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林雪飛去蒼原報社送審通訊稿件的同時,青雲嶺的人們也正在為郭鴻達向張春華承諾的春播之前打出兩眼機電井的事情焦心。
昨天,劉桂香、王誌清等人起大早到大灣醫院看望郭鴻達,見鴻達手術之後的狀態很好,做了一些妥善的安排後,並沒有在那裏久留,接近中午時,便乘坐大隊的膠輪拖拉機返迴了青雲嶺。一來,楊國琴不能在外邊呆時間太長,她心裏惦念著虎子;二來,上午,在決定讓林雪飛親自去蒼原送審通訊稿件之後,按說,郭鴻達和林雪飛完成這次政治任務的把握性已經非常大了,但他們卻發現郭鴻達仍然一副心神不安的樣子,知道他有心事。劉桂香早就看出,此時的郭鴻達心裏在想著打機電井的事,雖然她不便當著郭鴻達的麵把話點破,但還是悄悄地告訴了王誌清。老隊長聽完桂香的話,也覺得事情很緊急,不能再耽誤了,於是他們商量了一下,決定馬上就迴青雲嶺。
正月的天氣仍然十分寒冷。在迴青雲嶺的路上,幾個人坐在拖拉機掛鬥前頭的高欄下邊,由於頂風行駛,他們自以為穿得很厚實的禦寒衣物很快便被凍透了,身體猶如放進了冰窖裏,從頭到腳都是涼的,機車行駛帶起的冰冷的氣流更是刮得他們的麵部生疼,像是無數把尖刀在上麵割劃。
劉桂香坐在王誌清的身邊,頭上戴一頂棕色的剪絨皮帽,外邊又包了一條紅色的拉毛圍巾。她扭頭看了一眼旁邊的王誌清,隻見他把頭上戴一頂黑色的狗皮帽子,護耳的帶子係在下頦上,口裏唿出的嗬氣已經把帽耳上的黑色皮毛變成了白色,嘴巴上的胡子也掛滿了白霜,但他還沒忘了一袋接一袋地抽著他的旱煙。
劉桂香見王誌清一邊抽著旱煙,一邊出神地看著飛速向後退去的灰色的砂石路麵,像是在想什麽心事,便大聲問道:
“誌清叔,你在想什麽呢?”
王誌清看了桂香一眼,知道她是在和自己說話,但拖車行駛時發出的強大的噪音讓他什麽也聽不清楚,他隻好大聲反問:
“桂香,你在說什麽?”
劉桂香往前挪了挪,扒著王誌清的耳朵大聲說道:
“大叔,我是問你在想什麽?是不是在想打井的事兒?”
這迴王誌清聽清楚了,他衝桂香點了點頭。
劉桂香又大聲問道:“大叔,您說,郭鴻達給自己定的春耕前打出兩眼井的目標能實現嗎?”
王誌清沉思半晌,迴答說:“我看有點兒懸啊!時間太緊了!”
桂香著急地問:“大叔,那可怎麽辦呀?”
“那咱們也得幫他想辦法呀!鴻達這件事鬧得有點兒冒失,但他也是為了咱們大夥啊,這孩子剛開始做領導工作,咱不能看著他做癟子啊!”
聽王誌清說完這句話,劉桂香心裏一熱,便覺得眼睛模糊了,她心想:“誌清叔真是個了不起的老人啊,他自己剛剛遭受那樣的打擊,可還在想著大夥兒的事兒!郭鴻達,你算是盡遇到好人了,青雲嶺有這樣的人幫你,還愁什麽事情辦不成!”
這時,隻聽王誌清大聲對她說了句:“桂香啊,時間太緊了,我看咱們迴去後馬上就去找楊書記商量對策,今年春短,眼瞅著就到開犁種地時間,咱們得抓緊開工啊!”
劉桂香望著這位可敬的老人,用力地朝他點了點頭兒。
……
正月十五的晚上,青雲嶺村到處充滿著歡樂、祥和的氣氛。人們歡度元宵佳節的方式雖說與早些年有了很大的差別——“文革”後,一些被認定為“四舊”的傳統習俗已經被革掉,但仍然有些習俗被人們悄悄地保留了下來,而且改頭換麵地拿到了大麵兒上來,讓上級領導和工作組也都說不出什麽來。比如,祖輩沿襲、流傳了不知有多麽年的十五晚上“撒燈”這一傳統習俗就是這樣。按照曆史上的本來意義,元宵節的晚上,從村裏開始撒燈,一直撒到荒郊野外,拉出一條燈的“長龍”,目的是要安撫村子周圍那些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讓它們在這短暫的光明中得到安慰,並且在這些燈火的引導下遠離村莊,各尋其所,而不至於襲擾村莊中的生靈。文革以後,這個風俗一度沒人再明目張膽地堅持,但幾年之後,聰明的人們變換了一個說法,說進行這項活動目的是為了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於是,便使這一傳統又得以堂而皇之地繼承了下來。而對於這一活動比較感興趣的當然是那些年齡大一些的中老年農民,其中最感興趣的莫過於劉子臣和王誌清了。每年的元宵節,他們兩人都要提前組織一夥兒年青人跟著他們一起出去“撒燈”。哪年的正月十五晚上,不忙活到半夜,他們是不會迴家休息的。
今年這個元宵節,為了與這個新舊結合的傳統活動相唿應,劉子臣上午就開始著手準備晚上的活動。雖說郭鴻達、宋海英、張大力和劉桂香他們這些年青人的領頭人不在家,王誌清也老早兒就去了大灣醫院,但他硬是憑著自己平日在村中的威望和在年青人中的影響,把過革命化春節時的秧歌隊組織了起來!天剛擦黑兒,村子裏便響起了鼓樂聲,秧歌隊的隊員們非常開心地聚集在一起,開始了歡快的元宵娛樂活動。
年青人動起來了,就等著“撒燈”這個節目粉墨登場了。劉子臣匆忙地吃過晚飯,撂下筷子就往王誌清家跑,他要去找他這個誌同道合的“搭檔”幫他組織活動。
他剛到王誌清家的大門口,就大聲吆喝起來:“誌清,誌清兄弟,怎麽一下午也沒見你的影兒啊?天不早兒了,咱們得行動了!”
