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孫愛卿過獎了,這些隻是朕應該做的,而且隻做了一些細枝末節,遠遠的不夠,朕把徐愛卿和孫愛卿召來,才是朕大刀闊斧為大明做事的開始。還望二位愛卿對朕要毫無保留的盡力輔助才是。”對那些經濟救濟,朱由校並沒有拿來說事,隻是一些邀買人心、嘩眾取寵的手段而已,政治上的東西都是有著很強的目的性,而朱由校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老百姓給自己的持政行為加分而已。


    真正富國強兵的手段靠這些賑災、勤儉節約之類的仁政是無法達到目的的,實打實的實業,不斷研究發科技、新型武器才是富國的所在。讓孫承宗來抓總,研究探索各方麵的知識,而武器開發這一塊則需要孫化元這樣的武器專家。現在理想的人選已經到了,正是他開始遍地開花組建‘求極宮’的時刻。


    “皇上如此英明的仁政,切不可妄自菲薄,無論是哪朝哪代的皇上,也沒有拿出千萬兩銀子來給百姓抗旱的,難道、、、、、、”不居功自大是好的,但麵對如此功勞竟然如此淡然,那就有點不尋常了。是不是傳言有虛假成分,皇上根本沒打算如此做?


    “徐愛卿切莫誤會,這些事情朕做為百姓君父,當然會義不容辭的去做,而且此類事情還會有很多很多。但這些對於國家的發展總體而言,屬於政治的範疇,和朕需要做更大的事情相比較而言,倒顯得輕了許多。”這些手段對於朱由校來說也就是一般般,沒有什麽出彩的地方,拿錢往外扔誰不會?還是那句授人以魚莫如授人以漁。國家的強大靠的不是一時的救急,也不能靠一直的救濟。就算他心地再善良,又能拿得出幾個千萬兩白銀?他認為隻有不斷的發展科技力量,創造新產品,給百姓提供就業的機會,穩定好國內外的市場,這才是國家應該做的事情。


    “那皇上還需要做什麽事情比給百姓恩惠還重要?”徐光啟和孫化元也被弄糊塗了。民為先這口號不是白喊的,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這皇上怎麽把如此重要的事情給邊緣化了呢?


    “朕要做的事情,要在二位愛卿的手上完成,比如蘋果為什麽會從樹上掉下來、人為什麽總要唿吸、空氣中什麽是人需要的、什麽是摩擦力、什麽是動力、為什麽指南針會指著一個方向、哪裏到底有什麽、火藥怎麽才能威力更大、炮彈如何才能開花、打的更遠、更精確、如何看的更遠、車輛如何跑的更快、船為什麽能在水裏浮起來、怎麽更把船做的更大、更堅固耐用等等問題都是朕需要不斷的探尋的,有的朕已經有了答案,有的還需要二位愛卿去組織人力去研究去探索。”朱由校把自已的心裏話說了出來,這些東西有的他已經寫了出來,無須研究,但需要證實,需要善加利用,變成社會進步的力量,有的則需要不斷的探索、試驗。


    “皇上,招臣入宮就是為了研究這些東西?”徐光啟聽了很激動,一下子站了起來,問皇上。


    “是啊,朕要建一座求極宮,去研究、去探索這萬物的極致。”


    “皇上,請恕老臣年老體邁無法陪皇上玩這些東西!”徐光啟真是太激動了,萬沒想到,皇上辛苦找了數學題請他來,還聽到他如此的仁政愛民,將會變成一代明君,如此的期許,萬沒想到,在國家如此外焦內困的時候,他竟然有閑情研究什麽蘋果為什麽掉地上、人為什麽要唿吸等吃飽了撐著沒事找事的問題。這也是明君治國的手段?


    江上易改本性難易,木匠皇帝永遠還是個木匠,腦子裏怎麽會裝著天下的百姓疾苦,怎麽會想著外敵在外虎視眈眈,一切都要圍繞著他自己的喜好,玩物喪誌!真不知道整天玩這些東西,那殺客氏、搞義賣、送壓水井這樣善舉,又是那位大臣主持的,最後算到了皇上的身上,給他帖金。


