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彬在朝堂上的作態,紀伏壽和池齊光也很快得知,兩人對視一眼,池齊光開口道,「老狐狸果然是老狐狸,被告發了還能以這種方式降低齊成帝的怒氣,這一手以退為進用得妙。
如果沒猜錯的話,刑部尚書和大理寺卿去武陽府徹查,徐家必定會推一個主事之人出來將所有罪責認下,再咬定不曾將此事告知徐文彬,這樣一來,徐文彬沒沾上銅礦,頂多就是教導不力,念在他主動脫了官帽的舉動,再有人在齊成帝麵前幫他說和一下,很有可能徐文彬和徐家都能保下一條命。
隻是為什麽徐文彬會這樣做?這手以退為進固然用的妙,可那些帳本做不得假,一箱子的帳本,隻要戶部徹查清算帳本,大皇子和魯國公都脫了不關係,徐家能跟大皇子、魯國公說得上話的,非徐文彬莫屬。
這樣一來,就表明了徐文彬說自己不知曉此事是撒謊,私自挖采銅礦已是死罪,還欺瞞君上,更是罪上加罪,到最後徐文彬一定會承受齊成帝的雷霆怒火。
能有這樣機敏應對的人,怎麽看都不像是在自尋死路。」
池齊光微微皺了皺眉,心中疑惑不解。
紀伏壽也在沉吟,她的看法與池齊光一樣,作為策劃這件事的人,紀伏壽十分清楚徐文彬並不幹淨,這種負隅頑抗的做法,除了能拖延一段日子以外,並無其他好處,可徐文彬就這樣做了,為什麽?
「要定徐文彬、大皇子等人的罪,證據是什麽?」紀伏壽突然問道。
池齊光接著迴道,「帳本。」
「三皇子讓人參奏徐文彬,目的是為了通過帳本將大皇子和魯國公牽扯進來,可徐文彬不認,而魯國公得知帳本被偷之後,隻見過一次大皇子和徐文彬,除此之外並無其他動靜,對被偷的帳本並沒有太大的應對,大皇子竟也安安穩穩的,也不見有慌亂,這又是為何?」
紀伏壽眯了眯眼,「除非......大皇子和魯國公知道,帳本並不足以定他們的罪。」
池齊光一點就通,語氣難得帶上了一絲遲疑,「你是說,帳本有問題?」
紀伏壽微微搖頭,「還不確定,隻是這三人的表現,實在是讓人疑惑,魯國公和大皇子瞧著並無擔心的樣子。」
池齊光琢磨了片刻,開口道,「還記得上次寧波府走私的事嗎?中書令王鈺他們為了拉攏父親,不讓父親插手這件事,與父親做了交易,戶部有一個人是父親的人。
隻是正因為他們知道那人是父親的人,這次戶部清算帳本,如果沒有避著那人,倒是可以想法子偷偷把帳本偷一本出來讓我們看看。我傳訊給他,先問問他有沒有參與清算帳本。」
......
過了五六天,池齊光拿了一本帳本遞給紀伏壽,「他們都不知道這背後有我們的手筆,並沒有避開他,他偷偷帶了一本帳本出來,隻有一個時辰,一個時辰之後就要把帳本帶迴去,省得被發現。」
紀伏壽接過帳本,池齊光還體貼的遞上算盤放在她手邊,紀伏壽嗔怪的斜睨他一眼,卻也沒有多說,左手翻著帳本,右手開始打著算盤。
一盞茶之後,紀伏壽麵色略微有些難看的停下了手。
池齊光聽到算盤聲停歇,放下手中的畫筆,抬頭問道,「算完了?怎麽臉色這麽差?」
紀伏壽看著手中的帳本,聲音冷冷的,「被耍了,這帳本裏,隻有徐家的記帳。」
池齊光走到她身邊,拿起帳本翻看,神色帶上了一抹凝重,「你是說,這個帳本...是假的?」
