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較少參與政務,但似乎更得陛下喜愛,況且占據長子身份,朝中以禦史大人為首的一眾清流,一直堅持該立長為嗣。
而楚王沈徽好似不算得聖眷,卻又時常被皇帝派出去備兵防海,巡視河道,甚至考察各地方大員政績。他辦事的能力和手段也得到朝野廣泛的讚譽,甚至連皇帝也曾親口誇獎。
這麽看來,兄弟二人似乎不相上下,難分軒輊。
不過今日一番對話下來,讓容與明確知道一則信息——似乎從不表明立儲態度的內閣首輔,到底還是幫襯自己人多一些,恐怕遲早會成為擁立沈徽的得力股肱。
次日一早,懷風來迴稟沈徽,“朝會已散,秦大人在浴德殿中恭候殿下。”
內閣首輔秦太嶽年近五十,有著敦儒雅致的風姿。容與奉了茶與他,欠身致意,退出殿外。關好門,依照懷風的囑咐在外頭侍立靜候。
站在廊下,屋內的對話一字一句飄進耳中。
沈徽的聲音一如既然,泛著微薄的涼意,“舅舅這一向可好?我去了大半年,朝中的事兒多有勞煩您了。”
“殿下似乎還有風塵之色,要多休息才是。”秦太嶽的聲音低沉悅耳,有些像是暮色之中連綿悠遠的鼓聲,“今日朝會上,皇上對著眾臣工誇獎了殿下。很多人,似乎聽出了一些線弦外之音。”
沈徽含了一絲冷笑,“舅舅倒是說說,他們都聽出了什麽?”
“各人聽到的含義不盡相同,大致卻可分為兩派。一派人,認為皇上多次公開讚賞殿下的能力,想必是個立儲的信號;另一派人,則認為皇上遲遲不肯立太子,卻多番派您出去辦差曆練,是為了將來讓您更好的輔佐大殿下,做個輔國的賢王;而還有一眾人,是為舉棋不定左右觀望,那便不足道了。”
沈徽輕笑道,“恐怕願意做牆頭草的人更多,這是好事。”頓了一下,迎著他的目光道,“舅舅不妨也站在大哥這邊,如此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跟隨過去。”
秦太嶽好似有些不解,但笑不語請他釋疑。
沈徽好整以暇,緩緩道,“大哥是長子,本就該立為太子。父皇雖春秋還盛,但身子卻是不若以往了,群臣屢次上書要立儲,父皇卻思慮這麽久,足見既不忍棄正統之長子,又不舍得我這個還算能幹的次子。既如此,咱們何不推皇上一把?如能讓朝中眾人都認為皇上屬意大哥,對皇上來說怕是始料未及。未在意料中,便會心生疑慮。”
幽幽一笑,他複道,“本月排設宮宴,百官朝賀陛下後,舅舅可授意朝臣們參拜大哥,那些支持者和中立者一定覺得這是向秦王表功的好機會。試想皇上乍見此情形,心內必定十分不快。即便當場不發作,秦王僭越一事也可事後拿來做文章。舅舅,以為如何?”
秦太嶽一笑,答得卻很謹慎,“讓皇上由此心生猜忌,這是個有用的辦法。隻是,僅這一項,也難撼得動他。”
沈徽點了點頭,“今年秋闈武選之後,宮中會再進一批的侍衛,倘若我估計的不錯,以皇上現在的心境,一旦起了防範之心,就會加意留心自己的安全,勢必將武力最強的人選在身邊。舅舅可適時進言,恐建福宮在守衛上會有所削弱——首輔大人如此關心秦王安危,不會讓皇上更生懷疑麽?”
