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劉正宇在招待所吃過早飯,也沒有通知辦公室,而是直接走向市委這邊,沒想到剛走進大門,林旭就等在那裏。


    看到她站在那裏,劉正宇立即明白林旭應該是與招待所打了電話,知道自己步行過來後,特意等在這裏的,心裏對她的細心有些讚賞,兩人隨後一前一後往辦公室走去。


    “劉書記,昨晚休息得還好吧?”林旭關切地問道。


    “還不錯,招待所的環境還算可以。”劉正宇應了一句,等到兩人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劉正宇還沒坐下,林旭就過去為他泡了一杯茶放在桌上。


    “林主任,你也坐下吧。”劉正宇向林旭做了一個請坐的手勢,林旭坐下後,就拿起麵前的文件夾說了今天的安排。


    因為劉正宇沒有明確的指示,所以,林旭也就按照慣例,對劉書記今天的日程進行了一番安排,不過,考慮到劉書記剛到市裏,林旭隻安排劉正宇參加上午的一個會,至於向他匯報工作的幹部,卻是一個也沒安排。


    其實也不是她不安排,而是因為劉書記剛到,市裏的幹部誰也不敢冒然前來匯報工作,畢竟現在市裏的形勢還沒明了,就是餘東山市長和童曉成副書記的態度,別人一時也摸不清楚,如果這個時候獻殷勤,跑來向劉書記匯報工作,說不定就會在其他領導心裏留下不好的印象。


    沒有看清形勢前,誰也不會冒然行動。


    劉正宇瞟了一眼日程安排,發現是一個關於精神文明方麵的會議,當下對林旭說道:“林主任,這個會你幫我推掉,我剛到市裏,對這裏的情況還不了解,這樣,你把分管城建的淩副市長叫上,陪我去看看建州市的城市建設情況。”


    對建州城市的格局,劉正宇沒有直觀的印象,反正這個精神文明方麵的會,自己去不去都沒有關係,有宣傳部長曾燕去就行了。


    自己要做的,還是要盡快熟悉情況,為接下來的工作開展打下基礎。


    聽到劉書記要去看建州市的市容市貌,林旭頓時不由一愣,但當了兩年的市委辦主任,她自然很快恢複過來,說了一聲是,就向劉正宇告辭出去安排。


    分管城建規劃的副市長叫淩卓,他其時正在辦公室聆聽市國土資源局長羅胡的匯報,接到林旭的電話,說劉書記要看建州的城市建設,讓他立即到市委大院與劉書記會合。


    放下電話後,淩桌讓羅胡局長向迴去,想了想又打電話給市規建局,讓局長何新凱立即趕到市委大院,與自己一道陪著劉書記去看城市建設。


    與何新凱結束通話後,淩卓坐在辦公桌後想了一會兒,又拿起電話,將劉書記點名讓自己陪同去檢查城市建設的事,向餘東山市長作了匯報。


    餘東山聽到劉書記到市裏的第一天,不在辦公室呆著,卻要去看城市建設,心裏不由一愣,過了一會兒,才讓淩卓一定要向劉書記好好匯報城建工作。


    淩卓到了市委,市規建局長何新凱也等在那裏了,何新凱昨天參加了劉書記的任職會議,不過,他隻是坐在台下的眾多幹部中的一員,隻能遠距離看著比自己還年輕的劉書記,感歎命運的不公。


    看到淩副市長的車過來,他立即走上前去,謙恭地向淩副市長問好,然後兩人等在下麵。


    不一會兒,就見劉書記在林旭主任還有綜合一科科長唐勇的陪同下,從樓裏走了出來,兩人互視一眼,立即迎了上去。


    “劉書記,你好,我是市政府的淩卓,這是我們市規建局長何新凱同誌。”淩卓望著劉正宇禮貌地說道,同時眼光瞟向劉正宇的手,看到劉正宇有握手的意思後,急忙將自己的手抬了起來。


    劉正宇和淩卓握了握手,又向何新凱點了點頭,這才說道:“淩副市長,新凱局長,我剛到市裏,就把你倆叫來,辛苦你們了。”


    聽到劉正宇這話,淩卓和何新凱連忙說著應該的之類的話。


    幾人在大院裏聊了一會兒,就分別上車,出大門而去。


    建州是一個有著悠久曆史的古城,到了現在還保存著不少以前的老建築,當然,這些有著曆史價值的建築,全都集中在老城區,而在老城區的西邊,隔著一條建水河,又建了一個新區。


    淩卓和何新凱先帶著劉正宇去了老城區後麵的建功山,建功山其實並不很高,不過站在山上淩水閣,卻可以隱隱看到建州城區的全貌。


    站在淩水閣上,劉正宇順著淩卓的指點,開始打量著建州城的布局,建州城位於建水河畔,不過隨著建水河西岸的開發,建水河變成了穿城而過的模樣。


    看到建水河西邊,新城沿河而布,高樓林立,而老城這邊,雖然也在向外擴張,可高樓明顯沒有西邊多,劉正宇腦子裏就開始沉思起來。


    按照道理來說,建州市區所在地屬於平原地貌,城市建設應該是很好規劃很好擺布的,可怎麽建州市城市建設發展,卻顯得十分保守。


    從建功山下來,一行人又去了西岸的新區,劉正宇看到西岸那邊的幾條主幹道,都是六十米寬的大道時,心裏還是點了點頭。


    不過,感受到西岸城區的現代化氣息,再想到老城區街道的窄小,劉正宇心裏還是有些沉甸。


    一個上午的走走看看,讓劉正宇對整個建州的城區格局有了直觀的認識,不過,在走看的時候,劉正宇順便了解了建州市的工業情況,發現情況根本不容樂觀。


    雖然建州也建了兩個工業園區,一個經濟開發區,可三個園區的情況都不理想,全市效益好的企業不到半數,而有三分之一的企業,處於虧損狀態。


    工業的不景氣,帶來的影響就是老百姓的就業,以及政府的財政收入都不樂觀。老百姓的錢包沒有鼓起來,隨之而來的就是房地產開發也不溫不火的,與其他城市飛漲的房價成了鮮明的對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路仕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板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板路並收藏一路仕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