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那個人走了之後,司空瑤又好奇地看向那個籃子,向幾個工作人員詢問道:“大哥,那條魚是什麽來曆啊,為什麽會動?”


    一名工作人員閑來無事,倒也不在乎和司空瑤閑聊,便告訴她:“這個啊,叫做糖醋活魚。”


    司空瑤尷尬地笑了笑,就從那個色澤和香氣,她也能猜得出來那是糖醋魚,但是她想要知道的,是魚為什麽還活著。


    “這魚,是死了還是活著?”司空瑤又問。


    工作人員笑了笑,又道:“當然是死了,活魚你吃啊?又不是生魚片,這糖醋活魚是由傳統菜品糖醋鯉魚演變而來,其魚肉極嫩鮮美,口味甜酸適口。獨到之處在於上桌後食客分享魚身,而魚頭依舊能鰓動嘴張。清代時個別廚師為了迎合達官顯貴奢侈腐靡、在飲食中獵奇鬥富的心理,先後研製了一些烹製手段殘忍的菜肴,以炫耀其廚藝、嘩眾取寵,而糖醋活魚的出現,則是給了這種奢靡風氣的一大痛擊呢。”


    司空瑤點點頭,又問:“那魚死了為什麽還能動?”


    工作人員解釋道:“這道菜的獨到之處,也是能誘惑人的食欲正是,最主要的一點就是魚沒有去掉腮,你明白了吧?”


    魚是用腮唿吸的,這一點司空瑤倒是明白,但還是沒有弄明白。


    見到司空瑤一臉困惑,工作人員便江街道:“腮用濕毛巾包上,保持濕潤,這樣就算魚煮熟了之後,腮在短期內還是可以進行正常唿吸工作的。”


    “原來如此。”司空瑤恍然大悟,沒想到這做菜也有這麽多的學問。


    “糖醋鯉魚”是魯菜的經典名菜、山東濟南傳統名菜。濟南北臨黃河。黃河鯉魚不僅肥嫩鮮美,肉質細嫩。而且金鱗赤尾,形態可愛,是宴會上的佳肴。《濟南府誌》上早有“黃河之鯉,南陽之蟹,且入食譜”的記載。據說“糖醋鯉魚”最早始於黃河重鎮——洛口鎮。


    黃河鯉魚的肉味純正,鮮嫩肥美。人們多喜食。早在幾千年前,《詩經》裏麵就有記載:豈食其魚,必河之鯉。


    這說明早在三千多年以前。黃河鯉魚就已經成為膾炙人口的名食了。而山西瀕臨黃河,自有得天獨厚的食鯉條件,因此山西又被謄為醋鄉,盛產各種名醋。也就產生了糖醋鯉魚這一佳美的地方風味,被譽為三晉名菜。


    此道糖醋活魚的要點。就在於是“三快一精”。


    一是加工快,無論去鱗、開膛、去五髒,魚身上兩側切花刀,都要迅速幹淨利索。


    二是烹調快。掛糊、油炸、烹汁必須敏捷而協調。


    三是上菜快,即出菜端上桌快,要求刀工嫻熟。烹技精湛。活吃魚是用糖醋的方法烹製的,活魚沾勻糊。快速用熱油速炸至熟;與此同時調好糖醋汁,製成後澆在魚身上或上桌澆糖醋汁即可。


    鯉魚的肉本身極嫩鮮美,而且口味甜酸適口。視之活生活現,鰓動嘴張,用餐者無不驚喜稱奇,如有人向魚敬酒,當把酒倒入魚嘴時,其鰓動的更快,魚嘴張的更大、這就叫“活吃魚”,真是妙趣橫生,令人拍手稱絕。


    而這道糖醋活魚最考驗廚師刀工的地方,就在於鯉魚是沒有去鰓,如果處理不當的話,就會存留十分濃厚的土味,因此需要特殊的處理方式。


    因此注意的是,在鯉魚魚腹兩側各有一條同細線一樣的白筋,去掉可以除腥味,但是要找到這條白勁卻不容易。


    先要在靠鯉魚鰓部的地方切一個小口,白筋就顯露出來了,用鑷子夾住,輕輕用力,即可抽掉,但如果稍有不慎,就會將魚鰓刺破,皆是不僅美觀全無,腥味更是無法劈除,因此對廚師的刀工也就十分考究。


    沒想到內院之中竟然還有這樣的能人異士,司空瑤不禁暗暗欽佩,看著那名男子遠去的背影,心裏頭有著說不上來的激動,不知道這樣的水平,又能夠在料理上派上什麽名次?