秦太嶽微一沉吟,“如此一來,的確會加深皇上的防範之意。”
“還不夠。父皇多次提及,他最不喜的就是大哥朝三暮四對元妃寡情。聽說大哥近日又網羅了幾個男孩子,我們不如索性再送他幾個好的,叫他鎮日可以在宮裏胡天胡地。父皇如有若懲戒或申斥,大哥必是要裝可憐博同情,至於私下裏,難保會有怨懟。我在他宮裏安插了那麽多年的人總該派上用場,隻要他口出怨懟之語,父皇便會知悉,從而更生芥蒂嫌隙。”
秦太嶽沉聲道,“從外廷到內宮,明著捧他,實則是讓他更快失去君心,老臣省得。我即刻便去安排,定會照殿下的意思辦妥。老臣還有話提醒殿下,這些日子以來,殿下風頭出的也夠多了,最近宜少言少動,無事便在宮中靜心休養,多做些皇上喜歡的事,隻當養性了。前朝有什麽動靜,我自會著人告知殿下,外麵一切有我,務請殿下放心。”
沈徽沉默良久,站起身來,朝秦太嶽一揖,“舅舅交代的,我都記下了。”
秦太嶽連忙起身還禮,隨即告辭出來。
沈徽送至門口,好像突然想起什麽,狀似不經意的笑說,“日前抄李璉家,我見有一副仇十洲的貴妃曉妝,知道舅舅愛他工筆,我已著人留下,近日會送去府上。不值什麽,給舅舅當個玩意兒吧。”
秦太嶽聞言微微抬眼看他,眼中皆是笑意。低聲道了謝,便躬身一禮,退了出去。
懷風和容與見秦太嶽離去,忙跟進屋內。懷風闔上門問,“殿下是打算對那位動手了?”
沈徽睨了懷風一眼,“什麽動手不動手的,隻是不想一味耗著,如今年紀也大了,萬一皇上要賜婚,
我應承了舅舅的事倒不好辦了。”
懷風抿嘴笑了一陣子,“殿下還說呢,秦大小姐真是惦記您,今兒早起又讓人送信進來,她也有趣兒,這信倒不托秦大人給您。”說著從袖中取出一箋信來。
沈徽當著懷風的麵拆了,故意道,“寫的什麽,念給我聽。”
懷風當場臉色微紅,踅身往後退去,“您又逗我,臣可看不懂您二位那高深的用詞兒,臣這輩子大約也就是個舞槍弄棒的粗人了。”
沈徽收了笑,不滿的哼了聲,“你今年都十七了,比我還大兩歲,少裝什麽都不懂。還有,讓你沒事的時候多讀書練字,你哪樣兒幹了,怨不得管個重華宮都這麽費事。”
懷風一點都不急,曼聲道,“殿下您手把手教的,臣也算侍衛裏頭能寫會算的了,比那些個內侍又不知強了多少。宮裏規矩內監不能識字,除了十二監掌印秉筆、僉書,下剩的那些也還不如臣呢。”說著瞥了一眼容與,指著他道,“不過您看,總還是讓您找著會讀書識字的人了。”
懷風的話,適時提醒了沈徽,他將那信箋展開,隨手扔給容與,“念給我聽。”
這是秦太嶽的女公子寫給沈徽的,容與心裏覺得不妥,奈何已將信接在手裏,隻好低下頭去看。
一看之下,頓時驚訝萬分,心中狂跳,努力穩了穩聲氣,才輕聲念道,“細雨濕山茶,紅豔小園香徹。記得隔年心事,又上元佳節。羹湯仍試小團欒,美意憑誰說。且待煙花散後,看月明微缺。”
念罷,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禁不住看向沈徽。後者麵無表情,沉吟良久,隨口道,“會填詞麽?”
