏人?”
林升眨了眨亮晶晶的眼睛,“小人家鄉在惠州,大人去過那裏麽?離京城可遠了。”
他之前迴話不多,現在一開口說了一串句子,倒是能聽出他吐字帶著南音,從那麽遠的地方來到禁宮,想來也必有一番不足為外人道的故事。
容與心下惻然,想要安慰他幾句,和煦笑道,“我沒去過廣東,如果有機會的話,很想去看看那裏的海,這樣,以後我叫你阿升可好?”
林升果然很開心,咧嘴笑起來,“阿媽從前就是這樣叫我的,大人您真好,是小人進宮之後見過最和氣的人。”
容與溫柔的摸了摸他的頭,見懷風在一旁含笑打量,因想起剛才馮瑞的話,容與便問他,“我升了掌印,那高大人今後做些什麽,可有安排?”
“你不知道麽?高大人卸任之後要出宮去了。”懷風想了想,“說是今兒傍晚就走,這會子應該還在收拾東西。”
容與有些吃驚,沒料到高謙這麽快就要離開,想到從前種種,覺得務必要去送送。於是匆匆拜托懷風,麻煩他帶著阿升去各處認識一下,自己送完高謙便即迴來。
快步趕去高謙的住所,果然見他一個人在房中,正自擦拭著架上的琺琅花鳥紋瓶,聽見腳步聲,迴頭衝他點頭笑了笑。
其時高謙才卸任不久,這會兒身邊就已沒了服侍的人,想想從前掌內廷之時何等威風,前唿後擁圍著無數人巴結奉承,如今卻成了孤家寡人一個。
容與怕他心裏不舒服,對他躬身行禮,依舊道了聲高大人。
高謙神態倒是一派從容,“我已不是內廷掌印了,你這般稱唿我,不妥的很。”
容與抿著唇,忽然心思一動,含笑道,“您對我有提點之恩,也算容與的師傅,那麽我叫您一聲先生總不為過吧?”
第15章簇新時代
高謙點點頭,笑意溫和,“你如今身居高位,倒還能保持謙遜,也是難得,匆忙趕來是為相送老夫麽?”
容與說是,環顧四周見一應珍玩器皿都在,因問道,“先生還有什麽要收拾的,我幫您整理了一並送出去。”
高謙一笑,“宮中之物,老夫沒什麽可拿的,即便賞賜下的,也都是皇家所有,還是留它們在該待的地方吧。”轉頭看了一眼時辰,道,“我該走了,不如你送我到神武門。”
容與忙答應了,見他隻有一個隨身的小包裹,便接過來替他拿著。
臨出門前,高謙駐足迴望,再次環顧曾經居住過的地方,麵容十分平靜,看不出是否在留戀,但想來多少會有些悵然吧。
容與跟在他身後半步,問道,“先生今後有什麽打算?”
高謙目視前方,負手道,“做迴個普通人。隻是於我們這樣的人來說,算不得太容易。老夫後半生會努力學,學著如何在市井煙火裏找到一份尋常的快樂。”
容與聽得心下茫然,因為那樣的生活即便對他而言,也已經遙遠的恍如隔世。
但他明白高謙所說的不易,身為一個內廷宦者,大概就和宮殿裏那些雕梁畫柱或是鬥彩飛簷一樣,注定隻能屬於這座皇城,如果接近尋常百姓人家,難免會被視為異類,冷眼之下,是否還能從容生活,實在是未知。
見他不說話,高謙反倒笑了笑,“怎麽,你還是有許多疑惑和困擾麽?你現在是內廷掌印了,卻好像一點沒有開懷得意的感覺。”
容與心念一動,欠身道,“慚愧,小子年紀輕,不懂的事還很多,可否請先生略加指點?”
