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永安宮的皇後嬪妃們現在心情如何,外麵該發生的還是發生了——
皇上親自傳位,聖旨一字字宣讀出來,文武大臣、皇族宗親聽得一清二楚,絲毫作假的可能性都不存在,所以自然也就無人敢提出任何質疑。
新帝登基,帝號為蒼。
正月初一太上皇宣布退位,所以今年便定為蒼帝元年。
正月初六登基大典。
正月初八正式恢複新年之後的第一個早朝,文武百官於大殿之上叩拜新帝。
年僅十六歲的少年天子一襲合身龍袍,襯得身軀頎長瘦削,清貴俊美的容顏泛著淡漠光澤,眉眼間傾瀉出濃厚的帝王威儀,讓人望而生畏,不由自主地心生臣服。
他站在那裏,就像一個天生的帝王。
尊貴而高不可攀。
滿殿文武竟無一人敢因他的年紀小而心生輕視之心。
九重宮闕,人間至貴。
大權在握,萬民匍匐。
年輕的帝王負手於身後,沉默地注視著眼前這張純金打造的尊貴龍椅,任何人不得覬覦的至尊皇權,突然覺得一人坐著龍椅委時孤單,於是開口吩咐:“德安,明日開始,在龍椅旁設一張鳳椅,朕要與皇後一起聽政。”
此言一出,殿上大臣紛紛大驚。
“這怎麽可以?”
“皇上,萬萬不可!”
“曆來從未有過這樣的規矩,還請皇上三思!”
“後宮不得幹政啊,皇上!”
“請皇上三思!”
帝王眉心微蹙,語氣淡淡:“愛諸位愛卿大可放心,皇後並沒有什麽幹政的想法,隻是朕一日離不開皇後,想她時刻陪在身邊,所以才臨時做下這個決定。”
“可是皇上,這不合規矩——”
“規矩不都是人定的嗎?”夜君陵抿唇,語氣越發淡漠,“朕就是想要皇後陪著,不然早朝的時間就改一改,以後沒什麽大事的話就不必每天上早朝了,這樣你們覺得是否可行?”
滿朝文武錯愕,他們大約都沒有料到皇上會說出如此“昏庸混賬”的話來,皺眉的皺眉,呆愣的呆愣。
好一會兒,才有剛上任的左相大人不疾不徐地開口:“皇上這是想往昏君的方向發展?”
左相顧辭,乃是之前禦山書院裏的太傅,當今天子曾經的老師。
雖說是新官上任,可帝師這身份可不是開玩笑的,其他大臣不約而同地沉默下來,把主場交給顧辭。
“左相大人這是何意?”夜君陵語氣淡淡,“朕與皇後感情篤深,想在龍椅旁設一張鳳椅,便代表證要做個昏君?”
“江山是皇上一個人的江山,朝堂也隻能是男人的朝堂。”顧辭雖是文臣,說話卻直白,“皇上把皇後娘娘安排在朝堂之上,不符合宮中任何一條規矩。”
帝王沉默片刻:“左相大人說得極是。”
群臣聞言,心頭微微一鬆。
皇上這就被說服了?
看來應該是尊師重道起的作用。
“可朕還是想讓皇後陪著。”夜君陵淡笑,笑意卻不達眼底,“諸位愛卿若是覺得不妥,朕就把早朝的時間改一下,以後每日辰時開始早朝議事,一個時辰結束。未議完的事情全部送至於書房,待朕有空了再去處理,各位覺得如何?”
話音落下,滿朝文武呆若木雞。
辰時議事,一個時辰結束?
皇上這是剛即位就打算懶政?
而且還光明正大地在滿朝文武麵前,以如此理所當然的語氣告訴他們,他要當一個懶政的昏君?
不。
皇上這分明是在威脅他們——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們,如果不同意在龍椅旁安置一張鳳椅,那以後隨時會發生君王不早朝之類的事情,到時候別怪皇上沒提醒過他們。
好一個任性的天子。
群臣這兩天還沒從太上皇突然傳位的打擊中迴過神來,對太上皇所做的一係列安排還心有餘悸,此時就要麵對這個任性霸道的少年天子,頓時覺得力不從心。
虧得他們剛才還覺得皇上具有帝王威儀,讓人不由自主的心生敬畏臣服……看來都是錯覺。
顧辭是文臣,當過皇子們的老師,口才和學識自然都無需質疑,可此時他並沒打算用任何道理或者古聖人的言語來跟皇上辯駁。
因為他們剛登基的皇帝陛下明顯是在耍無賴。
殿上一片靜寂。
顧辭淡道:“皇上能保證,皇後娘娘隻是坐在身邊,不涉朝政?”