容與沒想到他會這麽問,下意識應道,“略懂一點,填的不好。”
然而這話一出口,他立刻就後悔了。
沈徽神情漫不經心,“和一闋,仿了我的字謄抄好,別讓我再費事寫一遍。”
刹那間,容與隻覺得窘迫感鋪天蓋地般襲來,簡直令他無處藏身。
第5章立儲風波
幾日後,皇帝循例在太液池畔設夏季宮筵。
宮中排筵,自有章程定式。譬如著裝,沈徽換了親王紅羅常服,頭戴翼善冠,正由容與服侍著,為他束雲龍紋玉帶。
近身伺候穿戴,鼻中聞到的都是他袖袍間散發的沉水香氣,容與見他身姿挺拔,自己雖垂首彎腰,也不禁在心裏比量了一下,暗道,沈徽該是高出他有半個頭。
其實論年紀,他比容與還小上一歲。
這個年代營養還是跟不上,人們個子普遍都沒有那麽高。容與因生活在內宮中,夥食比外頭尋常百姓還要好些,自然也還是不能和皇子膳食相比。
前世他是借著大學食堂那點可憐的油水,才將將長到一米八,這一世無論如何達不到了。照鏡子時,他目測過自己的身高,大約也就在一米七四左右,因為瘦,會顯得稍微高一些。
無論前世今生,他都有著少年人清瘦的模樣,連身形都是細胳膊細腿,為此從不覺得自己好看,可旁人都說他眉眼有難得的剔透幹淨,用義父高淳的話說,是溫潤的好似一泓秋水。
然而平心而論,容與更喜歡輪廓硬朗的感覺,就好比眼前這張年輕英俊,美得有些冷峻的臉。
收拾停當,借著整理儀容再端詳眼前人,五官精致,棱角分明。身形高昂筆挺,因常年習武,練就寬肩細腰,配上筆直修長的雙腿,眉宇間蘊藉的冷肅,愈發顯出少年人的銳意鋒芒。
雖然性情難以捉摸,但不失為賞心悅目的美男子。
容與打理完畢,無聲地退到一邊。他不是花癡,也清楚自己的身份,對於美的人和物能夠欣賞就好,不存在任何非分之想。
至傍晚時分,一輪圓月初升。上林苑中已是流光溢彩,宴席擺在太液池畔,周遭有碧波浩渺,煙柳雲霞相伴。
容與站在沈徽身後,為他斟酒布菜,遠遠地能聽到湖心亭中傳來的笙管絲竹之音,十分清雅悠揚。
沈徹坐在禦座東首處,一樣的親王服製,因神色間韻致不同,便流露出一股別樣的明媚。
相比於沈徽,他是看上去更為溫暖的人。隻是他身旁的秦王妃表情落寞,和那一身天家富貴氣派相較,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因京中三品以上的官員悉數到場,從高台上望下去,倒也有人頭攢動之感。台上的沈徽隻安靜坐在西首位置,擺弄杯盞等候皇帝到來。
安靜終究隻是表象,容與站在他身側,看得分明,沈徽在端起酒杯的一瞬,與台下坐著的秦太嶽極快的交換了一個眼神,一飲而盡後,清淺笑意漸漸彌散至他的唇邊。
待升平帝駕到,所有人起身跪拜。皇帝這廂徐徐坐定,一再寬仁慈愛的表示今夜雖為國宴,亦同於家宴,如今天下太平,民生富庶,皇室感念眾臣工平素辛勞勤勉,望能與在座各位共襄盛舉,永葆大胤江山千秋萬載。
眾臣紛紛舉杯與皇帝同飲杯中酒,不等落座,秦太嶽又開始一輪歌功頌德,眾人見他作態,少不得又一邊附和,一邊叩拜行禮。幾次三番,弄得所謂“家宴”依然在彰顯皇室尊榮,隆重非凡。
好容易把吉祥話都說完,眾人才陸續落座,宴席便告開始。
酒過三巡,忽見太常寺卿越眾而出,頗為鄭重道,“盛世無饑餒乃萬民之福,如今又有秦王殿下敏慧仁孝,體恤臣工,堪為表率,臣等感懷皇長子德配天地,值此佳筵,願恭祝殿下壽運綿長福德齊天,千歲千歲千千歲。”
他這一拜,牽扯出一串不盡相同的反應,有人即刻跟隨,也有人左右張望一番起身,更有人期期艾艾,似乎有些不大情願。
從眾心理的人還是占了多數,片刻之後,下頭已跪了有半數之多,齊齊對著秦王行開二跪六叩的大禮。
沈徽依然穩穩地坐在位子上,神情恬淡,對朝臣的恭賀之詞恍若未聞。
容與卻留意到,皇帝的手在碰觸酒杯的一瞬凝滯了一下,再看沈徹已麵露自得之色,儼然像是在坦然接受眾人參拜。
等到眾臣行禮畢,皇帝沉聲問,“卿等是以何禮參拜秦王?”