腳步一頓,高謙含笑看他,“要想做個好奴才,無非少說話,多做事罷了,主子說什麽便做什麽,總不會太出錯的。”
“可惜啊,你並不是這樣的人。”見容與滿臉困惑,他又搖頭一笑,“老夫上次拜托你的事,若是旁人唯恐避之不及,你卻肯盡力周全,可見還不是個做奴才的好材料。”
他輕輕歎氣,接著道,“皇上和先帝不同,你和我也不一樣,所以沒什麽好指點。不過你這個人外冷內熱,低調謙和,原本性子恬淡不是壞事,可在這個位子上,卻是有可能變成壞事。我這麽說,你能明白麽?”
容與還真有點不明白,他本無心爭寵爭權,能有今天不外乎趕鴨子上架,另一方麵純粹是瞎貓碰死耗子。也不是沒想過撂挑子不幹,拚著被沈徽責罰,能遠遠避開是非旋渦就好,可時候一長,被沈徽救命的次數越來越多,他反而有點割舍不下了。
從某種程度上說,沈徽的出現,確實壓製住了他心底厭世的情結。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兩輩子的磨礪讓他愈發相信天命勝過人力,不如安之若素。隻是恍恍惚惚到了今天,多少又有了點在其位,不得不謀其政的意味,皆因沈徽對他不光有救命之恩,更有知遇之恩。
士為知己者死,
這點覺悟他還是有的。
順著高謙的話,他斟酌著說,“先生的意思是,作為皇上身邊的人,且蒙皇上抬舉,得了些許信任,往後無論內廷還是前朝總少不了人趨奉,倘若不能克己守禮或一時心智不堅為人利用,難保不會釀出禍事,累及主君。”
高謙聽完卻連連搖頭,“你隻知約束自己,卻沒想過你約束的再好,也會有人心懷嫉恨麽?處在這個位置上,想守住本心已不易,何況這裏頭還有權力,一經沾染,再要全身而退是難上加難。我且問你,如果因為皇上寵信讓你橫遭非議,甚至有天被人彈劾,你怎麽辦?難道也隻靠謙虛謹慎來應對麽?”
自然是不能,可他說的是全是容與從沒想過的,一時倒被問得怔住了。
高謙再度停下腳步,看著容與的眼睛,目光異常清亮,“我問你,若有人毀謗你,有人怨憎你,你便如何?”
容與心裏一緊,依著他清淡的性子,實在是無謂和人起衝突,然而事與願違的可能性太大,想了想,他迴答,“我信皇上,倘若皇上也信我,容與甘願效死;倘若皇上不信我,容與死不足惜。”
高謙眉頭一蹙,盯著他看了好久,容與似乎聽到一聲輕緩的歎息,之後高謙便沒再說什麽,隻對他含笑點了點頭。
眼看著神武門近在咫尺,容與也隻能送到這裏。心裏有些不舍,便問他,“先生府邸在哪裏?若有機會,我想去府上看望您。”
高謙擺手,悠然一笑,“不必,我瞧你早晚會是眾矢之的,老夫還是不和你扯上關係的好。”
笑過一陣,忽然正色道,“我此去已非宮廷中人,也不想再聽再議宮廷中事。你也要懂得避嫌,不要和我這個舊人過從太密。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咱們就此別過,你也多多保重。”
容與懂他的意思,默默點頭,將包裹遞還給他。然後看著他轉身,沒有再迴望一眼,慢慢踱出了神武門。略顯佝僂的身形漸漸消失於視線外,徒留夕陽下一道被拉得長長的影子。
轉身往迴走,一路上過往內侍宮女皆對著他行禮致意,他至此方才醒悟到,對於在內廷服侍的宮人來說,即將開啟的,應該算是一個嶄新的時代。
這個時代屬於新帝沈徽,作為內廷掌印,也多多少少屬於他這個旁觀者林容與。
“容與,你來看看這個。”西暖閣中,沈徽將一本奏疏扔在案上,聽語氣頗為不悅。
