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4年,章武六年,夏五月。
劉備讓徐庶歸京任輔政大臣的手段英明,其空出的江州由諸葛亮開府兼任州牧,而武漢位於江州之中。
霍峻雖處武漢,但卻無法調動中樞資源,需要征求諸葛亮的意見。二者既互相配合,亦互相鉗製。故而南漢朝上非霍峻的一言堂,某些問題上需要諸葛亮配合。
在霍大司馬上台執政兩個多月時間內,在諸葛亮的配合下,憑借霍峻的威名以及諸葛亮的手段,除益州外,餘者諸州郡漸安。
尚書台,議堂內。
霍峻坐於榻上,正與禦史大夫徐庶談討政事。
劉備時期不大用蜀人,除了吳楚士人侵占政治資源外,亦與蜀人自身有關。如王累寧死不降,鄭度歸隱不仕,張鬆降後自大等事,已是惹到劉備。加上為了迴饋楚人,劉備則是不太喜歡用蜀人。
霍峻點了點頭,說道:“孔明、元直之言是為良見,今與國有益,峻安能阻之?”
“仲邈欲令~”
說著,霍峻停頓了半響,再說道:“今益州五郡亂,峻以為宜當借此良機入蜀,且征且撫,征辟賢能高才出仕,或征入公府,或拔為郡縣長官。如此既可開門路與蜀人,亦可省冗官。”
霍峻抿了口茶,說道:“元直既有見解,但說無妨。”
霍峻沉吟良久,問道:“元直可有與孔明談及此事?”
徐庶沉吟少許,說道:“大司馬如欲結案息事,將尚書郎習鬱、縣長熊佳下獄論罪即可。如欲細究,宜當借此事而有所作為。”
書郎習鬱之所以幫熊佳攔截奏疏,因為熊佳妻子為習鬱妹妹。長沙熊氏與襄陽習氏有姻親關係。在習氏的幫襯下,熊佳得以入蜀為官。今習鬱為了熊佳隱瞞瀆職,不斷攔截下唐侃的奏疏。
諸葛亮點頭應和,說道:“蜀中閉塞道路,易生賊亂;南中自恃險遠,殺官長吏。以上二者,如能不收其心,則日後傾國北伐,恐會反複為亂。”
霍峻讓侍從為徐庶奉茶,說道:“君負責此案,不知可有高見教我?”
徐庶非楚人,吳楚二地的利益與他無關。今考慮到政治平衡問題,他必須如實向霍峻匯報。
以霍峻今下的身份,以及南漢麵臨曹丕隨時南征的風險,自然不可能西進巴蜀。今下正兒八經有資格者,唯有丞相諸葛亮了。
至於諸葛亮是否會懷疑霍峻排擠他,隻能說要看霍、葛之間的交情,是否經得起考驗。幸諸葛亮心胸坦蕩,他與霍峻相交十餘年,經曆不少事,豈能不信霍峻?
少許,諸葛亮與徐庶先後入堂,三人互相行禮。
霍峻率先開口,說道:“元直所言之事,今不知孔明意下如何?”
“善!”
