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宛離洛陽不足千裏,司馬懿兵敗的消息迅速傳至京畿,引起洛陽朝野的震動。
尚書台內,尚書令陳矯得聞此消息,忍不住說道:“退敵之大事皆寄於張郃之上,今荊宛之兵大敗,大事未成而已夭亡。那諸葛亮久治國事,初出茅廬用兵,今怎能勝驃騎與前將軍二人!”
陳矯繃不住了,曹魏用兵最強者蓋張郃、司馬懿、曹真三人,今張郃、司馬懿二人聯手若打不過霍峻尚能理解,但今卻打不過初出茅廬的諸葛亮,實在令人難以相信,且還讓人匪夷所思。
“陳令君,今事已至此,宜當上報與陛下!”侍郎說道。
陳矯長歎了口氣,說道:“且報於陛下,看陛下有何補救之策!”
陳矯作為尚書令,了解曹叡與劉曄製定田忌賽馬之策,同樣他也支持這一方案。他雖不懂兵事,但卻了解田忌賽馬與先易後難。
他與不少將領、文臣意見相同,諸葛亮為南漢北伐三路軍裏最弱的統率,可歸為下馬。先擊敗諸葛亮,不僅能鼓舞士氣,還能有富餘的兵力支援齊魯。
但爆發的潦口之戰,卻狠狠地打了他與他們的臉。諸葛亮根本就不是軟柿子,而是扮豬吃老虎,擊敗張郃、司馬懿二人,讓他們所渴望的田忌賽馬之策在第一步就破滅。
不僅於此,計策的失敗非此役的全部影響,更重要的是曹魏高層們開始擔憂,甚至為當前局勢而苦惱。畢竟田忌賽馬之策的優勢階段,不就是希望利用自己的上馬擊敗中馬或下馬嗎?
當下事實卻在告訴他們,自己家所看重的上馬還不如對方的中馬或下馬,己方所製定的方略從一開始就是失敗,且自己沒有可靠的將領能與之抗衡,這種會給人一種喘不過氣的無力之感。
當下陳矯之心情便是如此,他已隱隱思索漢室北伐,一統天下之趨勢是否真的無法阻擋!
深思少許,陳矯看向司徒陳群,問道:“司徒,今荊宛兵敗,司馬懿敗守淯水,將如何是好?”
聞言,陳群不禁想起許昌南門崩塌一事,微歎了口氣,說道:“盡人事,聽天命。不壞國事,盡忠職守,為你我文臣之職!”
話是這麽說,陳群已是打算在今日歸府,與筆友諸葛亮通信,聯絡下雙方感情。畢竟他早些年算是劉備帳下臣子,僅事出有因,且為家族而考慮,不得已為呂布、曹操效力。
假如有一天,南漢真打到洛陽,或是有滅曹魏之趨勢,他靠著與諸葛亮的關係,未必不能得到善待。
當然了,以他在曹魏的權勢,魏國如能與南漢分治最好。畢竟他在曹魏可以當司徒,而他到南漢最多當散官。
聽著陳群這般言語,陳矯則是想起自己家鄉,其為廣陵東陽縣人,今已被南漢所據。
且不言陳群、陳矯二人因潦口兵敗而心思雜亂,身處宮中的曹叡得聞兵敗之事,差點被氣暈過去。
氣急敗壞的曹叡,在打砸他所見到的一切,罵道:“張郃誤朕啊!”
劉放本欲上前勸話,但曹叡隨手將瓷器猛地砸到他跟前,將他當場嚇住。
“張郃妄你身經百戰,今竟連區區誘敵之策都不識破不了!”
曹叡發泄一通,罵道:“若非司馬懿用兵得當,荊宛軍事必毀在你手上!”
言語間,曹叡想起為他出餿主意的劉曄,更是氣不打一處來,說道:“劉子揚自詡有匡扶天下之能,今若無他獻田忌賽馬之策,或是舉薦張郃用兵,豈會有今日之敗!”
不粘鍋的曹叡罵完劉曄、張郃二人火氣漸消了許多,理智也漸漸恢複。
曹叡臉色陰沉,吩咐道:“來人,召文武左右入宮議事!”
