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思博一把扯住池嘉世,緊緊的扣住他的手腕,「阿世,不用去了,這事你去找梁叔父也沒用的。」
池嘉世急了,「怎麽會沒用......」
紀思博打斷了他的話,一字一句的說道:「此次他為攻城的先鋒軍,身為一軍將領,他本就有權調用五品武將。
再說,我們動手是事實,他隻抓住了軍中毆打同袍這一點,我們就無可辯駁。他沒有仗責處罰我,還讓我將功補過,傳了出去,我還得多謝他寬宏大量。
他去與主帥說要把我弄進先鋒軍裏,主帥也不會為了這點小事與他為難,阿世,我畢竟不是你。」
池嘉世沉默下來,眉峰都透著難受和自責,如果不是他,思博就不會被馮浩弄到先鋒軍裏。
身為攻城的先鋒軍,是最危險的,就連燕山軍隻是試探了一下攻城,也死傷上百人。
池嘉世神色變幻片刻,終是堅定下來,「阿世,三天後的攻城,我也與你一起去,我去找主帥請纓。」
他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思博一個人去冒險,既然事情因他而起,他也要陪著思博一起上戰場。
紀思博皺了皺眉,又一把拉住了池嘉世,「阿世,別胡鬧,三天後的戰役不是玩笑,我沒有抗拒這個命令,是因為我有把握在戰場上自保。你不同,就算你要上戰場,也不應該選做先鋒軍。」
他曾經帶著紀城他們屠殺了倭寇駐守的島嶼,殺戮持續了一夜,他對殺人和戰場不畏懼,到時候還有紀城他們跟在他身邊,所以他說自己能自保不是安慰池嘉世,他可以在戰場上自保,但多了一個池嘉世,他沒有把握能保住自己的同時還看顧他。
池嘉世安靜下來,垂著頭,「思博,你是不是覺得我很沒用?」
懷英著急的看著兩人,生怕兩人會因此生了嫌隙。
紀思博放開拉著池嘉世的手腕,雙手搭在他的肩膀上,很認真的道:「阿世,就算是你父親,能成為名鎮一方的大將,那也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這場戰役不會這麽快結束,你上戰場的機會多的是,沒有必要一開始就選最危險的。」
就如他,那也是在姑姑的看顧下與倭寇拚殺,並不是一開始就能在戰場上殺敵的。
殺人啊,可不是殺雞,活生生的人被你殺了,那感覺......
紀思博迴想起以前,非常感激自己身邊有姑姑教導照顧,他能變得越來越好,多虧了姑姑的用心。
池嘉世抬起頭,直視著紀思博的雙眼,從他眼神中看出了他的真誠,池嘉世吐了一口濁氣,「好,思博,我不胡鬧了,你放心,我不會讓你擔心的。」
紀思博這才鬆了一口氣,又給懷英使了個眼色,示意懷英看好他。
懷英微不可察的點點頭。
紀思博搭著池嘉世的肩膀,「走吧,我們迴去,這操練弄得一身臭汗,得好好擦擦身子。」
馮浩親自點了紀思博做先鋒軍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魯國公等將領耳中,如同紀思博所說的那樣,魯國公非但沒有阻止,相反還持附和態度,說有紀思博這位猛將,三天後的戰役必定能將西涼人打得哭爹喊娘。
紀思博不知道魯國公捧殺他是何故,反正三天的時間裏,依然沉靜的跟紀城的人訓練,沒有絲毫焦躁,讓暗中觀察他的梁鎮海滿意得很。
在臨近出戰的前一天,魯國公、梁鎮海、禦史三人的奏摺,分別送到了齊成帝禦案之上。
齊成帝首先翻開了禦史的奏摺,第二個是魯國公的,第三個才是梁鎮海的。
等將三本奏摺都看完之後,齊成帝坐在龍椅上,久久沒有說話。
喜公公偷偷的覦著齊成帝的神色,看他麵無表情的樣子,又低下了頭,他熟知齊成帝是怒了,眼角餘光瞥了一眼奏摺,是從馬邑城那邊傳來的奏本,難道是北疆那邊出了事,才讓聖上震怒?
