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晨,辰時末,蘇青陽在交代完了各種事宜之後,便準備盡快離開聖京城,趕往北方。
臨走之前,李鶯鶯緊緊握著蘇青陽的手,久久不願鬆開,雙眼之中更是泛著淚光。
這一次分別,與之前那次外出遊曆,可是完全不同,她知道,自己兒子是要去跟妖族作戰。
她雖身為女子,也從未見過妖族,但是對於戰場的風險,她多少也是能夠明白的。
“青陽啊,不管怎麽說,保住自身最為重要,很多時候,不必過於逞強,明白嗎?”
李鶯鶯說著說著,眼淚就已經不爭氣地落了下來,她實在有些擔心,自己如此懂事的兒子,若是真有個三長兩短,那她該怎麽麵對。
蘇青陽也是微微有些動容,前世不曾享受過父母對自己的關懷,這一世能夠擁有對自己如此關愛的雙親,他內心之中也很感激。
此時聽聞李鶯鶯的囑托,蘇青陽隻覺心頭溫暖,連連點頭。
之後,蘇文亮又將他喊到一旁,低聲說道:“青陽啊,大男人有擔當那是應該的,正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在沒有性命之憂的前提之下,能夠多殺一頭妖族,就多殺一頭,男子漢受點傷算什麽!”
蘇青陽淡笑著點了點頭。
“還有啊,與人來往之時,要多留個心眼,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經過了這一次的劫難,蘇文亮也是謹慎了許多。
他實在沒有想到,自己的那位長兄,竟然會如此心狠手辣,竟然想要借助戶部尚書之手,將自己徹底鏟除掉。
他們二人,那可是親骨肉啊!
連親兄弟之間都有這般可怕的陰謀,更別說其他那些江湖之上形形色色之人。
當然,那蘇文山、蘇長風一家,也都沒有善終,在劉觀落網之後,他們一家三口也很快被逮捕,想來此時應該已經被關進了天牢之中,等待著刑部的發落。
正當蘇青陽與幾人告別之時,他突然抬頭看向南側城門,先是微微一愣,隨即臉上就洋溢出淡淡笑意。
因為,他察覺到了一股熟悉的氣息,是某位老熟人迴城了。
不多久,城門口出現一位身穿白色儒衫的少年,卻見此人劍眉星目,麵若冠玉,氣質文雅似仙。
周圍不少人感受到了一股異常的暖意一下子包裹了全身,如沐春風,實在舒坦。
如此翩翩少年郎,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尤其是幾名妙齡少女,在見到這位少年書生之時,更是挪不開眼了,滿臉桃花,一幅花癡模樣。
那少年書生,身後還背著個精細竹簍,看上去像是負笈遊學至此。
可是,當少年郎一開口,百姓們又都很是驚奇,因為此人乃是一口純正的京城口音。
“數月未歸,這聖京城還是一如既往的繁華啊。”
宋辭望著大街之上人來人往的景象,忍不住發出一聲讚歎。
四周的百姓們,都是議論紛紛起來。
“咦,這是哪家的少爺啊,此前是送去了其他嗎?”
“不知道啊,好像從來都不曾見過,長的這般俊秀,當真是人中龍鳳啊。”
“是啊!隻不過,咱們聖京城不就有一座無涯書院嗎?還是國師大人親自開辦的,這少年為何還要舍近求遠呢?”
一時間,街道之上議論之聲不絕於耳。
對此,宋辭卻並沒有做出任何迴應,隻是在眾人詫異的目光之中,向著城內緩步走去。
他剛進城沒多久,便有三名翰林院的官員趕了過來,對著他恭敬行禮。
“恭迎小夫子迴京!”
三人一揖到底,態度極為誠懇。
這一下,更是引來一陣嘩然之聲。
“那些可是翰林院的清貴啊,這少年何德何能,竟然能夠讓三位高官對其如此敬重?”
“哎呦喂,難道是哪家世子殿下,遊學歸來?”
“不可能!即便是世子殿下,也不至於驚動翰林院的清貴高官前來迎接。”
宋辭連忙將三位翰林院官員扶起:“三位前輩對我這麽個小輩,行如此大禮,真是折煞我也。”
其中一位為首官員笑著說道:“小夫子從天問書院學成歸來,將來必定會成為我們大舜朝的頂梁柱,能夠為小夫子帶路,那自然是我們幾人的榮幸呐。”
一聽到“天問書院”四個字,圍觀之人頃刻間就炸開了鍋。
“什麽?我沒聽錯吧?竟然是天問書院的學生?如此年紀,就能從天問書院學成歸來了?”