屋裏沒有動靜,他又叫了一陣兒,才見王誌清家的房門慢慢開了,接著,傳出一個氣喘籲籲的微弱的女人的聲音:“是子臣大哥吧?誌清他……他吃完飯就……就出去了……”
“知道他去哪兒了嗎?”
“說不準……他從來都不告訴我幹啥去……”王誌清老伴不無抱怨地迴答。
“嘿!這個王大胡子,他比我還心急呀,趕情先我一步就跑出去了,我倒成了‘落後分子’啦!”劉子臣心中暗喜,搖了搖腦袋,忙三迭四地離開王家,出去找他的搭檔。
可是,他幾乎找遍青雲嶺村王誌清可能去的所有地方,仍然不見王誌清的影子,他心裏納悶兒,“究竟到哪兒去了呢……”實在找不到了,劉子臣隻好又找了幾個好事兒的鄉親,幫他一起去組織這次準備已久的“撒燈”活動……
王誌清到底去了哪裏呢?
從大灣醫院迴來後,天已經過晌。王誌清見老伴的咳嗽氣喘的病又有些惡化,便到衛生院又給她按照她這段時間一直服用的藥方抓了兩劑中藥,並給她熬好,伺候她服下。
老伴兒見他忙完後便坐在炕頭倚著牆想心事,以為他又想起 這段時間那些不順心的事兒,便勸他出去散散心,別在家裏老悶著。王誌清也不答話,隻是靜靜地坐在那裏想著……
老伴說得不錯,去年冬季那些煩惱事總在不斷地襲擾著他,讓他心裏難受,他覺得自己滿腹委屈,卻不知去向誰訴說。蘇秀梅出事後,他更覺得心亂如麻,像村裏許多長者一樣,他也一直在自責,他在為蘇秀梅的死心痛、惋惜,他不知怎樣才能從這良心的陰影中解脫出來。半年過去了,他無時不在受到這種感情上的困擾與折磨。而現在他想的更多的卻是郭鴻達的事。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擊後,郭鴻達取代了自己的生產隊副隊長的位置,但這個心胸開闊的忠厚長者從來沒有因此而對郭鴻達抱任何成見,這一點在去年他生病郭鴻達到家裏看望他時兩人的一番長談中已經有了再好不過的腳注。相反的,他倒是十分器重郭鴻達的為人和他的才華,他為他的成長而暗自高興。上午,當他聽到劉桂香對他提起郭鴻達在張春華麵前承諾春播前完成兩眼機電井的事,他心裏一驚,心想,這個毛頭小子這件事的確做得有些莽撞,他在為他擔心。他覺得他有責任幫助鴻達從目前的困難中走出來,一種強烈的責任感驅使著他,使他如坐針氈一般。從大灣往迴來,他坐在車上已經把這件事在心裏掂算了一道兒。正像他當時和劉桂香交談時所說的,他已經下定決心,不能眼看著郭鴻達作癟子,說啥也得幫他闖過這關!
吃罷晚飯,他對元宵節“撒燈”的事兒連想都沒想,就急火火地去了楊國生家,他要找楊書記好好地商量一下這件事。
太陽剛落山,屋裏的光線已經暗了下來。
王誌清走到院子當中,對著屋門打了聲招唿,楊樹影聽出了他的聲音,便開門迎了出來,“是誌清大叔吧?快請進屋。”
他穿過堂屋,撩開東屋門簾,一腳門裏一腳門外,正好聽見郭鳳義在和楊國生說話:
“唉!這個毛頭小子,真是‘碟子紮猛子——不知道深淺’,這不是自找苦吃嗎?”停了一下,他又接著說,“你倒說得好,可這會兒我們怎麽有臉跟他誌清大叔說,讓人家幫他擦屁股,這不是在戳人家的傷疤嗎!”
顯然,郭鳳義這會兒還沒有發覺王誌清已經來到楊家。
王誌清站在門口笑著說:“這是誰到這兒來說我的壞話了?我怎麽就不能擦這個‘屁股’?”
郭鳳義一抬頭,見王誌清已經站在自己跟前,不好意思地說:“誌清兄弟,你這是……”
“怎麽,就你關心你兒子的事,就不許我來關心關心大夥兒的事兒了?”
