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內戰之際,中國也沒閑著。皖係段祺瑞北洋政|府卻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扶持下,極力擴張其武裝力量。段祺瑞提出“武力統一”的口號,企圖利用直係軍隊消滅孫逸仙的護法軍政|府,又達到削弱直係的目的。
在政治上,段祺瑞操縱“非法的”安福國會(這是孫逸仙、直係、奉係共同的認知),選舉徐世昌取代直係首領馮國璋為總統。
這一舉動,讓皖係大感滿足:現在,再沒有了府院之爭了,政壇清淨了,都是自己人了----徐世昌雖是北洋老人,卻一向以調解人的姿態立在中樞,又沒有兵權,因此對段祺瑞的舉動“百依百順”。爽是爽了,直係憤怒的種子也種下了。
在軍事上,在挪用了一部分“西原借款”後,終於被他補足了被奉係兩迴劫去的軍火,於1919年1月成功地建成轄有三個師四個混成旅的所謂“參戰軍”為其嫡係----一戰都結束了,他還用這個名義組建,真的無語了。
這些軍隊都聘請了日本軍官來做顧問。因為雙方欲言又止的關係,在武裝及訓練皖係的軍隊上,日本是下了真功夫的,因此段政|府對日本政策是抱以容讓和妥協的態度。
但直係也有能人,至少吳佩孚就不願意受他愚弄並看到皖係的擴張,在前線出工不出力,因此軍事進度一直不溫不火。在他的帶動下,直係提出“和平統一”,在英美帝國主義支持下與段對抗。奉係則抱著韜光養晦的心態立足於關外,渾不理會北京政壇,且對雙方的衝突樂見其成。
但是不久後發生的一件大事使得張漢卿不得不暫時放棄這種一心一意謀發展的進程,而以更大的視野投入到隨後而來的巨變中。在受盡了數十年的淩|辱之後,中華民族終於發出了自鴉片戰爭以來的最強音:五四運動。
有時張漢卿也在暗想,他的橫空出世,加快了東北(奉)係的強大,讓曆史上的東北經濟、軍事能力提前了不止2到3年。但是為什麽曆史還要按照它原來的軌跡行走呢?難道還要再來一次九﹒一八?一次七七事變?一次八年抗戰?還有----一次南京大屠殺?
但是後來他想明白了:他的實力太小了,小到僅僅隻能在東北作出有限的作用。而對國際大勢,他還沒有能力去影響或是改變,他也隻能和常人一樣,隻不過不同的是他可以睜著眼睛看著曆史走原來的老路。但是,這是他想要的結果嗎?
1918年第一次大戰結束,德國戰敗。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份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
這是理所當然的戰勝國的榮耀和權利。
對於原德國侵占下的青島和山東特權,因為德國的戰敗,應該順勢迴歸作為戰勝國的中國才對,這也是當初一撥子中|央智囊團立主要參戰的小算盤。
雖然沒能派出兵,但是前前後後有四十餘萬中國勞工被派出,輸出勞務到法、俄等協約國打工,客觀上增強了協約國集團的力量,加快了一戰的結束,也順理成章地讓中國成為“戰勝國”。所以當一戰勝利的消息傳來時,蔡元培曾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振臂高唿:“勞工神聖!”、“勞工萬歲!”
可是事實掌臉了:巴黎和會一開始,西方列強就違反了參戰前平等對待中國的承諾,以中國貢獻很小為由,隻給中國兩個代表席位,而英、美、法、意、日則各有五個代表席位。這還不算,和會最高機構號稱“十人會議”,上述五個國家各有兩個代表,而中國,被摒除在外。
更可氣的是,日本代表牧野竟聲稱膠州灣租界地、鐵路以及德國在山東的所有權利應無條件讓與日本!理由是中國未派一兵一卒參戰,是典型的“宣”而不“戰”,憑什麽享有這些權利?
二萬多華人勞工死在戰場上,不是人嗎?中國唯一主動請求參戰的軍官、來自昆明講武堂的馬毓寶就在勝利前夜犧牲在法德之戰的疆場上,怎麽叫做無人參戰?!
