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於之地所麵臨的危機,不僅是霍峻、蔣濟能感知,身居武漢的諸葛亮亦是有所感覺。
在整理完上洛郡詳細資料後,諸葛亮與從吏探討了下商於的地理架構。感覺不妙的諸葛亮,當即前往宮中拜見劉備。
當下的劉備得聞諸葛亮的求見,剛要出宮,便遇到了正在尋他的糜皇後。
劉備停下腳步,問道:“夫人有何要事?”
糜皇後露出傷感之色,說道:“陛下,妾自嫁與陛下以來,離家時有二十載。今聞朐縣已被我大漢所得。不知陛下能否準妾攜家人歸家祭祖,以了卻妾多年思鄉之情。”
劉備猶豫幾許,說道:“東海初克,夫人還鄉祭祖,恐有賊兵騷亂。”
糜皇後握住劉備的手,乞求說道:“霍督聲威蓋世,令其派兵護送,區區騷亂何懼之有?”
劉備見糜皇後露出可憐巴巴的神情,心頓時軟了下來,說道:“夫人欲率族人歸鄉祭祖非是不可,且容朕與仲邈書信知會一聲。令其所有布置,方可歸鄉祭祖。”
糜皇後當即笑了出來,施禮說道:“多謝陛下,子方居南中任職多年,今年歲漸老,腿腳愈發不便,能否將其招歸京師養老。”
“子方嗎?”
劉備略有遲疑,說道:“子方自任都督以來,能和四夷,輕財而好義,多得土人之心。今若招其歸京,恐有損國事。”
怕讓諸葛亮久等,劉備拔腿就往前走,說道:“容朕思量幾日,屆時一並告與夫人。”
“謝陛下!”
走了百來步,劉備轉入大殿,見到已在等候的諸葛亮。
劉備邀諸葛亮入座,問道:“孔明,是有何緊急之事?”
“稟陛下,亮與諸卿深究上洛地理,竊以為陛下當令鎮西舍商於之地,遷郡中百姓至漢南、襄陽二郡,以免被賊所敗,失土喪民。”諸葛亮將奏疏呈上去,說道。
劉備打開奏疏,說道:“朕已留有布置,如遇賊兵襲之,命封兒守上洛,據武關。呂蒙、廖化二將當會逆丹水而上,馳援上洛郡。商於地窄山多,不宜大軍作戰,賊當難以久持,唯有撤軍歸國。”
諸葛亮示意劉備看向殿外,說道:“陛下,我軍之所長者,唯恃河水也。今深冬水淺,幹涸結冰,船不得行,欲救上洛,唯舍水相救。舍水就步,賊以騎擊步,斷我糧道,時援兵必敗。”
河水結冰不是什麽笑話,不是所有的河流都如長江一樣不會結冰。實際上淮、黃二河在流經某些地段時,會因天氣寒冷之故,河麵結冰而難以行舟。
“陛下如發重兵與其爭,賊兵四散而退。陛下若離上洛,賊兵而複至。水淺而進,水多而撤。重兵得勞無功,我軍則是為之疲矣!”
在沒有全麵掌握南陽盆地下,上洛與江漢僅通過丹水連通。一旦丹水不足以支撐起行舟,上洛則會陷入以寡擊眾的環境中,除非南漢放棄水運,直接徒步前往救援。
若是徒步而進,曹魏利用己方所擅長的騎兵,在來路上埋伏設計,施行圍點打援的計策,輕鬆擊敗漢軍。
當然如果不想失去上洛郡,南漢則要再度征發大軍,與曹魏爭奪上洛郡。麵對南漢的大軍,曹魏可以撤軍,不與劉備對峙。等劉備率軍撤迴武漢後,再派兵馬去爭奪商於之地。來迴折騰下,南漢大軍必然疲憊。
當然更重要的是,商於之地是否有必要讓南漢為他傾入那麽多的心血?
答案:沒必要!
商於若是像襄樊這般軍事要塞,南漢必以舉國之力爭之。但可惜的是,商於僅是南陽盆地的邊角料。如能得宛城,以商於與南陽盆地的緊密關係,可輕鬆被拿下。
故而諸葛亮與霍峻的想法一致,不如放棄上洛郡,遷商於之地的百姓至漢水。
劉備有些猶豫,說道:“今魏人尚未來攻,則就舍城南遷民,太過可惜!”