楊國生在炕沿上往裏挪了挪,給王誌清讓出個地方,“誌清,我們正說你呢,真是‘說曹操曹操到’,快坐下說話。”
這時王誌清才發現,劉桂香和張淑雅也坐在屋裏。
不用說,劉桂香與王誌清是為同一件事兒到這裏來的。而張淑雅則是替楊國琴哄了大半一天虎子,楊國琴和樹影迴來後,虎子被他姑奶奶接了過去,樹影卻說啥也要留淑雅吃過晚飯再走。
近來,她們姐妹二人更投緣了,特別是樹影,她總覺得在淑雅的身上找到了與嫂子相處的感覺。她們二人也接到了劉子臣晚上開展元宵娛樂活動的通知,但還沒等出屋,郭鳳義就來了。兩人聽郭鳳義和楊國生談起了打井的事,都很關注,想聽個究竟,所以就沒有馬上出去。劉桂香來到之後,她們從楊國生、郭鳳義和桂香的談話中聽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又見兩位老人臉上那為難的樣子,便沒有心腸再出去參加元宵活動了,索性坐下來也參加了這場討論。
屋裏的光線更暗了。楊國生吩咐樹影打著了電燈,然後望著王誌清的臉說:“這麽說,你也是為打井的事兒來的?”
王誌清點了點頭,不等楊國生繼續說下去,他便扭頭對郭鳳義說:“老哥呀,別怪鴻達。這孩子這件事做得雖然莽撞些,但還不是為了大家嗎?自家的孩子,我們都是眼瞅著他長大的,現在他一片熱心腸,要為家鄉、為大夥兒辦點兒事業,有什麽不可的?現在是遇到點兒難處,但那又該怎樣,不是還有我們大夥兒嗎?大夥齊心協力,還有什麽困難不能克服!話說迴來,如果我們把這件事真的辦好,使我們青雲嶺因此而受到上級領導的重視,象徐家鋪子那樣在政治上爭得榮譽,在經濟上獲得國家的大力支援,這不是好事嗎?我們何必要為這事兒對孩子說三道四的呢!”
郭鳳義一手拿著旱煙袋,一手緊緊拉住王誌清的手感激地說:“誌清兄弟呀,你讓我說什麽好呢?我原以為,你這陣子攤上那樣不順心的事,本來心裏就不痛快,剛才國生說,讓你幫助鴻達籌劃一下生產上的事兒,特別是讓你幫他解決眼下打機井這個難題,我心裏不忍啊!再說啊,你出了事,鴻達代替了你的位置,我心裏這些日子就覺得不踏實,總覺著對不住你。可沒想到你會這樣大度,主動提出要給鴻達幫忙,我……”
“老哥,你就別說這些了,好嗎?”王誌清笑著打斷郭鳳義的話,“虧你還是個做長輩的,心眼兒怎麽這麽小,還不如孩子。我實話告訴你吧,去年冬天秀梅出事之前,鴻達我們爺兒倆早就交過心了,工作上的事也商量好了,有我給他當參謀,你就甭擔心他出問題,現在,整個一年的生產計劃我都幫他謀劃好了!老哥呀,今天咱們不是說這些的時候,我看還是抓緊時間研究一下打機電井的事兒吧。”
“誌清說得對,”半天沒說話的楊國生接過去說,“是呀,事到如今,我們就別再談什麽對與不對、應該不應該的了,我們得麵對現實,想法打好眼前這一仗,攻克這一難關呀!”
楊國生挨個兒瞅了大夥兒一眼,“但是,要打好這一仗,我們還麵臨很多困難啊。”他扳起手指頭接著說道:“第一,眼下備耕工作馬上就開始了,隊裏有許多事情要辦:春匯地、送糞、平整土地、落實種植計劃、春季造林……你看,哪一樣工作不得馬上著手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打井,勞動力倒不成問題,更何況張大力的青年突擊隊過三、兩天就要迴來了,就是技術力量不足啊。打井不是鬧著玩兒的,得有幾個懂行的在旁邊著量著,光靠那些年青人的猛勁兒不行啊,千萬不能再出現問題了……但是這千頭萬緒的工作把我們的技術力量給分散了,有點兒照顧不過來;第二,打井離不開水利設施,按說這些東西我們隊裏倒不缺,可是,這兩年連續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會戰,使我們這些設備損失、老化得很嚴重,有很多部件都需要維修、更換了,另外,據我所知,有些設備連續多年不停地使用,根本就不能再接著用了,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財力、需要時間,雖說春華同誌答應打出井後負責給我們配套設施,但遠水解不了近渴,我們總不能現在就去找領導討價錢吧?第三,也是最要命的,根據以往的經驗,我們打井都是在冬天,最好是在大雪以後,因為這時大地封凍,土層比較穩定,不容易出現塌方、滑坡的危險,組織生產比較方便、安全,而現在,立春早就過了,再過幾天就到雨水,氣溫升高,地麵已經開始化凍,這個時候組織打井,肯定會遇到許多困難和危險,再說,時間也比較緊,再過一個半月就會大噴兒種地,我們滿打滿算還有一個月可利用的時間……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事先想到、提前安排妥當才是……”
楊國生說完,半天沒有人再說話,王誌清和郭鳳義都在悶著頭抽旱煙,弄得滿屋子煙霧,劉桂香、楊樹影和張淑雅被嗆得直淌眼淚。窗外掠過一陣鞭炮和鼓樂聲,可能劉子臣他們組織的秧歌隊和燈會已經來到附近。
王誌清抽透了一袋煙,在炕沿上磕了磕煙袋,慢悠悠地說:“我覺著,技術力量不是什麽問題吧?要說打井,整個青雲嶺村就得說我們三人和劉子臣是行家了,這一點大夥都沒的說,你們三個,一個是支部書記、一個是林業隊長、還有一個是大車隊長,都有你們自己的事兒,那就我一個人來給這些年青人當顧問,不就是兩眼井嗎,大不了我兩下跑著……楊書記你看這樣行吧?”