馬毓寶的遺體就埋在法國陸軍公墓,他的家鄉昆明為他舉辦的盛大的公祭哀榮未冷,孫逸仙親挽的“黃胄光榮”、黎元洪書寫的“邦家之光”墨跡未幹,陳榮昌親自寫的傳還在為萬千人誦讀,烈士的家鄉送來的匾額上分明寫著四個大字“中國有人!”怎麽叫中國無人參戰?!
素有“民國第一外交家”的顧維鈞為此準備了《山東問題說貼》,力陳中國收複山東的正義性,他以一句“中國不能放棄孔夫子的誕生地山東,猶如基督徒不能放棄聖地耶路撒冷一樣”,震撼歐美代表,扭轉了輿論形勢並博取列強同情。美國國務卿蘭辛後來寫道:“顧維鈞的演講很有說服力,其論點‘完全壓倒了日本人’。”
但是弱國無外交,這種建立在同情基礎上的優勢很快便被政治利益所擊敗。在意大利因利益之爭退出和會後,英法美害怕日本的退出威脅生效而導致和會流產,轉而向中國代表施壓。
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顧維鈞說:“我們都是真心想幫助你們,可是你們中國既然和日本簽署條約在先,我們就應該尊重條約。”
美國總統威爾遜質問時任外交部長的陸征祥:“為什麽你們中國要在1915年與日本簽署《民四條約》?既然簽了條約,就要維護條約的嚴肅性!”
在4月30日,和會議決“德國在山東之權利、特權、鐵路、礦山、海底電線、國有動產、不動產,概讓日本”。此時中國代表團團長陸征祥離開巴黎,因此顧維鈞實際上暫攝團長職權,在他的主持下,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條約》上簽字。英國首相路易-喬治見局勢弄僵,乃倡議將這件事情交英、法、美三國專門委員會核議。
5月1日,中國談判代表、外交總長陸征祥將此事電告北京政|府,並稱如不簽約,則對撤廢領事裁判權、取消庚子賠款、關稅自主及賠償損失等等有所不利。
北京政|府外交委員會(總統府智囊機構)召開緊急會議,決定不簽約。上海《大陸報》“北京通訊”:“政|府接巴黎中國代表團來電,謂關於索還膠州租借之對日外交戰爭,業已失敗。”
但是因為段政|府有求於日本的緣故,5月2日,北京政|府密電中國代表可以簽約。
在政治上,段祺瑞操縱“非法的”安福國會(這是孫逸仙、直係、奉係共同的認知),選舉徐世昌取代直係首領馮國璋為總統。
這一舉動,讓皖係大感滿足:現在,再沒有了府院之爭了,政壇清淨了,都是自己人了----徐世昌雖是北洋老人,卻一向以調解人的姿態立在中樞,又沒有兵權,因此對段祺瑞的舉動“百依百順”。爽是爽了,直係憤怒的種子也種下了。
在軍事上,在挪用了一部分“西原借款”後,終於被他補足了被奉係兩迴劫去的軍火,於1919年1月成功地建成轄有三個師四個混成旅的所謂“參戰軍”為其嫡係----一戰都結束了,他還用這個名義組建,真的無語了。
這些軍隊都聘請了日本軍官來做顧問。因為雙方欲言又止的關係,在武裝及訓練皖係的軍隊上,日本是下了真功夫的,因此段政|府對日本政策是抱以容讓和妥協的態度。
但直係也有能人,至少吳佩孚就不願意受他愚弄並看到皖係的擴張,在前線出工不出力,因此軍事進度一直不溫不火。在他的帶動下,直係提出“和平統一”,在英美帝國主義支持下與段對抗。奉係則抱著韜光養晦的心態立足於關外,渾不理會北京政壇,且對雙方的衝突樂見其成。
但是不久後發生的一件大事使得張漢卿不得不暫時放棄這種一心一意謀發展的進程,而以更大的視野投入到隨後而來的巨變中。在受盡了數十年的淩|辱之後,中華民族終於發出了自鴉片戰爭以來的最強音:五四運動。
有時張漢卿也在暗想,他的橫空出世,加快了東北(奉)係的強大,讓曆史上的東北經濟、軍事能力提前了不止2到3年。但是為什麽曆史還要按照它原來的軌跡行走呢?難道還要再來一次九﹒一八?一次七七事變?一次八年抗戰?還有----一次南京大屠殺?