齊成帝突然開口,問的話卻讓喜公公微微有些訝異,「幾個皇子都在做些什麽?」
喜公公趕緊迴道:「大皇子還在府中修養,據太醫說傷勢好了七成,約莫再過一個月左右,大皇子就能起身了。
至於二皇子,最近都在府裏陪著皇子妃,聽說二皇子妃孕吐嚴重,吃什麽吐什麽,二皇子擔憂的很,正在廣尋廚子。
三皇子每天去工部,帶著工部的人去給京裏的百姓修繕屋頂房子。
四皇子下了朝就在府中,據說是在看兵書,想為聖上您分擔一二。」
齊成帝神色淡淡的「哦」了一聲,「難得一個兩個還能坐得住,他們都沒打聽北疆的情況?」
喜公公小心翼翼的迴道,「聽說因為是魯國公統帥,又率領三十萬大軍趕赴北疆,西涼大軍必定會被大齊大軍打得倉皇而逃。」
齊成帝聽了,便冷冷一笑,「落荒而逃?恐怕落荒而逃不是西涼人了。」
這話中的含義,讓喜公公神色一變,「聖上,莫非是北疆那邊傳來了消息?」
齊成帝拍了拍奏本,臉色難看,「首戰失利,西涼蠻夷依然留在定襄城中,這三個人的奏本裏,一個請求朕誅殺馮浩,一個向朕請罪。」
喜公公差點脫口問出問道:那還有一個人呢?
幸好腦中清明,沒有將這話問出口,又心癢癢的想知道到底是誰請罪,又是誰請求誅殺馮浩。
齊成帝拿起梁鎮海那份奏本翻開,再次看了一遍之後,心情更是不虞,「啪」的一聲合上,咒罵了一句,「酒囊飯桶死不足惜!」
齊成帝提筆沾墨,就打算寫下將馮浩押解迴京的聖旨,才寫了兩個字,又逐漸冷靜下來。
不行,不能在此時押解馮浩迴京,萬一軍心動搖,便是大禍臨頭。
齊成帝擱下筆,仍然沒能壓住滿腔的怒火,站起身在禦書房裏轉了幾個圈,又大步走了出去散心消火。
嚇得喜公公在身後拿著大氅追著跑,「聖上,外頭寒風冷冽,您先穿上大氅!」
當天晚上,吹了風的齊成帝就發起了高熱,嚇得宮裏急召院判,為齊成帝會診。
</br>
池嘉世急了,「怎麽會沒用......」
紀思博打斷了他的話,一字一句的說道:「此次他為攻城的先鋒軍,身為一軍將領,他本就有權調用五品武將。
再說,我們動手是事實,他隻抓住了軍中毆打同袍這一點,我們就無可辯駁。他沒有仗責處罰我,還讓我將功補過,傳了出去,我還得多謝他寬宏大量。
他去與主帥說要把我弄進先鋒軍裏,主帥也不會為了這點小事與他為難,阿世,我畢竟不是你。」
池嘉世沉默下來,眉峰都透著難受和自責,如果不是他,思博就不會被馮浩弄到先鋒軍裏。
身為攻城的先鋒軍,是最危險的,就連燕山軍隻是試探了一下攻城,也死傷上百人。
池嘉世神色變幻片刻,終是堅定下來,「阿世,三天後的攻城,我也與你一起去,我去找主帥請纓。」
他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思博一個人去冒險,既然事情因他而起,他也要陪著思博一起上戰場。
紀思博皺了皺眉,又一把拉住了池嘉世,「阿世,別胡鬧,三天後的戰役不是玩笑,我沒有抗拒這個命令,是因為我有把握在戰場上自保。你不同,就算你要上戰場,也不應該選做先鋒軍。」
他曾經帶著紀城他們屠殺了倭寇駐守的島嶼,殺戮持續了一夜,他對殺人和戰場不畏懼,到時候還有紀城他們跟在他身邊,所以他說自己能自保不是安慰池嘉世,他可以在戰場上自保,但多了一個池嘉世,他沒有把握能保住自己的同時還看顧他。
池嘉世安靜下來,垂著頭,「思博,你是不是覺得我很沒用?」
懷英著急的看著兩人,生怕兩人會因此生了嫌隙。
紀思博放開拉著池嘉世的手腕,雙手搭在他的肩膀上,很認真的道:「阿世,就算是你父親,能成為名鎮一方的大將,那也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這場戰役不會這麽快結束,你上戰場的機會多的是,沒有必要一開始就選最危險的。」
就如他,那也是在姑姑的看顧下與倭寇拚殺,並不是一開始就能在戰場上殺敵的。
殺人啊,可不是殺雞,活生生的人被你殺了,那感覺......