沒等楊國生答話,郭鳳義搶過去說:“不行,不行,你一個人哪能行呢?這可不是鬧著玩兒的!我看不如這樣,讓國生拿一下總兒,子臣沒時間,我可以把造林的事安排給專業隊裏的同誌,過來給他們當顧問,誌清,咱們倆一人負責一眼井……”
“這倒是個好主意。”劉桂香接過去說,“人都說:‘老將出馬,一個頂倆’,有了您二老作主,我們年青人可就有主心骨兒了。楊書記,大力他們可能很快就迴來了,我看不如把這兩眼井的任務就交給青年突擊隊和我們鐵姑娘隊,不用再牽扯別的社員的精力,讓誌清叔和郭大爺分別給我們當顧問就可以了,我們保證按時完成任務!”
“你們?”郭鳳義好象沒聽清劉桂香說的話,“桂香你說什麽,你們鐵姑娘隊也要去打井?”
“是呀。”劉桂香笑著迴答。
“不行!不行!這絕對不行!”郭鳳義把頭搖得象波浪鼓兒似地表示反對,“自古以來,從未聽說過婦女打井的……。”
“大爺你不要瞧不起我們女同誌,婦女能頂半邊天,憑什麽就不能打井?”劉桂香著急地爭辯道。
“不行,不行!女人打井主著不吉利……”郭鳳義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王誌清看了楊國生一眼,笑著對郭鳳義說:“老哥呀,我看你就別再迷信老一套了,連毛主席都說‘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讓她們去試試吧。你還別說,就從去年秋天上河口抗洪搶險那場子,我還真服了這些丫頭啦,你當時是不在場呀,她們個頂個都是好樣兒的!楊書記,你看呢?”
楊國生笑著說:“我看沒問題。”
郭鳳義不再說什麽了,劉桂香調皮地朝他作了個鬼臉兒。
王誌清接著發表他的意見:“至於水利設施嘛……我們心裏有數,我們隊裏的機泵管帶是有些老化,但電機沒啥問題,收拾一還可以用,其他設備不能再用,我們可以向公社社隊企業辦和農機站求援……”
“對對對!誌清叔說得對。我們可以讓周漢生和李春旺他們給我們幫忙……”楊樹影興奮地說。
“最主要還是化凍後土層鬆軟,如何保證施工的安全問題了。”王誌清接著說,“這一點我也想過了,我們隻好多想些辦法,采取一些防範措施,把問題想到前麵,施工中多長眼神了……對於這個問題,我想還是大夥兒多出出主意為好……”
王誌清說完,楊國生沉思了一會兒,對大夥說:“誌清說的這些我也都考慮過了,我們兩的想法基本相似。我想的更多的還是安全問題。打大口井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塌方、撮口,這類事故一旦發生就不是小事,所以我想一方麵要安排有經驗的人專門負責觀察、防範,發現險情及時排除;另一方麵,我們寧可把井口開的大一些,讓井壁有一定的坡度,這樣安全係數會相對大一些,雖然這樣可能多花費一些工時,但畢竟安全些。好了,我看這個方案基本完整了,我想明天再召開生產隊隊委會和黨員聯席會進一步議一下,使這個方案再完備些,如果大夥都同意,就抓緊實施……”
王誌清的心裏輕鬆了許多。他站起身,看了看仍然正襟危坐等候下文的三個姑娘,笑著說:“丫頭們!還傻等什麽!還不出去給你子臣大叔捧捧場兒,再去晚了,他可要跟你們惱了!”
劉桂香笑著對他說:“要是我爸跟我們惱了,我就讓他跟你算帳,就說是你把我們留下的。”
“這丫頭,這不是倒打一耙嗎?快去吧!”王誌清笑著說。
三個姑娘嘰天呱地地跑了出去。
王誌清和郭鳳義走出楊國生家的大門,隻見街上出來觀燈、遊玩的男女老少絡繹不絕,孩子們手裏提著用高粱秸稈紮製的象征著來年豐收和吉祥的西瓜、茄子、鯉魚、蓮花、葵花、五角星和火炬形狀的型色各異的燈籠,成群結夥地圍著大人撒歡兒、嬉鬧,村中央南側場院的方向傳來了陣陣絲竹鼓樂之聲——那裏大概是元宵慶典活動的中心吧。街道的兩旁每十幾米遠燃亮一盞用麥糠、鋸沫子醮著柴油包成的閃爍的燈盞,這些充滿著神秘色彩的點點燈火,形成了若幹條火龍,朝著不同的方向,向村莊外邊逶迤延伸……
在第二天召開的隊委會成員和黨員聯席會上,除了隊長李萬成持不同意見外,大家都同意春耕前打井的方案,而且又集思廣益,出了許多好的點子,使這個方案進一步周密、完善了。李萬成認為,郭鴻達盲目承諾春耕之前實現打配兩眼機電井的目標,不切合當前農村的實際,根本就辦不到,這是在自討苦吃。他攻擊郭鴻達是在出風頭,說得難聽一點兒是在撈取政治資本,他說他不同意這個方案。怎奈與會同誌一致同意這個方案,李萬成隻好保留意見。會議決定:在東窪子和西台子各打一眼機電井,東窪子一帶水脈淺,勞動強度稍小一些,由鐵姑娘隊負責,王誌清給她們當顧問;西台子的水脈深,難度大,由青年突擊隊去攻堅,由郭鳳義擔任顧問。