“能夠拜入天問書院,那定然是咱們大舜朝最頂尖的讀書種子,而且年紀還這般小,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是啊,也不知道這位公子到底是京城哪戶人家的。家族能夠出現這樣一位儒學天才,想來祖上陰德厚重啊!”
對於四周更加驚奇的目光,宋辭依舊沒有絲毫在意,而是對著三位翰林院清貴說道:“三位前輩,請稍等片刻,我要先去見一位故友。”
在三人好奇的目光之中,宋辭看向了不遠處的一道身影,一襲青衫,背著把長劍,江湖氣息濃鬱,正是趕來此地的蘇青陽。
“蘇大哥。”宋辭笑著打了聲招唿。
蘇青陽閃身來到他的身邊,圍著他打量了一大圈,才嘖嘖稱奇道:“這才多久未見,怎麽就成了天問書院的小夫子了?”
宋辭聞言,不免想起自己那位醫道師父,眼神之中閃過一絲落寞,但很快恢複如常:“僥幸而已。”
“僥幸?”蘇青陽撇了撇嘴,“你還沒迴京的時候,我就已經聽說了你的大名,說是近日會有一位儒家天才迴京,我還在猜想著到底是何人。誰能想到,竟然會是你這個小饞蟲。”
蘇青陽剛說完,就有點後悔了,此處人多眼雜,自己見到故友,一時間太過高興,倒是忘了此時的場合了。
宋辭對此倒是並不在意,隻是笑了笑,並未答話。
蘇青陽一把摟住宋辭肩膀,說道:“走,時間正好,去我那酒樓喝兩杯,正好為我送行!”
宋辭並未拒絕,而是詫異道:“怎麽,你這麽快又要走了?”
二人一邊閑聊寒暄著,一邊走向了天闕樓的方向。
隻留下那三位翰林院的高官,大眼瞪小眼,一時間不知所措。
畢竟,宮裏的那位,可還在等著這位小夫子呐!
臨走之前,李鶯鶯緊緊握著蘇青陽的手,久久不願鬆開,雙眼之中更是泛著淚光。
這一次分別,與之前那次外出遊曆,可是完全不同,她知道,自己兒子是要去跟妖族作戰。
她雖身為女子,也從未見過妖族,但是對於戰場的風險,她多少也是能夠明白的。
“青陽啊,不管怎麽說,保住自身最為重要,很多時候,不必過於逞強,明白嗎?”
李鶯鶯說著說著,眼淚就已經不爭氣地落了下來,她實在有些擔心,自己如此懂事的兒子,若是真有個三長兩短,那她該怎麽麵對。
蘇青陽也是微微有些動容,前世不曾享受過父母對自己的關懷,這一世能夠擁有對自己如此關愛的雙親,他內心之中也很感激。
此時聽聞李鶯鶯的囑托,蘇青陽隻覺心頭溫暖,連連點頭。
之後,蘇文亮又將他喊到一旁,低聲說道:“青陽啊,大男人有擔當那是應該的,正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在沒有性命之憂的前提之下,能夠多殺一頭妖族,就多殺一頭,男子漢受點傷算什麽!”
蘇青陽淡笑著點了點頭。
“還有啊,與人來往之時,要多留個心眼,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經過了這一次的劫難,蘇文亮也是謹慎了許多。
他實在沒有想到,自己的那位長兄,竟然會如此心狠手辣,竟然想要借助戶部尚書之手,將自己徹底鏟除掉。
他們二人,那可是親骨肉啊!