容與拿過來看了,內容是參議
沈飲冰彈劾曹國公長子李忠蓄養莊奴,肆意驕橫搶占南郡民田。看完奏疏,他格外留意了內閣票擬。
大胤朝製,官員奏疏皆先由內閣商議擬定處理意見,呈報皇帝後再做最終批示。前者稱票擬,後者因批示用朱筆,所以又叫批紅。
眼下這一道票擬內容簡單,言道李忠乃功臣之後,曆來遵章守法,沈飲冰所奏之事查不符實,建議皇上將這道折子留中不發。
知道沈徽在等迴話,放下題本,容與道,“臣聽說李忠娶了首輔秦大人的次女,既有姻親關係,內閣如此票擬也不令人意外。”
沈徽哼了一聲,“朕日後還要和秦氏成婚,那李忠豈不是也成了朕的姻親,秦太嶽是越老越昏聵了,縱容不肖之人,他隻當朕絕不會不給他麵子。”
“秦閣老自升平一朝就在內閣主政,致力推行改革,一直也算勤勉清廉……”
沈徽打斷他的話,“他清廉?外頭不敢說罷了,他最擅長的是嚴於律人,寬於律己。”
容與抿嘴笑笑,把玫瑰汁鹵的蜜餞挪到他麵前,“水至清則無魚,皇上不能太較真。”
“朕不較真,可有人較真。今兒在暖閣裏你又不是沒聽見,他竟然問朕何時大婚,皇考去了才幾個月的工夫?他倒說的好聽——大婚也是遵先帝詔。可誰家爹沒了兒子轉臉就娶新婦?他打的算盤朕清楚,結了親就是一家人,何況還有子孫後代呢!”
他冷笑,“現如今首輔事事把在手裏,舉凡有一點反對,他有本事當著朕把人罵的狗血淋頭,迴頭還補上一道參人家的題本。”說著狠狠一哂,“隻當朕的舅舅已經不能滿足他了。”
秦太嶽近來的確有些肆意,容與知道沈徽對此既反感又無奈,這是君權和相權之爭,弄不好是會鬥得異常慘烈。尤其是秦太嶽做了二十多年閣臣,門生滿天下,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動搖。
“皇上打算怎麽迴秦閣老?”
“給先帝守製,再拖個一年吧。”沈徽又拿起那本奏疏,略微一思忖,提筆批道:朕要看如何查的。
翌日辰時,容與照例去內閣值房取當天的奏疏。秦太嶽本來麵有不悅之色,見他來了,直截了當道,“請掌印代為通傳,老夫要麵見皇上。”
容與自然知道沈徽眼下就在養心殿,且並無其他安排,便請秦太嶽和自己一道進內廷。路上兩人鮮少搭話,各自沉吟。容與猜測,他必是為了沈徽駁迴李忠一案票擬,深感不豫。
果然見了沈徽,秦太嶽開門見山,“臣早前已責成順天府尹徹查李忠蓄養莊奴搶占南郡民田一事,結果查實乃是一場誤會。起因是李忠府上的一名侍妾與主母不和,私逃至南郡親戚家躲藏,後被李忠知曉這才帶仆從去南郡拿人,不料卻被刁民反咬一口說他縱奴行兇,順天府尹日前核查清楚,並將那起誣告朝廷官員的刁民明正典刑。皇上要看查的過程,臣命順天府將記錄呈了上來,請皇上過目。”
容與上前,接過他手裏的記事簿,捧給沈徽。看來秦太嶽早有準備,容與正猜測沈徽會作何迴應,卻聽他低聲斥責道,“刁民是難惹,但李忠也不是個省事的,果真行為檢點又怎能讓人抓住把柄做文章。為個小妾鬧得不成體統,朕已下旨申飭了他。”
說完,他語速放緩,漸趨平和,“閣老既是他的嶽丈,也該好好管教,雖說他不是曹國公嗣子,好歹也是勳戚世家出身,又有您這樣一位輔臣做他長輩,多少眼睛盯著呢,可別為他壞了秦李兩家的名聲。”
秦太嶽忙點頭稱是,一麵覷著沈徽麵色,狀似惶恐道,“臣省得,遵皇上旨定會好生管束那個孽障。隻是說到這個,臣想起日前所奏,關於皇上大婚一事,不知聖意如何裁奪?”