“不然!”
諸葛亮輕撫羽扇,沉聲說道:“聖人言,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居危地則危,居安地則安。山水地形,兵者不得不察,關乎成敗之法。時又言,廟算多者則勝之,廟算少者則敗之。”
“商於六百裏地,民寡而兵稀,不足以蓄大兵。設賊以萬人猛攻商於,三萬人臨襄陽,兩萬人設伏於丹水。是問陛下,將何以救之?”
劉備的眉頭漸漸舒緩開來,不得不說諸葛亮說的非常正確。
“雞肋~”
劉備悠然而歎,說道:“孔明不僅善政,亦知兵事。商於如雞肋,食之無味,失之可惜。”
言語初落,侍從快步入殿,說道:“啟稟陛下,廣陵八百裏加急!”
劉備拆開木盒,得見信上竟是霍峻放棄商於的建議,不禁遞給孔明,感歎說道:“孔明與仲邈所見相同爾!”
“霍督居千餘裏之遙而憂心國事,蓋世之少有!”諸葛亮讚道。
見帳下兩大文武建議自己舍棄上洛,劉備也不猶豫,吩咐說道:“來人,書信鎮西將軍言,人與地二者,當先存人後存地。今商於孤懸漢北,令其速遷商地百姓至漢水。及克宛城,商於再得易矣!”
“諾!”
侍從奉命而下,替劉備撰寫書信去了。
“對了!”
劉備想起一件事,問道:“仲邈欲令江淮舊民迴居江淮,諸君以為江淮臨近邊事,常遭兵亂,難以樂業複土,有失民喪土之險。不知孔明以為如何?”
諸葛亮蹙眉而思,說道:“遷與不遷二者各有利弊,不遷者,欲令百姓樂業,出糧納賦,以助陛下北伐;遷者,除淮民思鄉之故,亦有進圖中國之念。”
“自出淮水起,泗、沂二水因戰亂、屠城之故,百姓十不存一。陛下欲令霍督取齊地,江淮百姓不多,則不足以服徭役;徭役不足,則糧草有匱乏之險。今為中國長遠計,宜當令江淮民眾歸鄉,夯實根基。”
霍峻之所以提出要大規模複興江淮,實際上他看到了從青徐北伐的缺陷,漢末的情況不同於東晉、元末。
劉裕之所以能下青州,除了破碎的北方外,實際上與東晉在江淮長期的經營策略有關。東晉在肥水大敗苻堅,江淮根基仍存。那時劉裕從下邳出發,有穩固的江淮為依仗,故而才能直搗青州。
元末時期,雖因黃河奪淮,江淮土地鹽堿化,致使江淮衰弱。但卻別忘了因黃河奪淮,元朝修建有了京杭大運河。
徐達能橫掃北方,掃滅元朝。除了徐達驍勇善戰外,還有京杭大運河之故。江南的糧草可以通過大運河源源不斷運往前線大軍,從而保證北伐大軍不會缺糧。
今霍峻再次要求大規模發展江淮,是因為當下的江淮不能再局限於自保,而要展望青州。這般情形之下,霍峻必須要為自己的後勤所考慮。
到時候自己因糧絕而退兵,即便沒失敗也會被人算作兵敗。世上之人從來隻看作戰的結果,而不會憐憫你為何失敗。
劉備沉吟少許,說道:“朕欲準仲邈奏疏,不知以孔明之見是?”
“稟陛下,臣以為可行!”
諸葛亮拱手說道:“世人多無遠見,畏難而知退。霍督為複中原,自下江東起,以千人得有數萬精兵,以荒廢皖城,苦戰十餘載,而擴得六郡,縱吳起複世,蓋不能效之。今令其經略江淮,陛下宜當器信之。”
諸葛亮真不是誇大霍峻的功績,劉備下江東以來,幾乎沒給霍峻特別大的幫助。僅有在戰事緊急之故,派遣兵馬支援,但後續又收迴了兵權。
初期,霍峻帳下士卒是以霍、高二氏部曲為主,後來招募礦工,再募水賊而建軍,逐漸發展到當下的三萬精兵。
至於疆域,霍峻開局一座廢棄的皖城,後經大小幾十次戰役,西征北討,幫助南漢打下半壁江山,還要頂著統一的中原,經略江淮,擴有六郡之土。
“善!”
