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城北的一座校場上,軍士們正在操練。
這是從皖城調來的淮西軍,即將北行奔赴東海,調換霍篤帳下的廬江軍。
淮西軍旁,還有五千名正在操練的丹陽新兵。
以前江淮各軍征戰有缺額,常是多渠道補充。如從江淮、江左民間招募勇力壯士入軍,或是從俘虜中抽取勇武者補充,亦或是從郡兵中募集兵馬補全編製,以滿軍隊額數。
緊急作戰時,江左兵馬會益江北,七日內能有五六萬軍士。得到武漢批準,月餘間江淮兵力可達十萬,足以應對北魏的南征。
霍峻上疏請求增兵江淮以來,為了滿足霍峻的需求,劉備從江左調兵卒,在去年增兵萬餘人已分批抵達江淮。
然由於兵源質量的參差不齊,霍峻擔心將他們倉促派到前線,恐會壞了邊事。故而將這些兵馬先統一安排在廣陵,讓丁奉負責訓練。
“子通,以為丹陽新卒可用否?”
霍峻拿著白毦鞭遙指正在練習列陣的丹陽兵,問道。
蔣濟仔細瞧了幾眼,說道:“丹陽山險,民多果勁,好武習戰,高尚氣力,可謂江淮上兵。加以操練多時,技藝嫻熟,當可獨當一麵。”
霍峻笑了笑,說道:“丹陽兵雖是好武習戰,但卻有一弊。不利四散,敗如鳥竄。此風若不治之,今後難擔大任。今下讓承淵好生操練,不出多時,當可稱為精兵。”
說著,霍峻指向不遠處即將北行的淮西軍,笑道:“話雖如此,三萬江淮子弟,當是我大漢鞏邊之基。蓋以屋廬田業,以係其誌,有妻子骨肉,以堅其心,其身不亡,則鬥誌不止也。”
“江左兵馬雖精,但妻兒家小在江南,縱是兵敗,亦可保家園。故而其誌不及淮兵,非北兵之敵。勝則利進,敗則散退,無死鬥之心。我之所以能稱雄中國,皆賴江淮子弟。”
漢末時期,丹陽百姓因好武習戰,被屢次征調為兵,其精兵之名可以說是毋庸置疑。
但在霍峻眼中,好武習戰反過來是丹陽兵的缺陷。不是因為太能打不好,而是因為太能打,導致被頻繁征發。仗打多了,即便是在衝鋒時都有所顧忌。一旦戰事不利,則就會兵敗而走。
早期霍峻下江東,諸將爭先從俘虜中選丹陽兵,而霍峻有意不選丹陽兵,除了勤勉老實的百姓外,則就選逃難到江左的淮人為兵。
淮兵從古至今的質量不用多說,為了能強化他們堅守作戰的信念,霍峻更是在治淮之後,將士卒中家眷陸續遷到江北。
經常向帳下兵馬灌輸魏兵的殘暴,一旦他們兵敗,其家眷必然遭受魏兵屠戮。故凡與曹魏交戰時,淮兵奮勇爭向,魏兵不敵也是必然之事。
最典型的就是晉滅吳中,張悌渡江至淮南,與晉揚州刺史周浚統率的江淮兵作戰。
交戰時,丹陽太守沈瑩率五千丹陽銳士為前驅,三衝晉兵軍陣。晉陣在丹陽兵的衝鋒下,毫無動搖跡象,隨即丹陽兵在後撤的過程中發生騷亂,繼而被魏軍大敗。
丹陽兵就像江左的縮影,欺負下普通士卒毫無壓力,一旦遇到硬仗,唯有兵敗的命運。
蔣濟深以為然,說道:“江淮位南北之要衝,既操舟船,亦習步騎,尤善弓弩。兵亂間,舉族互保,橫行結隊,以禦外寇,得以自存。”
“丹陽兵居江南,操舟船,水中角鬥,憑血氣之勇,勝則進,不勝則退。若舍舟與北人戰,兩軍交匯,軍陣肅然。臨陣不破,又有遊騎窺視,血氣退散,軍陣則是亂矣!”