紀伏壽篤定的點了點頭,「是假的,你不是說王健手中確實是有大皇子關於銅礦收益的帳本嗎?那就證明大皇子真的參與其中,可這帳本裏除了徐家,並沒有大皇子和魯國公的分贓。」
池齊光恍然大悟,「難怪帳本不見了,大皇子和魯國公一點都不著急,原來這帳本是假的,牽扯不到他們身上。」
可緊接著他就疑惑不解,「可是為什麽,要知道帳本可是夜鷹事先探好的。」
他對夜鷹隱匿和探查的功夫十分信任,不信夜鷹會失手,如果銅礦那邊的人事先就知道夜鷹暗中探查帳本,不可能會等到夜鷹來偷,因為這些帳本裏頭可是有徐家的記帳,徐家沒道理會蠢到親手把自己搭進去。
紀伏壽蹙了蹙眉,琢磨著道,「有沒有可能.......在銅礦的帳本,本就是假的?不,不能說是假的,畢竟帳本上確實是有徐家的記帳,應該說,他們有兩套帳本!」
紀伏壽豁然開朗,越發覺得自己猜測的沒錯,「我就說以魯國公這種行事老辣的性子,怎麽會放任將把柄交到徐家手上,如果真正分贓的帳本是在魯國公手上,那就說得通了。
魯國公親自拿著分贓的帳本,就算銅礦被人發現告發,銅礦的帳本隻能指認徐家,所以當魯國公一得知銅礦帳本被偷,他就見了徐文彬,不是為了商討對策,而是勸說徐文彬認下這件事。
看魯國公不動如山,想來徐文彬應當是答應了,他們二人必定是做了交易,不然徐文彬不會肯應下這樁罪。
徐文彬為何會以退為進,是他同樣也知道帳本裏隻有徐家的記帳,沒有魯國公和大皇子,那他說自己被家族子弟欺瞞,就能把謊圓過去。」
池齊光皺著眉,也認同的點頭,「這樣一來就難辦了,沒有把大皇子和魯國公牽扯進來,而失去了這次機會,想要再扳倒魯國公就十分困難了。」
兩人對視一眼,都眉頭深鎖,如果他們大費周章隻為了折下一個徐文彬,太不值得了,甚至池齊光將這座銅礦送到大皇子手中的本意就沒了意義。
池齊光垂眸沉思了好一會兒,猛地抬頭,「不對,就算這些帳本沒有把大皇子和魯國公牽扯進去,還有一個天大的過錯能讓他們罪有應得。」
池齊光一字一頓的道,「開採銅礦之後,用來鑄造銅錢的母錢!」
</br>
如果沒猜錯的話,刑部尚書和大理寺卿去武陽府徹查,徐家必定會推一個主事之人出來將所有罪責認下,再咬定不曾將此事告知徐文彬,這樣一來,徐文彬沒沾上銅礦,頂多就是教導不力,念在他主動脫了官帽的舉動,再有人在齊成帝麵前幫他說和一下,很有可能徐文彬和徐家都能保下一條命。
隻是為什麽徐文彬會這樣做?這手以退為進固然用的妙,可那些帳本做不得假,一箱子的帳本,隻要戶部徹查清算帳本,大皇子和魯國公都脫了不關係,徐家能跟大皇子、魯國公說得上話的,非徐文彬莫屬。
這樣一來,就表明了徐文彬說自己不知曉此事是撒謊,私自挖采銅礦已是死罪,還欺瞞君上,更是罪上加罪,到最後徐文彬一定會承受齊成帝的雷霆怒火。
能有這樣機敏應對的人,怎麽看都不像是在自尋死路。」
池齊光微微皺了皺眉,心中疑惑不解。
紀伏壽也在沉吟,她的看法與池齊光一樣,作為策劃這件事的人,紀伏壽十分清楚徐文彬並不幹淨,這種負隅頑抗的做法,除了能拖延一段日子以外,並無其他好處,可徐文彬就這樣做了,為什麽?