太常寺卿拱手道,“臣以為秦王乃皇長子,故以東宮之禮參拜之。”
皇帝凝神片刻,冷冷道,“朕尚未立儲,國朝此刻並無東宮。”
此時有人站起身,朗聲道,“皇上春秋正盛,然為千秋萬代之基業,宜早日立儲,臣等恭請皇上冊立秦王為太子,以正國本。”
容與細看說話之人,身形挺拔俊秀,認得正是大理寺少卿裴炎琦,因其人是升平三十六年的殿試三甲第三名,且多次出入內廷麵聖,所以容與對他並不陌生。
皇帝眉間微蹙,已隱含一絲慍色,“立儲之事,容後再議。秦王此刻並非儲君,以東宮禮接受卿等參拜,是為僭越。這是你授意他們這般行事的?”最後一句話,卻是對著沈徹說的,皇帝沒有轉頭看他,但語氣中責備之意甚為明顯。
沈徹被問得一慌,忙起身道,“兒臣,並不知道臣工們欲做此舉,這,並非兒臣授意,兒臣對此一無所知。”
此刻沈徽眉間,恰到好處的浮上一層焦慮擔憂,跟著起身下拜,對皇帝懇切道,“父皇,臣工們此舉應屬自發,皇兄顯然並不知情。”
皇帝輕輕撫著手中的玉杯,眼中的寒光恍若九天玄月,“並不知情,那就是群臣的意
思了,看來這僭越之罪,倒安的委屈他了。”
沈徹滿臉惶恐,站在原地愈發尷尬,額頭上已有細細的汗珠冒出。
容與猜想即便沈徹再不通庶務,此刻也該明白皇帝對他已有不滿。果然見他思索片刻,不得已俯身叩首,聲聲懇切請罪。
有片刻的沉默,皇帝沒有叫起兩位皇子。半晌,他看了一眼頓首在地的沈徹,寒聲道,“你今日操辦宴席,也累了,下去休息吧。”
整個園中異常安靜,秦王沈徹身子輕輕搖晃,身旁的內侍急忙上前扶了一把。
容與也搶上去兩步,攙扶正欲起身的沈徽,順便留神觀察,看見一抿淺笑徐徐漫上沈徽的眼角。
一場盛宴,看似還在繼續,其實卻早已戛然而止。
大筵過後,秦王沈徹躲在建福宮閉門不出。朝臣們試探了一迴,深切領會到聖意,暫時沒有人再敢貿然提立儲話題。
沈徽聽了秦太嶽勸慰,也韜光養晦,隻在翠雲館專心臨魏碑。容與則陪侍在側,於一旁為他洗筆研墨。
至於外頭風向如何,都交由懷風坐探。
“聽說那日宴後,秦王隻私下見過秦大人,這麽個風口浪尖的時候,他竟然還敢接見閣臣,真不知是怎麽想的。”
沈徽展了展澄心堂宣紙,似在迴味懷風的話,“舅舅麽,雖不同母,於他也算是長輩親眷。”
“皇上派高掌印去探望過大殿下,並未申斥,高掌印隻說,大殿下似有不滿之色。”
沈徽臉上淡淡的,“隻是有不滿還不夠,讓高謙再多留意著,要一擊即中。”
懷風說了聲是,“高掌印還說,您近日也不宜有什麽動作,萬歲爺那邊有什麽信兒,他自會及時通傳給您。”
沈徽點頭,忽然迴眸看向容與,“你往後要和高謙那邊多走動,有什麽事兒才好及時來迴我。”
容與忙打起精神,頷首道是。
想著沈徽口中的高