昨天,劉桂香、王誌清等人起大早到大灣醫院看望郭鴻達,見鴻達手術之後的狀態很好,做了一些妥善的安排後,並沒有在那裏久留,接近中午時,便乘坐大隊的膠輪拖拉機返迴了青雲嶺。一來,楊國琴不能在外邊呆時間太長,她心裏惦念著虎子;二來,上午,在決定讓林雪飛親自去蒼原送審通訊稿件之後,按說,郭鴻達和林雪飛完成這次政治任務的把握性已經非常大了,但他們卻發現郭鴻達仍然一副心神不安的樣子,知道他有心事。劉桂香早就看出,此時的郭鴻達心裏在想著打機電井的事,雖然她不便當著郭鴻達的麵把話點破,但還是悄悄地告訴了王誌清。老隊長聽完桂香的話,也覺得事情很緊急,不能再耽誤了,於是他們商量了一下,決定馬上就迴青雲嶺。
正月的天氣仍然十分寒冷。在迴青雲嶺的路上,幾個人坐在拖拉機掛鬥前頭的高欄下邊,由於頂風行駛,他們自以為穿得很厚實的禦寒衣物很快便被凍透了,身體猶如放進了冰窖裏,從頭到腳都是涼的,機車行駛帶起的冰冷的氣流更是刮得他們的麵部生疼,像是無數把尖刀在上麵割劃。
劉桂香坐在王誌清的身邊,頭上戴一頂棕色的剪絨皮帽,外邊又包了一條紅色的拉毛圍巾。她扭頭看了一眼旁邊的王誌清,隻見他把頭上戴一頂黑色的狗皮帽子,護耳的帶子係在下頦上,口裏唿出的嗬氣已經把帽耳上的黑色皮毛變成了白色,嘴巴上的胡子也掛滿了白霜,但他還沒忘了一袋接一袋地抽著他的旱煙。
劉桂香見王誌清一邊抽著旱煙,一邊出神地看著飛速向後退去的灰色的砂石路麵,像是在想什麽心事,便大聲問道:
“誌清叔,你在想什麽呢?”
王誌清看了桂香一眼,知道她是在和自己說話,但拖車行駛時發出的強大的噪音讓他什麽也聽不清楚,他隻好大聲反問:
“桂香,你在說什麽?”
劉桂香往前挪了挪,扒著王誌清的耳朵大聲說道:
“大叔,我是問你在想什麽?是不是在想打井的事兒?”
這迴王誌清聽清楚了,他衝桂香點了點頭。
劉桂香又大聲問道:“大叔,您說,郭鴻達給自己定的春耕前打出兩眼井的目標能實現嗎?”
王誌清沉思半晌,迴答說:“我看有點兒懸啊!時間太緊了!”
桂香著急地問:“大叔,那可怎麽辦呀?”
“那咱們也得幫他想辦法呀!鴻達這件事鬧得有點兒冒失,但他也是為了咱們大夥啊,這孩子剛開始做領導工作,咱不能看著他做癟子啊!”
聽王誌清說完這句話,劉桂香心裏一熱,便覺得眼睛模糊了,她心想:“誌清叔真是個了不起的老人啊,他自己剛剛遭受那樣的打擊,可還在想著大夥兒的事兒!郭鴻達,你算是盡遇到好人了,青雲嶺有這樣的人幫你,還愁什麽事情辦不成!”
這時,隻聽王誌清大聲對她說了句:“桂香啊,時間太緊了,我看咱們迴去後馬上就去找楊書記商量對策,今年春短,眼瞅著就到開犁種地時間,咱們得抓緊開工啊!”
劉桂香望著這位可敬的老人,用力地朝他點了點頭兒。
……
正月十五的晚上,青雲嶺村到處充滿著歡樂、祥和的氣氛。人們歡度元宵佳節的方式雖說與早些年有了很大的差別——“文革”後,一些被認定為“四舊”的傳統習俗已經被革掉,但仍然有些習俗被人們悄悄地保留了下來,而且改頭換麵地拿到了大麵兒上來,讓上級領導和工作組也都說不出什麽來。比如,祖輩沿襲、流傳了不知有多麽年的十五晚上“撒燈”這一傳統習俗就是這樣。按照曆史上的本來意義,元宵節的晚上,從村裏開始撒燈,一直撒到荒郊野外,拉出一條燈的“長龍”,目的是要安撫村子周圍那些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讓它們在這短暫的光明中得到安慰,並且在這些燈火的引導下遠離村莊,各尋其所,而不至於襲擾村莊中的生靈。文革以後,這個風俗一度沒人再明目張膽地堅持,但幾年之後,聰明的人們變換了一個說法,說進行這項活動目的是為了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於是,便使這一傳統又得以堂而皇之地繼承了下來。而對於這一活動比較感興趣的當然是那些年齡大一些的中老年農民,其中最感興趣的莫過於劉子臣和王誌清了。每年的元宵節,他們兩人都要提前組織一夥兒年青人跟著他們一起出去“撒燈”。哪年的正月十五晚上,不忙活到半夜,他們是不會迴家休息的。
今年這個元宵節,為了與這個新舊結合的傳統活動相唿應,劉子臣上午就開始著手準備晚上的活動。雖說郭鴻達、宋海英、張大力和劉桂香他們這些年青人的領頭人不在家,王誌清也老早兒就去了大灣醫院,但他硬是憑著自己平日在村中的威望和在年青人中的影響,把過革命化春節時的秧歌隊組織了起來!天剛擦黑兒,村子裏便響起了鼓樂聲,秧歌隊的隊員們非常開心地聚集在一起,開始了歡快的元宵娛樂活動。
年青人動起來了,就等著“撒燈”這個節目粉墨登場了。劉子臣匆忙地吃過晚飯,撂下筷子就往王誌清家跑,他要去找他這個誌同道合的“搭檔”幫他組織活動。
他剛到王誌清家的大門口,就大聲吆喝起來:“誌清,誌清兄弟,怎麽一下午也沒見你的影兒啊?天不早兒了,咱們得行動了!”