唐侃不滿熊佳為瀆職,欲尋督郵彈劾熊佳,但熊佳為楚人背景深厚,彈劾不動。為尋公正,唐侃不斷上疏奏疏,但皆被尚書郎習鬱攔截下來。
汶山郡主簿唐侃,上京狀告縣長荒廢政事。彼時這件案鬧得沸沸揚揚,且還驚動劉備。劉備為核查這件事,特讓徐庶轉遷禦史大夫。
黃元掀起叛亂、唐侃千裏謁京,以上發生兩起的事件,不如看成提醒大漢因當調整政治資源分配的信號。
霍峻微微頷首,說道:“陸伯言能征討蠻夷,卻不能安撫士人,亦不能塑建州郡。是謂平南中之亂易,撫西土之人難。”
“曹丕遣使南下,其意非善。”霍峻笑道。
因劉備以懷柔的方式上位,其為南漢造成的冗官問題不小。如單說南郡、襄陽二郡,其曹吏不下千人。今下不可能為拉攏蜀人,再濫發官職。
其之所以能攔截下奏疏,因縣主簿官職卑微,不入中樞之眼。習鬱本以為唐侃會知難而退,卻不料唐侃這般較真,跋涉數千裏,跑到武漢上疏,攔也攔不住。
徐庶拱了拱手,直言不諱說道:“迴大司馬,尚書台為漢室之樞密,而台郎顯職,仕之通階,宜當重之。自陛下立基開業以來,然多用吳、楚為台郎,或一郡七八人,或一州無一人。此當多寒人心,宜令均平,滿南土士人之望。”
今形勢發生變化,政策因隨之而發生變化。不可用舊時之政,以治今下之世。
徐庶經數月的研究,已查實唐侃案前後經過。都安縣長熊佳自上任的兩年多時間內,因癡迷樗蒲,又好飲酒作樂,政事荒廢,案件堆積。
聞言,霍峻稍微而思,便明白徐庶的意思。
徐庶蹙眉而思,說道:“如大司馬之言,征討南中之人,當征討平亂,而後安撫士人,建設州郡,重塑巴蜀朝秩序。”
尚書台自被劉秀所重用,某種意義上取代了三公九卿的工作職能;後世所耳熟能詳的三省六部製,實際上是從尚書台衍生而出。
“峻初掌朝事不久,勞君請孔明入堂,同商此事。”霍峻說道。
自南中叛亂以來,霍峻就有打算清理南中豪強,或給益、梁二州士人騰位置,或給冗官們安排職務。
諸葛亮聽懂霍峻的意思,笑道:“實如仲邈所言,能入蜀治三州,外平賊亂,能撫民眾,當屬仲邈。然令仲邈入蜀,卻有牛刀小用之嫌。且曹丕動向未知,仲邈身肩重責,不宜輕動。”
霍峻收斂笑容,說道:“益州處西陲,四麵為山,道路閉塞,蜀人安逸,巴人善戰,南人桀驁,易生叛亂。今者入蜀,首在撫人心,次而平南中,繼而複設州郡。”
“我大漢治蜀已有十載,士人百姓漸而歸附,有報國之念,不宜閉塞門路,斷蜀人進仕之心。亮以為當盡時人之器,提賢拔能,出仕任官,以悅蜀人之心。長久以往,恐蜀人不為我之所用,唯望仲邈深思。”
“然也!”
諸葛亮持扇而坐,說道:“先帝因魯王推讓之故,得以入主荊楚,故為撫楚人,先帝多以高官待之。昔下巴蜀,蜀人惡我,寧死不降,寧隱不附,故陛下無意用之。”
“元直,你昨日上呈有關唐侃案細情奏疏,我已仔細閱之。”
“諾!”
“昨夜庶已與丞相交談,然孔明欲讓大司馬定奪!”徐庶說道。
“嗯?”
南漢尚書台裏的郎中、侍郎因主政者偏好的關係,僅襄陽、吳二郡就有十幾名尚書郎,偌大的益州因之前的張鬆案,竟無一人出任尚書,連尚書郎都屈指可數。政治資源分配的不足,導致了尚書台的畸形。
尚書台負責人為尚書令,副手為尚書仆射。在尚書台裏,下轄戶、三公、常侍、二千石、主客五部;五部分別由尚書掌管,其下有侍郎、郎中等官負責具體事務的實行。
茂才、孝廉經過考核期之後,能出任尚書台中的侍郎、郎中,或是外任為官。
當然一切塵埃未定,還要看朝中眾臣的反應!
見已有霍、葛二人定下方略,徐庶笑道:“曹丕遣鮮於輔南下,不知二君有何見解?”
別看大漢有七州之多,但實際上需要分配政治資源的州,唯荊、揚、益三州。淮泗、元從二者不必多說,因身份關係天然具有政治資源。
至於是否可以給陸遜權利,按道理上來說可以給,無非是錄尚書事,封州牧。但這兩樣權利,按當下的大漢政治格局,卻不能給陸遜。畢竟有些權利給了,霍峻不好再收迴了。
陸遜今下官職,可以統兵,卻不能撫民。今用他能平南中,卻不能有效安頓益、梁、南中三地。
因霍峻長年在外,尚書郎官的名額分配的問題,他一直沒有在意。今欲調整尚書郎官名額分配,向益州傾注更多政治資源問題,還是要與諸葛亮商量。
如果單說平南中諸郡叛亂,讓陸遜或黃權出馬,可以說是手到擒來。但若要撫益州士人,在南中設立州郡,推行漢化,真就要讓霍峻或諸葛走一趟。
徐庶已知霍峻之意,隨即看向諸葛亮。
“亮與仲邈意同!”