“對了,打掃房屋!”
“諾!”
曹叡為了保持君主的威嚴,不敢讓外人知曉他破防之事。
良久之後,得聞兵敗消息的諸臣,姍姍來遲,向曹叡行以臣禮之後,方才坐下。
曹叡環視眾人,神情冷峻,問道:“今潦口兵敗,驃騎將軍請罪辭位,不知諸君有何高見?”
眾人互相對視幾眼,短時之內,不知該說些什麽,皆陷入沉默當中。
少許過後,司徒陳群率先開口,說道:“稟陛下,是役之前,驃騎將軍疑諸葛亮有詐,勸阻暫緩用兵。今不得已出兵遭敗,故以群之見不宜懲處,當好生勸慰。”
“正是!”
吳質說道:“陛下,諸葛亮非無謀之輩,張郃將軍因輕敵而遭敗績,而驃騎將軍早已識破諸葛亮之計。今禦敵之任當托於驃騎將軍,令其對戰諸葛亮,看能否尋機破之。”
“驃騎將軍真知灼見,宜當重用!”楊暨說道。
“臣附議!”
之前勸曹叡聽取司馬懿言語的官吏,好似證明了他們的正確性,紛紛得意出列言語,勸曹叡重用司馬懿。而勸曹叡采納張郃計策的官吏,因短期失去了話語權,陷入了沉默。
曹叡微微頷首,感歎說道:“朕遠在千裏之外,難知戰場形勢,故驃騎將軍之語,朕多有疑慮,唯行舊時之策。諸葛亮雖初出茅廬,但卻用兵狡詐,非驃騎將軍不可敵之。”
說著,曹叡吩咐劉放,說道:“代朕擬詔,好生安撫驃騎將軍,言京畿門戶皆賴卿矣!”
“諾!”
“陛下,那張將軍預判形勢出錯,當如何處置?”吳質不忘踩張郃一腳,問道。
“陛下,張將軍雖建言有失,但卻是為國而憂。今大戰在即,臣以為不宜懲罰大將,言語警告即可!”陳群說道。
“今值用人之際,不可貶斥大將,以傷將士之心。”衛臻說道:“且張將軍既為副將,無用兵出戰之權。若不懲驃騎將軍,何能懲張將軍乎?”
“驃騎將軍善料局勢,力阻出兵;前將軍貪功心切,執意用武。今之所以兵敗事,非我軍無能,皆在前將軍貪功矣!”吳質說道。
聽著眾人關於分鍋的爭吵,曹叡竟有些疲了,揮了揮手,說道:“罰前將軍張郃俸祿一年以為懲罰,令其聽候驃騎將軍軍令。如有違令不從之事,兩罪並罰之!”
“陛下英明!”陳群與眾人恭維道。
吳質雖無法重懲張郃,但見到幫助司馬懿徹底掌握軍權,則也是心滿意足。
曹叡不想過分糾結責任承擔之事,轉而問道:“今潦口兵敗,我軍死傷近兩萬人,已無力分兵東進,需專禦諸葛亮北上。田忌賽馬之策被破,不知諸君可有高論?”
潦口兵敗,牛金、賈嗣戰死,精銳多有折損,曹魏已失去在荊宛戰場的主動權。若無兵馬支援,可以料想在接下來的時間裏,荊宛局勢將進入漢攻魏守階段。
田忌賽馬之策的幻滅,即意味著曹叡必須拿出新的解決方案,以應對南漢的北伐。
衛臻沉吟少許,說道:“稟陛下,欲解今下之局勢,除派兩萬新兵增援關西,令大司馬擊破陸遜,轉走武關道南下,夾擊諸葛亮外,別無他法!”
在擊敗諸葛亮計劃破滅的情況下,如欲解今下之危局,唯有將目光看向關西,即讓曹真擊敗陸遜,而後抽調關西兵馬從武關南下,側翼夾擊諸葛亮所部。
至於新兵兩萬,則是曹叡為了應對兵源緊缺,在本月從河北強征了一批兩萬新兵,今尚在努力訓練中。維護治安有餘,出城野戰大概會兵敗。
曹叡蹙眉說道:“關西兵馬本就少於賊兵,今唯與河西兩麵夾擊方能遏之。且當下除禁軍萬人外,唯新兵兩萬人可用。此兩萬新兵守城有餘,出擊野戰必會兵敗!”
