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竺雖不以謀略顯,但因其敦厚文雅的性子,不僅在朝野中名聲優達,在民間讚言亦是不少。即便是張昭、許靖等大儒名士,亦不敢輕待糜竺。


    今糜竺獻四千精壯與江淮,反而突顯了糜竺具有大智慧,其格局遠非糜芳所能比。


    在隨後的幾天的宴會上,劉備在迴憶自己的過往時,毫不避諱的講述他敗走廣陵,軍士饑餓困踧,自相啖食的淒慘遭遇。並表示無糜竺傾盡家資相助,則無他今時。


    緊接著,劉備記論糜氏之舊功,拜糜竺為太師,增食邑兩百戶,子糜威為騎都尉。


    太師為三師之一,其無具體職能,多是榮寵封賞。而所增的食邑兩百戶,則是劉備破例封賞。


    早期劉備為了盡快坐穩吳楚,封了不少爵位與食邑出去,但整體而言,南漢貫徹了兩漢之製,無軍功不封侯。


    別看霍峻一萬五、六千戶的食邑多,但霍峻是用戰功刷出來。糜竺無軍功之下,尤其已經領了鄉侯,能因過往功績增封兩百戶已是破例。畢竟對朝中大部分人而言,鄉侯已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之後的一段時間,劉備在江左巡視基層郡縣,了解底層百姓的生活。


    北伐頻繁,江左雖遠離邊境,但時常要被調去服徭役,或是為北伐服兵役。故而百姓耕作時常有被打擾,加上不輕的賦稅,讓百姓生活多少有些困難。


    但值得慶幸的是在諸葛亮的主持下,南漢長期推行稻麥輪耕技術,隨著先進生產力的普及,國家與百姓實現了雙贏。


    宏觀上,南漢受益於生產力的進步,不再為糧草所困,軍官、官吏的俸祿逐漸有了保障。


    微觀上,在賦稅不變的情況下,百姓得益於畝產的增收,生活有所好轉。無徭役之時,可做到二、三歲之耕,必有一年之食;八、九年之耕,必有三年之食。


    見到基層百姓雖因生產力的進步而受益,但仍苦於徭役,劉備多有痛心。


    在巡視之後,劉備頒布八條詔令,下達至大漢七州。


    其一,令荊、揚、江、交等地區之吏及軍人,年在十二歲以下,五十歲以上的及孤幼、單丁與家人中需扶養者都遣散為民。若有傷殘者,免受賦稅,官府施以救濟。


    其二,令地方郡縣禁止濫征兵役,今後不得征調老弱服役,且非動亂之時,不準征調兵役,盡量讓百姓可專心耕種。


    其三,州、郡不得征調造船木料及運船,以後水師舟舸營造由中樞下達指標,木料由軍隊自備,如向民間征調,一切須自備款項購買,不準勒索。


    其四,自建安十二年(207年)以來,劉琦與劉備執政時期所欠款項,一律償付,不得推諉。百姓所欠官府之賦稅及債項,一律豁免不究。


    其五,大力推廣稻麥耕作製,由郡及縣,州、郡派勸農使,以致地無遺利。並且要選出模範農民,由州郡集中表彰,或授予耕牛,或獎勵爵位。


    其六,因水旱之災而歉收達五成的郡縣,是歲免除征收賦稅,次年減免半數;之前所給江淮百姓的田地、種子,已收退之,未收免之。


    其七,凡能向百姓開放的山澤湖泊,如能解禁,則當解禁。如不能解禁,需上報州、中樞商討。


    其八,郡縣如有死刑犯者,一律送至武漢秋議,地方不得擅自處以死刑,如有違令長官,宜當論罪懲處。


    此八條詔令一出,江左百姓聞之,無不奔走慶賀。


    大漢革新了稅法,免除了苛捐雜稅,但不代表私底下沒其他負擔,比如那營造舟舸之條例。南漢立足於水鄉,故而無舟不得行。地方官府常以營造舟舸為由,長期征調百姓,或是征收民間木料。


    如征調民間船隻作戰,戰後物歸原主者少,不是因戰爭損耗,則就是被人所貪墨。今條例出來,則是阻止了這一現象的發生,減少百姓的損失。


    以上八條,是為劉備走訪一月,察民間百姓之疾苦,觀地方郡縣之弊政,與左右近臣商討多日,方才擬出的條例。


    隨著八條政令的頒布,劉備也從郡縣迴到秣陵,欲在秣陵休息幾日,繼而再準備迴京。


    然就在劉備即將迴國時,諸葛亮從武漢傳來消息,言武漢尹桓階在任上去世。


    “咦!”


    劉備心情沉了下來,傷感說道:“朕本欲托大事與桓君,今卻忽然病猝,此或為天命矣!”