沈徽微微一笑,不急不緩的說,“皇考雖有旨意,但到底沒說具體日子,禮部也並沒商擬過,朕決意將今年之期改作明年。既遵了皇考詔,又可為皇考守製,閣老覺得如何?”
“臣以為不妥,先帝明發上諭詔告天下,定的便是今歲之春,如今已近暮春,皇上若是拖延大婚,臣恐怕言官會諫言您不尊先帝詔命,屆時皇上何以向天下人交代啊?”
“舅舅說的也在理,”沈徽長長的嗯了一聲,“升平二十九年,工部筆帖士安朗因剛升了職,不願迴鄉丁憂,隱瞞其父過世。後
四五個八九歲大的孩子排成一行,規規矩矩垂手站著,一聲咳嗽都不聞,顯見著是被調理的極懂規矩才送進來給他挑。容與見他們臉上分明還是一團懵懂稚嫩,心裏一陣不忍。
“我也用不著人服侍,還是放迴去各司其職吧。”
馮瑞隻當他對這幾個不滿意,陪笑道,“要是看著都不喜歡,我再去挑一道也使得,隻是您有什麽要求知會一聲,我也好照著吩咐辦,下迴保準能讓您滿意。”
聽這話的意思,容與知道對方會錯意,恐怕內務府又要為難幾個孩子。又見其中一個個子最小的,雖然稚氣未脫,但麵龐清秀,尤其兩隻眼睛漆黑明亮,頗有神彩,看上去像是個伶俐的,便對馮瑞說,“太多了,我實在用不著這麽些,不如留下一個,其他幾個打發到司禮監供職,都還小呢,千萬別難為他們,往後你多提點就是了。”
走到那孩子麵前,他俯下身,柔聲問,“多大了?叫什麽名字?”
那小內侍欠身答道,“小人叫林升,今年十歲了。”
容與笑著衝他點頭,又對馮瑞道,“就留下這一個吧。”
馮瑞一時麵色犯難,“這怕是不合規矩吧,前頭高掌印可是有四個奉禦伺候的,您這麽一弄,迴頭內務府錢總管又說我不會辦差,您好歹體恤我些兒。”
容與明白他的難處,歉然笑笑,“實在是我一個人獨慣了,人多了反而不自在。你也不必為難,錢總管若問起來,我自己去和他說。”
懷風不知什麽時候站在門口,靠在門框上笑著打趣兒,“馮秉筆就別逼你們頭兒了,也甭拿別人比他,他是滿宮裏出了名的沒架子,省事不說還好圖個清靜。他既挑了人,你索性就把剩下的帶迴去吧,可別為難這幾個孩子,要不,有人可更不自在呢。”
馮瑞見狀也沒了奈何,隻好依著吩咐,帶了剩下那幾個小內侍自去了。
懷風把林升推到容與麵前,笑道,“還不快拜見掌印,以後跟著林掌印,可得巴結好他,他一高興,沒準就抬舉你了。”
容與直笑說他沒正形,又轉頭對林升道,“這是懷風哥哥,他和你開玩笑呢,我日常侍奉皇上,也沒旁
的事要你伺候。你若有什麽要求,倒是可以告訴我。剛才忘了問,你是哪裏人?”
林升眨了眨亮晶晶的眼睛,“小人家鄉在惠州,大人去過那裏麽?離京城可遠了。”
他之前迴話不多,現在一開口說了一串句子,倒是能聽出他吐字帶著南音,從那麽遠的地方來到禁宮,想來也必有一番不足為外人道的故事。
容與心下惻然,想要安慰他幾句,和煦笑道,“我沒去過廣東,如果有機會的話,很想去看看那裏的海,這樣,以後我叫你阿升可好?”
林升果然很開心,咧嘴笑起來,“阿媽從前就是這樣叫我的,大人您真好,是小人進宮之後見過最和氣的人。”
容與溫柔的摸了摸他的頭,見懷風在一旁含笑打量,因想起剛才馮瑞的話,容與便問他,“我升了掌印,那高大人今後做些什麽,可有安排?”
