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的每一個朝代,都代表著不同宇宙天體範圍內的天國眾生。不同天國的眾生,在神州大地降生後,留下自己天體範圍的文化,接著就會轉生到世界的不同角落,形成不同荒蕪地區的文明。
到了現代,大法要洪揚了,眾生也要歸位,就形成現在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不同民族,他們曾經都是神州大地上的子民。現在的日本代表著曾經的隋朝,台灣代表著南宋,美國代表著明朝,法國代表著清朝,英國代表著大唐,意大利代表著元,澳大利亞代表著夏,俄羅斯代表著周,瑞典代表著北宋...
當然這個,也不是簡單的對應關係,其中還摻雜著很多新來得法的宇宙眾生。正法弟子肩負著不同的曆史使命,遍布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起到講清真相,普救眾生的作用,但是以神州大地最為集中。
因為到了現代,宇宙根本大法在神州大地起航,這裏是宇宙正法的中心舞台,很多天國世界的神王,曆史上曾經眾多民族的王,都選擇投生到神州大地上來得法,也包括很多銀河係範圍內新來的眾多天主,都想在這個時候得到大法,投生到神州大地來,這就是人口暴增的背後因素。
※※※※※※※※※※※※※※※※※※※※※※※※※※※※※※※※※※※※※※※※※※※※※※※
宇宙主神從大穹之外,出現在大穹的中高層,層層往下走,曾經走過無數的大穹,不斷的和眾生結緣,無數大穹之中的大天主或大法王,跟隨著宇宙主神的層層往下走......
宇宙主神在不同的層次有不同的顯現,流傳下來有各種的稱號,為世人所能知道的有幾個,例如萬王之王,無上王,主佛,神,彌勒世尊,轉輪聖王等等。宇宙主神之偉大和崇尊,非世人可以臆想,正法弟子一般都叫師父或師尊。
人間界的法理就是“王者治國,兵征天下,勝者為英雄”。人類的曆史是神的安排,按照著天象演繹過來,順應天命的要求才會獲得最後的成功,完成神的要求就會獲得神所賦予的榮譽,這就是人類曆史上流芳百世的英雄和帝王的由來。
宇宙主神為了和眾生結緣,和正法弟子結緣,曾經在人類的曆史上經過很多次的轉世,曾經做過很多個國家和民族的王,也曾經扮演著曆史上各種的角色。在人類的曆史上能夠當得上萬王之王這個稱號的人,也隻有一個人,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世界第一秀”神韻藝術團所演出的節目中,有一個非常震撼人心的節目——《創世》,就是重現宇宙眾神王跟著宇宙主神降臨到人間,最後開創出大唐盛世這段輝煌的曆史。
那個時候,唐朝首都長安是世界性的大都會,各地民商來往不斷,就象今天的美國紐約一樣。各國的傑才俊士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往唐帝國跑,來自世界各國的外交使節紛紛讚歎唐朝的盛世,唐朝高度發展的文化,使來到唐朝的各國人,大多數以成為大唐人為榮。
可是說,當時的大唐盛世,是世界的中心,萬國來朝,以為臣屬,那是無上輝煌關榮的事。唐太宗有個稱號叫“天可汗”,用現在的話說,那就是萬王之萬,是各國各民族的“天可汗”,成為了當時天下的共主。
唐帝國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國移民外,還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國留學生來神州學習先進文化,唐文化影響到了全世界的文明。
在野史小說傳聞唐太宗是在寺廟裏降生,降生時,異香撲鼻,紅光閃耀,景象非常吉祥如意。所以唐太宗又被說成是這個天上的聖王轉世,天上人間都為王者,現在就以曆史上的真實記載,來看看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通過文治武功和仁德來統治天下的。
首先是武功方麵,隋朝末年,天下殺劫四起,饑荒兵災聯絡不絕,民不聊生,各地起義彼伏此浮,社會是無比的動蕩不安。用當時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天下紛亂,有三十二路反王,七十二路煙塵,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軍閥割據,彼此征戰不休。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在這個戰火紛飛,動蕩不安環境中,順應天命而生。
在隋大業十一年(615年),隋煬帝被突厥十萬騎圍困於雁門(今山西代縣),李世民應募從屯衛將軍雲定興前往救援,提出虛張軍容,晝引旌旗數十裏,夜以征鼓相應的疑兵計。
時值東都及諸郡援兵亦至忻口(今忻縣北),迫使突厥始畢可汗解圍而去。這個時候的李世民才十六歲,已經表現出無比優異的軍事謀略才華。
十三年六月,李世民與其兄李建成率兵攻西河(今汾陽),首戰獲勝,促使李淵決意西向關中,十九歲的李世民任右領軍大都督,統右三軍,封敦煌郡公。七月隨李淵自太原(今太原西南)南下,途中李淵一度動搖,欲還師更圖後舉,李世民堅決主張繼續進軍,提出先入鹹陽,號令天下的方略。
八月,進攻霍邑(今霍州),李世民先率輕騎至城下,誘隋守將宋老生出戰,繼而率騎猛衝其側背,配合李淵、建成正麵攻擊,斬宋老生,克其城。
九月,李世民軍至河東(今永濟西南),力主急速進軍長安(今西安),遂奉命率前軍西渡黃河,順利占領渭河以北地區,各大族豪強紛至軍門投效,數支農民起義軍亦來歸附,兵力迅速發展至13萬人。
十一月,李世民會諸軍攻克長安,為唐朝的建立立下赫赫之功。論功行賞,李世民被封為京兆尹,改封秦公,後世叫秦王。義寧二年三月,為右元帥,徙封趙國公。