頓了頓,蔣濟笑道:“不管如何,兵隨將性,將怯則兵畏,將勇則兵雄。如袁術居江淮,得有徐淮、江左之利,因不修德政,終遭敗亡,其帳下諸將離散而走,或北投曹操,或南走孫氏,亦或居鄉自保。”
霍峻負手背腰,笑道:“君為臣心,將為兵膽。上者不順,下者難安。今下之勢,南北二分,因南北所操之戰不同,吳兵守淮有餘,而無力與魏戰。”
“如欲過江,與北人步騎戰,當需依仗淮兵。淮兵為正,吳兵為輔,或能與北人爭雄,席卷中原。”
看了半天訓練,趁著士卒休息之際,霍峻在親兵的護衛下,來到丹陽軍中。
“從丹陽何處來?”
霍峻抓了個頗為膽大的軍士,問道。
軍士有些激動,大聲答道:“迴都督,俺從宣城來!”
“家中可有安頓好?”
“安頓好了,家中有弟妹照料?”
“娶妻沒?”
“沒~”
軍士臉色微紅說道。
霍峻拍著軍士的肩膀,笑道:“徐淮多美人,立下戰功,本督為你做媒。”
“諾!”
左右丹陽軍士一陣哄笑。
早些年霍峻為了在江淮紮根,鼓勵軍中將領取淮人女子為妻。隨著劉備依仗淮泗人治國,以及諸將地位水漲船高。
故而不知從何時起,南漢漸形成一種習俗,淮女在婚姻市場上非常吃香。
今霍峻勉勵軍士娶徐淮女子,算是鼓勵之語。
霍峻與眾人同笑,說道:“江淮不比丹陽,與北人廝殺,不比與鄉人械鬥。既入了軍,當嚴守軍紀,平日多苦練,方可少流血。”
“都督放心,他日上陣,當斬賊人首級。”
“有誌氣!”
雖說丹陽兵不善硬仗,但至少算是可用之兵,能為今下的江淮分擔壓力便是好事。
自夏侯尚被調到青徐,與淮西的曹休唿應,這讓江淮的壓力驟然大增。且夏侯尚非無能之輩,算是比較出色的二代宗將。如夏侯尚一繼任,便著手解決襲擊青州海濱的管承。
上月,管承襲擊東萊海濱,結果中了夏侯尚的圈套,兵敗而逃,僅率左右數百人逃到海島上。在鬱洲援兵到來前,夏侯尚趁夜而進,突襲了海島據點,管承連夜敗走鬱洲島。
是役,管承所部死傷三、四千人,海島據點都被拔除。得知後,霍峻放棄了襲擾海濱的方略。
“都督,二公子迴程拜見。”
此時,霍熊走了過來,稟報說道。
“好!”
霍弋帶著霍峻的信,先拜會了步騭。而後即將歸漢時,又過廣陵,拜見霍峻。
樹蔭下,霍峻坐在交椅上,問道:“舅父見信之後,可有何反應?”
霍弋答道:“稟父親,弋拜會舅父時,言及此事,其言行如常。後覽書信,言讓父親放心,其當知公事之重。據前後變後觀之,舅父似已放下此事。”
霍峻笑了笑,說道:“怕是未必,你舅父喜怒不形於色,外人常難知其所想。話雖如此,但能明公私之事,便是為好事。欲解你舅父心結,怕還要前將軍書信。”
頓了頓,霍峻問道:“伱舅父近日如何?”
霍弋沉吟少許,說道:“舅父近日忙於檢索隱戶,為丹陽民變所操勞,丹陽大族陶亮隱匿千人,時被吏人所察,率族內部曲反抗,幾下宛陵。被丹陽都尉帶兵擊敗,率眾逃入深山。”
“後帶兵出山襲民,被大兄帶兵斬殺,俘獲其族人。舅父帶人前去料理,僅治陶亮及家人之罪,其族人免於死刑。”
陶氏在丹陽屬於是大族,陶謙即為丹陽人。劉備統治丹陽郡時,憑借與陶謙的關係,與陶氏關係尚可,且有征辟其子弟任官。如陶基在交州任九真太守。
但陶亮與陶基非同族,二陶分居二縣。陶謙與陶基所在的秣陵陶氏,陶亮是宛陵陶氏。今陶亮舉眾反叛,而秣陵陶氏交出隱匿戶籍,僅能說同姓不同命。
“丹陽民風跳脫,得有此事不足為奇。丹陽周圍,有士載大兵駐守,縱是叛亂,亦不傷大局。今檢索人口,吳、會稽二郡不亂,江左即無礙!”霍峻說道。
檢索大族人口,真就是不好幹的差事。丹陽出現民變,屬於是正常之事。
吳、會稽二郡是大士族盤踞之所,隻要二郡不出大的變動,揚州檢索人口基本就能說成功。畢竟步陸之爭,歸根到底就是檢索吳郡隱匿人口所引發出來的爭鬥。
“吳郡率先被檢索,據舅父言除兵籍部曲外,一郡得出隱戶兩萬五千多人。”霍弋說道:“今舅父將親駐會稽,檢索郡中隱戶。”
“步揚州不易啊!”
