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俱羅這番思慮並不是沒有道理,如今楊素部已經與都藍可汗交手在長城下交戰,而李淵的大軍還在前往烏蘭巴托的路上,如果李淵行軍速度快的話,那麽有可能會讓都藍可汗迴兵撤防。
隻是這是不可能的,為了應對這次隋朝的攻擊,都藍可汗已經號召東突厥能征善戰的所有青年參軍。
從小到十來歲,大到五六十歲得東突厥牧民,這一次全部參加戰鬥,也因此李淵同樣是麵臨著烏蘭巴托城附近十萬突厥士兵的阻擋。
三線作戰,如今兩路大軍都麵臨著突厥十萬人馬,可想而知,楊堅自然是要高穎的西路軍分兵進駐於都斤鎮了。
魚俱羅話一說要,高穎便緩緩說道:“魚將軍所言本帥也明白,隻是如今其他兩路大軍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因此我們必須分三萬人出來,拿下於都斤鎮,從於都斤山腳下,出兵烏蘭巴托,與李淵合二為一,爭取早日拿下東突厥。”
延裕站在高穎身邊暗暗想到,如今不止是高穎,就連楊堅都認為都藍可汗一定住在烏蘭巴托,隻要拿下烏蘭巴托城,那麽都藍可汗的後方就會失去屏障。
延裕知道都藍可汗早已經將自己的家人和東突厥貴族那些婦孺轉移了,根本就不在達蘭城(達蘭巴托城),按照曆史上的記載,這一切都是真的。
都藍可汗既然敢與達頭可汗一起殲滅了突利,那麽他肯定會有所準備,看著高穎與眾將圍繞著地圖議論紛紛,延裕靜靜的站在哪裏若有所思。
商議完畢後,高穎端坐在帥坐之上,看著底下十幾名武將說道:“這次眾將士務必齊心協力拿下於都斤鎮,確保我軍可以早日到達蘭城。”
高穎看了眾人繼續說道:“有鑒於此,本次就由兵馬總管魚俱羅擔任先鋒,率領三萬人馬,務必要將於都斤鎮給本帥拿下來。”
魚俱羅激動的上前一步說道:“元帥放心十日內拿不下於都斤鎮,屬下提頭來見。”
看|5正版章{節上+…
聞聽魚俱羅要去攻打於都斤鎮,延裕當下有些激動,這樣的機會可是不多的,隻要自己能帶兵攻入於都斤山,那麽自己就可以找到都藍可汗的庭帳,想起這些延裕就對著高穎說道:“元帥,屬下也想參加這次戰鬥。”
高穎想了想便說道:“既然如此,那麽本帥就冊封你為九品振武校尉,跟隨在魚將軍身邊,協助魚將軍早日到達達蘭城。”
延裕當下激動的說道:“屬下遵命。”
得到高穎軍令之後,延裕也不忘記將李靖帶上,李靖聞聽延裕這次要帶著他一起前去,自然是激動不已。
跟隨著魚俱羅來到軍營內,三萬士兵均都是盔甲在身,對著魚俱羅齊齊行了一禮,魚俱羅緩緩說道:“這次我們要在十天內到達達蘭城,不管前方有什麽危險,不管突厥騎兵在怎麽驍勇,在本將眼裏都是不堪一擊,眾位將士一切須得聽從本將軍令,不然的話,軍法從事。”
三萬士兵齊齊大聲喊道:“得令。”
三萬人馬武器糧草等準備好之後,便迅速的出發了,延裕頭戴白銀盔,身穿白銀甲,內襯皂羅袍,身背虎雀刀,跨上白馬當先衝出了軍營,身後李靖身著黑色鎧甲,腰掛寶劍,身背弓箭,手執一杆槍,跨上一匹健壯黃色駿馬便追著延裕而去。
三萬人馬裏麵,其中步兵兩萬,弩兵五千,騎兵五千。大隊人馬浩浩蕩蕩,錦旗招展的沿著於都斤鎮而去,大隊人馬出了軍營之後,向北行了五十多裏之後,便是浩瀚的沙漠,人煙稀少。
延裕騎馬跟隨在魚俱羅的身後,觀望著漠北的蒼涼風景,想要達到於都斤山,必須穿越峽口山,峽口山位於遼闊的大漠南邊,橫跨塞北,是中原和東突厥等草原人的分界線,山上亂石雜生,怪石嶙峋,但是那些小山坡上的樹木卻鬱鬱蔥蔥,草木繁茂。
陳子昂曾經在這裏寫了一首詩為《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裏麵就描寫了峽口山的險峻,山勢連綿起伏,大漠空曠平坦,麵對這般廣袤無垠的蒼涼背景,不禁讓人心潮起伏。