唐朝建立以後,為統一全國,先後進行了六次大的戰役。這六個戰役李世民就直接指揮了四個,全部取得了勝利,消除了軍閥割據,統一全國,安定天下。
第一次是對隴右薛舉父子集團的戰役,唐武德元年,薛舉率軍進攻關中,雙方在現陝西長武縣發生激戰。在這裏,李世民打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敗仗,退迴了長安。但不久,他便在淺水原之戰徹底打敗薛軍,消滅了隴東集團。
第二次,劉武周依附突厥,南下進攻唐朝,攻占了晉陽,李世民不畏艱險,終於擊潰了敵人主力,並乘勝追擊,兩天不吃飯,三天不解甲,徹底消滅了敵軍,收複了丟失的土地。
第三次是對王世充和竇建德的戰役。這次戰役規模為唐統一戰爭中最大的。在這次戰役中,李世民先將王世充擊敗,圍困在洛陽,令其無糧草供應,待其自斃。
就在洛陽將下未下之時,河北的竇建德軍十餘萬眾號稱三十萬為救援王世充,突然出現在唐軍背後,李世民力排眾議,在虎牢之戰中大敗竇建德軍,生擒竇建德。洛陽的王世充也隻得投降,這次李世民一舉兩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第四次是平定劉黑闥的戰役,劉黑闥是竇建德的部下,他打著為竇建德複仇的旗號,在河北起兵反唐。李世民指揮了平定其第一次起兵的戰役,僅僅兩個月就取得了勝利。
李世民在戰鬥中注重戰前偵察,雖屢次遇險,但每次戰鬥都能作到知己知彼,善於製造戰機。當敵強我弱時,他經常用“堅壁挫銳”的戰法拖垮敵人,戰鬥中身先士卒,親自率領騎兵突擊敵陣,勝利後勇追窮寇,不給敵人喘息之機,因此獲得了每次戰役的勝利。
秦王天策府的威名可謂是家喻戶曉,後世這個隋唐英雄傳,大部分講的都屬於天策府的諸位將領。現在的正法弟子中,有很多出現了宿命神通,可以知道自己過去的前世,也就記起了自己在生命輪迴中所經曆的這段曆史。
在唐朝建立後,在統一邊疆的戰爭中,唐太宗更是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明於知將,選拔良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貞觀年間,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為帝的時候,大唐帝國四麵出擊,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威震四海。
依次取得了對東突厥,吐蕃,吐穀渾,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麗,龜茲和印度用兵的勝利。630年三月,西域和北部邊疆各族的君長來到長安,請尊奉唐太宗為各族共同的首領“天可汗”,這就是曆史上的萬夷來朝,天下臣服的盛大局麵。
在群臣和各族君長的高唿萬歲中,唐太宗不僅是唐朝的皇帝,還是各民族的“天可汗”,成為了當時天下的共主。唐太宗在曆史上是如此的輝煌,但是並不是單純靠武力去征服得來的,可以說得上是仁德感化,天命所歸。
在唐朝初期,北方的突厥汗國還很強大,時常出兵南下騷擾。627年,也就是唐太宗貞觀元年,東突厥的頡利可汗乘唐太宗即位之初,親率十萬大軍,直逼渭水,駐兵便橋之北。
當時天下還沒平定,可謂是四處用兵。為了使中原地區避免給外族鐵蹄所蹂躪,唐太宗這時表現可謂是大勇,單騎麵對那如狼似虎般的頡利可汗,最後生生嚇退了突厥的十萬精騎。
沒過多久,頡利就派人來請和。唐太宗又親臨清水,與頡利可汗相會,兩人就在便橋上,殺了白馬,歃血為盟,唐朝贈給頡利許多金帛,頡利答應不再進犯唐朝,隨後,引兵而去。
629年,大唐強盛如日中天,那時突厥地區連年遭到霜旱天災,牲畜大量死亡,頡利加重了對各部的勒索,各部紛紛叛離,草原局勢一時無比紛亂,可謂是天滅突厥。這時,唐太宗派大將李績,李靖帶領十幾萬軍隊出擊突厥,在第二年,追擊突厥至陰山以北,俘虜了頡利可汗,東突厥滅亡。
唐太宗登上順天門,召見頡利可汗,當麵數說了他“不斷背盟,恃強好戰,掠奪百姓”等等五大罪狀。最後又對頡利可汗說:“不過自從便橋會盟以來,你沒有大規模的入犯,所以我可以不殺你。”
頡利可汗感激不殺之恩,哭謝而退。唐太宗把頡利和他的家屬安置在太仆寺,厚加款待,頡利可汗仍然鬱鬱不樂,他不住房屋,在院子裏搭了帳篷,經常同家人悲歌哭泣,形容消瘦。
唐太宗知道了,就改任他為虢州(今河南靈寶)刺史,並對頡利說:“虢州地近山區,麋鹿野獸很多,可以遊獵。”頡利不願前去,唐太宗就又任他為右衛大將軍(禁軍的高級武官),賞賜了大量田宅。
後來頡利病死,唐太宗按照突厥風俗施行火葬,還在灞水東麵為他築了高大的墳墓,並讓頡利的兒子終身襲其父職。在大破東突厥以後,唐太宗在東突厥的故地設置了許多羈麋州府,任用東突厥貴族作都督(地方軍政長官),並按照他們的習慣,規定職務可以世襲。
這些州府要接受唐帝國的冊封,定期向中央朝貢;但不用向唐交納賦稅,仍然保持本民族的風俗習慣。在這些州府之上,設都護府,其官員由中央直接任免,代表中央行使主權,管理邊防和處理民族之間的事務,這樣,北部邊疆出現了空前安定的局麵。
東突厥滅亡之後,一部分突厥部眾內遷歸附唐朝。唐太宗聽從溫彥博的建議,把內遷突厥安置在河南朔方之地(今內蒙古南部烏審旗一帶),保全原有的部落,仍由酋長治理,維持原有的風俗習慣,仍以畜牧業生產為主。
突厥的首領也分別得到任用和安置,這就安撫了內遷的突厥部眾。不少內遷的突厥人住進了長安城,有近萬戶人家。京城內蕃漢雜居,蕃人有的戴漢帽,漢人也有戴蕃帽的,和睦相處,親熱非凡,就連皇太子也常把突厥人召入宮中遊玩。
唐太宗對少數民族的大臣也十分愛惜,一視同仁。契苾何力率鐵勒部內屬以後,唐太宗任他為左領軍將軍(武官),他屢建戰功,一次隨唐太宗出兵,被敵軍刺傷,太宗親自為他敷藥。
後來,契苾何力給真珠可汗脅迫背唐,契苾何力堅決不從,拔刀割去自己的左耳起誓說道:“哪有唐朝的烈士受屈於你們的,天地日月,願知我心!”