但是後來他想明白了:他的實力太小了,小到僅僅隻能在東北作出有限的作用。而對國際大勢,他還沒有能力去影響或是改變,他也隻能和常人一樣,隻不過不同的是他可以睜著眼睛看著曆史走原來的老路。但是,這是他想要的結果嗎?
1918年第一次大戰結束,德國戰敗。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份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
這是理所當然的戰勝國的榮耀和權利。
對於原德國侵占下的青島和山東特權,因為德國的戰敗,應該順勢迴歸作為戰勝國的中國才對,這也是當初一撥子中|央智囊團立主要參戰的小算盤。
雖然沒能派出兵,但是前前後後有四十餘萬中國勞工被派出,輸出勞務到法、俄等協約國打工,客觀上增強了協約國集團的力量,加快了一戰的結束,也順理成章地讓中國成為“戰勝國”。所以當一戰勝利的消息傳來時,蔡元培曾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振臂高唿:“勞工神聖!”、“勞工萬歲!”
可是事實掌臉了:巴黎和會一開始,西方列強就違反了參戰前平等對待中國的承諾,以中國貢獻很小為由,隻給中國兩個代表席位,而英、美、法、意、日則各有五個代表席位。這還不算,和會最高機構號稱“十人會議”,上述五個國家各有兩個代表,而中國,被摒除在外。
更可氣的是,日本代表牧野竟聲稱膠州灣租界地、鐵路以及德國在山東的所有權利應無條件讓與日本!理由是中國未派一兵一卒參戰,是典型的“宣”而不“戰”,憑什麽享有這些權利?
二萬多華人勞工死在戰場上,不是人嗎?中國唯一主動請求參戰的軍官、來自昆明講武堂的馬毓寶就在勝利前夜犧牲在法德之戰的疆場上,怎麽叫做無人參戰?!
馬毓寶的遺體就埋在法國陸軍公墓,他的家鄉昆明為他舉辦的盛大的公祭哀榮未冷,孫逸仙親挽的“黃胄光榮”、黎元洪書寫的“邦家之光”墨跡未幹,陳榮昌親自寫的傳還在為萬千人誦讀,烈士的家鄉送來的匾額上分明寫著四個大字“中國有人!”怎麽叫中國無人參戰?!
素有“民國第一外交家”的顧維鈞為此準備了《山東問題說貼》,力陳中國收複山東的正義性,他以一句“中國不能放棄孔夫子的誕生地山東,猶如基督徒不能放棄聖地耶路撒冷一樣”,震撼歐美代表,扭轉了輿論形勢並博取列強同情。美國國務卿蘭辛後來寫道:“顧維鈞的演講很有說服力,其論點‘完全壓倒了日本人’。”
但是弱國無外交,這種建立在同情基礎上的優勢很快便被政治利益所擊敗。在意大利因利益之爭退出和會後,英法美害怕日本的退出威脅生效而導致和會流產,轉而向中國代表施壓。
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顧維鈞說:“我們都是真心想幫助你們,可是你們中國既然和日本簽署條約在先,我們就應該尊重條約。”
美國總統威爾遜質問時任外交部長的陸征祥:“為什麽你們中國要在1915年與日本簽署《民四條約》?既然簽了條約,就要維護條約的嚴肅性!”
在4月30日,和會議決“德國在山東之權利、特權、鐵路、礦山、海底電線、國有動產、不動產,概讓日本”。此時中國代表團團長陸征祥離開巴黎,因此顧維鈞實際上暫攝團長職權,在他的主持下,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條約》上簽字。英國首相路易-喬治見局勢弄僵,乃倡議將這件事情交英、法、美三國專門委員會核議。
5月1日,中國談判代表、外交總長陸征祥將此事電告北京政|府,並稱如不簽約,則對撤廢領事裁判權、取消庚子賠款、關稅自主及賠償損失等等有所不利。
北京政|府外交委員會(總統府智囊機構)召開緊急會議,決定不簽約。上海《大陸報》“北京通訊”:“政|府接巴黎中國代表團來電,謂關於索還膠州租借之對日外交戰爭,業已失敗。”
但是因為段政|府有求於日本的緣故,5月2日,北京政|府密電中國代表可以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