屋裏沒有動靜,他又叫了一陣兒,才見王誌清家的房門慢慢開了,接著,傳出一個氣喘籲籲的微弱的女人的聲音:“是子臣大哥吧?誌清他……他吃完飯就……就出去了……”
“知道他去哪兒了嗎?”
“說不準……他從來都不告訴我幹啥去……”王誌清老伴不無抱怨地迴答。
“嘿!這個王大胡子,他比我還心急呀,趕情先我一步就跑出去了,我倒成了‘落後分子’啦!”劉子臣心中暗喜,搖了搖腦袋,忙三迭四地離開王家,出去找他的搭檔。
可是,他幾乎找遍青雲嶺村王誌清可能去的所有地方,仍然不見王誌清的影子,他心裏納悶兒,“究竟到哪兒去了呢……”實在找不到了,劉子臣隻好又找了幾個好事兒的鄉親,幫他一起去組織這次準備已久的“撒燈”活動……
王誌清到底去了哪裏呢?
從大灣醫院迴來後,天已經過晌。王誌清見老伴的咳嗽氣喘的病又有些惡化,便到衛生院又給她按照她這段時間一直服用的藥方抓了兩劑中藥,並給她熬好,伺候她服下。
老伴兒見他忙完後便坐在炕頭倚著牆想心事,以為他又想起 這段時間那些不順心的事兒,便勸他出去散散心,別在家裏老悶著。王誌清也不答話,隻是靜靜地坐在那裏想著……
老伴說得不錯,去年冬季那些煩惱事總在不斷地襲擾著他,讓他心裏難受,他覺得自己滿腹委屈,卻不知去向誰訴說。蘇秀梅出事後,他更覺得心亂如麻,像村裏許多長者一樣,他也一直在自責,他在為蘇秀梅的死心痛、惋惜,他不知怎樣才能從這良心的陰影中解脫出來。半年過去了,他無時不在受到這種感情上的困擾與折磨。而現在他想的更多的卻是郭鴻達的事。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擊後,郭鴻達取代了自己的生產隊副隊長的位置,但這個心胸開闊的忠厚長者從來沒有因此而對郭鴻達抱任何成見,這一點在去年他生病郭鴻達到家裏看望他時兩人的一番長談中已經有了再好不過的腳注。相反的,他倒是十分器重郭鴻達的為人和他的才華,他為他的成長而暗自高興。上午,當他聽到劉桂香對他提起郭鴻達在張春華麵前承諾春播前完成兩眼機電井的事,他心裏一驚,心想,這個毛頭小子這件事的確做得有些莽撞,他在為他擔心。他覺得他有責任幫助鴻達從目前的困難中走出來,一種強烈的責任感驅使著他,使他如坐針氈一般。從大灣往迴來,他坐在車上已經把這件事在心裏掂算了一道兒。正像他當時和劉桂香交談時所說的,他已經下定決心,不能眼看著郭鴻達作癟子,說啥也得幫他闖過這關!
吃罷晚飯,他對元宵節“撒燈”的事兒連想都沒想,就急火火地去了楊國生家,他要找楊書記好好地商量一下這件事。
太陽剛落山,屋裏的光線已經暗了下來。
王誌清走到院子當中,對著屋門打了聲招唿,楊樹影聽出了他的聲音,便開門迎了出來,“是誌清大叔吧?快請進屋。”
他穿過堂屋,撩開東屋門簾,一腳門裏一腳門外,正好聽見郭鳳義在和楊國生說話:
“唉!這個毛頭小子,真是‘碟子紮猛子——不知道深淺’,這不是自找苦吃嗎?”停了一下,他又接著說,“你倒說得好,可這會兒我們怎麽有臉跟他誌清大叔說,讓人家幫他擦屁股,這不是在戳人家的傷疤嗎!”
顯然,郭鳳義這會兒還沒有發覺王誌清已經來到楊家。
王誌清站在門口笑著說:“這是誰到這兒來說我的壞話了?我怎麽就不能擦這個‘屁股’?”
郭鳳義一抬頭,見王誌清已經站在自己跟前,不好意思地說:“誌清兄弟,你這是……”
“怎麽,就你關心你兒子的事,就不許我來關心關心大夥兒的事兒了?”