唐太宗還大力推行和親政策。當時北方少數民族的風俗,政權多由後妃操縱。公主出嫁,生了兒子,就是他的外孫,外孫作可汗,就不會騷擾唐朝,所以出嫁一個公主,可以保證北方三十年無事。
唐太宗說道:“我是百姓的父母,隻要對百姓有利,決不愛惜一個女兒。”和親政策使唐同少數民族地區的聯係更加親近了。
唐太宗的仁德感化,大大提高了唐朝中央政權的威望。東突厥滅亡以後,東北地區的奚、室韋等十幾個部落和西域的各小國都紛紛要求內屬;逃到高昌的突厥人,聽說唐朝對歸降的突厥人待遇優厚,重又迴來歸唐。
唐太宗治下的大唐盛世,繁榮富強,威甲四海,為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
貞觀十三年,高昌國失臣禮,大唐軍隊揮師西征。高昌王麴文泰看到唐兵軍威鼎盛,嚇得大病起來,感到忽冷忽熱,幾天後竟然一命嗚唿,正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貞觀十九年,高句麗國失德,唐軍東征。最後,唐軍以兩千人的損失消滅高句麗數十萬人,這戰果千古罕見。此戰攻克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岩、卑沙、麥穀、銀山、後黃十城,遷徙遼、蓋、岩三州戶口入唐帝國七萬人。
撤退之時,高句麗敵將為唐軍天威所折服,在城牆上跪拜,恭送唐軍,這等威德,曆史上除了唐太宗,還有那個帝王可以做到。最後,唐太宗還認為這場東征之戰是屬於戰敗了,痛心的自責說道:“如果魏征還活著,肯定不會讓我進行這次遠征,最後的結果就是勞師遠征,勞民傷財。”
從這一點來看,可以知道唐太宗雖有那赫赫之武功,但並不是一個好大喜功的皇帝,而是一個非常仁慈的皇帝,後世記載下來關於他善待兵士大臣,體恤百姓的事例就非常多了。
649年,唐太宗逝世,在朝廷作官的和來朝貢的少數民族首領幾百人,聽到這個消息,都悲慟的放聲大哭,有的甚至剪去頭發,用刀劃破麵孔,割去了耳朵,鮮血流了滿地。
阿史那社爾和契苾何力聞訊趕來,請求殺身殉葬。吐蕃鬆讚幹布也上書效忠致哀:“先皇晏駕,天子新立,臣子有不忠的,我將率兵赴難。”
唐太宗視萬民為子,可謂是一副菩薩心腸,也就是曆史上說的仁德蓋世,為後世所稱頌。唐太宗李世民的仁德不但體現在武功方麵,在文治方麵也處處體現出來,下麵就來看一下唐太宗在文治方麵的成就,就是後世所稱頌的貞觀之治。
貞觀之初,在唐太宗的帶領下,君臣和諧,全國上下一心,經濟很快得到了好轉。到了貞觀八九年,牛馬遍野,百姓豐衣足食,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出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升平景象。
1.唐太宗不拘一格用人才,對人材的使用及領導達到了極高的水平,最為後世所津津樂道就是淩煙閣封侯,其中的二十四功臣有很多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隋唐英雄人物。
非常值得一提的,這二十四功臣中有超過一半曾經是唐太宗的對頭人物,有反對過他的,有辱罵過他的,有追殺過他的,有犯大錯的。但是唐太宗都以那無比廣闊的胸懷,容納他們,感懷他們的功德。
這等忍耐和寬容的美德,可謂是人中不可多見,除了用菩薩八善道中的忍耐道來讚美外,根本就找不到類似的說辭,可能就是聖人孔子也達不到這種程度吧。
2.唐太宗獨具慧眼,看到了個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認識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問世,對大臣的各項進步之言會豁達的予以采納。他重用房玄齡、杜如晦、魏征、長孫無忌等能臣,以大臣為鏡,時時對照自己的行為有沒有過錯。
太宗在位20多年,進諫的官員不下30餘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諫前後200餘事,數十萬言,皆切中時弊,對改進朝政很有幫助。其中這個魏征以犯顏直諫著稱,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敢麵折廷爭,從不退讓,也隻有唐太宗這樣的聖王,才有如此的胸懷,容忍得了他。
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嶺山中打獵取樂,行裝都已準備停當,但卻遲遲未能成行。後來,魏征問及此事,唐太宗笑著答道:“當初確有這個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進諫,所以很快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還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隻上好的鷂鷹,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當唐太宗看見魏征遠遠地向自己走來時,便趕緊把鳥藏在懷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鷂子悶死在懷中。
3.不獨斷專行、初步確立了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三個政府機構之間權力分立、互相監督的政治管理製度,鑄就一個政治清平的盛世王朝。規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旨意都需門下省審查副署後,方可生效發布,保證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時發現並糾正。
