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日軍在白刃戰前先把子彈退掉然後拚刺刀,是一個怪異而引人注目的戰術。
說起來這是其步兵條令的規定,在熱兵|器時代,這一規定因為看起來迂腐而令人困惑。然而,它決不是“死要麵子活受罪”,而是日本軍隊根據實戰檢驗做出的結論,這和日軍的兵器,作戰特點是相吻合的。
所謂的在白刃戰前退出子彈,是指雙方開始班以上規模近距離格鬥的時候,而不是隻要一準備肉搏,衝鋒的時候就退掉子彈,那純粹是自殺行為。當時各國軍隊在衝鋒的時候不但不能退出子彈,而且整個過程中要全力射擊,盡量壓製對方火力。
戰爭是殘酷的,日軍對這一點的認識和其它國家軍隊並無區別。事實上太平洋戰爭中,無論塞班還是衝繩,日軍發動步兵衝擊的時候,都是一邊射擊一邊前進,並且把輕機槍手放在一線,以增強壓製火力(因為一線日軍一直沒有裝備衝鋒|槍)。
這倒不太用擔心誤傷自己人。二戰中,步兵衝擊的散兵線即便以所謂“密集隊形”發動攻擊,其隊形也遠比冷兵器時代鬆散,士兵前後重疊的概率不高。真正采用那種傳統意義的密集隊形,衝擊的效果往往很糟。
比如瓜達爾卡納爾日軍對“血嶺”的密集隊形衝擊,中國軍隊在忻口會戰中對1002高地的強襲,過於密集的隊形,造成己方後方人員的武器無法使用,而對方的武器命中率則大大提高,徒然增加自己的傷亡。
不過,根據日軍自己的統計,在白刃戰開始以後,保留步槍子彈造成的損失比收獲更大。明令白刃戰開始後子彈退膛,正是依據這個判斷。究其原因,據說有以下兩個:
第一,日軍使用的步兵輕武器性能限製。
日軍的製式輕武器,最典型的就是三八式步槍。它繼承了其前輩村田式步槍的特點,那就是彈丸初速高、瞄準基線長、槍身長。這樣的特點使三八式步槍射程遠,打得準,也適合白刃戰,不但日軍喜歡用,中國軍隊繳獲後也喜歡用,戰前還從日本進口過一批。
但是它也有缺點,因為彈丸初速高、質量好,因此命中之後往往易於貫通,創口光滑,一打兩個眼,對周邊組織破壞不大,在殺傷力上不如中國的中正式步槍。白刃戰中,這個缺點更為突出,因為白刃戰中雙方人員往往互相重疊,使用三八式步槍,貫通後經常殺傷自己人。
而且,由於貫通後彈丸速度降低,二次擊中後彈丸會形成翻滾、變形,造成的創傷更為嚴重,而僅受貫通傷的對手未必當場失去戰鬥力,仍然能夠反擊!
在二戰中國戰場,因為裝備和訓練的優勢,日軍人員損失與中國軍隊相比,達到1:4甚至1:6的水平,而且日軍處於人員劣勢。因此,使用三八式步槍在肉搏戰中開槍射擊,因為誤傷造成己方大量減員,顯然是賠本的事情。
第二,日軍對白刃戰的戰術認識。
白刃戰中,日軍標準的刺殺準備姿勢為一手握前護木,一手握槍|托前段彎曲部,槍|托稍下垂在支撐腿側麵,半斜向麵對對手,刺刀尖略與眉平。這樣,槍從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護住頸、胸、腹要害,而刺刀一甩就可以突刺。
問題是如果擺一下這個姿勢,就會發現原來這樣一比劃,槍口根本就不是朝向對方,而是朝向斜上方的天空。因此,格鬥起來,射擊的機會很難比突刺的機會更多。
而如果作射擊準備,手指必須放在扳機上,這就造成了兩個嚴重問題:一,隻要雙方武器一相交磕碰,就會走火;二,手指不能全力握槍,影響了持槍姿態,拚殺中使不上全力。
另外,三八式步槍太長,轉動槍口瞄準對方的力距也長,如果對方不是出現在正前方,轉動槍口的時間太長,可能槍口還未到位,自己已經被刺倒,這時候使用槍|托進行打擊無疑是更為方便的作戰方法。
可見,日軍白刃戰中能夠有效射擊的機會很少,保留槍膛中的子彈,取得戰果的機會微乎其微,反而影響了肉搏動作的質量
這才是日軍在白刃戰前槍彈退膛的真正原因。
龜尾從望遠鏡中看到雄赳赳的日軍義無反顧地大踏步衝向人民軍陣地,而對麵隻是響起零碎的槍聲,他也判斷出人民軍缺“糧”了,禁不住大喜過望。
曾幾何時,人民軍在朝鮮戰場上以優良的裝備、雄厚的人力,把日軍打得找不著北。經過這些天來的痛定思痛,龜尾認為這無關乎戰術,人民軍完全是靠武力“碾”出來的戰果。
無論是哪位天才的軍事指揮家,在這種一邊倒的戰鬥中隻有輸的份,人民軍的炮火,完全壓製住了大日本帝國軍人的勇氣。
現在,是向這群可惡的支那人展示無敵蝗軍的訓練成果了!
