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在“國家統一委員會”內部,被奉係的壓力和國民黨孫逸仙的威望強行湊起來的這種表麵上的統一,開始在戰事告一段落後重新分化了。它的主要紛爭體現,就在一麵小小的國旗上。


    國旗是國家的象征之一。早在武昌起義後,在南京肇建的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就因各省革命軍使用的軍旗不一致而引起各省代表的爭執:


    鄂、湘、贛三省共進會使用鐵血十八星旗,代表十八行省;蘇、浙、皖三省的同盟會使用五色旗,以紅、黃、藍、白、黑代表漢、滿、蒙、迴、藏五族的共和;粵、桂、閩、滇、黔五省則沿襲同盟會傳統,使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陳炯明在惠州舉兵時曾采用井字旗,會師廣州後,未再使用。


    在民國之初,取代了清朝黃龍旗後的法定國旗是五色旗,這是1911年12月2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的作出的決定,以五色旗為臨時國旗、武昌首義的鐵血旗為陸軍旗、青天白日滿地紅為海軍旗。


    當時的大元帥黃興因孫逸仙看好青天白日滿地紅,也曾有過爭論,因此遲疑不肯遽定。然而上海的報紙已經將有關消息披露了出去,在這種情況下,黃興認為:“既經露布,用不著我核定,況國旗應由法律定之,隻好待諸異日。”


    此時的孫逸仙在海外力阻英法俄繼續提供軍資給滿清軍資,因此未與之聞。


    次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逸仙被選為臨時大總統。他雖提倡使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但考慮到五色旗原為清朝海軍一、二品官的官旗、北洋水師之軍旗、革命黨革命時期江蘇、安徽、浙江等省也多用此旗,另外為爭取袁世凱倒戈革命,便繼續認可了。


    這個時候的旗幟使用是很亂的:臨時參議院通過五色旗為臨時國旗、十八星旗為陸軍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海軍旗,五色旗還被用為海軍艦艏旗。同年臨時參議院遷到北京後再審國旗案,隻是陸軍旗改為十九星旗(加上東三省),其它的都未改變。


    到袁世凱稱帝時,其它的都改過,隻留了五色旗作為國旗。在此期間,奉軍一直用五色旗用為自己的軍旗,但無陸軍、海軍旗之分。直到張漢卿在寧夏改編,人民軍誕生,奉係便產生兩種軍旗:老奉係為五色旗,少帥係為黃|星紅旗,各不體屬。


    1921年孫逸仙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後,明令廢止五色旗和十八星旗,以青天白日旗為黨旗和軍旗,以青天白日滿地紅為國旗;而在這個時候,張漢卿則把五星紅旗這麵黨旗高高掛起,並成立了同樣以五星紅旗為招牌的政|府旗。


    在奉係權力轉移給張漢卿之後,奉軍已放棄五色旗,全部皈依到五星紅旗下。


    不要小瞧這一麵旗子,它是權力的象征、是思想的碰撞、是方向的指引。曆史上的東北易幟,易的就是這麵旗子。但是其後它也沒有就此殞落,它成為抗戰時期親日政|府的旗幟,繼續發揮它的餘熱…


    就是在此時,圍繞這一麵旗子,各黨派勢力開始了激烈的爭執。這是一個方向性的觀念:最終用了誰家的,標誌著誰最終取得勝利。


    段祺瑞等北洋係認為五色旗已經被當時的袁世凱以“臨時大總統令”正式頒布,且已經使用了12年之久,並被中外所廣泛認可,建議保持。這個很好理解,畢竟自詡“三造共和”,如果旗子都倒了,相當於把他的成績一筆抹掉----北洋都沒了,還談什麽造共和的功績?


    孫逸仙和五色旗鬥了十幾年,現在有機會推翻,當然當仁不讓。不過他要求使用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在張漢卿看來有些過分:南北打了這麽久,如果換上國民黨的旗幟,是代表北方輸了還是怎地?難道人民軍在戰場上浴血奮戰,是要為他人作嫁衣裳的嗎?戰場上沒有得到的東西,想在談判桌上獲得,可能嗎!


    不過對勢力最大的張漢卿一係堅持要使用人民黨的黨旗五星紅旗,國民黨和皖係也都反對。人民軍在軍事上占有絕對優勢,旗幟再按照他們的來,這“國家統一委員會”可就實打實地被人民黨統戰過去了!


    所以各方一直形不成統一的意見就再正常不過了,這也是所謂西方式皿煮的共性: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零一個哈姆雷特,暢所欲言的背後,是一盤散沙、毫無效率的扯皮。


    除非在議會裏有一個十分強大且具有支配性地位的黨派,可以在內部形成決議後直接以壓倒性優勢表決。


    這時候,議會的意義才體現出來。因為“為什麽而表決”和“某個提案到底行不行”相比,後者隻舉手、投票或者到後來進化到按一下按鈕就行了。


    如果人民黨控製議會?