說著,曹叡吸取越級指揮的教訓,說道:“兵法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今大司馬專禦陸遜,如有破敵之策,大司馬必會用兵。如朕過分催促,恐將遭潦口之敗。”
衛臻麵露難色,說道:“如無兵馬可用,唯有坐觀三將禦敵,凡有一將取勝,三路兵馬將會陸續撤軍。”
“那以卿之意,欲令朕坐觀三路兵馬成敗?”曹叡問道。
“恕臣學識淺薄,不足以為陛下分憂!”衛臻拱手致歉說道。
曹叡不願為難衛臻,說道:“非朕不願從卿之言,僅是朕為齊魯而憂!”
關西得有陳倉堅城及山水優勢,加之曹真軍略出眾,曹叡不會為關西形勢而憂。
荊宛雖無陳倉那般堅城,但以當下局麵,背靠京畿輸血,司馬懿又能識別諸葛亮奸計,兩軍相持應無大問題。
齊魯則是曹叡最為擔心的地方,今無了張郃兵馬支援,意味著孫權、王淩要自我抵禦霍峻大軍。
雖說有彭城、穆陵之險,但不代表齊魯可以高枕無憂。如以穆陵為例子,它雖是齊南天險,但不代表入齊唯有此道。甚至也不代表不可繞道。
衛臻思考良久,說道:“陛下如憂齊魯,不如下詔告誡車騎將軍與劉軍師,讓其切莫與霍峻交戰,嚴加守備,堅守城隘即可。”
說著,衛臻指出說道:“陸遜從隴右出兵,其糧草之豐富不及江漢。今有郭淮出兵襲擾,未必不能讓其撤軍。陸遜若因缺糧而撤軍,則關中之兵可用矣!”
“且如衛卿之語,下詔責令孫、劉二將堅守,觀郭淮出兵襲隴之成效。”曹叡說道。
“陛下高見!”
ps:明天繼續三更。
(本章完)
尚書台內,尚書令陳矯得聞此消息,忍不住說道:“退敵之大事皆寄於張郃之上,今荊宛之兵大敗,大事未成而已夭亡。那諸葛亮久治國事,初出茅廬用兵,今怎能勝驃騎與前將軍二人!”
陳矯繃不住了,曹魏用兵最強者蓋張郃、司馬懿、曹真三人,今張郃、司馬懿二人聯手若打不過霍峻尚能理解,但今卻打不過初出茅廬的諸葛亮,實在令人難以相信,且還讓人匪夷所思。
“陳令君,今事已至此,宜當上報與陛下!”侍郎說道。
陳矯長歎了口氣,說道:“且報於陛下,看陛下有何補救之策!”
陳矯作為尚書令,了解曹叡與劉曄製定田忌賽馬之策,同樣他也支持這一方案。他雖不懂兵事,但卻了解田忌賽馬與先易後難。
他與不少將領、文臣意見相同,諸葛亮為南漢北伐三路軍裏最弱的統率,可歸為下馬。先擊敗諸葛亮,不僅能鼓舞士氣,還能有富餘的兵力支援齊魯。
但爆發的潦口之戰,卻狠狠地打了他與他們的臉。諸葛亮根本就不是軟柿子,而是扮豬吃老虎,擊敗張郃、司馬懿二人,讓他們所渴望的田忌賽馬之策在第一步就破滅。
不僅於此,計策的失敗非此役的全部影響,更重要的是曹魏高層們開始擔憂,甚至為當前局勢而苦惱。畢竟田忌賽馬之策的優勢階段,不就是希望利用自己的上馬擊敗中馬或下馬嗎?
當下事實卻在告訴他們,自己家所看重的上馬還不如對方的中馬或下馬,己方所製定的方略從一開始就是失敗,且自己沒有可靠的將領能與之抗衡,這種會給人一種喘不過氣的無力之感。
當下陳矯之心情便是如此,他已隱隱思索漢室北伐,一統天下之趨勢是否真的無法阻擋!