(本章完)
在整理完上洛郡詳細資料後,諸葛亮與從吏探討了下商於的地理架構。感覺不妙的諸葛亮,當即前往宮中拜見劉備。
當下的劉備得聞諸葛亮的求見,剛要出宮,便遇到了正在尋他的糜皇後。
劉備停下腳步,問道:“夫人有何要事?”
糜皇後露出傷感之色,說道:“陛下,妾自嫁與陛下以來,離家時有二十載。今聞朐縣已被我大漢所得。不知陛下能否準妾攜家人歸家祭祖,以了卻妾多年思鄉之情。”
劉備猶豫幾許,說道:“東海初克,夫人還鄉祭祖,恐有賊兵騷亂。”
糜皇後握住劉備的手,乞求說道:“霍督聲威蓋世,令其派兵護送,區區騷亂何懼之有?”
劉備見糜皇後露出可憐巴巴的神情,心頓時軟了下來,說道:“夫人欲率族人歸鄉祭祖非是不可,且容朕與仲邈書信知會一聲。令其所有布置,方可歸鄉祭祖。”
糜皇後當即笑了出來,施禮說道:“多謝陛下,子方居南中任職多年,今年歲漸老,腿腳愈發不便,能否將其招歸京師養老。”
“子方嗎?”
劉備略有遲疑,說道:“子方自任都督以來,能和四夷,輕財而好義,多得土人之心。今若招其歸京,恐有損國事。”
怕讓諸葛亮久等,劉備拔腿就往前走,說道:“容朕思量幾日,屆時一並告與夫人。”
“謝陛下!”
走了百來步,劉備轉入大殿,見到已在等候的諸葛亮。
劉備邀諸葛亮入座,問道:“孔明,是有何緊急之事?”
“稟陛下,亮與諸卿深究上洛地理,竊以為陛下當令鎮西舍商於之地,遷郡中百姓至漢南、襄陽二郡,以免被賊所敗,失土喪民。”諸葛亮將奏疏呈上去,說道。
劉備打開奏疏,說道:“朕已留有布置,如遇賊兵襲之,命封兒守上洛,據武關。呂蒙、廖化二將當會逆丹水而上,馳援上洛郡。商於地窄山多,不宜大軍作戰,賊當難以久持,唯有撤軍歸國。”
諸葛亮示意劉備看向殿外,說道:“陛下,我軍之所長者,唯恃河水也。今深冬水淺,幹涸結冰,船不得行,欲救上洛,唯舍水相救。舍水就步,賊以騎擊步,斷我糧道,時援兵必敗。”
河水結冰不是什麽笑話,不是所有的河流都如長江一樣不會結冰。實際上淮、黃二河在流經某些地段時,會因天氣寒冷之故,河麵結冰而難以行舟。
“陛下如發重兵與其爭,賊兵四散而退。陛下若離上洛,賊兵而複至。水淺而進,水多而撤。重兵得勞無功,我軍則是為之疲矣!”
在沒有全麵掌握南陽盆地下,上洛與江漢僅通過丹水連通。一旦丹水不足以支撐起行舟,上洛則會陷入以寡擊眾的環境中,除非南漢放棄水運,直接徒步前往救援。
若是徒步而進,曹魏利用己方所擅長的騎兵,在來路上埋伏設計,施行圍點打援的計策,輕鬆擊敗漢軍。
當然如果不想失去上洛郡,南漢則要再度征發大軍,與曹魏爭奪上洛郡。麵對南漢的大軍,曹魏可以撤軍,不與劉備對峙。等劉備率軍撤迴武漢後,再派兵馬去爭奪商於之地。來迴折騰下,南漢大軍必然疲憊。
當然更重要的是,商於之地是否有必要讓南漢為他傾入那麽多的心血?
答案:沒必要!
商於若是像襄樊這般軍事要塞,南漢必以舉國之力爭之。但可惜的是,商於僅是南陽盆地的邊角料。如能得宛城,以商於與南陽盆地的緊密關係,可輕鬆被拿下。
故而諸葛亮與霍峻的想法一致,不如放棄上洛郡,遷商於之地的百姓至漢水。
劉備有些猶豫,說道:“今魏人尚未來攻,則就舍城南遷民,太過可惜!”