蔣濟聞言,感歎了一句。
霍峻摸著小胡子,說道:“會稽弗如吳郡,今吳郡能析出戶籍,會稽應無大亂。荊、揚二州為大州,今子山大事將成,且觀荊州顧元歎之所為。”
霍弋從懷中取出書信,奉上說道:“父親,此太子昨日新至書信,其讓為兒代交與父親。”
“何事?”
霍峻盯著信件,好奇問道。
“太子治史書,見兵家之事,略有疑惑,特來信問之。”霍弋說道,
霍弋與劉禪從小長大,二人出同車,入同食,關係深厚。今在劉備的操持下,娶了姐妹,兼有連襟關係,二人愈發緊密起來。
劉禪與眾多官吏交好,但真正能算上親信,唯諸葛喬、霍弋、張紹等眾。
霍峻拆開書信,見劉禪問及長平之戰,隨即笑了笑。
“伯先,今夜為父畫張輿圖。歸京之後,由你交予太子。”
霍弋問道:“父親,兒明日即將歸京,不知再有叮囑?”
沉吟良久,霍峻說道:“江淮無大事,百姓耕作有序,且讓陛下安心。至於舅父與前將軍之矛盾,且待前將軍來信,二者或能消怨,如實與陛下講述即可。”
“諾!”
(本章完)
這是從皖城調來的淮西軍,即將北行奔赴東海,調換霍篤帳下的廬江軍。
淮西軍旁,還有五千名正在操練的丹陽新兵。
以前江淮各軍征戰有缺額,常是多渠道補充。如從江淮、江左民間招募勇力壯士入軍,或是從俘虜中抽取勇武者補充,亦或是從郡兵中募集兵馬補全編製,以滿軍隊額數。
緊急作戰時,江左兵馬會益江北,七日內能有五六萬軍士。得到武漢批準,月餘間江淮兵力可達十萬,足以應對北魏的南征。
霍峻上疏請求增兵江淮以來,為了滿足霍峻的需求,劉備從江左調兵卒,在去年增兵萬餘人已分批抵達江淮。
然由於兵源質量的參差不齊,霍峻擔心將他們倉促派到前線,恐會壞了邊事。故而將這些兵馬先統一安排在廣陵,讓丁奉負責訓練。
“子通,以為丹陽新卒可用否?”