深思少許,陳矯看向司徒陳群,問道:“司徒,今荊宛兵敗,司馬懿敗守淯水,將如何是好?”
聞言,陳群不禁想起許昌南門崩塌一事,微歎了口氣,說道:“盡人事,聽天命。不壞國事,盡忠職守,為你我文臣之職!”
話是這麽說,陳群已是打算在今日歸府,與筆友諸葛亮通信,聯絡下雙方感情。畢竟他早些年算是劉備帳下臣子,僅事出有因,且為家族而考慮,不得已為呂布、曹操效力。
假如有一天,南漢真打到洛陽,或是有滅曹魏之趨勢,他靠著與諸葛亮的關係,未必不能得到善待。
當然了,以他在曹魏的權勢,魏國如能與南漢分治最好。畢竟他在曹魏可以當司徒,而他到南漢最多當散官。
聽著陳群這般言語,陳矯則是想起自己家鄉,其為廣陵東陽縣人,今已被南漢所據。
且不言陳群、陳矯二人因潦口兵敗而心思雜亂,身處宮中的曹叡得聞兵敗之事,差點被氣暈過去。
氣急敗壞的曹叡,在打砸他所見到的一切,罵道:“張郃誤朕啊!”
劉放本欲上前勸話,但曹叡隨手將瓷器猛地砸到他跟前,將他當場嚇住。
“張郃妄你身經百戰,今竟連區區誘敵之策都不識破不了!”
曹叡發泄一通,罵道:“若非司馬懿用兵得當,荊宛軍事必毀在你手上!”
言語間,曹叡想起為他出餿主意的劉曄,更是氣不打一處來,說道:“劉子揚自詡有匡扶天下之能,今若無他獻田忌賽馬之策,或是舉薦張郃用兵,豈會有今日之敗!”
不粘鍋的曹叡罵完劉曄、張郃二人火氣漸消了許多,理智也漸漸恢複。
曹叡臉色陰沉,吩咐道:“來人,召文武左右入宮議事!”
“對了,打掃房屋!”
“諾!”
曹叡為了保持君主的威嚴,不敢讓外人知曉他破防之事。
良久之後,得聞兵敗消息的諸臣,姍姍來遲,向曹叡行以臣禮之後,方才坐下。
曹叡環視眾人,神情冷峻,問道:“今潦口兵敗,驃騎將軍請罪辭位,不知諸君有何高見?”
眾人互相對視幾眼,短時之內,不知該說些什麽,皆陷入沉默當中。
少許過後,司徒陳群率先開口,說道:“稟陛下,是役之前,驃騎將軍疑諸葛亮有詐,勸阻暫緩用兵。今不得已出兵遭敗,故以群之見不宜懲處,當好生勸慰。”
“正是!”
吳質說道:“陛下,諸葛亮非無謀之輩,張郃將軍因輕敵而遭敗績,而驃騎將軍早已識破諸葛亮之計。今禦敵之任當托於驃騎將軍,令其對戰諸葛亮,看能否尋機破之。”
“驃騎將軍真知灼見,宜當重用!”楊暨說道。
“臣附議!”
之前勸曹叡聽取司馬懿言語的官吏,好似證明了他們的正確性,紛紛得意出列言語,勸曹叡重用司馬懿。而勸曹叡采納張郃計策的官吏,因短期失去了話語權,陷入了沉默。
曹叡微微頷首,感歎說道:“朕遠在千裏之外,難知戰場形勢,故驃騎將軍之語,朕多有疑慮,唯行舊時之策。諸葛亮雖初出茅廬,但卻用兵狡詐,非驃騎將軍不可敵之。”
說著,曹叡吩咐劉放,說道:“代朕擬詔,好生安撫驃騎將軍,言京畿門戶皆賴卿矣!”
“諾!”
“陛下,那張將軍預判形勢出錯,當如何處置?”吳質不忘踩張郃一腳,問道。
“陛下,張將軍雖建言有失,但卻是為國而憂。今大戰在即,臣以為不宜懲罰大將,言語警告即可!”陳群說道。
“今值用人之際,不可貶斥大將,以傷將士之心。”衛臻說道:“且張將軍既為副將,無用兵出戰之權。若不懲驃騎將軍,何能懲張將軍乎?”