貞觀時期是神州曆史上基本沒有貪汙的政治,這也是唐太宗最值得稱道的政績。皇帝率先垂範,官員一心為公,吏佐各安本份,濫用職權和貪汙瀆職的現象降到了曆史上的最低點。
尢為可貴的是:唐太宗並沒有用殘酷的刑罰來檠告貪汙,主要是以身示範和製定一套盡可能科學的政治體製來預防貪汙。
這種政治運作的方式很有點類似現代民主國家的“三權分立”製,西方在十七世紀才興起的分權學說。唐太宗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運用於神州的政治體製,進一步說明了貞觀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
在這方麵,美國的開國總統華盛頓有點像是他的學生。當然,在生生世世的輪迴中,萬王之王還曾經做過不同民族的王,美國總統華盛頓曾經是誰在曆史上所扮演,這也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話題。
4.唐太宗認為,人命至關重要,製定了不可妄殺的法政政策,規定死刑需三複奏(外地需五複奏),複審批準後方可行死刑。
貞觀四年(630年)全國判死刑才29人,貞觀六年(632年),全國死刑犯有390人。唐太宗審查時令全部390人迴家團年,待來年秋收後迴來複刑,結果390人均準時到來,無一人逃亡,這一點在後世看來是不可思議的。
5.完善科舉製度,大力興辦學校,重視教育活動,普及官吏選聘。當時的國子學,太學非常的興盛,地方也有不少學校,當時的道德教化之普及也是後世之最。
同時,當時的科舉也是非常的規範化,考選公平,以進士科最為傑出,皇帝親自考核。唐太宗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喜言道:“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舉為政治上提供優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詩及經濟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唐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選拔,嚴格遵循德才兼備的原則,他認為隻有選用大批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達到天下大治。因此唐太宗求賢若渴,曾先後五次頒布求賢詔令,並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擴大應試的範圍和人數,以便使更多的人才顯露出來。
由於唐太宗重視人才,貞觀年間湧現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可謂是“人才濟濟,文武兼備”。當然話說迴來,眾神王跟隨宇宙主神轉世而來,雖然是人在迷中,但是這麽多的王同聚一堂,也可以說是人類曆史上的大盛事。
6.倡導廉政,節儉,樸素,重視農田水利,唐太宗朝在廉政建設方麵是相當成功的,他並沒有像朱元璋一樣嚴懲貪官汙吏,而是建立一個廉潔奉公和遵紀守法的王權體係,重視地方長官選舉。
唐太宗強調以民為本,常說:“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輕徭薄賦,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唐太宗愛惜民力,從不輕易征發徭役,他患有氣疾,不適合居住在潮濕的舊宮殿內,但他一直在隋朝的舊宮殿裏住了很久。
唐太宗相當重視農業,京官外巡迴京,太宗都會先問及此事,因太子冠禮與農時違背而更改。
7.工書法、富文詞,唐太宗的個人修養及天賦極高,在書法同文詞上也頗有名氣,在他大力宏揚和鼓勵支持下,才有唐代書法,文學和藝術之盛;
晚年著《帝範》一書以教戒太子,其中總結了他一生的為人處世的經驗,也對自己的功過進行了評述;唐太宗還精擅書法,以行書寫碑,為後世之鼻祖,著名作品有《溫泉銘》《晉祠銘》等。
在詩詞方麵成就也非常高,經常和大臣們以詩詞為對,相互贈閱,下麵就是一首記事詩和寫景詩,文筆優美,氣勢恢宏。
飲馬長城窟行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裏雪。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
絕漠幹戈戢,車徒振原隰。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
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靈台凱歌入。
喜雪
碧昏朝合霧,丹卷暝韜霞。結葉繁雲色,凝瓊遍雪華。
光樓皎若粉,映幕集疑沙。泛柳飛飛絮,妝梅片片花。
照璧台圓月,飄珠箔穿露。瑤潔短長階,玉叢高下樹。
映桐珪累白,縈峰蓮抱素。斷續氣將沉,徘徊歲雲暮。
懷珍愧隱德,表瑞佇豐年。蕊間飛禁苑,鶴處舞伊川。
儻詠幽蘭曲,同歡黃竹篇。
可是說,無論是文治武功,詩詞歌賦和道德修養,唐太宗李世民都不愧為千古第一人,人中之聖,萬王之王。
後世有些肖小之輩,狂妄自大,說什麽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也不知道自己是何德何能,隻不過是一個視人命為草芥,殘暴不仁,好鬥奸詐,好色腐化,令人民敢怒不敢言的大暴君而已,其實就是地獄中惡鬼來亂世。
到了現代,大法要洪揚了,眾生也要歸位,就形成現在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不同民族,他們曾經都是神州大地上的子民。現在的日本代表著曾經的隋朝,台灣代表著南宋,美國代表著明朝,法國代表著清朝,英國代表著大唐,意大利代表著元,澳大利亞代表著夏,俄羅斯代表著周,瑞典代表著北宋...