此言一出,大臣們紛紛詫異,不約而同地轉頭看他。
這什麽意思?
對皇上的決定妥協?
怎麽可能?
就算皇上答應……
就算皇上答應,皇後娘娘也不可能做得到不涉朝政。
在朝堂上不發一言,可是迴去後攻之後呢?枕邊風一吹,他們這些朝臣又能知道什麽?
誰還能整天盯著皇上跟皇後的談話不成?
“朕可以做出保證。”夜君陵平靜地點頭,隨即等其他人迴應,便宣布退朝:“此事就這麽說定了,今天早朝到此為止。顧相,陸相,文閣老,程閣老……”
一連點了十幾個朝中重臣,夜君陵淡道:“隨朕去勤政殿,朕有要事同諸位尊長商議,退朝!”
說罷轉身離去。
德安開口:“退朝——”
“臣等恭送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恭送聲緩緩落音,大臣們靜靜跪了片刻,被點了名的眾位元老想到皇上最後那句“朕有要事同諸位尊長商議”,一時又覺得,皇上其實也就是任性了一些,畢竟少年心性嘛。
皇上和皇後眼下感情正是濃烈的時候,再者皇後的娘家在東陵,也不用擔心外戚專權。
況且皇上對他們這些朝中重臣還是挺尊重的。
一句“尊長”不知是故意還是無意,總之也算是安撫了這些大臣們連日來一直徘徊在心頭的些許忐忑不安。
一朝天子一朝臣。
況且程閣老,文閣老和陸丞相之前都隻是彈劾過太子的人,萬一新帝記仇,登基之後鏟除異己,他們眼下別說勸誡,能不能保住家族性命都很難說。
在太上皇作出諸多縝密安排之後,皇上若要除掉他們,不管是程家還是淩家,都將毫無反抗之力。
皇上親自傳位,聖旨一字字宣讀出來,文武大臣、皇族宗親聽得一清二楚,絲毫作假的可能性都不存在,所以自然也就無人敢提出任何質疑。
新帝登基,帝號為蒼。
正月初一太上皇宣布退位,所以今年便定為蒼帝元年。
正月初六登基大典。
正月初八正式恢複新年之後的第一個早朝,文武百官於大殿之上叩拜新帝。
年僅十六歲的少年天子一襲合身龍袍,襯得身軀頎長瘦削,清貴俊美的容顏泛著淡漠光澤,眉眼間傾瀉出濃厚的帝王威儀,讓人望而生畏,不由自主地心生臣服。
他站在那裏,就像一個天生的帝王。
尊貴而高不可攀。
滿殿文武竟無一人敢因他的年紀小而心生輕視之心。
九重宮闕,人間至貴。
大權在握,萬民匍匐。
年輕的帝王負手於身後,沉默地注視著眼前這張純金打造的尊貴龍椅,任何人不得覬覦的至尊皇權,突然覺得一人坐著龍椅委時孤單,於是開口吩咐:“德安,明日開始,在龍椅旁設一張鳳椅,朕要與皇後一起聽政。”
此言一出,殿上大臣紛紛大驚。
“這怎麽可以?”
“皇上,萬萬不可!”
“曆來從未有過這樣的規矩,還請皇上三思!”
“後宮不得幹政啊,皇上!”
“請皇上三思!”
帝王眉心微蹙,語氣淡淡:“愛諸位愛卿大可放心,皇後並沒有什麽幹政的想法,隻是朕一日離不開皇後,想她時刻陪在身邊,所以才臨時做下這個決定。”
“可是皇上,這不合規矩——”
“規矩不都是人定的嗎?”夜君陵抿唇,語氣越發淡漠,“朕就是想要皇後陪著,不然早朝的時間就改一改,以後沒什麽大事的話就不必每天上早朝了,這樣你們覺得是否可行?”