“驃騎將軍善料局勢,力阻出兵;前將軍貪功心切,執意用武。今之所以兵敗事,非我軍無能,皆在前將軍貪功矣!”吳質說道。
聽著眾人關於分鍋的爭吵,曹叡竟有些疲了,揮了揮手,說道:“罰前將軍張郃俸祿一年以為懲罰,令其聽候驃騎將軍軍令。如有違令不從之事,兩罪並罰之!”
“陛下英明!”陳群與眾人恭維道。
吳質雖無法重懲張郃,但見到幫助司馬懿徹底掌握軍權,則也是心滿意足。
曹叡不想過分糾結責任承擔之事,轉而問道:“今潦口兵敗,我軍死傷近兩萬人,已無力分兵東進,需專禦諸葛亮北上。田忌賽馬之策被破,不知諸君可有高論?”
潦口兵敗,牛金、賈嗣戰死,精銳多有折損,曹魏已失去在荊宛戰場的主動權。若無兵馬支援,可以料想在接下來的時間裏,荊宛局勢將進入漢攻魏守階段。
田忌賽馬之策的幻滅,即意味著曹叡必須拿出新的解決方案,以應對南漢的北伐。
衛臻沉吟少許,說道:“稟陛下,欲解今下之局勢,除派兩萬新兵增援關西,令大司馬擊破陸遜,轉走武關道南下,夾擊諸葛亮外,別無他法!”
在擊敗諸葛亮計劃破滅的情況下,如欲解今下之危局,唯有將目光看向關西,即讓曹真擊敗陸遜,而後抽調關西兵馬從武關南下,側翼夾擊諸葛亮所部。
至於新兵兩萬,則是曹叡為了應對兵源緊缺,在本月從河北強征了一批兩萬新兵,今尚在努力訓練中。維護治安有餘,出城野戰大概會兵敗。
曹叡蹙眉說道:“關西兵馬本就少於賊兵,今唯與河西兩麵夾擊方能遏之。且當下除禁軍萬人外,唯新兵兩萬人可用。此兩萬新兵守城有餘,出擊野戰必會兵敗!”
說著,曹叡吸取越級指揮的教訓,說道:“兵法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今大司馬專禦陸遜,如有破敵之策,大司馬必會用兵。如朕過分催促,恐將遭潦口之敗。”
衛臻麵露難色,說道:“如無兵馬可用,唯有坐觀三將禦敵,凡有一將取勝,三路兵馬將會陸續撤軍。”
“那以卿之意,欲令朕坐觀三路兵馬成敗?”曹叡問道。
“恕臣學識淺薄,不足以為陛下分憂!”衛臻拱手致歉說道。
曹叡不願為難衛臻,說道:“非朕不願從卿之言,僅是朕為齊魯而憂!”
關西得有陳倉堅城及山水優勢,加之曹真軍略出眾,曹叡不會為關西形勢而憂。
荊宛雖無陳倉那般堅城,但以當下局麵,背靠京畿輸血,司馬懿又能識別諸葛亮奸計,兩軍相持應無大問題。
齊魯則是曹叡最為擔心的地方,今無了張郃兵馬支援,意味著孫權、王淩要自我抵禦霍峻大軍。
雖說有彭城、穆陵之險,但不代表齊魯可以高枕無憂。如以穆陵為例子,它雖是齊南天險,但不代表入齊唯有此道。甚至也不代表不可繞道。
衛臻思考良久,說道:“陛下如憂齊魯,不如下詔告誡車騎將軍與劉軍師,讓其切莫與霍峻交戰,嚴加守備,堅守城隘即可。”
說著,衛臻指出說道:“陸遜從隴右出兵,其糧草之豐富不及江漢。今有郭淮出兵襲擾,未必不能讓其撤軍。陸遜若因缺糧而撤軍,則關中之兵可用矣!”
“且如衛卿之語,下詔責令孫、劉二將堅守,觀郭淮出兵襲隴之成效。”曹叡說道。
“陛下高見!”
ps:明天繼續三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