霍峻拿著白毦鞭遙指正在練習列陣的丹陽兵,問道。
蔣濟仔細瞧了幾眼,說道:“丹陽山險,民多果勁,好武習戰,高尚氣力,可謂江淮上兵。加以操練多時,技藝嫻熟,當可獨當一麵。”
霍峻笑了笑,說道:“丹陽兵雖是好武習戰,但卻有一弊。不利四散,敗如鳥竄。此風若不治之,今後難擔大任。今下讓承淵好生操練,不出多時,當可稱為精兵。”
說著,霍峻指向不遠處即將北行的淮西軍,笑道:“話雖如此,三萬江淮子弟,當是我大漢鞏邊之基。蓋以屋廬田業,以係其誌,有妻子骨肉,以堅其心,其身不亡,則鬥誌不止也。”
“江左兵馬雖精,但妻兒家小在江南,縱是兵敗,亦可保家園。故而其誌不及淮兵,非北兵之敵。勝則利進,敗則散退,無死鬥之心。我之所以能稱雄中國,皆賴江淮子弟。”
漢末時期,丹陽百姓因好武習戰,被屢次征調為兵,其精兵之名可以說是毋庸置疑。
但在霍峻眼中,好武習戰反過來是丹陽兵的缺陷。不是因為太能打不好,而是因為太能打,導致被頻繁征發。仗打多了,即便是在衝鋒時都有所顧忌。一旦戰事不利,則就會兵敗而走。
早期霍峻下江東,諸將爭先從俘虜中選丹陽兵,而霍峻有意不選丹陽兵,除了勤勉老實的百姓外,則就選逃難到江左的淮人為兵。
淮兵從古至今的質量不用多說,為了能強化他們堅守作戰的信念,霍峻更是在治淮之後,將士卒中家眷陸續遷到江北。
經常向帳下兵馬灌輸魏兵的殘暴,一旦他們兵敗,其家眷必然遭受魏兵屠戮。故凡與曹魏交戰時,淮兵奮勇爭向,魏兵不敵也是必然之事。
最典型的就是晉滅吳中,張悌渡江至淮南,與晉揚州刺史周浚統率的江淮兵作戰。
交戰時,丹陽太守沈瑩率五千丹陽銳士為前驅,三衝晉兵軍陣。晉陣在丹陽兵的衝鋒下,毫無動搖跡象,隨即丹陽兵在後撤的過程中發生騷亂,繼而被魏軍大敗。
丹陽兵就像江左的縮影,欺負下普通士卒毫無壓力,一旦遇到硬仗,唯有兵敗的命運。
蔣濟深以為然,說道:“江淮位南北之要衝,既操舟船,亦習步騎,尤善弓弩。兵亂間,舉族互保,橫行結隊,以禦外寇,得以自存。”
“丹陽兵居江南,操舟船,水中角鬥,憑血氣之勇,勝則進,不勝則退。若舍舟與北人戰,兩軍交匯,軍陣肅然。臨陣不破,又有遊騎窺視,血氣退散,軍陣則是亂矣!”
頓了頓,蔣濟笑道:“不管如何,兵隨將性,將怯則兵畏,將勇則兵雄。如袁術居江淮,得有徐淮、江左之利,因不修德政,終遭敗亡,其帳下諸將離散而走,或北投曹操,或南走孫氏,亦或居鄉自保。”
霍峻負手背腰,笑道:“君為臣心,將為兵膽。上者不順,下者難安。今下之勢,南北二分,因南北所操之戰不同,吳兵守淮有餘,而無力與魏戰。”
“如欲過江,與北人步騎戰,當需依仗淮兵。淮兵為正,吳兵為輔,或能與北人爭雄,席卷中原。”
看了半天訓練,趁著士卒休息之際,霍峻在親兵的護衛下,來到丹陽軍中。
“從丹陽何處來?”
霍峻抓了個頗為膽大的軍士,問道。
軍士有些激動,大聲答道:“迴都督,俺從宣城來!”
“家中可有安頓好?”
“安頓好了,家中有弟妹照料?”
“娶妻沒?”
“沒~”
軍士臉色微紅說道。
霍峻拍著軍士的肩膀,笑道:“徐淮多美人,立下戰功,本督為你做媒。”
“諾!”
左右丹陽軍士一陣哄笑。
早些年霍峻為了在江淮紮根,鼓勵軍中將領取淮人女子為妻。隨著劉備依仗淮泗人治國,以及諸將地位水漲船高。
故而不知從何時起,南漢漸形成一種習俗,淮女在婚姻市場上非常吃香。
今霍峻勉勵軍士娶徐淮女子,算是鼓勵之語。
霍峻與眾人同笑,說道:“江淮不比丹陽,與北人廝殺,不比與鄉人械鬥。既入了軍,當嚴守軍紀,平日多苦練,方可少流血。”
“都督放心,他日上陣,當斬賊人首級。”
“有誌氣!”