“你不知道麽?高大人卸任之後要出宮去了。”懷風想了想,“說是今兒傍晚就走,這會子應該還在收拾東西。”
容與有些吃驚,沒料到高謙這麽快就要離開,想到從前種種,覺得務必要去送送。於是匆匆拜托懷風,麻煩他帶著阿升去各處認識一下,自己送完高謙便即迴來。
快步趕去高謙的住所,果然見他一個人在房中,正自擦拭著架上的琺琅花鳥紋瓶,聽見腳步聲,迴頭衝他點頭笑了笑。
其時高謙才卸任不久,這會兒身邊就已沒了服侍的人,想想從前掌內廷之時何等威風,前唿後擁圍著無數人巴結奉承,如今卻成了孤家寡人一個。
容與怕他心裏不舒服,對他躬身行禮,依舊道了聲高大人。
高謙神態倒是一派從容,“我已不是內廷掌印了,你這般稱唿我,不妥的很。”
容與抿著唇,忽然心思一動,含笑道,“您對我有提點之恩,也算容與的師傅,那麽我叫您一聲先生總不為過吧?”
第15章簇新時代
高謙點點頭,笑意溫和,“你如今身居高位,倒還能保持謙遜,也是難得,匆忙趕來是為相送老夫麽?”
容與說是,環顧四周見一應珍玩器皿都在,因問道,“先生還有什麽要收拾的,我幫您整理了一並送出去。”
高謙一笑,“宮中之物,老夫沒什麽可拿的,即便賞賜下的,也都是皇家所有,還是留它們在該待的地方吧。”轉頭看了一眼時辰,道,“我該走了,不如你送我到神武門。”
容與忙答應了,見他隻有一個隨身的小包裹,便接過來替他拿著。
臨出門前,高謙駐足迴望,再次環顧曾經居住過的地方,麵容十分平靜,看不出是否在留戀,但想來多少會有些悵然吧。
容與跟在他身後半步,問道,“先生今後有什麽打算?”
高謙目視前方,負手道,“做迴個普通人。隻是於我們這樣的人來說,算不得太容易。老夫後半生會努力學,學著如何在市井煙火裏找到一份尋常的快樂。”
容與聽得心下茫然,因為那樣的生活即便對他而言,也已經遙遠的恍如隔世。
但他明白高謙所說的不易,身為一個內廷宦者,大概就和宮殿裏那些雕梁畫柱或是鬥彩飛簷一樣,注定隻能屬於這座皇城,如果接近尋常百姓人家,難免會被視為異類,冷眼之下,是否還能從容生活,實在是未知。
見他不說話,高謙反倒笑了笑,“怎麽,你還是有許多疑惑和困擾麽?你現在是內廷掌印了,卻好像一點沒有開懷得意的感覺。”
容與心念一動,欠身道,“慚愧,小子年紀輕,不懂的事還很多,可否請先生略加指點?”
腳步一頓,高謙含笑看他,“要想做個好奴才,無非少說話,多做事罷了,主子說什麽便做什麽,總不會太出錯的。”
“可惜啊,你並不是這樣的人。”見容與滿臉困惑,他又搖頭一笑,“老夫上次拜托你的事,若是旁人唯恐避之不及,你卻肯盡力周全,可見還不是個做奴才的好材料。”
他輕輕歎氣,接著道,“皇上和先帝不同,你和我也不一樣,所以沒什麽好指點。不過你這個人外冷內熱,低調謙和,原本性子恬淡不是壞事,可在這個位子上,卻是有可能變成壞事。我這麽說,你能明白麽?”