當然這個,也不是簡單的對應關係,其中還摻雜著很多新來得法的宇宙眾生。正法弟子肩負著不同的曆史使命,遍布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起到講清真相,普救眾生的作用,但是以神州大地最為集中。
因為到了現代,宇宙根本大法在神州大地起航,這裏是宇宙正法的中心舞台,很多天國世界的神王,曆史上曾經眾多民族的王,都選擇投生到神州大地上來得法,也包括很多銀河係範圍內新來的眾多天主,都想在這個時候得到大法,投生到神州大地來,這就是人口暴增的背後因素。
※※※※※※※※※※※※※※※※※※※※※※※※※※※※※※※※※※※※※※※※※※※※※※※
宇宙主神從大穹之外,出現在大穹的中高層,層層往下走,曾經走過無數的大穹,不斷的和眾生結緣,無數大穹之中的大天主或大法王,跟隨著宇宙主神的層層往下走......
宇宙主神在不同的層次有不同的顯現,流傳下來有各種的稱號,為世人所能知道的有幾個,例如萬王之王,無上王,主佛,神,彌勒世尊,轉輪聖王等等。宇宙主神之偉大和崇尊,非世人可以臆想,正法弟子一般都叫師父或師尊。
人間界的法理就是“王者治國,兵征天下,勝者為英雄”。人類的曆史是神的安排,按照著天象演繹過來,順應天命的要求才會獲得最後的成功,完成神的要求就會獲得神所賦予的榮譽,這就是人類曆史上流芳百世的英雄和帝王的由來。
宇宙主神為了和眾生結緣,和正法弟子結緣,曾經在人類的曆史上經過很多次的轉世,曾經做過很多個國家和民族的王,也曾經扮演著曆史上各種的角色。在人類的曆史上能夠當得上萬王之王這個稱號的人,也隻有一個人,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世界第一秀”神韻藝術團所演出的節目中,有一個非常震撼人心的節目——《創世》,就是重現宇宙眾神王跟著宇宙主神降臨到人間,最後開創出大唐盛世這段輝煌的曆史。
那個時候,唐朝首都長安是世界性的大都會,各地民商來往不斷,就象今天的美國紐約一樣。各國的傑才俊士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往唐帝國跑,來自世界各國的外交使節紛紛讚歎唐朝的盛世,唐朝高度發展的文化,使來到唐朝的各國人,大多數以成為大唐人為榮。
可是說,當時的大唐盛世,是世界的中心,萬國來朝,以為臣屬,那是無上輝煌關榮的事。唐太宗有個稱號叫“天可汗”,用現在的話說,那就是萬王之萬,是各國各民族的“天可汗”,成為了當時天下的共主。
唐帝國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國移民外,還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國留學生來神州學習先進文化,唐文化影響到了全世界的文明。
在野史小說傳聞唐太宗是在寺廟裏降生,降生時,異香撲鼻,紅光閃耀,景象非常吉祥如意。所以唐太宗又被說成是這個天上的聖王轉世,天上人間都為王者,現在就以曆史上的真實記載,來看看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通過文治武功和仁德來統治天下的。
首先是武功方麵,隋朝末年,天下殺劫四起,饑荒兵災聯絡不絕,民不聊生,各地起義彼伏此浮,社會是無比的動蕩不安。用當時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天下紛亂,有三十二路反王,七十二路煙塵,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軍閥割據,彼此征戰不休。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在這個戰火紛飛,動蕩不安環境中,順應天命而生。
在隋大業十一年(615年),隋煬帝被突厥十萬騎圍困於雁門(今山西代縣),李世民應募從屯衛將軍雲定興前往救援,提出虛張軍容,晝引旌旗數十裏,夜以征鼓相應的疑兵計。
時值東都及諸郡援兵亦至忻口(今忻縣北),迫使突厥始畢可汗解圍而去。這個時候的李世民才十六歲,已經表現出無比優異的軍事謀略才華。
十三年六月,李世民與其兄李建成率兵攻西河(今汾陽),首戰獲勝,促使李淵決意西向關中,十九歲的李世民任右領軍大都督,統右三軍,封敦煌郡公。七月隨李淵自太原(今太原西南)南下,途中李淵一度動搖,欲還師更圖後舉,李世民堅決主張繼續進軍,提出先入鹹陽,號令天下的方略。
八月,進攻霍邑(今霍州),李世民先率輕騎至城下,誘隋守將宋老生出戰,繼而率騎猛衝其側背,配合李淵、建成正麵攻擊,斬宋老生,克其城。
九月,李世民軍至河東(今永濟西南),力主急速進軍長安(今西安),遂奉命率前軍西渡黃河,順利占領渭河以北地區,各大族豪強紛至軍門投效,數支農民起義軍亦來歸附,兵力迅速發展至13萬人。
十一月,李世民會諸軍攻克長安,為唐朝的建立立下赫赫之功。論功行賞,李世民被封為京兆尹,改封秦公,後世叫秦王。義寧二年三月,為右元帥,徙封趙國公。
唐朝建立以後,為統一全國,先後進行了六次大的戰役。這六個戰役李世民就直接指揮了四個,全部取得了勝利,消除了軍閥割據,統一全國,安定天下。
第一次是對隴右薛舉父子集團的戰役,唐武德元年,薛舉率軍進攻關中,雙方在現陝西長武縣發生激戰。在這裏,李世民打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敗仗,退迴了長安。但不久,他便在淺水原之戰徹底打敗薛軍,消滅了隴東集團。