而楚王沈徽好似不算得聖眷,卻又時常被皇帝派出去備兵防海,巡視河道,甚至考察各地方大員政績。他辦事的能力和手段也得到朝野廣泛的讚譽,甚至連皇帝也曾親口誇獎。
這麽看來,兄弟二人似乎不相上下,難分軒輊。
不過今日一番對話下來,讓容與明確知道一則信息——似乎從不表明立儲態度的內閣首輔,到底還是幫襯自己人多一些,恐怕遲早會成為擁立沈徽的得力股肱。
次日一早,懷風來迴稟沈徽,“朝會已散,秦大人在浴德殿中恭候殿下。”
內閣首輔秦太嶽年近五十,有著敦儒雅致的風姿。容與奉了茶與他,欠身致意,退出殿外。關好門,依照懷風的囑咐在外頭侍立靜候。
站在廊下,屋內的對話一字一句飄進耳中。
沈徽的聲音一如既然,泛著微薄的涼意,“舅舅這一向可好?我去了大半年,朝中的事兒多有勞煩您了。”
“殿下似乎還有風塵之色,要多休息才是。”秦太嶽的聲音低沉悅耳,有些像是暮色之中連綿悠遠的鼓聲,“今日朝會上,皇上對著眾臣工誇獎了殿下。很多人,似乎聽出了一些線弦外之音。”
沈徽含了一絲冷笑,“舅舅倒是說說,他們都聽出了什麽?”
“各人聽到的含義不盡相同,大致卻可分為兩派。一派人,認為皇上多次公開讚賞殿下的能力,想必是個立儲的信號;另一派人,則認為皇上遲遲不肯立太子,卻多番派您出去辦差曆練,是為了將來讓您更好的輔佐大殿下,做個輔國的賢王;而還有一眾人,是為舉棋不定左右觀望,那便不足道了。”
沈徽輕笑道,“恐怕願意做牆頭草的人更多,這是好事。”頓了一下,迎著他的目光道,“舅舅不妨也站在大哥這邊,如此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跟隨過去。”
秦太嶽好似有些不解,但笑不語請他釋疑。
沈徽好整以暇,緩緩道,“大哥是長子,本就該立為太子。父皇雖春秋還盛,但身子卻是不若以往了,群臣屢次上書要立儲,父皇卻思慮這麽久,足見既不忍棄正統之長子,又不舍得我這個還算能幹的次子。既如此,咱們何不推皇上一把?如能讓朝中眾人都認為皇上屬意大哥,對皇上來說怕是始料未及。未在意料中,便會心生疑慮。”
幽幽一笑,他複道,“本月排設宮宴,百官朝賀陛下後,舅舅可授意朝臣們參拜大哥,那些支持者和中立者一定覺得這是向秦王表功的好機會。試想皇上乍見此情形,心內必定十分不快。即便當場不發作,秦王僭越一事也可事後拿來做文章。舅舅,以為如何?”
秦太嶽一笑,答得卻很謹慎,“讓皇上由此心生猜忌,這是個有用的辦法。隻是,僅這一項,也難撼得動他。”
沈徽點了點頭,“今年秋闈武選之後,宮中會再進一批的侍衛,倘若我估計的不錯,以皇上現在的心境,一旦起了防範之心,就會加意留心自己的安全,勢必將武力最強的人選在身邊。舅舅可適時進言,恐建福宮在守衛上會有所削弱——首輔大人如此關心秦王安危,不會讓皇上更生懷疑麽?”
