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物理一直是科學研究的熱點領域,全球範圍內規模巨大、耗資巨量的實驗室除了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之外還有米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米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米國德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米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米國費米實驗室、德國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法國摩丹地下試驗室、大名鼎鼎的卡文迪許實驗室、露西亞科研中心庫爾恰托夫研究所、霓虹國家高能物理研究所;以及華國的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華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等等。
但是這些實驗室各有各的利弊,米國的那幾所掛著國家名號的實驗室和國家安全緊密相關,恐怕不會輕易讓一個華國人進去,即使呂丘建改了國籍成為米國公民進入實驗室,想要接觸到最核心的東西也不容易,更別說跨越透明天花板登上高層,讓實驗室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試驗了。
德國、法國、露西亞和霓虹的那幾所也是一樣,他們對於外人的防範比米國這個移民國家還要嚴格許多,況且那些實驗室的投資和研究設施或許還不一定比米國的強。
卡文迪許實驗室就相當於劍橋的物理係,創始人是赫赫有名的電磁場理論奠基人麥克斯韋,繼任者之中也有約瑟夫-約翰-湯姆遜、盧瑟福這樣的大牛;自卡文迪許實驗室誕生到90年,一共培養出29位諾獎得主,實力簡直是令人瞠目結舌。
但他終究是一所大學的實驗室,資金和設備都相對有限,如果是僅僅學習理論知識還可以,想參與甚至是主導大型實驗就完全不夠了!這和呂丘建的需求不匹配。
至於華國的實驗室,現在還隻是起步階段,國家這些年的經濟雖然一直在飛速發展,但花錢的地方也多,遠未到後來錢多的不知道怎麽用了的程度,對這兩個實驗室的支持力度暫時還達不到呂丘建想要的程度。
所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就成了最好的選擇,這個機構的名字許多人或許沒聽說過,但他的研究成果卻幾乎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世界上第一個網站http://info.cern.ch</a>、第一個網絡服務器、第一個網絡瀏覽器world-wide-web就誕生於此,80年代蒂姆-伯納斯-李進入cern的粒子實驗室,那時候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是大家熟悉的丁肇中;在那裏他接受了一個任務,cern委托他開發一個軟件,可以讓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都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快速的共享信息。
到91年,他成功的完成了這一計劃,並將世界帶入到網絡時代當中。
當然互聯網不過是cern的副產品,在高能物理領域它同樣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粒子物理學實驗室,與1954年由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十二個國家聯合發起成立,現在擁有21個成員國。
實驗室坐落在瑞士日內瓦附近,擁有三千多名全職員工。並有來自80個國家的大約6500位科學家和工程師,代表500餘所大學機構,在cern進行試驗。這大約占了世界上的粒子物理學圈子的一半。
除了無與倫比的人才儲備,它還擁有直線加速器、質子同步加速器、超級質子同步加速器、反質子減速器以及最重要的大型強子加速器等超級科研設備。
不包括大型設備的建設,cern每年的預算大概是11億瑞士法郎,這筆費用是歐洲航空航天局的科研經費的兩倍多。在全球範圍內也僅比米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這些吸金怪獸少。
人才、設備、資金這些一樣不缺,而且還沒有其他國家實驗室那種身份限製,起碼在目前,再也沒有比這裏更合適的地方了。
想進入cern的方法有好幾種,一是直接申請去這裏工作或者學習,二是走迂迴路線去和cern有合作關係的高校或者研究所,然後再進到這裏麵去。
呂丘建選擇的是第二條路,原因麽一來華國不是cern的正式成員國,所以華國人很難成為這裏的正式員工;二來想在這裏工作phd的學位是起步價,呂丘建現在隻有一個數學的phd,還不算十分對口。
至於來這裏學習,雖然這裏也有不少華國人通過自己的工作單位交流到這裏來進行長期或者短期的學習,但這一路徑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和cern合作的工作單位,這又轉到了第二條路徑。
國內也有若幹院校和機構和這裏有合作,但是既然要學習,那為什麽不找個更好的導師呢?米國哪裏雖然有威騰和戴森等牛人,可是從哪裏到日內瓦的距離太遠了,遠不如歐洲來的方便。
考慮到距離、和cern關係的密切程度、導師水平等多方因素,呂丘建將選擇的目標定在了德國和法國上麵,這兩個國家距離日內瓦都很近,還是cern的核心發起國之一,也承擔著cern運營費用份額的大頭,在cern裏的地位就相當於常任理事國在聯合國內的地位一般。
至於具體的院校和導師,呂丘建還在進行篩選,他篩選的方法是先找到這兩個國家和cern有合作關係並接收華國留學生的高校,然後找出和cern關係最密切、物理係在世界大學物理係排名中名次較高的那部分,再進入這些院係的官方網頁搜集導師的相關資料。
之後將這些導師列一個表,摸清他們在cern中的地位,搜集他們的論文進行研讀,再根據論文分析他們的學術水平、個人性格等相關信息,最後對各項條件進行打分,從而篩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那個導師,申請他的博士生。
至於對方會不會錄取自己?呂丘建從不擔憂,有愛德華-威騰和弗裏曼-戴森的推薦信,再加上自己的實力,隻要對方不是他倆的死對頭,全球那還有自己去不了的大學?