容與還真有點不明白,他本無心爭寵爭權,能有今天不外乎趕鴨子上架,另一方麵純粹是瞎貓碰死耗子。也不是沒想過撂挑子不幹,拚著被沈徽責罰,能遠遠避開是非旋渦就好,可時候一長,被沈徽救命的次數越來越多,他反而有點割舍不下了。
從某種程度上說,沈徽的出現,確實壓製住了他心底厭世的情結。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兩輩子的磨礪讓他愈發相信天命勝過人力,不如安之若素。隻是恍恍惚惚到了今天,多少又有了點在其位,不得不謀其政的意味,皆因沈徽對他不光有救命之恩,更有知遇之恩。
士為知己者死,
這點覺悟他還是有的。
順著高謙的話,他斟酌著說,“先生的意思是,作為皇上身邊的人,且蒙皇上抬舉,得了些許信任,往後無論內廷還是前朝總少不了人趨奉,倘若不能克己守禮或一時心智不堅為人利用,難保不會釀出禍事,累及主君。”
高謙聽完卻連連搖頭,“你隻知約束自己,卻沒想過你約束的再好,也會有人心懷嫉恨麽?處在這個位置上,想守住本心已不易,何況這裏頭還有權力,一經沾染,再要全身而退是難上加難。我且問你,如果因為皇上寵信讓你橫遭非議,甚至有天被人彈劾,你怎麽辦?難道也隻靠謙虛謹慎來應對麽?”
自然是不能,可他說的是全是容與從沒想過的,一時倒被問得怔住了。
高謙再度停下腳步,看著容與的眼睛,目光異常清亮,“我問你,若有人毀謗你,有人怨憎你,你便如何?”
容與心裏一緊,依著他清淡的性子,實在是無謂和人起衝突,然而事與願違的可能性太大,想了想,他迴答,“我信皇上,倘若皇上也信我,容與甘願效死;倘若皇上不信我,容與死不足惜。”
高謙眉頭一蹙,盯著他看了好久,容與似乎聽到一聲輕緩的歎息,之後高謙便沒再說什麽,隻對他含笑點了點頭。
眼看著神武門近在咫尺,容與也隻能送到這裏。心裏有些不舍,便問他,“先生府邸在哪裏?若有機會,我想去府上看望您。”
高謙擺手,悠然一笑,“不必,我瞧你早晚會是眾矢之的,老夫還是不和你扯上關係的好。”
笑過一陣,忽然正色道,“我此去已非宮廷中人,也不想再聽再議宮廷中事。你也要懂得避嫌,不要和我這個舊人過從太密。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咱們就此別過,你也多多保重。”
容與懂他的意思,默默點頭,將包裹遞還給他。然後看著他轉身,沒有再迴望一眼,慢慢踱出了神武門。略顯佝僂的身形漸漸消失於視線外,徒留夕陽下一道被拉得長長的影子。
轉身往迴走,一路上過往內侍宮女皆對著他行禮致意,他至此方才醒悟到,對於在內廷服侍的宮人來說,即將開啟的,應該算是一個嶄新的時代。
這個時代屬於新帝沈徽,作為內廷掌印,也多多少少屬於他這個旁觀者林容與。
“容與,你來看看這個。”西暖閣中,沈徽將一本奏疏扔在案上,聽語氣頗為不悅。
容與拿過來看了,內容是參議
沈飲冰彈劾曹國公長子李忠蓄養莊奴,肆意驕橫搶占南郡民田。看完奏疏,他格外留意了內閣票擬。
大胤朝製,官員奏疏皆先由內閣商議擬定處理意見,呈報皇帝後再做最終批示。前者稱票擬,後者因批示用朱筆,所以又叫批紅。
眼下這一道票擬內容簡單,言道李忠乃功臣之後,曆來遵章守法,沈飲冰所奏之事查不符實,建議皇上將這道折子留中不發。
知道沈徽在等迴話,放下題本,容與道,“臣聽說李忠娶了首輔秦大人的次女,既有姻親關係,內閣如此票擬也不令人意外。”
沈徽哼了一聲,“朕日後還要和秦氏成婚,那李忠豈不是也成了朕的姻親,秦太嶽是越老越昏聵了,縱容不肖之人,他隻當朕絕不會不給他麵子。”
“秦閣老自升平一朝就在內閣主政,致力推行改革,一直也算勤勉清廉……”
沈徽打斷他的話,“他清廉?外頭不敢說罷了,他最擅長的是嚴於律人,寬於律己。”
容與抿嘴笑笑,把玫瑰汁鹵的蜜餞挪到他麵前,“水至清則無魚,皇上不能太較真。”
“朕不較真,可有人較真。今兒在暖閣裏你又不是沒聽見,他竟然問朕何時大婚,皇考去了才幾個月的工夫?他倒說的好聽——大婚也是遵先帝詔。可誰家爹沒了兒子轉臉就娶新婦?他打的算盤朕清楚,結了親就是一家人,何況還有子孫後代呢!”