秦太嶽微一沉吟,“如此一來,的確會加深皇上的防範之意。”
“還不夠。父皇多次提及,他最不喜的就是大哥朝三暮四對元妃寡情。聽說大哥近日又網羅了幾個男孩子,我們不如索性再送他幾個好的,叫他鎮日可以在宮裏胡天胡地。父皇如有若懲戒或申斥,大哥必是要裝可憐博同情,至於私下裏,難保會有怨懟。我在他宮裏安插了那麽多年的人總該派上用場,隻要他口出怨懟之語,父皇便會知悉,從而更生芥蒂嫌隙。”
秦太嶽沉聲道,“從外廷到內宮,明著捧他,實則是讓他更快失去君心,老臣省得。我即刻便去安排,定會照殿下的意思辦妥。老臣還有話提醒殿下,這些日子以來,殿下風頭出的也夠多了,最近宜少言少動,無事便在宮中靜心休養,多做些皇上喜歡的事,隻當養性了。前朝有什麽動靜,我自會著人告知殿下,外麵一切有我,務請殿下放心。”
沈徽沉默良久,站起身來,朝秦太嶽一揖,“舅舅交代的,我都記下了。”
秦太嶽連忙起身還禮,隨即告辭出來。
沈徽送至門口,好像突然想起什麽,狀似不經意的笑說,“日前抄李璉家,我見有一副仇十洲的貴妃曉妝,知道舅舅愛他工筆,我已著人留下,近日會送去府上。不值什麽,給舅舅當個玩意兒吧。”
秦太嶽聞言微微抬眼看他,眼中皆是笑意。低聲道了謝,便躬身一禮,退了出去。
懷風和容與見秦太嶽離去,忙跟進屋內。懷風闔上門問,“殿下是打算對那位動手了?”
沈徽睨了懷風一眼,“什麽動手不動手的,隻是不想一味耗著,如今年紀也大了,萬一皇上要賜婚,
我應承了舅舅的事倒不好辦了。”
懷風抿嘴笑了一陣子,“殿下還說呢,秦大小姐真是惦記您,今兒早起又讓人送信進來,她也有趣兒,這信倒不托秦大人給您。”說著從袖中取出一箋信來。
沈徽當著懷風的麵拆了,故意道,“寫的什麽,念給我聽。”
懷風當場臉色微紅,踅身往後退去,“您又逗我,臣可看不懂您二位那高深的用詞兒,臣這輩子大約也就是個舞槍弄棒的粗人了。”
沈徽收了笑,不滿的哼了聲,“你今年都十七了,比我還大兩歲,少裝什麽都不懂。還有,讓你沒事的時候多讀書練字,你哪樣兒幹了,怨不得管個重華宮都這麽費事。”
懷風一點都不急,曼聲道,“殿下您手把手教的,臣也算侍衛裏頭能寫會算的了,比那些個內侍又不知強了多少。宮裏規矩內監不能識字,除了十二監掌印秉筆、僉書,下剩的那些也還不如臣呢。”說著瞥了一眼容與,指著他道,“不過您看,總還是讓您找著會讀書識字的人了。”
懷風的話,適時提醒了沈徽,他將那信箋展開,隨手扔給容與,“念給我聽。”
這是秦太嶽的女公子寫給沈徽的,容與心裏覺得不妥,奈何已將信接在手裏,隻好低下頭去看。
一看之下,頓時驚訝萬分,心中狂跳,努力穩了穩聲氣,才輕聲念道,“細雨濕山茶,紅豔小園香徹。記得隔年心事,又上元佳節。羹湯仍試小團欒,美意憑誰說。且待煙花散後,看月明微缺。”
念罷,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禁不住看向沈徽。後者麵無表情,沉吟良久,隨口道,“會填詞麽?”