    黨內實行皿煮集中製、議會實行集中皿煮製,這樣決策的過程會迅速得多,對外仍然符合皿煮的思潮,畢竟在現代有些西方國家,議會裏是有壟斷性的大黨存在的。


    這個想法在張漢卿的腦海中隻一瞬間便紮了根。


    在一番爭執後五色旗首先退出了舞台,這是張漢卿代表人民黨係先讓一步,為的卻是大踏步前進。


    張漢卿認為中華民國是一個由多民族共同組成的中華民族大家庭,以五色旗乃前滿清官旗、五色代表五大民族之分配代色取義不確、及五色上下排列違背五族平等等理由反對五色旗。


    當然,努力消除老奉係對人民黨內的影響是一個附帶的功能,畢竟五色旗倒了,在心理上會對一些老奉係產生影響。情感移勢之下,勢必會尋找新的心靈寄托。


    這一點得到孫逸仙的讚同,因為他也是積極反對五色旗理論的重要推手。孫嶽等肯定也不反對,他們也在發動北京政變時就已經將五色旗換成了青天白日旗。


    人民黨和國民黨兩大黨共同決定的事,其它黨派和團體的意見效用基本為零。但在用誰家的旗子上麵,兩黨大起爭執,這下輪到北洋其它係來看笑話了。


    張漢卿之所以要求使用五星紅旗,因為這體現了人民黨管理國家的象征,有改朝換代的意思在裏頭。在此之前,不管五色旗也好、青天白日滿地紅也罷,都是霍亂中國的毒瘤。現在用五星紅旗取各旗而代之,會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而且中國人尚紅,紅紅火火嘛,兆頭好,再說也是人民黨黨旗,有與國同休的意味。


    孫逸仙對此頗有微辭,他認為用人民黨黨旗做為國旗,有“黨國”之嫌----其實他的青天白日也並不比張漢卿含蓄多少。


    不過張漢卿另辟奚徑,用一個非常明快的論斷來說事:“五星紅旗相比較於青天白日滿地紅更簡潔明了、對國民使用起來的負擔最小!而且五星紅旗代表四方各族人民團結在一起,又有士、農、工、商一起拱衛著國家這顆大星之意。”


    這個解釋本沒有錯,反正每個方案都代表著一番美好的想法和含義,隻是張漢卿拿印旗成本來說事,這是個什麽謬論?染個旗子能花多少錢?


    其實這就是拿現代的思維理解古代的事。


    不過講起來也有些道理。因為這個時代紡織水平不足,相對而言,顏色最少的五星紅旗隻有紅、黃兩種顏色,成本最低。


    這個無需置疑。


    但是孫逸仙拿紅五角星來說事,他認為同錘子和鐮刀一樣,紅五角星代表社會主義的紅色,容易被歐美等國認為有傾向於蘇聯製度的嫌疑。在如今的中國,還是不要招惹他們反對的好。


    這話怎麽那麽讓人不愉快?此前和蘇俄人勾勾搭搭要建立運送武器的通道、後來甚至連武器都藏到大使館去了----雖然表麵上是馮玉祥和蘇聯人之間的交易,但是巨額的錢從何來?張漢卿不相信後麵沒有國民黨的影子在,人家有大金主在背後撐腰呢!


    “這個完全是附會。五星之說,自古有之。西漢司馬遷在《史記?天官書》中就有記錄說‘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五星皆從辰星而聚於一舍,其所舍之國可以法致天下。’現在正是中西方之間深度影響的時候,用五星紅旗,可以增強國民革命的信心。”


    張漢卿說孫逸仙附會,他自己又何嚐不是?但是根據後來研究,實際天象的出現,證明古代星占記錄大部分是準確可信的。


    他對五星紅旗的愛惜根深蒂固,不可妥協。為了使他鍾愛的這麵旗子得以通過,他甚至在壓力下表示要修改人民黨黨旗作為讓步。


    這個方案讓孫逸仙怦然心動。實質上他所反對的主要原因也是國旗與人民黨黨旗相同,那麽外界傳出的信號就是:人民黨才是代表中華民國的,這是任何一個政治家所不能認同的。


    但是最後孫逸仙認可了這個決定,其實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因為張漢卿放出的風聲是:如果這個決定被各方否決,人民黨將提出自己的政治方案,而並不再征求各方的同意!


    麵對優勢的人民黨,孫逸仙最後隻能做了妥協,在得到張漢卿修改黨旗的保證後,各方最終同意五星紅旗作為國旗。


    不過他們仍然被張漢卿耍了一把,因為在其後人民黨內部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張漢卿所提出的修改黨旗方案是:減去五星紅旗上的四顆小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民國之少帥春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山不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山不落並收藏穿越民國之少帥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