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柴窯和岐伯鼎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今天的鬥寶大會三甲排名出來之後,這次活動就算圓滿結束的時候,沐老卻突然開口了……
“各位!今年的鬥寶大會非常成功。不過俗話說錦上要添花。我今天還有兩件寶貝要讓大家看看,也算是給今年的大會錦上添花了!”
就在沐老的話音剛落之時,沐蓉領著林輝和傅江兩人從院子外邊走了進來。
林、傅二人每人都捧著一個木托盤,托盤上邊放著的東西還特意用紅布罩了起來。
當他們講托盤放在主席台上之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沐老身上。隻見他輕輕地揭開了一塊紅布之後,一隻薄胎青瓷大碗出現了。
關毅看得很清楚,這隻碗的“底座”正是那個“五龍護寶機關盒”。
根據他的斷代這隻碗應該是在公元956年左右的五代末期。根據這碗的樣式和色澤他大膽的推測這隻碗應該就是人們口口相傳的柴、汝、官、哥、定五大名窯之首“柴窯”的器物。
隻不過這柴窯隻聞其名,不見傳世品,也未發現窯址而很少為人所知。他也沒有什麽參照物,所以很難確定。
就看沐老和任老他們這些老行尊是如何判定的了。
“這……這是柴窯?”
沐老並沒有開口,卻是離他最近的任老一語道破了這隻碗的真身。
“柴窯?這不大可能吧?”台下的人群中曹瑞德一句話立刻將大家的視線轉移到了他身上。
曹瑞德從旁人的目光中看得出來在疑惑的同時還有些鄙夷。
就憑他這年紀這身份,還能質疑任老的判斷。
不過任老倒是沒有任何的不快,他仔仔細細看了好一會兒之後,非常肯定的說道:“這就是柴窯!我家就有類似的瓷片。胎質、密度、釉質、紋飾無一不符合柴窯的特點……”
柴窯是以五代時後周皇帝周世宗柴榮之姓命名的窯口,是曆史上著名的禦窯。據說當製瓷工匠向皇帝請示燒造款式和對產品的具體要求時,柴榮說:“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工匠們便按照要求苦心設計、精心製作,終於燒出“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的產品。燒出的瓷器滋潤細膩、有細小開片,技藝精絕,為當時諸窯之冠。
柴窯的產品有限,瓷片又薄,所以傳世的柴窯器很少見整器,大多為碎片。即便如此由於其稀世罕有,這些柴窯碎片亦有非常大的收藏價值,有“片柴值千金”之說。
任老家收藏的柴窯瓷片就是屬於這類收藏。
“這柴窯大碗是小沐你的藏品?你怎麽從來沒跟我說過……這也太小氣了吧?”任老對沐老抱怨道。
沐老微笑著指了指關毅說道:“這不是我的,這是關毅從這個五龍護寶機關盒裏發現的!”
“你這徒弟運氣可是好的逆天了……”
任老的話還沒說完,沐老又掀開了一塊紅布說道:“這件寶貝也是他的!等您老看完了這東西再說這話也不過分!”
一個形製古樸的青銅鼎出現在了人們的麵前。
這個鼎一出現,立刻有人離席跑到了沐老身邊。
“夏鼎!”
作為國內青銅器首席鑒定專家的夏聞鍾,生於燕京金石世家,是北派“古銅章”第四代傳人。
他也是受邀來參加鬥寶大會的專家之一,今天他感到比較遺憾的就是沒有一件能夠稱得上是“重器”的青銅器現世。
可沒想到就在鬥寶大會進入尾聲的時候,會出現這麽一件夏鼎!
“聞鍾老弟!你可看走眼了哦!”沐老聽到他說出夏鼎兩個字的時候笑著更正道。
“我怎麽看走眼了?這明明就是夏鼎的形製……”夏聞鍾雖然比較自信,但聽到沐老的話之後還是翻來覆去又看了好一會兒才反駁道。
沐老笑著拿出了一份碳十四的鑒定結果。
公元前2632年!
夏聞鍾看著這鑒定結果上寫的年代,一下子懵了……
公元前2632年,正是華夏曆史上的軒轅黃帝的時代!