    “陛下宜當節哀!”馬良道。


    桓階者,與劉巴屬於是同類人,在荊楚就心慕曹操。


    在官渡之戰期間,桓階勸張羨舉兵,牽製劉表,配合曹操。即便張羨兵敗,桓階亦不為劉表所用,歸隱郡縣。


    後來曹操南下荊州,桓階與劉巴一樣,屁顛屁顛跑去拜見曹操,為其效力。


    金口戰役爆發,霍峻大破曹操,劉巴因羈留荊南,又不為劉備效力,先後跑到交州、益州。


    桓階則是在曹操兵敗的路上被抓,被劉琦征辟委任,劉備入主荊州之後,轉而為劉備效力。


    蓋是被劉備、諸葛亮所折服,桓階任職以來,為官清廉,重信達義,多有好評。最終在諸葛亮的舉薦下,接替法正出任武漢尹。


    桓階出任尹守多年,執法嚴格,不受賄賂,高官貴戚無不敬服。在他治下,武漢戶籍為諸郡之首,達到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之水平。


    南漢疆域愈廣,所需要的人才就越多,今時桓階的去世,讓劉備有痛失梁柱之感。


    劉備整理了心情,說道:“桓君為官清廉,於國多有裨益,令其子襲承關內侯爵。是否追諡,讓丞相研判。”


    “諾!”


    “陛下,今桓君病逝,武漢尹空缺,宜當擇選上卿繼任。”馬良說道。


    劉備踱著步,說道:“武漢為京師,能任武漢尹者,需膽略才識過人,且為官清正,怕朝中官吏少有能任者。”


    “陛下,豫章太守龐林,丹陽太守蔣琬,或能任之。”馬良舉薦道。


    “龐林、蔣琬?”


    劉備微皺著眉,評價道:“龐林才幹遠遜士元,任郡太守有餘,秉持京師之事,則多有不如。”


    “蔣琬其人,如孔明所言,非百裏之才,而是社稷之器。然治政寬和,治上郡、大州可,但治京師恐有不濟。”


    龐林能力或有不足,但以蔣琬的能力出任武漢尹並非不能勝任,僅是劉備不太想用吳楚士人治理武漢。


    今諸葛亮要行斷法,武漢為大漢首都,必須要有利益之外的人繼任尹守,替他與諸葛亮威懾那些京師高官貴戚。


    劉備踱著步,忽然想到一人,問道:“李正方何如?”


    李嚴政治能力出色,在出任犍為郡太守時,做到郡內無賊寇,百姓安居而樂業。


    不僅於此,劉備熟知李嚴性情孤高,不與一般楚人往來。今用李嚴出任武漢尹,當是一把快刀。


    “陛下,執法甚嚴,不能悅近人。今令他治武漢,恐有所不足。”霍峻說道。


    “君莫非有其他人選?”


    見是霍峻開口,劉備主動問道。


    “峻以為司馬子華,可任武漢尹守。”


    霍峻朝著劉備拱手,說道:“司馬芝為人豁達,公正不阿,能體下吏,不畏大族,刑罰公正。臣治郡時,司馬芝敢當麵糾正,蓋朝中良吏,多不能與其比肩!”


    “司馬芝?”


    劉備露出思索之色,說道:“子華為勸農使遍走吳楚諸郡,授技傳道,利民無數,是為良吏。”


    說著話,劉備陷入沉思當中,仔細比對司馬芝與李嚴二人能力。


    司馬芝,是為河東溫縣人,除了與王粲、霍峻交好外,司馬芝幾乎沒有結交什麽楚人,故而在荊楚沒什麽根基。從身份上看,用他治武漢,沒什麽大問題。


    至於司馬芝能力、品性的話,已是不用多說。司馬芝在勸農使上幹得非常出色,今稻麥輪耕能在吳楚普及下去,離不開諸葛亮的執行與司馬芝的推廣,此二者是謂缺一不可。


    遲疑良久,劉備說道:“司馬芝才德兼備,為官清廉,不與外人通。今可從仲邈之言,委其為武漢尹守。至於李嚴,擇機再用!”


    “諾!”馬良退下擬詔。


    及馬良退下,劉備看向霍峻,說道:“徐淮為國之邊境,自今歲以來,賊人擇將益兵嚴禦,似有南窺之意。今下之形勢,非君不能安。朕歸京之後,由君牧守徐淮。”


    “如徐淮有變,君當戰之,朕發兵居後。”


    “請陛下放心,峻必不負君命!”霍峻說道。


    自霍峻克下邳、東海,因深入曹魏河南,故而引起了曹魏的激烈反響。曹丕趁著泰山諸寇損失慘重之餘,用孫禮、胡質出任琅琊、東莞二郡太守,且又益兵彭、郯二城。


    當下下邳、東海二郡因位處江北,西、北兩麵受敵,與淮東相通。時刻有曹魏反推下邳的危險,若沒有霍峻盯著,劉備放心不下來。


    當然曹魏也因霍峻而顧忌,等候著時機,不敢輕易動兵。如此背景之下,劉備不像往常一樣,招霍峻入京,而是令其留邊守江。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季漢大司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府並收藏季漢大司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