楊國生在炕沿上往裏挪了挪,給王誌清讓出個地方,“誌清,我們正說你呢,真是‘說曹操曹操到’,快坐下說話。”
這時王誌清才發現,劉桂香和張淑雅也坐在屋裏。
不用說,劉桂香與王誌清是為同一件事兒到這裏來的。而張淑雅則是替楊國琴哄了大半一天虎子,楊國琴和樹影迴來後,虎子被他姑奶奶接了過去,樹影卻說啥也要留淑雅吃過晚飯再走。
近來,她們姐妹二人更投緣了,特別是樹影,她總覺得在淑雅的身上找到了與嫂子相處的感覺。她們二人也接到了劉子臣晚上開展元宵娛樂活動的通知,但還沒等出屋,郭鳳義就來了。兩人聽郭鳳義和楊國生談起了打井的事,都很關注,想聽個究竟,所以就沒有馬上出去。劉桂香來到之後,她們從楊國生、郭鳳義和桂香的談話中聽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又見兩位老人臉上那為難的樣子,便沒有心腸再出去參加元宵活動了,索性坐下來也參加了這場討論。
屋裏的光線更暗了。楊國生吩咐樹影打著了電燈,然後望著王誌清的臉說:“這麽說,你也是為打井的事兒來的?”
王誌清點了點頭,不等楊國生繼續說下去,他便扭頭對郭鳳義說:“老哥呀,別怪鴻達。這孩子這件事做得雖然莽撞些,但還不是為了大家嗎?自家的孩子,我們都是眼瞅著他長大的,現在他一片熱心腸,要為家鄉、為大夥兒辦點兒事業,有什麽不可的?現在是遇到點兒難處,但那又該怎樣,不是還有我們大夥兒嗎?大夥齊心協力,還有什麽困難不能克服!話說迴來,如果我們把這件事真的辦好,使我們青雲嶺因此而受到上級領導的重視,象徐家鋪子那樣在政治上爭得榮譽,在經濟上獲得國家的大力支援,這不是好事嗎?我們何必要為這事兒對孩子說三道四的呢!”
郭鳳義一手拿著旱煙袋,一手緊緊拉住王誌清的手感激地說:“誌清兄弟呀,你讓我說什麽好呢?我原以為,你這陣子攤上那樣不順心的事,本來心裏就不痛快,剛才國生說,讓你幫助鴻達籌劃一下生產上的事兒,特別是讓你幫他解決眼下打機井這個難題,我心裏不忍啊!再說啊,你出了事,鴻達代替了你的位置,我心裏這些日子就覺得不踏實,總覺著對不住你。可沒想到你會這樣大度,主動提出要給鴻達幫忙,我……”
“老哥,你就別說這些了,好嗎?”王誌清笑著打斷郭鳳義的話,“虧你還是個做長輩的,心眼兒怎麽這麽小,還不如孩子。我實話告訴你吧,去年冬天秀梅出事之前,鴻達我們爺兒倆早就交過心了,工作上的事也商量好了,有我給他當參謀,你就甭擔心他出問題,現在,整個一年的生產計劃我都幫他謀劃好了!老哥呀,今天咱們不是說這些的時候,我看還是抓緊時間研究一下打機電井的事兒吧。”
“誌清說得對,”半天沒說話的楊國生接過去說,“是呀,事到如今,我們就別再談什麽對與不對、應該不應該的了,我們得麵對現實,想法打好眼前這一仗,攻克這一難關呀!”
楊國生挨個兒瞅了大夥兒一眼,“但是,要打好這一仗,我們還麵臨很多困難啊。”他扳起手指頭接著說道:“第一,眼下備耕工作馬上就開始了,隊裏有許多事情要辦:春匯地、送糞、平整土地、落實種植計劃、春季造林……你看,哪一樣工作不得馬上著手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打井,勞動力倒不成問題,更何況張大力的青年突擊隊過三、兩天就要迴來了,就是技術力量不足啊。打井不是鬧著玩兒的,得有幾個懂行的在旁邊著量著,光靠那些年青人的猛勁兒不行啊,千萬不能再出現問題了……但是這千頭萬緒的工作把我們的技術力量給分散了,有點兒照顧不過來;第二,打井離不開水利設施,按說這些東西我們隊裏倒不缺,可是,這兩年連續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會戰,使我們這些設備損失、老化得很嚴重,有很多部件都需要維修、更換了,另外,據我所知,有些設備連續多年不停地使用,根本就不能再接著用了,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財力、需要時間,雖說春華同誌答應打出井後負責給我們配套設施,但遠水解不了近渴,我們總不能現在就去找領導討價錢吧?第三,也是最要命的,根據以往的經驗,我們打井都是在冬天,最好是在大雪以後,因為這時大地封凍,土層比較穩定,不容易出現塌方、滑坡的危險,組織生產比較方便、安全,而現在,立春早就過了,再過幾天就到雨水,氣溫升高,地麵已經開始化凍,這個時候組織打井,肯定會遇到許多困難和危險,再說,時間也比較緊,再過一個半月就會大噴兒種地,我們滿打滿算還有一個月可利用的時間……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事先想到、提前安排妥當才是……”
楊國生說完,半天沒有人再說話,王誌清和郭鳳義都在悶著頭抽旱煙,弄得滿屋子煙霧,劉桂香、楊樹影和張淑雅被嗆得直淌眼淚。窗外掠過一陣鞭炮和鼓樂聲,可能劉子臣他們組織的秧歌隊和燈會已經來到附近。
王誌清抽透了一袋煙,在炕沿上磕了磕煙袋,慢悠悠地說:“我覺著,技術力量不是什麽問題吧?要說打井,整個青雲嶺村就得說我們三人和劉子臣是行家了,這一點大夥都沒的說,你們三個,一個是支部書記、一個是林業隊長、還有一個是大車隊長,都有你們自己的事兒,那就我一個人來給這些年青人當顧問,不就是兩眼井嗎,大不了我兩下跑著……楊書記你看這樣行吧?”