當然,在這之前他還要通過目標國家的語言考核,就像去英語國家要通過雅思和托福一樣;無論是法語還是德語,呂丘建早已做好了準備,隻要別忘記報名的時間就好。(未完待續。)
但是這些實驗室各有各的利弊,米國的那幾所掛著國家名號的實驗室和國家安全緊密相關,恐怕不會輕易讓一個華國人進去,即使呂丘建改了國籍成為米國公民進入實驗室,想要接觸到最核心的東西也不容易,更別說跨越透明天花板登上高層,讓實驗室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試驗了。
德國、法國、露西亞和霓虹的那幾所也是一樣,他們對於外人的防範比米國這個移民國家還要嚴格許多,況且那些實驗室的投資和研究設施或許還不一定比米國的強。
卡文迪許實驗室就相當於劍橋的物理係,創始人是赫赫有名的電磁場理論奠基人麥克斯韋,繼任者之中也有約瑟夫-約翰-湯姆遜、盧瑟福這樣的大牛;自卡文迪許實驗室誕生到90年,一共培養出29位諾獎得主,實力簡直是令人瞠目結舌。
但他終究是一所大學的實驗室,資金和設備都相對有限,如果是僅僅學習理論知識還可以,想參與甚至是主導大型實驗就完全不夠了!這和呂丘建的需求不匹配。
至於華國的實驗室,現在還隻是起步階段,國家這些年的經濟雖然一直在飛速發展,但花錢的地方也多,遠未到後來錢多的不知道怎麽用了的程度,對這兩個實驗室的支持力度暫時還達不到呂丘建想要的程度。
所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就成了最好的選擇,這個機構的名字許多人或許沒聽說過,但他的研究成果卻幾乎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世界上第一個網站http://info.cern.ch</a>、第一個網絡服務器、第一個網絡瀏覽器world-wide-web就誕生於此,80年代蒂姆-伯納斯-李進入cern的粒子實驗室,那時候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是大家熟悉的丁肇中;在那裏他接受了一個任務,cern委托他開發一個軟件,可以讓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都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快速的共享信息。
到91年,他成功的完成了這一計劃,並將世界帶入到網絡時代當中。
當然互聯網不過是cern的副產品,在高能物理領域它同樣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粒子物理學實驗室,與1954年由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十二個國家聯合發起成立,現在擁有21個成員國。
實驗室坐落在瑞士日內瓦附近,擁有三千多名全職員工。並有來自80個國家的大約6500位科學家和工程師,代表500餘所大學機構,在cern進行試驗。這大約占了世界上的粒子物理學圈子的一半。
除了無與倫比的人才儲備,它還擁有直線加速器、質子同步加速器、超級質子同步加速器、反質子減速器以及最重要的大型強子加速器等超級科研設備。
不包括大型設備的建設,cern每年的預算大概是11億瑞士法郎,這筆費用是歐洲航空航天局的科研經費的兩倍多。在全球範圍內也僅比米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這些吸金怪獸少。
人才、設備、資金這些一樣不缺,而且還沒有其他國家實驗室那種身份限製,起碼在目前,再也沒有比這裏更合適的地方了。
想進入cern的方法有好幾種,一是直接申請去這裏工作或者學習,二是走迂迴路線去和cern有合作關係的高校或者研究所,然後再進到這裏麵去。
呂丘建選擇的是第二條路,原因麽一來華國不是cern的正式成員國,所以華國人很難成為這裏的正式員工;二來想在這裏工作phd的學位是起步價,呂丘建現在隻有一個數學的phd,還不算十分對口。
至於來這裏學習,雖然這裏也有不少華國人通過自己的工作單位交流到這裏來進行長期或者短期的學習,但這一路徑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和cern合作的工作單位,這又轉到了第二條路徑。
國內也有若幹院校和機構和這裏有合作,但是既然要學習,那為什麽不找個更好的導師呢?米國哪裏雖然有威騰和戴森等牛人,可是從哪裏到日內瓦的距離太遠了,遠不如歐洲來的方便。
考慮到距離、和cern關係的密切程度、導師水平等多方因素,呂丘建將選擇的目標定在了德國和法國上麵,這兩個國家距離日內瓦都很近,還是cern的核心發起國之一,也承擔著cern運營費用份額的大頭,在cern裏的地位就相當於常任理事國在聯合國內的地位一般。
至於具體的院校和導師,呂丘建還在進行篩選,他篩選的方法是先找到這兩個國家和cern有合作關係並接收華國留學生的高校,然後找出和cern關係最密切、物理係在世界大學物理係排名中名次較高的那部分,再進入這些院係的官方網頁搜集導師的相關資料。
之後將這些導師列一個表,摸清他們在cern中的地位,搜集他們的論文進行研讀,再根據論文分析他們的學術水平、個人性格等相關信息,最後對各項條件進行打分,從而篩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那個導師,申請他的博士生。
至於對方會不會錄取自己?呂丘建從不擔憂,有愛德華-威騰和弗裏曼-戴森的推薦信,再加上自己的實力,隻要對方不是他倆的死對頭,全球那還有自己去不了的大學?
當然,在這之前他還要通過目標國家的語言考核,就像去英語國家要通過雅思和托福一樣;無論是法語還是德語,呂丘建早已做好了準備,隻要別忘記報名的時間就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