「要定徐文彬、大皇子等人的罪,證據是什麽?」紀伏壽突然問道。
池齊光接著迴道,「帳本。」
「三皇子讓人參奏徐文彬,目的是為了通過帳本將大皇子和魯國公牽扯進來,可徐文彬不認,而魯國公得知帳本被偷之後,隻見過一次大皇子和徐文彬,除此之外並無其他動靜,對被偷的帳本並沒有太大的應對,大皇子竟也安安穩穩的,也不見有慌亂,這又是為何?」
紀伏壽眯了眯眼,「除非......大皇子和魯國公知道,帳本並不足以定他們的罪。」
池齊光一點就通,語氣難得帶上了一絲遲疑,「你是說,帳本有問題?」
紀伏壽微微搖頭,「還不確定,隻是這三人的表現,實在是讓人疑惑,魯國公和大皇子瞧著並無擔心的樣子。」
池齊光琢磨了片刻,開口道,「還記得上次寧波府走私的事嗎?中書令王鈺他們為了拉攏父親,不讓父親插手這件事,與父親做了交易,戶部有一個人是父親的人。
隻是正因為他們知道那人是父親的人,這次戶部清算帳本,如果沒有避著那人,倒是可以想法子偷偷把帳本偷一本出來讓我們看看。我傳訊給他,先問問他有沒有參與清算帳本。」
......
過了五六天,池齊光拿了一本帳本遞給紀伏壽,「他們都不知道這背後有我們的手筆,並沒有避開他,他偷偷帶了一本帳本出來,隻有一個時辰,一個時辰之後就要把帳本帶迴去,省得被發現。」
紀伏壽接過帳本,池齊光還體貼的遞上算盤放在她手邊,紀伏壽嗔怪的斜睨他一眼,卻也沒有多說,左手翻著帳本,右手開始打著算盤。
一盞茶之後,紀伏壽麵色略微有些難看的停下了手。
池齊光聽到算盤聲停歇,放下手中的畫筆,抬頭問道,「算完了?怎麽臉色這麽差?」
紀伏壽看著手中的帳本,聲音冷冷的,「被耍了,這帳本裏,隻有徐家的記帳。」
池齊光走到她身邊,拿起帳本翻看,神色帶上了一抹凝重,「你是說,這個帳本...是假的?」
紀伏壽篤定的點了點頭,「是假的,你不是說王健手中確實是有大皇子關於銅礦收益的帳本嗎?那就證明大皇子真的參與其中,可這帳本裏除了徐家,並沒有大皇子和魯國公的分贓。」
池齊光恍然大悟,「難怪帳本不見了,大皇子和魯國公一點都不著急,原來這帳本是假的,牽扯不到他們身上。」
可緊接著他就疑惑不解,「可是為什麽,要知道帳本可是夜鷹事先探好的。」
他對夜鷹隱匿和探查的功夫十分信任,不信夜鷹會失手,如果銅礦那邊的人事先就知道夜鷹暗中探查帳本,不可能會等到夜鷹來偷,因為這些帳本裏頭可是有徐家的記帳,徐家沒道理會蠢到親手把自己搭進去。
紀伏壽蹙了蹙眉,琢磨著道,「有沒有可能.......在銅礦的帳本,本就是假的?不,不能說是假的,畢竟帳本上確實是有徐家的記帳,應該說,他們有兩套帳本!」
紀伏壽豁然開朗,越發覺得自己猜測的沒錯,「我就說以魯國公這種行事老辣的性子,怎麽會放任將把柄交到徐家手上,如果真正分贓的帳本是在魯國公手上,那就說得通了。
魯國公親自拿著分贓的帳本,就算銅礦被人發現告發,銅礦的帳本隻能指認徐家,所以當魯國公一得知銅礦帳本被偷,他就見了徐文彬,不是為了商討對策,而是勸說徐文彬認下這件事。
看魯國公不動如山,想來徐文彬應當是答應了,他們二人必定是做了交易,不然徐文彬不會肯應下這樁罪。
徐文彬為何會以退為進,是他同樣也知道帳本裏隻有徐家的記帳,沒有魯國公和大皇子,那他說自己被家族子弟欺瞞,就能把謊圓過去。」
池齊光皺著眉,也認同的點頭,「這樣一來就難辦了,沒有把大皇子和魯國公牽扯進來,而失去了這次機會,想要再扳倒魯國公就十分困難了。」
兩人對視一眼,都眉頭深鎖,如果他們大費周章隻為了折下一個徐文彬,太不值得了,甚至池齊光將這座銅礦送到大皇子手中的本意就沒了意義。
池齊光垂眸沉思了好一會兒,猛地抬頭,「不對,就算這些帳本沒有把大皇子和魯國公牽扯進去,還有一個天大的過錯能讓他們罪有應得。」
池齊光一字一頓的道,「開採銅礦之後,用來鑄造銅錢的母錢!」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