    “徐愛卿,為何如此?朕定的策略有錯誤嗎?”朱由校以為徐光啟是個科學家,應該是開明人仕,怎麽也能如此的不理解自己,這翻臉比翻書都快。


    “皇上難道真的不知道這皇宮外麵的情況嗎?現在大明正處於外焦內困的時刻,大明萬萬百姓的眼睛都在看著那遼東戰爭,那可是亡國滅種的戰爭啊!而國內現在也不安定,從四川到貴州長年戰火不斷。又旱災不斷,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皇上卻如此不思進取,沉迷於此等細枝末節研究之中,此非聖君之舉啊?”徐光啟徹底的爆發了,從失望到希望,又期望,然後是直接的絕望,這等心態的轉變讓他心如刀割。武將死戰、文臣死諫,這本是應有之意,連聖旨都敢抗的人,哪裏還不敢當麵頂皇上幾句。


    “徐愛卿有所誤會了,先坐下喝口茶,待朕一一給愛卿解釋。”這為國為民的人總是把仁政看的過重,而皇上的一舉一動都會解讀一番,然後再加以評論,其實隻要做好了指導工作,當皇帝的才是好皇帝,這些人怎麽就這麽不理解呢?特別徐光啟還是個科學家,滿腦子都把皇帝的行為看的太重了,這樣做個皇上也真是累,一切都被作八卦圍繞著,稍有不慎立刻被上綱上線。還不能賭氣,隻能慢慢的解釋說:


    “徐愛聊啊,剛才所說的大明這些現象,朕如何不知呢?不僅如此,朕還看到了,大量農民失去了土地衣食無著、軍隊吃空響嚴重訓練不足、武器陳舊不使用、國庫無錢商戶富甲一方,這一切的一切全部都看在朕的眼裏,急需朕去解決。這些朕也都布置了相應的措施,正在一步步的實施。比如對於建奴的威脅,朕製造了相應的武器,隻要過了這一段時間,戰爭一直被壓縮著挨打的局麵應該可以到相持階段,這個一會朕會給愛卿個交待。第二個問題國內戰爭的問題,其實還是政治問題。朕還要組織‘救火隊’哪裏有戰火,到哪裏救火。第三個問題就是百姓受苦的問題,朕也在著手實施,目前已經開了個良好的開頭,下麵還需要愛卿的支持。第四個問題軍隊戰力問題,這個朕很無奈,屬於積重難返,朕打算另起爐灶。第五個問題是土地兼並、流民問題,這是封建王朝固有的問題,不單單我大明有這樣的問題,唐宋都有,人性使然有錢了置地,願買願賣,甚至有時候是強買強賣等行為最終導致大量的土地兼並和流民產生。朕的方針政策是堵不如疏,善加利用,變難題為主體,既然這股風沒法治理,那就讓它刮的再狂一些。隻需要創立一些實業,大量的安置流民即可,在朕的遍地開花計劃裏,流民卻是越多越好。”


    朱由校把平時積累的一些關於明朝政治、軍事、經濟等問題說了出來,這是他一直沒和別人討論過的問題,當然還有許多,黨爭問題、宗室問題、交通問題、海上領土問題等等,他的想法在別人的眼裏絕對是瘋子。隻有到了實力可以強悍到不懼任何不滿、抵抗、反抗的力量之後,他才打算拋出來、實施。現在他要做的僅僅是高築牆、多備糧。


    “皇上能夠如此為國操勞,剛才卻是老臣誤會了,但皇上所提的那些和這些國策有關係嗎?”徐光啟一聽皇上還不是那沒心沒肺樂不思蜀的阿鬥級人物,還懂得思索救國之路,頓時大生好感。


    “愛卿認為朕所提的這些事和國計民生無關,純是朕個人喜好,那可就真的大錯特錯了。朕現在也不輕鬆,不僅僅是大明外焦內困,朕又何嚐不是如此呢?”談著談著,朱由校也想到了自己現在雖然有了這百十個宦官宮女,有了這八千淨軍,但‘死因’仍然沒有搞明白,在明朝頭三腳的第一腳仍然沒有邁出去,神情也有所黯淡。


    “皇上把對內對外的事情都想到了,那就去做啊?為何還要在此等小事上花費如此的精力?皇上了,治國須全力啊!”聽了朱由校的一番話,孫承宗感覺皇上屬於那種有心救國無力迴天,倒還算有些心思,是不是勢氣太消沉了。已經自我封閉起來,不願再提起或者麵對這些解決不了的大事。


    “徐愛卿,這就是你我君臣的分岐所在了,那些是可有可無的嗎?不說朕提出的其他問題。單就軍事而言,讓大炮射的更遠更準這難道不是強國之道?”


    “這個的確是強國之道。”孫承宗剛才就沒注意到這話,一聽蘋果為什麽掉地上,頭就立刻大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二十四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難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難成並收藏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