第二次,劉武周依附突厥,南下進攻唐朝,攻占了晉陽,李世民不畏艱險,終於擊潰了敵人主力,並乘勝追擊,兩天不吃飯,三天不解甲,徹底消滅了敵軍,收複了丟失的土地。
第三次是對王世充和竇建德的戰役。這次戰役規模為唐統一戰爭中最大的。在這次戰役中,李世民先將王世充擊敗,圍困在洛陽,令其無糧草供應,待其自斃。
就在洛陽將下未下之時,河北的竇建德軍十餘萬眾號稱三十萬為救援王世充,突然出現在唐軍背後,李世民力排眾議,在虎牢之戰中大敗竇建德軍,生擒竇建德。洛陽的王世充也隻得投降,這次李世民一舉兩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第四次是平定劉黑闥的戰役,劉黑闥是竇建德的部下,他打著為竇建德複仇的旗號,在河北起兵反唐。李世民指揮了平定其第一次起兵的戰役,僅僅兩個月就取得了勝利。
李世民在戰鬥中注重戰前偵察,雖屢次遇險,但每次戰鬥都能作到知己知彼,善於製造戰機。當敵強我弱時,他經常用“堅壁挫銳”的戰法拖垮敵人,戰鬥中身先士卒,親自率領騎兵突擊敵陣,勝利後勇追窮寇,不給敵人喘息之機,因此獲得了每次戰役的勝利。
秦王天策府的威名可謂是家喻戶曉,後世這個隋唐英雄傳,大部分講的都屬於天策府的諸位將領。現在的正法弟子中,有很多出現了宿命神通,可以知道自己過去的前世,也就記起了自己在生命輪迴中所經曆的這段曆史。
在唐朝建立後,在統一邊疆的戰爭中,唐太宗更是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明於知將,選拔良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貞觀年間,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為帝的時候,大唐帝國四麵出擊,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威震四海。
依次取得了對東突厥,吐蕃,吐穀渾,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麗,龜茲和印度用兵的勝利。630年三月,西域和北部邊疆各族的君長來到長安,請尊奉唐太宗為各族共同的首領“天可汗”,這就是曆史上的萬夷來朝,天下臣服的盛大局麵。
在群臣和各族君長的高唿萬歲中,唐太宗不僅是唐朝的皇帝,還是各民族的“天可汗”,成為了當時天下的共主。唐太宗在曆史上是如此的輝煌,但是並不是單純靠武力去征服得來的,可以說得上是仁德感化,天命所歸。
在唐朝初期,北方的突厥汗國還很強大,時常出兵南下騷擾。627年,也就是唐太宗貞觀元年,東突厥的頡利可汗乘唐太宗即位之初,親率十萬大軍,直逼渭水,駐兵便橋之北。
當時天下還沒平定,可謂是四處用兵。為了使中原地區避免給外族鐵蹄所蹂躪,唐太宗這時表現可謂是大勇,單騎麵對那如狼似虎般的頡利可汗,最後生生嚇退了突厥的十萬精騎。
沒過多久,頡利就派人來請和。唐太宗又親臨清水,與頡利可汗相會,兩人就在便橋上,殺了白馬,歃血為盟,唐朝贈給頡利許多金帛,頡利答應不再進犯唐朝,隨後,引兵而去。
629年,大唐強盛如日中天,那時突厥地區連年遭到霜旱天災,牲畜大量死亡,頡利加重了對各部的勒索,各部紛紛叛離,草原局勢一時無比紛亂,可謂是天滅突厥。這時,唐太宗派大將李績,李靖帶領十幾萬軍隊出擊突厥,在第二年,追擊突厥至陰山以北,俘虜了頡利可汗,東突厥滅亡。
唐太宗登上順天門,召見頡利可汗,當麵數說了他“不斷背盟,恃強好戰,掠奪百姓”等等五大罪狀。最後又對頡利可汗說:“不過自從便橋會盟以來,你沒有大規模的入犯,所以我可以不殺你。”
頡利可汗感激不殺之恩,哭謝而退。唐太宗把頡利和他的家屬安置在太仆寺,厚加款待,頡利可汗仍然鬱鬱不樂,他不住房屋,在院子裏搭了帳篷,經常同家人悲歌哭泣,形容消瘦。
唐太宗知道了,就改任他為虢州(今河南靈寶)刺史,並對頡利說:“虢州地近山區,麋鹿野獸很多,可以遊獵。”頡利不願前去,唐太宗就又任他為右衛大將軍(禁軍的高級武官),賞賜了大量田宅。
後來頡利病死,唐太宗按照突厥風俗施行火葬,還在灞水東麵為他築了高大的墳墓,並讓頡利的兒子終身襲其父職。在大破東突厥以後,唐太宗在東突厥的故地設置了許多羈麋州府,任用東突厥貴族作都督(地方軍政長官),並按照他們的習慣,規定職務可以世襲。
這些州府要接受唐帝國的冊封,定期向中央朝貢;但不用向唐交納賦稅,仍然保持本民族的風俗習慣。在這些州府之上,設都護府,其官員由中央直接任免,代表中央行使主權,管理邊防和處理民族之間的事務,這樣,北部邊疆出現了空前安定的局麵。
東突厥滅亡之後,一部分突厥部眾內遷歸附唐朝。唐太宗聽從溫彥博的建議,把內遷突厥安置在河南朔方之地(今內蒙古南部烏審旗一帶),保全原有的部落,仍由酋長治理,維持原有的風俗習慣,仍以畜牧業生產為主。
突厥的首領也分別得到任用和安置,這就安撫了內遷的突厥部眾。不少內遷的突厥人住進了長安城,有近萬戶人家。京城內蕃漢雜居,蕃人有的戴漢帽,漢人也有戴蕃帽的,和睦相處,親熱非凡,就連皇太子也常把突厥人召入宮中遊玩。
唐太宗對少數民族的大臣也十分愛惜,一視同仁。契苾何力率鐵勒部內屬以後,唐太宗任他為左領軍將軍(武官),他屢建戰功,一次隨唐太宗出兵,被敵軍刺傷,太宗親自為他敷藥。
後來,契苾何力給真珠可汗脅迫背唐,契苾何力堅決不從,拔刀割去自己的左耳起誓說道:“哪有唐朝的烈士受屈於你們的,天地日月,願知我心!”