他冷笑,“現如今首輔事事把在手裏,舉凡有一點反對,他有本事當著朕把人罵的狗血淋頭,迴頭還補上一道參人家的題本。”說著狠狠一哂,“隻當朕的舅舅已經不能滿足他了。”
秦太嶽近來的確有些肆意,容與知道沈徽對此既反感又無奈,這是君權和相權之爭,弄不好是會鬥得異常慘烈。尤其是秦太嶽做了二十多年閣臣,門生滿天下,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動搖。
“皇上打算怎麽迴秦閣老?”
“給先帝守製,再拖個一年吧。”沈徽又拿起那本奏疏,略微一思忖,提筆批道:朕要看如何查的。
翌日辰時,容與照例去內閣值房取當天的奏疏。秦太嶽本來麵有不悅之色,見他來了,直截了當道,“請掌印代為通傳,老夫要麵見皇上。”
容與自然知道沈徽眼下就在養心殿,且並無其他安排,便請秦太嶽和自己一道進內廷。路上兩人鮮少搭話,各自沉吟。容與猜測,他必是為了沈徽駁迴李忠一案票擬,深感不豫。
果然見了沈徽,秦太嶽開門見山,“臣早前已責成順天府尹徹查李忠蓄養莊奴搶占南郡民田一事,結果查實乃是一場誤會。起因是李忠府上的一名侍妾與主母不和,私逃至南郡親戚家躲藏,後被李忠知曉這才帶仆從去南郡拿人,不料卻被刁民反咬一口說他縱奴行兇,順天府尹日前核查清楚,並將那起誣告朝廷官員的刁民明正典刑。皇上要看查的過程,臣命順天府將記錄呈了上來,請皇上過目。”
容與上前,接過他手裏的記事簿,捧給沈徽。看來秦太嶽早有準備,容與正猜測沈徽會作何迴應,卻聽他低聲斥責道,“刁民是難惹,但李忠也不是個省事的,果真行為檢點又怎能讓人抓住把柄做文章。為個小妾鬧得不成體統,朕已下旨申飭了他。”
說完,他語速放緩,漸趨平和,“閣老既是他的嶽丈,也該好好管教,雖說他不是曹國公嗣子,好歹也是勳戚世家出身,又有您這樣一位輔臣做他長輩,多少眼睛盯著呢,可別為他壞了秦李兩家的名聲。”
秦太嶽忙點頭稱是,一麵覷著沈徽麵色,狀似惶恐道,“臣省得,遵皇上旨定會好生管束那個孽障。隻是說到這個,臣想起日前所奏,關於皇上大婚一事,不知聖意如何裁奪?”
沈徽微微一笑,不急不緩的說,“皇考雖有旨意,但到底沒說具體日子,禮部也並沒商擬過,朕決意將今年之期改作明年。既遵了皇考詔,又可為皇考守製,閣老覺得如何?”
“臣以為不妥,先帝明發上諭詔告天下,定的便是今歲之春,如今已近暮春,皇上若是拖延大婚,臣恐怕言官會諫言您不尊先帝詔命,屆時皇上何以向天下人交代啊?”
“舅舅說的也在理,”沈徽長長的嗯了一聲,“升平二十九年,工部筆帖士安朗因剛升了職,不願迴鄉丁憂,隱瞞其父過世。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