史學上所稱的“青銅時代”就是從夏商周直至秦漢,時間跨度約為兩千年左右,這也是青銅器從發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輝煌期。
還從來沒聽說過軒轅黃帝時代就已經有青銅器出現的說法呢。
“這……這不可能!”夏聞鍾脫口而出的話他自己都有點不敢確定。
碳十四“碳定年法”的權威性和科學性很難讓人質疑的。
可這事還沒完,沐老又將這鼎翻了個麵,用手指按住了兩個魚眼凸起,“哢嗒”一聲內外鼎分體之後露出了這鼎的本來麵目。
“這……這銘文!這……這不對啊!”夏聞鍾看到那些銘文之後更是腦子裏一片空白,全都搞糊塗了。
雖然有部分文字有些變形,但這銘文分明就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
商文夏鼎,加上這碳十四所確定的軒轅黃帝時代。這麽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竟然在一個鼎上出現了。
夏聞鍾還是頭迴見到這麽詭異的器物。
沐老指著那銘文說道:“這內外鼎上的銘文,是以伏羲先天十六卦的方式鐫刻的,根據易學研究會的李老推演解讀出了一篇《岐黃要義》,經過我們的初步研究,應該屬於《黃帝內經》的原稿正文……”
聽到沐老這話,全場一片嘩然。
麵對著如此多的證據,已經可以基本判定這並非臆造之物。
出自軒轅黃帝時代的青銅鼎,鐫刻著華夏醫書之源的原本,而且是以已經失傳的伏羲十六卦的方式加密的……
有史以來第一件青銅器!
第一篇醫學著述!
第一份加密文!
可以說這隻鼎的出現將打破所有人類已知的曆史認知,很多學科都將因為它而重新定義!
“軒轅鼎!”有人脫口而出給這隻鼎命名道。
就在這時,關毅卻開口說道:“這隻鼎的原主人是海州中醫世家韋老,雖然他們家在抗戰時期遺失了這隻鼎,但根據他們家傳的曆史,這隻鼎的本名是岐伯鼎。”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今天的鬥寶大會三甲排名出來之後,這次活動就算圓滿結束的時候,沐老卻突然開口了……
“各位!今年的鬥寶大會非常成功。不過俗話說錦上要添花。我今天還有兩件寶貝要讓大家看看,也算是給今年的大會錦上添花了!”
就在沐老的話音剛落之時,沐蓉領著林輝和傅江兩人從院子外邊走了進來。
林、傅二人每人都捧著一個木托盤,托盤上邊放著的東西還特意用紅布罩了起來。
當他們講托盤放在主席台上之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沐老身上。隻見他輕輕地揭開了一塊紅布之後,一隻薄胎青瓷大碗出現了。
關毅看得很清楚,這隻碗的“底座”正是那個“五龍護寶機關盒”。
根據他的斷代這隻碗應該是在公元956年左右的五代末期。根據這碗的樣式和色澤他大膽的推測這隻碗應該就是人們口口相傳的柴、汝、官、哥、定五大名窯之首“柴窯”的器物。
隻不過這柴窯隻聞其名,不見傳世品,也未發現窯址而很少為人所知。他也沒有什麽參照物,所以很難確定。
就看沐老和任老他們這些老行尊是如何判定的了。
“這……這是柴窯?”
沐老並沒有開口,卻是離他最近的任老一語道破了這隻碗的真身。
“柴窯?這不大可能吧?”台下的人群中曹瑞德一句話立刻將大家的視線轉移到了他身上。
曹瑞德從旁人的目光中看得出來在疑惑的同時還有些鄙夷。
就憑他這年紀這身份,還能質疑任老的判斷。
不過任老倒是沒有任何的不快,他仔仔細細看了好一會兒之後,非常肯定的說道:“這就是柴窯!我家就有類似的瓷片。胎質、密度、釉質、紋飾無一不符合柴窯的特點……”
柴窯是以五代時後周皇帝周世宗柴榮之姓命名的窯口,是曆史上著名的禦窯。據說當製瓷工匠向皇帝請示燒造款式和對產品的具體要求時,柴榮說:“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工匠們便按照要求苦心設計、精心製作,終於燒出“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的產品。燒出的瓷器滋潤細膩、有細小開片,技藝精絕,為當時諸窯之冠。
柴窯的產品有限,瓷片又薄,所以傳世的柴窯器很少見整器,大多為碎片。即便如此由於其稀世罕有,這些柴窯碎片亦有非常大的收藏價值,有“片柴值千金”之說。
任老家收藏的柴窯瓷片就是屬於這類收藏。
“這柴窯大碗是小沐你的藏品?你怎麽從來沒跟我說過……這也太小氣了吧?”任老對沐老抱怨道。
沐老微笑著指了指關毅說道:“這不是我的,這是關毅從這個五龍護寶機關盒裏發現的!”