滿朝文武錯愕,他們大約都沒有料到皇上會說出如此“昏庸混賬”的話來,皺眉的皺眉,呆愣的呆愣。
好一會兒,才有剛上任的左相大人不疾不徐地開口:“皇上這是想往昏君的方向發展?”
左相顧辭,乃是之前禦山書院裏的太傅,當今天子曾經的老師。
雖說是新官上任,可帝師這身份可不是開玩笑的,其他大臣不約而同地沉默下來,把主場交給顧辭。
“左相大人這是何意?”夜君陵語氣淡淡,“朕與皇後感情篤深,想在龍椅旁設一張鳳椅,便代表證要做個昏君?”
“江山是皇上一個人的江山,朝堂也隻能是男人的朝堂。”顧辭雖是文臣,說話卻直白,“皇上把皇後娘娘安排在朝堂之上,不符合宮中任何一條規矩。”
帝王沉默片刻:“左相大人說得極是。”
群臣聞言,心頭微微一鬆。
皇上這就被說服了?
看來應該是尊師重道起的作用。
“可朕還是想讓皇後陪著。”夜君陵淡笑,笑意卻不達眼底,“諸位愛卿若是覺得不妥,朕就把早朝的時間改一下,以後每日辰時開始早朝議事,一個時辰結束。未議完的事情全部送至於書房,待朕有空了再去處理,各位覺得如何?”
話音落下,滿朝文武呆若木雞。
辰時議事,一個時辰結束?
皇上這是剛即位就打算懶政?
而且還光明正大地在滿朝文武麵前,以如此理所當然的語氣告訴他們,他要當一個懶政的昏君?
不。
皇上這分明是在威脅他們——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們,如果不同意在龍椅旁安置一張鳳椅,那以後隨時會發生君王不早朝之類的事情,到時候別怪皇上沒提醒過他們。
好一個任性的天子。
群臣這兩天還沒從太上皇突然傳位的打擊中迴過神來,對太上皇所做的一係列安排還心有餘悸,此時就要麵對這個任性霸道的少年天子,頓時覺得力不從心。
虧得他們剛才還覺得皇上具有帝王威儀,讓人不由自主的心生敬畏臣服……看來都是錯覺。
顧辭是文臣,當過皇子們的老師,口才和學識自然都無需質疑,可此時他並沒打算用任何道理或者古聖人的言語來跟皇上辯駁。
因為他們剛登基的皇帝陛下明顯是在耍無賴。
殿上一片靜寂。
顧辭淡道:“皇上能保證,皇後娘娘隻是坐在身邊,不涉朝政?”
此言一出,大臣們紛紛詫異,不約而同地轉頭看他。
這什麽意思?
對皇上的決定妥協?
怎麽可能?
就算皇上答應……
就算皇上答應,皇後娘娘也不可能做得到不涉朝政。
在朝堂上不發一言,可是迴去後攻之後呢?枕邊風一吹,他們這些朝臣又能知道什麽?
誰還能整天盯著皇上跟皇後的談話不成?
“朕可以做出保證。”夜君陵平靜地點頭,隨即等其他人迴應,便宣布退朝:“此事就這麽說定了,今天早朝到此為止。顧相,陸相,文閣老,程閣老……”
一連點了十幾個朝中重臣,夜君陵淡道:“隨朕去勤政殿,朕有要事同諸位尊長商議,退朝!”
說罷轉身離去。
德安開口:“退朝——”
“臣等恭送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恭送聲緩緩落音,大臣們靜靜跪了片刻,被點了名的眾位元老想到皇上最後那句“朕有要事同諸位尊長商議”,一時又覺得,皇上其實也就是任性了一些,畢竟少年心性嘛。
皇上和皇後眼下感情正是濃烈的時候,再者皇後的娘家在東陵,也不用擔心外戚專權。
況且皇上對他們這些朝中重臣還是挺尊重的。
一句“尊長”不知是故意還是無意,總之也算是安撫了這些大臣們連日來一直徘徊在心頭的些許忐忑不安。
一朝天子一朝臣。
況且程閣老,文閣老和陸丞相之前都隻是彈劾過太子的人,萬一新帝記仇,登基之後鏟除異己,他們眼下別說勸誡,能不能保住家族性命都很難說。
在太上皇作出諸多縝密安排之後,皇上若要除掉他們,不管是程家還是淩家,都將毫無反抗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