容與沒想到他會這麽問,下意識應道,“略懂一點,填的不好。”
然而這話一出口,他立刻就後悔了。
沈徽神情漫不經心,“和一闋,仿了我的字謄抄好,別讓我再費事寫一遍。”
刹那間,容與隻覺得窘迫感鋪天蓋地般襲來,簡直令他無處藏身。
第5章立儲風波
幾日後,皇帝循例在太液池畔設夏季宮筵。
宮中排筵,自有章程定式。譬如著裝,沈徽換了親王紅羅常服,頭戴翼善冠,正由容與服侍著,為他束雲龍紋玉帶。
近身伺候穿戴,鼻中聞到的都是他袖袍間散發的沉水香氣,容與見他身姿挺拔,自己雖垂首彎腰,也不禁在心裏比量了一下,暗道,沈徽該是高出他有半個頭。
其實論年紀,他比容與還小上一歲。
這個年代營養還是跟不上,人們個子普遍都沒有那麽高。容與因生活在內宮中,夥食比外頭尋常百姓還要好些,自然也還是不能和皇子膳食相比。
前世他是借著大學食堂那點可憐的油水,才將將長到一米八,這一世無論如何達不到了。照鏡子時,他目測過自己的身高,大約也就在一米七四左右,因為瘦,會顯得稍微高一些。
無論前世今生,他都有著少年人清瘦的模樣,連身形都是細胳膊細腿,為此從不覺得自己好看,可旁人都說他眉眼有難得的剔透幹淨,用義父高淳的話說,是溫潤的好似一泓秋水。
然而平心而論,容與更喜歡輪廓硬朗的感覺,就好比眼前這張年輕英俊,美得有些冷峻的臉。
收拾停當,借著整理儀容再端詳眼前人,五官精致,棱角分明。身形高昂筆挺,因常年習武,練就寬肩細腰,配上筆直修長的雙腿,眉宇間蘊藉的冷肅,愈發顯出少年人的銳意鋒芒。
雖然性情難以捉摸,但不失為賞心悅目的美男子。
容與打理完畢,無聲地退到一邊。他不是花癡,也清楚自己的身份,對於美的人和物能夠欣賞就好,不存在任何非分之想。
至傍晚時分,一輪圓月初升。上林苑中已是流光溢彩,宴席擺在太液池畔,周遭有碧波浩渺,煙柳雲霞相伴。
容與站在沈徽身後,為他斟酒布菜,遠遠地能聽到湖心亭中傳來的笙管絲竹之音,十分清雅悠揚。
沈徹坐在禦座東首處,一樣的親王服製,因神色間韻致不同,便流露出一股別樣的明媚。
相比於沈徽,他是看上去更為溫暖的人。隻是他身旁的秦王妃表情落寞,和那一身天家富貴氣派相較,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因京中三品以上的官員悉數到場,從高台上望下去,倒也有人頭攢動之感。台上的沈徽隻安靜坐在西首位置,擺弄杯盞等候皇帝到來。
安靜終究隻是表象,容與站在他身側,看得分明,沈徽在端起酒杯的一瞬,與台下坐著的秦太嶽極快的交換了一個眼神,一飲而盡後,清淺笑意漸漸彌散至他的唇邊。
待升平帝駕到,所有人起身跪拜。皇帝這廂徐徐坐定,一再寬仁慈愛的表示今夜雖為國宴,亦同於家宴,如今天下太平,民生富庶,皇室感念眾臣工平素辛勞勤勉,望能與在座各位共襄盛舉,永葆大胤江山千秋萬載。
眾臣紛紛舉杯與皇帝同飲杯中酒,不等落座,秦太嶽又開始一輪歌功頌德,眾人見他作態,少不得又一邊附和,一邊叩拜行禮。幾次三番,弄得所謂“家宴”依然在彰顯皇室尊榮,隆重非凡。
好容易把吉祥話都說完,眾人才陸續落座,宴席便告開始。
酒過三巡,忽見太常寺卿越眾而出,頗為鄭重道,“盛世無饑餒乃萬民之福,如今又有秦王殿下敏慧仁孝,體恤臣工,堪為表率,臣等感懷皇長子德配天地,值此佳筵,願恭祝殿下壽運綿長福德齊天,千歲千歲千千歲。”
他這一拜,牽扯出一串不盡相同的反應,有人即刻跟隨,也有人左右張望一番起身,更有人期期艾艾,似乎有些不大情願。
從眾心理的人還是占了多數,片刻之後,下頭已跪了有半數之多,齊齊對著秦王行開二跪六叩的大禮。
沈徽依然穩穩地坐在位子上,神情恬淡,對朝臣的恭賀之詞恍若未聞。
容與卻留意到,皇帝的手在碰觸酒杯的一瞬凝滯了一下,再看沈徹已麵露自得之色,儼然像是在坦然接受眾人參拜。
等到眾臣行禮畢,皇帝沉聲問,“卿等是以何禮參拜秦王?”