    在味坊兜轉了一圈之後,司空瑤便又迴了宿舍休息,準備明天一早的料理訓練。


    起床之後,青色天馬為所有新生統一配置了早飯,以便他們能夠節省時間進行訓練,而為了讓這些新團員能夠有精力應對重訓,戴藏青也是痛下血本,為他們準備了廣式早茶。


    廣東人喜歡飲茶,尤其喜歡去茶館飲早茶。早在清代同治、光緒年間,就有“二厘館”賣早茶。廣東的茶館有早茶、午茶和夜茶三市,以飲早茶的最多。茶樓的早市清晨四點左右開門。茶客坐定,服務員前來請茶客點茶和糕點,廉價的謂“一盅二件”,一盅指茶,二件指點心。配茶的點心除廣東人愛吃的幹蒸馬蹄糕、糯米雞等外,近幾年還增加了西式糕點。


    廣州著名的茶樓有很多,如:陶陶居、成珠樓、蓮香樓、惠如樓、祥珍樓、太如樓等,均為廣州百年老字號茶樓。曾被稱為“二厘館”的茶寮、茶座、茶室則更早遍布於羊城的大街小巷。其中陶陶居已有近百年的曆史,廣州最古老的茶樓之一,清末時維新變法的領軍人物康有為,在廣州講學時,就常光臨陶陶居,並題寫了“陶陶居”三個字。


    布局別致,以經營中式餅食和茶麵酒菜馳名,在東南亞一帶華僑中享有盛譽。茶樓泡茶十分講究,用紅泥做成的小火爐,燒烏欖核做炭,瓦茶煲內是沸騰的九龍泉水,盅內裝著客人自選的茶葉,還有專人侍候。


    當然了,戴藏青可不會安排人手去伺候這些新團員,不過好吃的早餐,確是一個也少不了,叉燒包、腸粉、薄皮蝦餃、幹蒸燒賣、蒸排骨、鮮蝦蔬菜餃、奶黃包、瑪拉糕、薑撞奶、蘿卜糕等,各種茶飲豆漿和果汁也是不勝枚舉。


    叉燒包是廣東具代表性的點心之一,是粵式早茶的四大天王之一,這種以切成小塊的叉燒,加入蠔油等調味成為餡料,外麵以麵粉包裹,放在蒸籠內蒸熟而成的美味包子,自然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一個叉燒包一般大小約為直徑五公分左右,一籠通常為三或四個。好的叉燒包采用肥瘦適中的叉燒作餡,包皮蒸熟後軟滑剛好,稍微裂開露出叉燒餡料,滲發出陣陣叉燒的香味。


    皮色雪白,包麵含笑而不露餡,內餡香滑有汁、甜鹹適口,滋味鮮美,一口咬下去,新鮮的叉燒肉味伴隨著湯汁在嘴裏化開,讓人欲罷不能。


    其次則是幹蒸燒賣,由於昨日已經吃過,所以司空瑤倒是提不起什麽興趣,不過接下來的蝦餃確實令人為之一震。


    蝦餃是廣東省著名的漢族小吃,屬粵菜係,起源於廣州郊外靠近河湧集市的茶居。那些地方盛產魚蝦,茶居師傅再配上豬肉、竹筍,製成肉餡。


    當時蝦餃的外皮選用粘米粉,皮質較厚,但由於鮮蝦味美,很快流傳開來。城內的茶居將蝦餃引進,經過改良,以一層澄麵皮包著一至兩隻蝦為主餡,份量大小多以一口為限。


    司空瑤舉起一枚半月形的蝦餃,仔細一數,蜘蛛肚上共有十二褶的,透過酷似水晶般的潔白餃皮,能夠看到包裹在裏麵的餡料有蝦,有肉,有筍等等,不用嚐也能夠知道,這蝦餃必定是味道鮮美爽滑,美味可口,一口一隻蝦餃,滿口都是無法言語的幸福,足以喚醒清晨時分人體還未活躍起來的體能。


    而排在早茶四天王的最後一味,更是令司空瑤大為關鍵,不因為別的,隻是因為這四樣茶點,竟然是蛋撻!


    酥皮芙蓉雪蛤,算是一款將西餐做法與粵式點心做法相結合的新式點心,賣相十分不錯,酥皮鬆軟,打開酥皮後,一股椰香隨著輕煙飄出。用勺子輕輕一撈,透明的雪蛤在白色的湯汁中,隱隱而出。看著那顏色、聞著這香味,還沒入口也已垂涎三尺。


    先用忌廉加椰汁煮後,加上雪蛤,再在上麵加上一層酥皮去烤,看起來似乎是挺輕巧,但要保證酥皮不塌、上桌香酥,雪蛤甘香味濃,不下一番功夫,不花一點心思,還真沒法做出來。


    這款蛋撻摒棄一貫常用的蛋黃,改用口味更為清淡的蛋白,更是大膽地在蛋撻上用上薑汁,薑汁蛋白蛋撻的賣相清新,入口味輕,先是淡淡的牛奶味,再是淡淡的薑香,口感不濃鬱,卻更滑嫩清香。


    西點中做,中西融合,透露在廣式早茶中的創意,深深地打動了司空瑤,美食是沒有國界的,這句話果然一點也不假。


    司空瑤又貪食吃了一個蛋撻,因為她知道,今天所要麵臨的挑戰,其中消耗的體力,恐怕吃五十個蛋撻也無法彌補迴來,因為等待著她的,將是堆積如山的奶油。


    盡管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當司空瑤領到原料,也就是五十斤的淡奶油,整整一百盒的淡奶油是,她還是愕然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美食狂潮料理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葉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葉桑並收藏全美食狂潮料理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