唐太宗還大力推行和親政策。當時北方少數民族的風俗,政權多由後妃操縱。公主出嫁,生了兒子,就是他的外孫,外孫作可汗,就不會騷擾唐朝,所以出嫁一個公主,可以保證北方三十年無事。
唐太宗說道:“我是百姓的父母,隻要對百姓有利,決不愛惜一個女兒。”和親政策使唐同少數民族地區的聯係更加親近了。
唐太宗的仁德感化,大大提高了唐朝中央政權的威望。東突厥滅亡以後,東北地區的奚、室韋等十幾個部落和西域的各小國都紛紛要求內屬;逃到高昌的突厥人,聽說唐朝對歸降的突厥人待遇優厚,重又迴來歸唐。
唐太宗治下的大唐盛世,繁榮富強,威甲四海,為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
貞觀十三年,高昌國失臣禮,大唐軍隊揮師西征。高昌王麴文泰看到唐兵軍威鼎盛,嚇得大病起來,感到忽冷忽熱,幾天後竟然一命嗚唿,正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貞觀十九年,高句麗國失德,唐軍東征。最後,唐軍以兩千人的損失消滅高句麗數十萬人,這戰果千古罕見。此戰攻克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岩、卑沙、麥穀、銀山、後黃十城,遷徙遼、蓋、岩三州戶口入唐帝國七萬人。
撤退之時,高句麗敵將為唐軍天威所折服,在城牆上跪拜,恭送唐軍,這等威德,曆史上除了唐太宗,還有那個帝王可以做到。最後,唐太宗還認為這場東征之戰是屬於戰敗了,痛心的自責說道:“如果魏征還活著,肯定不會讓我進行這次遠征,最後的結果就是勞師遠征,勞民傷財。”
從這一點來看,可以知道唐太宗雖有那赫赫之武功,但並不是一個好大喜功的皇帝,而是一個非常仁慈的皇帝,後世記載下來關於他善待兵士大臣,體恤百姓的事例就非常多了。
649年,唐太宗逝世,在朝廷作官的和來朝貢的少數民族首領幾百人,聽到這個消息,都悲慟的放聲大哭,有的甚至剪去頭發,用刀劃破麵孔,割去了耳朵,鮮血流了滿地。
阿史那社爾和契苾何力聞訊趕來,請求殺身殉葬。吐蕃鬆讚幹布也上書效忠致哀:“先皇晏駕,天子新立,臣子有不忠的,我將率兵赴難。”
唐太宗視萬民為子,可謂是一副菩薩心腸,也就是曆史上說的仁德蓋世,為後世所稱頌。唐太宗李世民的仁德不但體現在武功方麵,在文治方麵也處處體現出來,下麵就來看一下唐太宗在文治方麵的成就,就是後世所稱頌的貞觀之治。
貞觀之初,在唐太宗的帶領下,君臣和諧,全國上下一心,經濟很快得到了好轉。到了貞觀八九年,牛馬遍野,百姓豐衣足食,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出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升平景象。
1.唐太宗不拘一格用人才,對人材的使用及領導達到了極高的水平,最為後世所津津樂道就是淩煙閣封侯,其中的二十四功臣有很多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隋唐英雄人物。
非常值得一提的,這二十四功臣中有超過一半曾經是唐太宗的對頭人物,有反對過他的,有辱罵過他的,有追殺過他的,有犯大錯的。但是唐太宗都以那無比廣闊的胸懷,容納他們,感懷他們的功德。
這等忍耐和寬容的美德,可謂是人中不可多見,除了用菩薩八善道中的忍耐道來讚美外,根本就找不到類似的說辭,可能就是聖人孔子也達不到這種程度吧。
2.唐太宗獨具慧眼,看到了個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認識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問世,對大臣的各項進步之言會豁達的予以采納。他重用房玄齡、杜如晦、魏征、長孫無忌等能臣,以大臣為鏡,時時對照自己的行為有沒有過錯。
太宗在位20多年,進諫的官員不下30餘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諫前後200餘事,數十萬言,皆切中時弊,對改進朝政很有幫助。其中這個魏征以犯顏直諫著稱,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敢麵折廷爭,從不退讓,也隻有唐太宗這樣的聖王,才有如此的胸懷,容忍得了他。
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嶺山中打獵取樂,行裝都已準備停當,但卻遲遲未能成行。後來,魏征問及此事,唐太宗笑著答道:“當初確有這個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進諫,所以很快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還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隻上好的鷂鷹,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當唐太宗看見魏征遠遠地向自己走來時,便趕緊把鳥藏在懷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鷂子悶死在懷中。
3.不獨斷專行、初步確立了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三個政府機構之間權力分立、互相監督的政治管理製度,鑄就一個政治清平的盛世王朝。規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旨意都需門下省審查副署後,方可生效發布,保證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時發現並糾正。