“哈哈!”
(本章完)
劉備讓徐庶歸京任輔政大臣的手段英明,其空出的江州由諸葛亮開府兼任州牧,而武漢位於江州之中。
霍峻雖處武漢,但卻無法調動中樞資源,需要征求諸葛亮的意見。二者既互相配合,亦互相鉗製。故而南漢朝上非霍峻的一言堂,某些問題上需要諸葛亮配合。
在霍大司馬上台執政兩個多月時間內,在諸葛亮的配合下,憑借霍峻的威名以及諸葛亮的手段,除益州外,餘者諸州郡漸安。
尚書台,議堂內。
霍峻坐於榻上,正與禦史大夫徐庶談討政事。
劉備時期不大用蜀人,除了吳楚士人侵占政治資源外,亦與蜀人自身有關。如王累寧死不降,鄭度歸隱不仕,張鬆降後自大等事,已是惹到劉備。加上為了迴饋楚人,劉備則是不太喜歡用蜀人。
霍峻點了點頭,說道:“孔明、元直之言是為良見,今與國有益,峻安能阻之?”
“仲邈欲令~”
說著,霍峻停頓了半響,再說道:“今益州五郡亂,峻以為宜當借此良機入蜀,且征且撫,征辟賢能高才出仕,或征入公府,或拔為郡縣長官。如此既可開門路與蜀人,亦可省冗官。”
霍峻抿了口茶,說道:“元直既有見解,但說無妨。”
霍峻沉吟良久,問道:“元直可有與孔明談及此事?”
徐庶沉吟少許,說道:“大司馬如欲結案息事,將尚書郎習鬱、縣長熊佳下獄論罪即可。如欲細究,宜當借此事而有所作為。”
書郎習鬱之所以幫熊佳攔截奏疏,因為熊佳妻子為習鬱妹妹。長沙熊氏與襄陽習氏有姻親關係。在習氏的幫襯下,熊佳得以入蜀為官。今習鬱為了熊佳隱瞞瀆職,不斷攔截下唐侃的奏疏。
諸葛亮點頭應和,說道:“蜀中閉塞道路,易生賊亂;南中自恃險遠,殺官長吏。以上二者,如能不收其心,則日後傾國北伐,恐會反複為亂。”
霍峻讓侍從為徐庶奉茶,說道:“君負責此案,不知可有高見教我?”
徐庶非楚人,吳楚二地的利益與他無關。今考慮到政治平衡問題,他必須如實向霍峻匯報。
以霍峻今下的身份,以及南漢麵臨曹丕隨時南征的風險,自然不可能西進巴蜀。今下正兒八經有資格者,唯有丞相諸葛亮了。
至於諸葛亮是否會懷疑霍峻排擠他,隻能說要看霍、葛之間的交情,是否經得起考驗。幸諸葛亮心胸坦蕩,他與霍峻相交十餘年,經曆不少事,豈能不信霍峻?
少許,諸葛亮與徐庶先後入堂,三人互相行禮。
霍峻率先開口,說道:“元直所言之事,今不知孔明意下如何?”
“善!”
唐侃不滿熊佳為瀆職,欲尋督郵彈劾熊佳,但熊佳為楚人背景深厚,彈劾不動。為尋公正,唐侃不斷上疏奏疏,但皆被尚書郎習鬱攔截下來。
汶山郡主簿唐侃,上京狀告縣長荒廢政事。彼時這件案鬧得沸沸揚揚,且還驚動劉備。劉備為核查這件事,特讓徐庶轉遷禦史大夫。
黃元掀起叛亂、唐侃千裏謁京,以上發生兩起的事件,不如看成提醒大漢因當調整政治資源分配的信號。
霍峻微微頷首,說道:“陸伯言能征討蠻夷,卻不能安撫士人,亦不能塑建州郡。是謂平南中之亂易,撫西土之人難。”
“曹丕遣使南下,其意非善。”霍峻笑道。
因劉備以懷柔的方式上位,其為南漢造成的冗官問題不小。如單說南郡、襄陽二郡,其曹吏不下千人。今下不可能為拉攏蜀人,再濫發官職。
其之所以能攔截下奏疏,因縣主簿官職卑微,不入中樞之眼。習鬱本以為唐侃會知難而退,卻不料唐侃這般較真,跋涉數千裏,跑到武漢上疏,攔也攔不住。
徐庶拱了拱手,直言不諱說道:“迴大司馬,尚書台為漢室之樞密,而台郎顯職,仕之通階,宜當重之。自陛下立基開業以來,然多用吳、楚為台郎,或一郡七八人,或一州無一人。此當多寒人心,宜令均平,滿南土士人之望。”