沒等楊國生答話,郭鳳義搶過去說:“不行,不行,你一個人哪能行呢?這可不是鬧著玩兒的!我看不如這樣,讓國生拿一下總兒,子臣沒時間,我可以把造林的事安排給專業隊裏的同誌,過來給他們當顧問,誌清,咱們倆一人負責一眼井……”
“這倒是個好主意。”劉桂香接過去說,“人都說:‘老將出馬,一個頂倆’,有了您二老作主,我們年青人可就有主心骨兒了。楊書記,大力他們可能很快就迴來了,我看不如把這兩眼井的任務就交給青年突擊隊和我們鐵姑娘隊,不用再牽扯別的社員的精力,讓誌清叔和郭大爺分別給我們當顧問就可以了,我們保證按時完成任務!”
“你們?”郭鳳義好象沒聽清劉桂香說的話,“桂香你說什麽,你們鐵姑娘隊也要去打井?”
“是呀。”劉桂香笑著迴答。
“不行!不行!這絕對不行!”郭鳳義把頭搖得象波浪鼓兒似地表示反對,“自古以來,從未聽說過婦女打井的……。”
“大爺你不要瞧不起我們女同誌,婦女能頂半邊天,憑什麽就不能打井?”劉桂香著急地爭辯道。
“不行,不行!女人打井主著不吉利……”郭鳳義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王誌清看了楊國生一眼,笑著對郭鳳義說:“老哥呀,我看你就別再迷信老一套了,連毛主席都說‘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讓她們去試試吧。你還別說,就從去年秋天上河口抗洪搶險那場子,我還真服了這些丫頭啦,你當時是不在場呀,她們個頂個都是好樣兒的!楊書記,你看呢?”
楊國生笑著說:“我看沒問題。”
郭鳳義不再說什麽了,劉桂香調皮地朝他作了個鬼臉兒。
王誌清接著發表他的意見:“至於水利設施嘛……我們心裏有數,我們隊裏的機泵管帶是有些老化,但電機沒啥問題,收拾一還可以用,其他設備不能再用,我們可以向公社社隊企業辦和農機站求援……”
“對對對!誌清叔說得對。我們可以讓周漢生和李春旺他們給我們幫忙……”楊樹影興奮地說。
“最主要還是化凍後土層鬆軟,如何保證施工的安全問題了。”王誌清接著說,“這一點我也想過了,我們隻好多想些辦法,采取一些防範措施,把問題想到前麵,施工中多長眼神了……對於這個問題,我想還是大夥兒多出出主意為好……”
王誌清說完,楊國生沉思了一會兒,對大夥說:“誌清說的這些我也都考慮過了,我們兩的想法基本相似。我想的更多的還是安全問題。打大口井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塌方、撮口,這類事故一旦發生就不是小事,所以我想一方麵要安排有經驗的人專門負責觀察、防範,發現險情及時排除;另一方麵,我們寧可把井口開的大一些,讓井壁有一定的坡度,這樣安全係數會相對大一些,雖然這樣可能多花費一些工時,但畢竟安全些。好了,我看這個方案基本完整了,我想明天再召開生產隊隊委會和黨員聯席會進一步議一下,使這個方案再完備些,如果大夥都同意,就抓緊實施……”
王誌清的心裏輕鬆了許多。他站起身,看了看仍然正襟危坐等候下文的三個姑娘,笑著說:“丫頭們!還傻等什麽!還不出去給你子臣大叔捧捧場兒,再去晚了,他可要跟你們惱了!”
劉桂香笑著對他說:“要是我爸跟我們惱了,我就讓他跟你算帳,就說是你把我們留下的。”
“這丫頭,這不是倒打一耙嗎?快去吧!”王誌清笑著說。
三個姑娘嘰天呱地地跑了出去。
王誌清和郭鳳義走出楊國生家的大門,隻見街上出來觀燈、遊玩的男女老少絡繹不絕,孩子們手裏提著用高粱秸稈紮製的象征著來年豐收和吉祥的西瓜、茄子、鯉魚、蓮花、葵花、五角星和火炬形狀的型色各異的燈籠,成群結夥地圍著大人撒歡兒、嬉鬧,村中央南側場院的方向傳來了陣陣絲竹鼓樂之聲——那裏大概是元宵慶典活動的中心吧。街道的兩旁每十幾米遠燃亮一盞用麥糠、鋸沫子醮著柴油包成的閃爍的燈盞,這些充滿著神秘色彩的點點燈火,形成了若幹條火龍,朝著不同的方向,向村莊外邊逶迤延伸……
在第二天召開的隊委會成員和黨員聯席會上,除了隊長李萬成持不同意見外,大家都同意春耕前打井的方案,而且又集思廣益,出了許多好的點子,使這個方案進一步周密、完善了。李萬成認為,郭鴻達盲目承諾春耕之前實現打配兩眼機電井的目標,不切合當前農村的實際,根本就辦不到,這是在自討苦吃。他攻擊郭鴻達是在出風頭,說得難聽一點兒是在撈取政治資本,他說他不同意這個方案。怎奈與會同誌一致同意這個方案,李萬成隻好保留意見。會議決定:在東窪子和西台子各打一眼機電井,東窪子一帶水脈淺,勞動強度稍小一些,由鐵姑娘隊負責,王誌清給她們當顧問;西台子的水脈深,難度大,由青年突擊隊去攻堅,由郭鳳義擔任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