對工業條件遠遜於歐美的彈丸之地日本來說,它不能像這些軍事強國一樣揮霍彈藥,所以正史上中國軍隊都從美國大兵那裏裝備了衝鋒|槍之後,日軍還固執地認為這種武器太浪費彈藥了,他們固執地把個人勇氣作為克敵製勝的法寶。
在平時,刺刀是所有軍人的必修課,日本也在這方麵下了苦功夫,所以日軍的單兵能力極強,這是他們一直相信的,也是其敢於挑起肉搏戰的心理基礎。
很不幸地,他的對手是299團。
那支剛剛在全中國收獲巨大榮譽的100師,正是它的直屬上級。那支讓日軍聞風喪膽的大刀隊,也在這裏。別的隊伍暫時不知道,但是100師對於肉搏戰是不怕的。不但不怕,為了給家鄉父老增光、為了此前的榮譽,大刀隊絕不會後退半步!
渡邊大隊長是這一撥帶隊的軍官,他已經抽出他視若生命的家族之寶----流傳近百年的武士|刀。“今天,要讓支那人的鮮血,擦洗我這把浸潤著先輩靈性和教誨的寶刀!”他安排了一個中隊的日軍開始試探進攻。
對麵也衝過來一撥中國軍人,約摸一個連的樣子,他們同樣端著槍,槍頭明晃晃地插著刺刀。在進入熱兵|器時代許久的東亞大地上,冷兵器仍然要發揮它的餘熱。
相距近了,近到已經可以看到對方臉上的雀斑。這個距離,可以作一次短距的衝鋒了,這樣,士氣會鼓舞起來的,對步兵來說也有一定的衝擊力。所以渡邊下令排好陣列,準備出擊。
日軍在白刃戰前先把子彈退掉然後拚刺刀,是一個怪異而引人注目的戰術。
說起來這是其步兵條令的規定,在熱兵|器時代,這一規定因為看起來迂腐而令人困惑。然而,它決不是“死要麵子活受罪”,而是日本軍隊根據實戰檢驗做出的結論,這和日軍的兵器,作戰特點是相吻合的。
所謂的在白刃戰前退出子彈,是指雙方開始班以上規模近距離格鬥的時候,而不是隻要一準備肉搏,衝鋒的時候就退掉子彈,那純粹是自殺行為。當時各國軍隊在衝鋒的時候不但不能退出子彈,而且整個過程中要全力射擊,盡量壓製對方火力。
戰爭是殘酷的,日軍對這一點的認識和其它國家軍隊並無區別。事實上太平洋戰爭中,無論塞班還是衝繩,日軍發動步兵衝擊的時候,都是一邊射擊一邊前進,並且把輕機槍手放在一線,以增強壓製火力(因為一線日軍一直沒有裝備衝鋒|槍)。
這倒不太用擔心誤傷自己人。二戰中,步兵衝擊的散兵線即便以所謂“密集隊形”發動攻擊,其隊形也遠比冷兵器時代鬆散,士兵前後重疊的概率不高。真正采用那種傳統意義的密集隊形,衝擊的效果往往很糟。
比如瓜達爾卡納爾日軍對“血嶺”的密集隊形衝擊,中國軍隊在忻口會戰中對1002高地的強襲,過於密集的隊形,造成己方後方人員的武器無法使用,而對方的武器命中率則大大提高,徒然增加自己的傷亡。
不過,根據日軍自己的統計,在白刃戰開始以後,保留步槍子彈造成的損失比收獲更大。明令白刃戰開始後子彈退膛,正是依據這個判斷。究其原因,據說有以下兩個:
第一,日軍使用的步兵輕武器性能限製。
日軍的製式輕武器,最典型的就是三八式步槍。它繼承了其前輩村田式步槍的特點,那就是彈丸初速高、瞄準基線長、槍身長。這樣的特點使三八式步槍射程遠,打得準,也適合白刃戰,不但日軍喜歡用,中國軍隊繳獲後也喜歡用,戰前還從日本進口過一批。
但是它也有缺點,因為彈丸初速高、質量好,因此命中之後往往易於貫通,創口光滑,一打兩個眼,對周邊組織破壞不大,在殺傷力上不如中國的中正式步槍。白刃戰中,這個缺點更為突出,因為白刃戰中雙方人員往往互相重疊,使用三八式步槍,貫通後經常殺傷自己人。
而且,由於貫通後彈丸速度降低,二次擊中後彈丸會形成翻滾、變形,造成的創傷更為嚴重,而僅受貫通傷的對手未必當場失去戰鬥力,仍然能夠反擊!