今形勢發生變化,政策因隨之而發生變化。不可用舊時之政,以治今下之世。
徐庶經數月的研究,已查實唐侃案前後經過。都安縣長熊佳自上任的兩年多時間內,因癡迷樗蒲,又好飲酒作樂,政事荒廢,案件堆積。
聞言,霍峻稍微而思,便明白徐庶的意思。
徐庶蹙眉而思,說道:“如大司馬之言,征討南中之人,當征討平亂,而後安撫士人,建設州郡,重塑巴蜀朝秩序。”
尚書台自被劉秀所重用,某種意義上取代了三公九卿的工作職能;後世所耳熟能詳的三省六部製,實際上是從尚書台衍生而出。
“峻初掌朝事不久,勞君請孔明入堂,同商此事。”霍峻說道。
自南中叛亂以來,霍峻就有打算清理南中豪強,或給益、梁二州士人騰位置,或給冗官們安排職務。
諸葛亮聽懂霍峻的意思,笑道:“實如仲邈所言,能入蜀治三州,外平賊亂,能撫民眾,當屬仲邈。然令仲邈入蜀,卻有牛刀小用之嫌。且曹丕動向未知,仲邈身肩重責,不宜輕動。”
霍峻收斂笑容,說道:“益州處西陲,四麵為山,道路閉塞,蜀人安逸,巴人善戰,南人桀驁,易生叛亂。今者入蜀,首在撫人心,次而平南中,繼而複設州郡。”
“我大漢治蜀已有十載,士人百姓漸而歸附,有報國之念,不宜閉塞門路,斷蜀人進仕之心。亮以為當盡時人之器,提賢拔能,出仕任官,以悅蜀人之心。長久以往,恐蜀人不為我之所用,唯望仲邈深思。”
“然也!”
諸葛亮持扇而坐,說道:“先帝因魯王推讓之故,得以入主荊楚,故為撫楚人,先帝多以高官待之。昔下巴蜀,蜀人惡我,寧死不降,寧隱不附,故陛下無意用之。”
“元直,你昨日上呈有關唐侃案細情奏疏,我已仔細閱之。”
“諾!”
“昨夜庶已與丞相交談,然孔明欲讓大司馬定奪!”徐庶說道。
“嗯?”
南漢尚書台裏的郎中、侍郎因主政者偏好的關係,僅襄陽、吳二郡就有十幾名尚書郎,偌大的益州因之前的張鬆案,竟無一人出任尚書,連尚書郎都屈指可數。政治資源分配的不足,導致了尚書台的畸形。
尚書台負責人為尚書令,副手為尚書仆射。在尚書台裏,下轄戶、三公、常侍、二千石、主客五部;五部分別由尚書掌管,其下有侍郎、郎中等官負責具體事務的實行。
茂才、孝廉經過考核期之後,能出任尚書台中的侍郎、郎中,或是外任為官。
當然一切塵埃未定,還要看朝中眾臣的反應!
見已有霍、葛二人定下方略,徐庶笑道:“曹丕遣鮮於輔南下,不知二君有何見解?”
別看大漢有七州之多,但實際上需要分配政治資源的州,唯荊、揚、益三州。淮泗、元從二者不必多說,因身份關係天然具有政治資源。
至於是否可以給陸遜權利,按道理上來說可以給,無非是錄尚書事,封州牧。但這兩樣權利,按當下的大漢政治格局,卻不能給陸遜。畢竟有些權利給了,霍峻不好再收迴了。
陸遜今下官職,可以統兵,卻不能撫民。今用他能平南中,卻不能有效安頓益、梁、南中三地。
因霍峻長年在外,尚書郎官的名額分配的問題,他一直沒有在意。今欲調整尚書郎官名額分配,向益州傾注更多政治資源問題,還是要與諸葛亮商量。
如果單說平南中諸郡叛亂,讓陸遜或黃權出馬,可以說是手到擒來。但若要撫益州士人,在南中設立州郡,推行漢化,真就要讓霍峻或諸葛走一趟。
徐庶已知霍峻之意,隨即看向諸葛亮。
“亮與仲邈意同!”
“哈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