連親兄弟之間都有這般可怕的陰謀,更別說其他那些江湖之上形形色色之人。
當然,那蘇文山、蘇長風一家,也都沒有善終,在劉觀落網之後,他們一家三口也很快被逮捕,想來此時應該已經被關進了天牢之中,等待著刑部的發落。
正當蘇青陽與幾人告別之時,他突然抬頭看向南側城門,先是微微一愣,隨即臉上就洋溢出淡淡笑意。
因為,他察覺到了一股熟悉的氣息,是某位老熟人迴城了。
不多久,城門口出現一位身穿白色儒衫的少年,卻見此人劍眉星目,麵若冠玉,氣質文雅似仙。
周圍不少人感受到了一股異常的暖意一下子包裹了全身,如沐春風,實在舒坦。
如此翩翩少年郎,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尤其是幾名妙齡少女,在見到這位少年書生之時,更是挪不開眼了,滿臉桃花,一幅花癡模樣。
那少年書生,身後還背著個精細竹簍,看上去像是負笈遊學至此。
可是,當少年郎一開口,百姓們又都很是驚奇,因為此人乃是一口純正的京城口音。
“數月未歸,這聖京城還是一如既往的繁華啊。”
宋辭望著大街之上人來人往的景象,忍不住發出一聲讚歎。
四周的百姓們,都是議論紛紛起來。
“咦,這是哪家的少爺啊,此前是送去了其他嗎?”
“不知道啊,好像從來都不曾見過,長的這般俊秀,當真是人中龍鳳啊。”
“是啊!隻不過,咱們聖京城不就有一座無涯書院嗎?還是國師大人親自開辦的,這少年為何還要舍近求遠呢?”
一時間,街道之上議論之聲不絕於耳。
對此,宋辭卻並沒有做出任何迴應,隻是在眾人詫異的目光之中,向著城內緩步走去。
他剛進城沒多久,便有三名翰林院的官員趕了過來,對著他恭敬行禮。
“恭迎小夫子迴京!”
三人一揖到底,態度極為誠懇。
這一下,更是引來一陣嘩然之聲。
“那些可是翰林院的清貴啊,這少年何德何能,竟然能夠讓三位高官對其如此敬重?”
“哎呦喂,難道是哪家世子殿下,遊學歸來?”
“不可能!即便是世子殿下,也不至於驚動翰林院的清貴高官前來迎接。”
宋辭連忙將三位翰林院官員扶起:“三位前輩對我這麽個小輩,行如此大禮,真是折煞我也。”
其中一位為首官員笑著說道:“小夫子從天問書院學成歸來,將來必定會成為我們大舜朝的頂梁柱,能夠為小夫子帶路,那自然是我們幾人的榮幸呐。”
一聽到“天問書院”四個字,圍觀之人頃刻間就炸開了鍋。
“什麽?我沒聽錯吧?竟然是天問書院的學生?如此年紀,就能從天問書院學成歸來了?”
“能夠拜入天問書院,那定然是咱們大舜朝最頂尖的讀書種子,而且年紀還這般小,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是啊,也不知道這位公子到底是京城哪戶人家的。家族能夠出現這樣一位儒學天才,想來祖上陰德厚重啊!”
對於四周更加驚奇的目光,宋辭依舊沒有絲毫在意,而是對著三位翰林院清貴說道:“三位前輩,請稍等片刻,我要先去見一位故友。”
在三人好奇的目光之中,宋辭看向了不遠處的一道身影,一襲青衫,背著把長劍,江湖氣息濃鬱,正是趕來此地的蘇青陽。
“蘇大哥。”宋辭笑著打了聲招唿。
蘇青陽閃身來到他的身邊,圍著他打量了一大圈,才嘖嘖稱奇道:“這才多久未見,怎麽就成了天問書院的小夫子了?”
宋辭聞言,不免想起自己那位醫道師父,眼神之中閃過一絲落寞,但很快恢複如常:“僥幸而已。”
“僥幸?”蘇青陽撇了撇嘴,“你還沒迴京的時候,我就已經聽說了你的大名,說是近日會有一位儒家天才迴京,我還在猜想著到底是何人。誰能想到,竟然會是你這個小饞蟲。”
蘇青陽剛說完,就有點後悔了,此處人多眼雜,自己見到故友,一時間太過高興,倒是忘了此時的場合了。
宋辭對此倒是並不在意,隻是笑了笑,並未答話。
蘇青陽一把摟住宋辭肩膀,說道:“走,時間正好,去我那酒樓喝兩杯,正好為我送行!”
宋辭並未拒絕,而是詫異道:“怎麽,你這麽快又要走了?”
二人一邊閑聊寒暄著,一邊走向了天闕樓的方向。
隻留下那三位翰林院的高官,大眼瞪小眼,一時間不知所措。
畢竟,宮裏的那位,可還在等著這位小夫子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