開皇十年之前,大隋朝在峽口山前建立了一個關隘,長期駐紮五百士兵,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都藍可汗派兵將這個關隘給占據了,也因此,如果想要到達於都斤鎮的話,必須先將眼前這個關隘給拿下。
峽口山關隘建立在峽穀的中間,兩側皆是奇峰峭壁,地勢險峻,怪石嶙選,雪山巍峨冰封高聳,所以魚俱羅率領的這三萬人,首先最為難的就是要如何滅掉這囤聚了一千人馬的關隘。
一連行走五六天之後,三萬人馬終於趕到了峽口山關隘前,看著易守難攻的關隘,魚俱羅歎了一口氣對延裕說道:“聽人說峽口山關隘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前的話,為師還不相信,可是如今親眼看看這關隘的險峻,卻覺得他人所言非虛了。”
峽口山關隘,的確稱得上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峽穀兩側皆是奇峰峭壁,根本就沒有可能從兩側山峰上攻下去,延裕看了看這關隘搖了搖頭,看來隻能從正麵想辦法了。
峽口山關隘鎮守總兵是一名突厥千夫長,此人喚作莫克度,生得五大三粗,膀闊腰圓,滿臉絡腮胡,眼如銅鈴,聽說此人上陣習慣使用一柄九連環大刀,武藝在突厥十大千夫長中排名第七。
隋軍浩浩蕩蕩的來到這裏,莫克度早已經耳聞,此時莫克度正與眾偏將躲在關隘裏商議要事,隻聽莫克度說道:“這次隋軍來勢洶洶,恐怕就是因為我們與西突厥聯合殲滅突利的事情,因此隋軍來是為了報仇的。”
底下一名偏將說道:“總兵說的不錯,不過我們這峽口山關隘可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他隋軍派再多的人進攻,隻要我們防守嚴密,他們也難以越過峽口山的。”
莫克度點了點頭,緩緩說道:“卻不知道這次隋軍先鋒大將是誰?”
那偏將繼續說道:“好像喚作魚俱羅。”
隻是這是不可能的,為了應對這次隋朝的攻擊,都藍可汗已經號召東突厥能征善戰的所有青年參軍。
從小到十來歲,大到五六十歲得東突厥牧民,這一次全部參加戰鬥,也因此李淵同樣是麵臨著烏蘭巴托城附近十萬突厥士兵的阻擋。
三線作戰,如今兩路大軍都麵臨著突厥十萬人馬,可想而知,楊堅自然是要高穎的西路軍分兵進駐於都斤鎮了。
魚俱羅話一說要,高穎便緩緩說道:“魚將軍所言本帥也明白,隻是如今其他兩路大軍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因此我們必須分三萬人出來,拿下於都斤鎮,從於都斤山腳下,出兵烏蘭巴托,與李淵合二為一,爭取早日拿下東突厥。”
延裕站在高穎身邊暗暗想到,如今不止是高穎,就連楊堅都認為都藍可汗一定住在烏蘭巴托,隻要拿下烏蘭巴托城,那麽都藍可汗的後方就會失去屏障。
延裕知道都藍可汗早已經將自己的家人和東突厥貴族那些婦孺轉移了,根本就不在達蘭城(達蘭巴托城),按照曆史上的記載,這一切都是真的。
都藍可汗既然敢與達頭可汗一起殲滅了突利,那麽他肯定會有所準備,看著高穎與眾將圍繞著地圖議論紛紛,延裕靜靜的站在哪裏若有所思。
商議完畢後,高穎端坐在帥坐之上,看著底下十幾名武將說道:“這次眾將士務必齊心協力拿下於都斤鎮,確保我軍可以早日到達蘭城。”
高穎看了眾人繼續說道:“有鑒於此,本次就由兵馬總管魚俱羅擔任先鋒,率領三萬人馬,務必要將於都斤鎮給本帥拿下來。”
魚俱羅激動的上前一步說道:“元帥放心十日內拿不下於都斤鎮,屬下提頭來見。”
看|5正版章{節上+…
聞聽魚俱羅要去攻打於都斤鎮,延裕當下有些激動,這樣的機會可是不多的,隻要自己能帶兵攻入於都斤山,那麽自己就可以找到都藍可汗的庭帳,想起這些延裕就對著高穎說道:“元帥,屬下也想參加這次戰鬥。”