太常寺卿拱手道,“臣以為秦王乃皇長子,故以東宮之禮參拜之。”
皇帝凝神片刻,冷冷道,“朕尚未立儲,國朝此刻並無東宮。”
此時有人站起身,朗聲道,“皇上春秋正盛,然為千秋萬代之基業,宜早日立儲,臣等恭請皇上冊立秦王為太子,以正國本。”
容與細看說話之人,身形挺拔俊秀,認得正是大理寺少卿裴炎琦,因其人是升平三十六年的殿試三甲第三名,且多次出入內廷麵聖,所以容與對他並不陌生。
皇帝眉間微蹙,已隱含一絲慍色,“立儲之事,容後再議。秦王此刻並非儲君,以東宮禮接受卿等參拜,是為僭越。這是你授意他們這般行事的?”最後一句話,卻是對著沈徹說的,皇帝沒有轉頭看他,但語氣中責備之意甚為明顯。
沈徹被問得一慌,忙起身道,“兒臣,並不知道臣工們欲做此舉,這,並非兒臣授意,兒臣對此一無所知。”
此刻沈徽眉間,恰到好處的浮上一層焦慮擔憂,跟著起身下拜,對皇帝懇切道,“父皇,臣工們此舉應屬自發,皇兄顯然並不知情。”
皇帝輕輕撫著手中的玉杯,眼中的寒光恍若九天玄月,“並不知情,那就是群臣的意
思了,看來這僭越之罪,倒安的委屈他了。”
沈徹滿臉惶恐,站在原地愈發尷尬,額頭上已有細細的汗珠冒出。
容與猜想即便沈徹再不通庶務,此刻也該明白皇帝對他已有不滿。果然見他思索片刻,不得已俯身叩首,聲聲懇切請罪。
有片刻的沉默,皇帝沒有叫起兩位皇子。半晌,他看了一眼頓首在地的沈徹,寒聲道,“你今日操辦宴席,也累了,下去休息吧。”
整個園中異常安靜,秦王沈徹身子輕輕搖晃,身旁的內侍急忙上前扶了一把。
容與也搶上去兩步,攙扶正欲起身的沈徽,順便留神觀察,看見一抿淺笑徐徐漫上沈徽的眼角。
一場盛宴,看似還在繼續,其實卻早已戛然而止。
大筵過後,秦王沈徹躲在建福宮閉門不出。朝臣們試探了一迴,深切領會到聖意,暫時沒有人再敢貿然提立儲話題。
沈徽聽了秦太嶽勸慰,也韜光養晦,隻在翠雲館專心臨魏碑。容與則陪侍在側,於一旁為他洗筆研墨。
至於外頭風向如何,都交由懷風坐探。
“聽說那日宴後,秦王隻私下見過秦大人,這麽個風口浪尖的時候,他竟然還敢接見閣臣,真不知是怎麽想的。”
沈徽展了展澄心堂宣紙,似在迴味懷風的話,“舅舅麽,雖不同母,於他也算是長輩親眷。”
“皇上派高掌印去探望過大殿下,並未申斥,高掌印隻說,大殿下似有不滿之色。”
沈徽臉上淡淡的,“隻是有不滿還不夠,讓高謙再多留意著,要一擊即中。”
懷風說了聲是,“高掌印還說,您近日也不宜有什麽動作,萬歲爺那邊有什麽信兒,他自會及時通傳給您。”
沈徽點頭,忽然迴眸看向容與,“你往後要和高謙那邊多走動,有什麽事兒才好及時來迴我。”
容與忙打起精神,頷首道是。
想著沈徽口中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