紀思博迴想起以前,非常感激自己身邊有姑姑教導照顧,他能變得越來越好,多虧了姑姑的用心。
池嘉世抬起頭,直視著紀思博的雙眼,從他眼神中看出了他的真誠,池嘉世吐了一口濁氣,「好,思博,我不胡鬧了,你放心,我不會讓你擔心的。」
紀思博這才鬆了一口氣,又給懷英使了個眼色,示意懷英看好他。
懷英微不可察的點點頭。
紀思博搭著池嘉世的肩膀,「走吧,我們迴去,這操練弄得一身臭汗,得好好擦擦身子。」
馮浩親自點了紀思博做先鋒軍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魯國公等將領耳中,如同紀思博所說的那樣,魯國公非但沒有阻止,相反還持附和態度,說有紀思博這位猛將,三天後的戰役必定能將西涼人打得哭爹喊娘。
紀思博不知道魯國公捧殺他是何故,反正三天的時間裏,依然沉靜的跟紀城的人訓練,沒有絲毫焦躁,讓暗中觀察他的梁鎮海滿意得很。
在臨近出戰的前一天,魯國公、梁鎮海、禦史三人的奏摺,分別送到了齊成帝禦案之上。
齊成帝首先翻開了禦史的奏摺,第二個是魯國公的,第三個才是梁鎮海的。
等將三本奏摺都看完之後,齊成帝坐在龍椅上,久久沒有說話。
喜公公偷偷的覦著齊成帝的神色,看他麵無表情的樣子,又低下了頭,他熟知齊成帝是怒了,眼角餘光瞥了一眼奏摺,是從馬邑城那邊傳來的奏本,難道是北疆那邊出了事,才讓聖上震怒?
齊成帝突然開口,問的話卻讓喜公公微微有些訝異,「幾個皇子都在做些什麽?」
喜公公趕緊迴道:「大皇子還在府中修養,據太醫說傷勢好了七成,約莫再過一個月左右,大皇子就能起身了。
至於二皇子,最近都在府裏陪著皇子妃,聽說二皇子妃孕吐嚴重,吃什麽吐什麽,二皇子擔憂的很,正在廣尋廚子。
三皇子每天去工部,帶著工部的人去給京裏的百姓修繕屋頂房子。
四皇子下了朝就在府中,據說是在看兵書,想為聖上您分擔一二。」
齊成帝神色淡淡的「哦」了一聲,「難得一個兩個還能坐得住,他們都沒打聽北疆的情況?」
喜公公小心翼翼的迴道,「聽說因為是魯國公統帥,又率領三十萬大軍趕赴北疆,西涼大軍必定會被大齊大軍打得倉皇而逃。」
齊成帝聽了,便冷冷一笑,「落荒而逃?恐怕落荒而逃不是西涼人了。」
這話中的含義,讓喜公公神色一變,「聖上,莫非是北疆那邊傳來了消息?」
齊成帝拍了拍奏本,臉色難看,「首戰失利,西涼蠻夷依然留在定襄城中,這三個人的奏本裏,一個請求朕誅殺馮浩,一個向朕請罪。」
喜公公差點脫口問出問道:那還有一個人呢?
幸好腦中清明,沒有將這話問出口,又心癢癢的想知道到底是誰請罪,又是誰請求誅殺馮浩。
齊成帝拿起梁鎮海那份奏本翻開,再次看了一遍之後,心情更是不虞,「啪」的一聲合上,咒罵了一句,「酒囊飯桶死不足惜!」
齊成帝提筆沾墨,就打算寫下將馮浩押解迴京的聖旨,才寫了兩個字,又逐漸冷靜下來。
不行,不能在此時押解馮浩迴京,萬一軍心動搖,便是大禍臨頭。
齊成帝擱下筆,仍然沒能壓住滿腔的怒火,站起身在禦書房裏轉了幾個圈,又大步走了出去散心消火。
嚇得喜公公在身後拿著大氅追著跑,「聖上,外頭寒風冷冽,您先穿上大氅!」
當天晚上,吹了風的齊成帝就發起了高熱,嚇得宮裏急召院判,為齊成帝會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