“你這徒弟運氣可是好的逆天了……”
任老的話還沒說完,沐老又掀開了一塊紅布說道:“這件寶貝也是他的!等您老看完了這東西再說這話也不過分!”
一個形製古樸的青銅鼎出現在了人們的麵前。
這個鼎一出現,立刻有人離席跑到了沐老身邊。
“夏鼎!”
作為國內青銅器首席鑒定專家的夏聞鍾,生於燕京金石世家,是北派“古銅章”第四代傳人。
他也是受邀來參加鬥寶大會的專家之一,今天他感到比較遺憾的就是沒有一件能夠稱得上是“重器”的青銅器現世。
可沒想到就在鬥寶大會進入尾聲的時候,會出現這麽一件夏鼎!
“聞鍾老弟!你可看走眼了哦!”沐老聽到他說出夏鼎兩個字的時候笑著更正道。
“我怎麽看走眼了?這明明就是夏鼎的形製……”夏聞鍾雖然比較自信,但聽到沐老的話之後還是翻來覆去又看了好一會兒才反駁道。
沐老笑著拿出了一份碳十四的鑒定結果。
公元前2632年!
夏聞鍾看著這鑒定結果上寫的年代,一下子懵了……
公元前2632年,正是華夏曆史上的軒轅黃帝的時代!
史學上所稱的“青銅時代”就是從夏商周直至秦漢,時間跨度約為兩千年左右,這也是青銅器從發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輝煌期。
還從來沒聽說過軒轅黃帝時代就已經有青銅器出現的說法呢。
“這……這不可能!”夏聞鍾脫口而出的話他自己都有點不敢確定。
碳十四“碳定年法”的權威性和科學性很難讓人質疑的。
可這事還沒完,沐老又將這鼎翻了個麵,用手指按住了兩個魚眼凸起,“哢嗒”一聲內外鼎分體之後露出了這鼎的本來麵目。
“這……這銘文!這……這不對啊!”夏聞鍾看到那些銘文之後更是腦子裏一片空白,全都搞糊塗了。
雖然有部分文字有些變形,但這銘文分明就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
商文夏鼎,加上這碳十四所確定的軒轅黃帝時代。這麽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竟然在一個鼎上出現了。
夏聞鍾還是頭迴見到這麽詭異的器物。
沐老指著那銘文說道:“這內外鼎上的銘文,是以伏羲先天十六卦的方式鐫刻的,根據易學研究會的李老推演解讀出了一篇《岐黃要義》,經過我們的初步研究,應該屬於《黃帝內經》的原稿正文……”
聽到沐老這話,全場一片嘩然。
麵對著如此多的證據,已經可以基本判定這並非臆造之物。
出自軒轅黃帝時代的青銅鼎,鐫刻著華夏醫書之源的原本,而且是以已經失傳的伏羲十六卦的方式加密的……
有史以來第一件青銅器!
第一篇醫學著述!
第一份加密文!
可以說這隻鼎的出現將打破所有人類已知的曆史認知,很多學科都將因為它而重新定義!
“軒轅鼎!”有人脫口而出給這隻鼎命名道。
就在這時,關毅卻開口說道:“這隻鼎的原主人是海州中醫世家韋老,雖然他們家在抗戰時期遺失了這隻鼎,但根據他們家傳的曆史,這隻鼎的本名是岐伯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