貞觀時期是神州曆史上基本沒有貪汙的政治,這也是唐太宗最值得稱道的政績。皇帝率先垂範,官員一心為公,吏佐各安本份,濫用職權和貪汙瀆職的現象降到了曆史上的最低點。
尢為可貴的是:唐太宗並沒有用殘酷的刑罰來檠告貪汙,主要是以身示範和製定一套盡可能科學的政治體製來預防貪汙。
這種政治運作的方式很有點類似現代民主國家的“三權分立”製,西方在十七世紀才興起的分權學說。唐太宗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運用於神州的政治體製,進一步說明了貞觀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
在這方麵,美國的開國總統華盛頓有點像是他的學生。當然,在生生世世的輪迴中,萬王之王還曾經做過不同民族的王,美國總統華盛頓曾經是誰在曆史上所扮演,這也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話題。
4.唐太宗認為,人命至關重要,製定了不可妄殺的法政政策,規定死刑需三複奏(外地需五複奏),複審批準後方可行死刑。
貞觀四年(630年)全國判死刑才29人,貞觀六年(632年),全國死刑犯有390人。唐太宗審查時令全部390人迴家團年,待來年秋收後迴來複刑,結果390人均準時到來,無一人逃亡,這一點在後世看來是不可思議的。
5.完善科舉製度,大力興辦學校,重視教育活動,普及官吏選聘。當時的國子學,太學非常的興盛,地方也有不少學校,當時的道德教化之普及也是後世之最。
同時,當時的科舉也是非常的規範化,考選公平,以進士科最為傑出,皇帝親自考核。唐太宗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喜言道:“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舉為政治上提供優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詩及經濟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唐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選拔,嚴格遵循德才兼備的原則,他認為隻有選用大批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達到天下大治。因此唐太宗求賢若渴,曾先後五次頒布求賢詔令,並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擴大應試的範圍和人數,以便使更多的人才顯露出來。
由於唐太宗重視人才,貞觀年間湧現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可謂是“人才濟濟,文武兼備”。當然話說迴來,眾神王跟隨宇宙主神轉世而來,雖然是人在迷中,但是這麽多的王同聚一堂,也可以說是人類曆史上的大盛事。
6.倡導廉政,節儉,樸素,重視農田水利,唐太宗朝在廉政建設方麵是相當成功的,他並沒有像朱元璋一樣嚴懲貪官汙吏,而是建立一個廉潔奉公和遵紀守法的王權體係,重視地方長官選舉。
唐太宗強調以民為本,常說:“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輕徭薄賦,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唐太宗愛惜民力,從不輕易征發徭役,他患有氣疾,不適合居住在潮濕的舊宮殿內,但他一直在隋朝的舊宮殿裏住了很久。
唐太宗相當重視農業,京官外巡迴京,太宗都會先問及此事,因太子冠禮與農時違背而更改。
7.工書法、富文詞,唐太宗的個人修養及天賦極高,在書法同文詞上也頗有名氣,在他大力宏揚和鼓勵支持下,才有唐代書法,文學和藝術之盛;
晚年著《帝範》一書以教戒太子,其中總結了他一生的為人處世的經驗,也對自己的功過進行了評述;唐太宗還精擅書法,以行書寫碑,為後世之鼻祖,著名作品有《溫泉銘》《晉祠銘》等。
在詩詞方麵成就也非常高,經常和大臣們以詩詞為對,相互贈閱,下麵就是一首記事詩和寫景詩,文筆優美,氣勢恢宏。
飲馬長城窟行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裏雪。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
絕漠幹戈戢,車徒振原隰。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
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靈台凱歌入。
喜雪
碧昏朝合霧,丹卷暝韜霞。結葉繁雲色,凝瓊遍雪華。
光樓皎若粉,映幕集疑沙。泛柳飛飛絮,妝梅片片花。
照璧台圓月,飄珠箔穿露。瑤潔短長階,玉叢高下樹。
映桐珪累白,縈峰蓮抱素。斷續氣將沉,徘徊歲雲暮。
懷珍愧隱德,表瑞佇豐年。蕊間飛禁苑,鶴處舞伊川。
儻詠幽蘭曲,同歡黃竹篇。
可是說,無論是文治武功,詩詞歌賦和道德修養,唐太宗李世民都不愧為千古第一人,人中之聖,萬王之王。
後世有些肖小之輩,狂妄自大,說什麽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也不知道自己是何德何能,隻不過是一個視人命為草芥,殘暴不仁,好鬥奸詐,好色腐化,令人民敢怒不敢言的大暴君而已,其實就是地獄中惡鬼來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