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國會眾議院召開大會。第一個審議的便是由國民黨汪精衛等為代表提出的議案,即“軍隊國家化”。這一提案,早已紛紛擾擾為國內外所矚目,相當多的觀察家們認為這是集權的中國是否再度出現權力分散的標竿。


    信心滿滿的汪精衛早已結束了與人民黨在輿論宣傳上的紛爭,直接訴諸於手中的選票了。


    然而令大家跌破眼鏡的是,作為反人民黨旗杆的國民黨,出人意料地隻有汪精衛一係投了讚成票,占其半壁以上江山的左派與右派紛紛投了反對票。


    不但如此,一直叫囂著與國民黨同趨同退的段祺瑞與閻錫山也旗幟鮮明地反對,最終這一決議以近350票的高票反對而胎死腹中!


    汪精衛傻眼了,他判斷國民黨內的其他大佬一定與人民黨有了私下的交易,這相當於他的同盟搧了他一記無情的耳光。


    本來他對於廖仲凱的和人民黨合作的態度就有預防,而且其反應根本就在意料之中,但是沒想到其反對自己和支持人民黨如此堅決。而胡漢民的倒戈,則來得沒有一點征兆,完全讓自己意外。


    最有機會的眾議院都大敗而歸,更遑論人民黨在設計之初就占優勢的參議院了。原本,他就是準備在眾議院通過之後,再和張漢卿達成私下交易----他也不敢貿然地訴諸參議院。不過即便達到這樣的結果,他在黨內的威信也將空前高大。


    望著汪精衛能夠吃人的眼睛,一直聲稱同進退的胡漢民無奈聳聳肩。政治本來就是一種妥協,當別人給出的好處足夠大,或是自己的可預見的損失足夠大,都能夠迫使任何人迅速做出判斷。


    憑心而論,在張漢卿看來,國民黨無論交給誰管理,都要比交給汪精衛要好得多----憑曆史上他投降日本人一次即已足夠。所以張漢卿不但決心讓反對派偃旗息鼓,還要重重地甩汪精衛的耳光。


    背後的交易其實很簡單:恩與威。


    國民黨內部不是鐵板一塊,恰恰相反,在孫逸仙逝世以後,黨內三大巨頭廖仲愷、胡漢民與汪精衛圍繞黨主席的職務紛爭不下。廖仲愷無意於這個職位,但他的支持人員最多。胡漢民與汪精衛暗中較量了幾番,均因廖仲愷未明確表態而無法取得明顯優勢。


    從重新定位國民黨保證其第一參政|黨地位的角度,廖仲愷傾向於支持保守的胡漢民與人民黨和解而不是對立的觀點。


    在推出與人民黨明確翻臉的各種議案方麵,廖仲愷明確地表示反對。在他看來,百廢待興的新中國亟需要政|府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國計民生上,另外虎視眈眈的日本也是特別需要予以注意的。張漢卿政|府的各種舉措幾乎全部針對這兩大方麵。


    作為把始終把黨爭置於國家利益之下的政治家,廖仲愷絕不希望國民黨成為人民黨的掣肘。他也絕不相信,手無寸鐵的國民黨能夠通過控製國會來打擊人民黨的執政權力----與先總理多年的奔波使他深深地領悟到,政權是槍杆子裏麵形成的。


    想靠一張白紙就奪走人民黨已成定局的龐大力量,在傳統上和當前的中國形勢下,隻有政治白癡才會這麽想!


    何況之前和廖仲愷私交甚好的人民黨主席張漢卿隱晦地告訴他,如果國內的形勢再這樣任汪精衛之流攪和的話,人民黨將會以適當的方式徹底結束這一局麵,即使導致中國重迴“軍政”時代亦不足惜!


    這絕不是威脅,當然也絕不是國民黨的福音。


    所以廖仲愷接受張漢卿的意見,決心分化汪精衛集團,條件是支持胡漢民為國民黨主席,這一目的是努力讓各懷鬼胎的國民黨重新整合在一起;此外,也是為了防止自己倒戈後黨內質疑自己為了私權的指責。


    當然,為了保證國民黨重要的上海勢力派的支持,他建議增選孔祥熙擔任黨的副主席。


    胡漢民一拍即和:無他,和人民黨決裂同樣也絕不是作為保守集團領導人所樂於見到的。至少目前他沒有這個膽量,也自問沒有這個實力。經曆上海之戰,近距離觀察少帥的縱橫捭闔,他對於張漢卿的政治手段與外交心機深為驚訝。


    雖然此次聯合倒戈可能會給國民黨威信以重創,他在黨內,他的地位與威信卻一定會上升。對於曾在上海與自己有一定交情的少帥,他自問私人感情也不錯。


    分與合孰輕孰重,他心裏明白。因為在此之前,他的重要盟友孔祥熙也勸過他。


    孔祥熙是“江浙集團”的代理人,也是國民黨賴以生存的經濟支柱。孔的倒戈,將會使國民黨這棵參天大樹從根基開始腐爛從而訇然而蹋。


    因為孫逸仙的辛亥革命是以舊資產階級、舊軍人、舊官僚為基礎,輸以“舊”三皿煮義這個大力丸,缺乏民意基礎。不像人民黨,其發動的是占|中國百分之九十的農民,和手中握有的槍杆子,根基牢靠。


    如果國民黨離開經濟強援,立時便會分崩離析。“樹倒獼猴散”、“皮之不存,毛將附焉?”他爭奪一個瀕臨倒閉的黨的權力又有什麽意義呢?


    現在黨內另一個重要人物以支持其競爭黨的副主席來拉攏他,不但可以輕鬆戰而勝之,還能使這個黨重煥生命,惡人別人做,自己做好人,何樂而不為?


    這樣,廖仲愷、胡漢民、孔祥熙這黨內的新老力量一齊反對他,汪精衛不敗也不行了。


    段祺瑞的倒戈是偶然的。


    在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的老段當然不相信所謂皿煮,經曆了政壇的三起三落的他,比任何人都明白人民黨已經完全勝利了。


    也始終信奉“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的他同樣明白,連同他自己在內的所有反對派在國會的任何動作其實都絕不會有任何用處的----政|府尊重你,國會就是有用的,政|府不尊重你,國會連個屁都不是!


    一貫騎牆的老段之所以還在裏麵摻合著,其實是另一種心思:隻要以少帥為首的“太子派”還想把“皿煮”掛在牆上,自己就有足夠的本錢與之討價還價----當然對老帥是不可能的。他一直在等待機會,把自己的作用體現出來,從而博得尊重----這是政治家賴以生存的前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民國之少帥春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山不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山不落並收藏穿越民國之少帥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