高穎想了想便說道:“既然如此,那麽本帥就冊封你為九品振武校尉,跟隨在魚將軍身邊,協助魚將軍早日到達達蘭城。”
延裕當下激動的說道:“屬下遵命。”
得到高穎軍令之後,延裕也不忘記將李靖帶上,李靖聞聽延裕這次要帶著他一起前去,自然是激動不已。
跟隨著魚俱羅來到軍營內,三萬士兵均都是盔甲在身,對著魚俱羅齊齊行了一禮,魚俱羅緩緩說道:“這次我們要在十天內到達達蘭城,不管前方有什麽危險,不管突厥騎兵在怎麽驍勇,在本將眼裏都是不堪一擊,眾位將士一切須得聽從本將軍令,不然的話,軍法從事。”
三萬士兵齊齊大聲喊道:“得令。”
三萬人馬武器糧草等準備好之後,便迅速的出發了,延裕頭戴白銀盔,身穿白銀甲,內襯皂羅袍,身背虎雀刀,跨上白馬當先衝出了軍營,身後李靖身著黑色鎧甲,腰掛寶劍,身背弓箭,手執一杆槍,跨上一匹健壯黃色駿馬便追著延裕而去。
三萬人馬裏麵,其中步兵兩萬,弩兵五千,騎兵五千。大隊人馬浩浩蕩蕩,錦旗招展的沿著於都斤鎮而去,大隊人馬出了軍營之後,向北行了五十多裏之後,便是浩瀚的沙漠,人煙稀少。
延裕騎馬跟隨在魚俱羅的身後,觀望著漠北的蒼涼風景,想要達到於都斤山,必須穿越峽口山,峽口山位於遼闊的大漠南邊,橫跨塞北,是中原和東突厥等草原人的分界線,山上亂石雜生,怪石嶙峋,但是那些小山坡上的樹木卻鬱鬱蔥蔥,草木繁茂。
陳子昂曾經在這裏寫了一首詩為《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裏麵就描寫了峽口山的險峻,山勢連綿起伏,大漠空曠平坦,麵對這般廣袤無垠的蒼涼背景,不禁讓人心潮起伏。
開皇十年之前,大隋朝在峽口山前建立了一個關隘,長期駐紮五百士兵,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都藍可汗派兵將這個關隘給占據了,也因此,如果想要到達於都斤鎮的話,必須先將眼前這個關隘給拿下。
峽口山關隘建立在峽穀的中間,兩側皆是奇峰峭壁,地勢險峻,怪石嶙選,雪山巍峨冰封高聳,所以魚俱羅率領的這三萬人,首先最為難的就是要如何滅掉這囤聚了一千人馬的關隘。
一連行走五六天之後,三萬人馬終於趕到了峽口山關隘前,看著易守難攻的關隘,魚俱羅歎了一口氣對延裕說道:“聽人說峽口山關隘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前的話,為師還不相信,可是如今親眼看看這關隘的險峻,卻覺得他人所言非虛了。”
峽口山關隘,的確稱得上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峽穀兩側皆是奇峰峭壁,根本就沒有可能從兩側山峰上攻下去,延裕看了看這關隘搖了搖頭,看來隻能從正麵想辦法了。
峽口山關隘鎮守總兵是一名突厥千夫長,此人喚作莫克度,生得五大三粗,膀闊腰圓,滿臉絡腮胡,眼如銅鈴,聽說此人上陣習慣使用一柄九連環大刀,武藝在突厥十大千夫長中排名第七。
隋軍浩浩蕩蕩的來到這裏,莫克度早已經耳聞,此時莫克度正與眾偏將躲在關隘裏商議要事,隻聽莫克度說道:“這次隋軍來勢洶洶,恐怕就是因為我們與西突厥聯合殲滅突利的事情,因此隋軍來是為了報仇的。”
底下一名偏將說道:“總兵說的不錯,不過我們這峽口山關隘可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他隋軍派再多的人進攻,隻要我們防守嚴密,他們也難以越過峽口山的。”
莫克度點了點頭,緩緩說道:“卻不知道這次隋軍先鋒大將是誰?”
那偏將繼續說道:“好像喚作魚俱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