雖說丹陽兵不善硬仗,但至少算是可用之兵,能為今下的江淮分擔壓力便是好事。
自夏侯尚被調到青徐,與淮西的曹休唿應,這讓江淮的壓力驟然大增。且夏侯尚非無能之輩,算是比較出色的二代宗將。如夏侯尚一繼任,便著手解決襲擊青州海濱的管承。
上月,管承襲擊東萊海濱,結果中了夏侯尚的圈套,兵敗而逃,僅率左右數百人逃到海島上。在鬱洲援兵到來前,夏侯尚趁夜而進,突襲了海島據點,管承連夜敗走鬱洲島。
是役,管承所部死傷三、四千人,海島據點都被拔除。得知後,霍峻放棄了襲擾海濱的方略。
“都督,二公子迴程拜見。”
此時,霍熊走了過來,稟報說道。
“好!”
霍弋帶著霍峻的信,先拜會了步騭。而後即將歸漢時,又過廣陵,拜見霍峻。
樹蔭下,霍峻坐在交椅上,問道:“舅父見信之後,可有何反應?”
霍弋答道:“稟父親,弋拜會舅父時,言及此事,其言行如常。後覽書信,言讓父親放心,其當知公事之重。據前後變後觀之,舅父似已放下此事。”
霍峻笑了笑,說道:“怕是未必,你舅父喜怒不形於色,外人常難知其所想。話雖如此,但能明公私之事,便是為好事。欲解你舅父心結,怕還要前將軍書信。”
頓了頓,霍峻問道:“伱舅父近日如何?”
霍弋沉吟少許,說道:“舅父近日忙於檢索隱戶,為丹陽民變所操勞,丹陽大族陶亮隱匿千人,時被吏人所察,率族內部曲反抗,幾下宛陵。被丹陽都尉帶兵擊敗,率眾逃入深山。”
“後帶兵出山襲民,被大兄帶兵斬殺,俘獲其族人。舅父帶人前去料理,僅治陶亮及家人之罪,其族人免於死刑。”
陶氏在丹陽屬於是大族,陶謙即為丹陽人。劉備統治丹陽郡時,憑借與陶謙的關係,與陶氏關係尚可,且有征辟其子弟任官。如陶基在交州任九真太守。
但陶亮與陶基非同族,二陶分居二縣。陶謙與陶基所在的秣陵陶氏,陶亮是宛陵陶氏。今陶亮舉眾反叛,而秣陵陶氏交出隱匿戶籍,僅能說同姓不同命。
“丹陽民風跳脫,得有此事不足為奇。丹陽周圍,有士載大兵駐守,縱是叛亂,亦不傷大局。今檢索人口,吳、會稽二郡不亂,江左即無礙!”霍峻說道。
檢索大族人口,真就是不好幹的差事。丹陽出現民變,屬於是正常之事。
吳、會稽二郡是大士族盤踞之所,隻要二郡不出大的變動,揚州檢索人口基本就能說成功。畢竟步陸之爭,歸根到底就是檢索吳郡隱匿人口所引發出來的爭鬥。
“吳郡率先被檢索,據舅父言除兵籍部曲外,一郡得出隱戶兩萬五千多人。”霍弋說道:“今舅父將親駐會稽,檢索郡中隱戶。”
“步揚州不易啊!”
蔣濟聞言,感歎了一句。
霍峻摸著小胡子,說道:“會稽弗如吳郡,今吳郡能析出戶籍,會稽應無大亂。荊、揚二州為大州,今子山大事將成,且觀荊州顧元歎之所為。”
霍弋從懷中取出書信,奉上說道:“父親,此太子昨日新至書信,其讓為兒代交與父親。”
“何事?”
霍峻盯著信件,好奇問道。
“太子治史書,見兵家之事,略有疑惑,特來信問之。”霍弋說道,
霍弋與劉禪從小長大,二人出同車,入同食,關係深厚。今在劉備的操持下,娶了姐妹,兼有連襟關係,二人愈發緊密起來。
劉禪與眾多官吏交好,但真正能算上親信,唯諸葛喬、霍弋、張紹等眾。
霍峻拆開書信,見劉禪問及長平之戰,隨即笑了笑。
“伯先,今夜為父畫張輿圖。歸京之後,由你交予太子。”
霍弋問道:“父親,兒明日即將歸京,不知再有叮囑?”
沉吟良久,霍峻說道:“江淮無大事,百姓耕作有序,且讓陛下安心。至於舅父與前將軍之矛盾,且待前將軍來信,二者或能消怨,如實與陛下講述即可。”
“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