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交流群::6777742

    佛陀在拘屍那拉城的沙羅雙樹間涅盤。

    這種樹的葉子是叢生的,葉長圓形,開花時期,花蕊繽紛而下,鋪滿地上。

    佛祖釋迦牟尼晚年居住在王舍城。相傳,他曾多次召集住在那裏的僧人,向他們講了有關保持僧侶們心態恆定的原則,要求他們“依法而不依他處”,然後離開王舍城北行,開始了他最後的遊化。

    他帶領弟子們,經過那爛陀、波吒厘弗多羅,渡恆河,到達吠舍離,受到了在當地一位富裕的妓女的供奉。

    以後便來到吠舍離附近的竹林村。

    時值雨季,釋迦牟尼決定在那裏安居,留阿難陀一人隨從,其餘弟子均分散到各處居住。在雨季中,他患了重病。雨季過後,他不顧自己的重病,又繼續起程,向西北地區巡遊講說。到了南末羅國的婆瓦村,由於饑餓,便找到了一位駐錫鐵匠純陀的芒果林中,並吃了他供獻的食物。吃了之後,釋迦牟尼中毒腹寫,病情更加嚴重了。

    行至離拘屍那迦城(今印度聯合聯合邦迦夏城)附近的希拉尼耶伐底河邊的娑羅林,在兩棵裟欏樹之間,右脅而臥,半夜入滅。

    臨終前,他告誡弟子要依照法度循序漸進地修行。又為求見的婆羅門須跋陀羅說法,使他成為最後一個弟子。終年80歲。而後,裟欏雙樹成為了佛教神聖而不可侵犯的象征,也代表著對人生的大徹大悟與一種超然的境界。

    而這個故事就是從裟欏雙樹園開始的,佛祖入滅之際,身邊四方各有裟欏雙樹一株,俱是一枯一榮。東方雙樹意為“常與無常”,南方雙樹意為“樂與無樂”,西方雙樹意為“我與無我”,北方雙樹意為“淨與無淨。”

    所謂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佛祖坐臥紅塵,看雙樹一枯一榮,參浮生非假非空。

    自鴻鈞老祖開天辟地以來,世間五百年一小劫,一千年一大劫,天數即是劫數,劫數即是天數。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便是應了此道,此道即為天道。

    五百年前。

    冥界陳兵數百萬於仙冥結界附近,而當時的冥王也身負“綠煞”以及“殺神”兩種蓋世魔功。本來一場血戰即將開始,冥界也會隨著戰鬥的勝利而一統仙界,而冥王為了避免重大的傷亡答應了仙界,隻身前往西天靈山比武,後來一去不迴,冥界大軍一時群雄無首,很快便潰散了,從此之後冥界一蹶不振。

    民間傳說,每到天劫的時候,必有靈性之物轉世。

    五百年後,三界將要麵臨的是千年天劫,這就是本書故事的開始。四株裟欏雙樹應劫而落入六道,憐我世人,慈航普渡,除魔護法……

    “六道”,是生死輪迴的六個去處:地獄、餓鬼、畜生、天、人、修羅。眾生死後視乎所作的業的善惡傾向而投胎到六個不同的境地,善的入三善道(前三者)惡的入後三惡道(後三者)不斷重複流轉,非經修行證悟則無有出期。而四株裟欏雙樹,究竟輪迴如何,破劫怎樣,世間又有如何的劫數……請看第一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裟欏雙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霧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霧竹並收藏裟欏雙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