在二戰中國戰場,因為裝備和訓練的優勢,日軍人員損失與中國軍隊相比,達到1:4甚至1:6的水平,而且日軍處於人員劣勢。因此,使用三八式步槍在肉搏戰中開槍射擊,因為誤傷造成己方大量減員,顯然是賠本的事情。
第二,日軍對白刃戰的戰術認識。
白刃戰中,日軍標準的刺殺準備姿勢為一手握前護木,一手握槍|托前段彎曲部,槍|托稍下垂在支撐腿側麵,半斜向麵對對手,刺刀尖略與眉平。這樣,槍從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護住頸、胸、腹要害,而刺刀一甩就可以突刺。
問題是如果擺一下這個姿勢,就會發現原來這樣一比劃,槍口根本就不是朝向對方,而是朝向斜上方的天空。因此,格鬥起來,射擊的機會很難比突刺的機會更多。
而如果作射擊準備,手指必須放在扳機上,這就造成了兩個嚴重問題:一,隻要雙方武器一相交磕碰,就會走火;二,手指不能全力握槍,影響了持槍姿態,拚殺中使不上全力。
另外,三八式步槍太長,轉動槍口瞄準對方的力距也長,如果對方不是出現在正前方,轉動槍口的時間太長,可能槍口還未到位,自己已經被刺倒,這時候使用槍|托進行打擊無疑是更為方便的作戰方法。
可見,日軍白刃戰中能夠有效射擊的機會很少,保留槍膛中的子彈,取得戰果的機會微乎其微,反而影響了肉搏動作的質量
這才是日軍在白刃戰前槍彈退膛的真正原因。
龜尾從望遠鏡中看到雄赳赳的日軍義無反顧地大踏步衝向人民軍陣地,而對麵隻是響起零碎的槍聲,他也判斷出人民軍缺“糧”了,禁不住大喜過望。
曾幾何時,人民軍在朝鮮戰場上以優良的裝備、雄厚的人力,把日軍打得找不著北。經過這些天來的痛定思痛,龜尾認為這無關乎戰術,人民軍完全是靠武力“碾”出來的戰果。
無論是哪位天才的軍事指揮家,在這種一邊倒的戰鬥中隻有輸的份,人民軍的炮火,完全壓製住了大日本帝國軍人的勇氣。
現在,是向這群可惡的支那人展示無敵蝗軍的訓練成果了!
對工業條件遠遜於歐美的彈丸之地日本來說,它不能像這些軍事強國一樣揮霍彈藥,所以正史上中國軍隊都從美國大兵那裏裝備了衝鋒|槍之後,日軍還固執地認為這種武器太浪費彈藥了,他們固執地把個人勇氣作為克敵製勝的法寶。
在平時,刺刀是所有軍人的必修課,日本也在這方麵下了苦功夫,所以日軍的單兵能力極強,這是他們一直相信的,也是其敢於挑起肉搏戰的心理基礎。
很不幸地,他的對手是299團。
那支剛剛在全中國收獲巨大榮譽的100師,正是它的直屬上級。那支讓日軍聞風喪膽的大刀隊,也在這裏。別的隊伍暫時不知道,但是100師對於肉搏戰是不怕的。不但不怕,為了給家鄉父老增光、為了此前的榮譽,大刀隊絕不會後退半步!
渡邊大隊長是這一撥帶隊的軍官,他已經抽出他視若生命的家族之寶----流傳近百年的武士|刀。“今天,要讓支那人的鮮血,擦洗我這把浸潤著先輩靈性和教誨的寶刀!”他安排了一個中隊的日軍開始試探進攻。
對麵也衝過來一撥中國軍人,約摸一個連的樣子,他們同樣端著槍,槍頭明晃晃地插著刺刀。在進入熱兵|器時代許久的東亞大地上,冷兵器仍然要發揮它的餘熱。
相距近了,近到已經可以看到對方臉上的雀斑。這個距離,可以作一次短距的衝鋒了,這樣,士氣會鼓舞起來的,對步兵來說也有一定的衝擊力。所以渡邊下令排好陣列,準備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