“不然!”
諸葛亮輕撫羽扇,沉聲說道:“聖人言,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居危地則危,居安地則安。山水地形,兵者不得不察,關乎成敗之法。時又言,廟算多者則勝之,廟算少者則敗之。”
“商於六百裏地,民寡而兵稀,不足以蓄大兵。設賊以萬人猛攻商於,三萬人臨襄陽,兩萬人設伏於丹水。是問陛下,將何以救之?”
劉備的眉頭漸漸舒緩開來,不得不說諸葛亮說的非常正確。
“雞肋~”
劉備悠然而歎,說道:“孔明不僅善政,亦知兵事。商於如雞肋,食之無味,失之可惜。”
言語初落,侍從快步入殿,說道:“啟稟陛下,廣陵八百裏加急!”
劉備拆開木盒,得見信上竟是霍峻放棄商於的建議,不禁遞給孔明,感歎說道:“孔明與仲邈所見相同爾!”
“霍督居千餘裏之遙而憂心國事,蓋世之少有!”諸葛亮讚道。
見帳下兩大文武建議自己舍棄上洛,劉備也不猶豫,吩咐說道:“來人,書信鎮西將軍言,人與地二者,當先存人後存地。今商於孤懸漢北,令其速遷商地百姓至漢水。及克宛城,商於再得易矣!”
“諾!”
侍從奉命而下,替劉備撰寫書信去了。
“對了!”
劉備想起一件事,問道:“仲邈欲令江淮舊民迴居江淮,諸君以為江淮臨近邊事,常遭兵亂,難以樂業複土,有失民喪土之險。不知孔明以為如何?”
諸葛亮蹙眉而思,說道:“遷與不遷二者各有利弊,不遷者,欲令百姓樂業,出糧納賦,以助陛下北伐;遷者,除淮民思鄉之故,亦有進圖中國之念。”
“自出淮水起,泗、沂二水因戰亂、屠城之故,百姓十不存一。陛下欲令霍督取齊地,江淮百姓不多,則不足以服徭役;徭役不足,則糧草有匱乏之險。今為中國長遠計,宜當令江淮民眾歸鄉,夯實根基。”
霍峻之所以提出要大規模複興江淮,實際上他看到了從青徐北伐的缺陷,漢末的情況不同於東晉、元末。
劉裕之所以能下青州,除了破碎的北方外,實際上與東晉在江淮長期的經營策略有關。東晉在肥水大敗苻堅,江淮根基仍存。那時劉裕從下邳出發,有穩固的江淮為依仗,故而才能直搗青州。
元末時期,雖因黃河奪淮,江淮土地鹽堿化,致使江淮衰弱。但卻別忘了因黃河奪淮,元朝修建有了京杭大運河。
徐達能橫掃北方,掃滅元朝。除了徐達驍勇善戰外,還有京杭大運河之故。江南的糧草可以通過大運河源源不斷運往前線大軍,從而保證北伐大軍不會缺糧。
今霍峻再次要求大規模發展江淮,是因為當下的江淮不能再局限於自保,而要展望青州。這般情形之下,霍峻必須要為自己的後勤所考慮。
到時候自己因糧絕而退兵,即便沒失敗也會被人算作兵敗。世上之人從來隻看作戰的結果,而不會憐憫你為何失敗。
劉備沉吟少許,說道:“朕欲準仲邈奏疏,不知以孔明之見是?”
“稟陛下,臣以為可行!”
諸葛亮拱手說道:“世人多無遠見,畏難而知退。霍督為複中原,自下江東起,以千人得有數萬精兵,以荒廢皖城,苦戰十餘載,而擴得六郡,縱吳起複世,蓋不能效之。今令其經略江淮,陛下宜當器信之。”
諸葛亮真不是誇大霍峻的功績,劉備下江東以來,幾乎沒給霍峻特別大的幫助。僅有在戰事緊急之故,派遣兵馬支援,但後續又收迴了兵權。
初期,霍峻帳下士卒是以霍、高二氏部曲為主,後來招募礦工,再募水賊而建軍,逐漸發展到當下的三萬精兵。
至於疆域,霍峻開局一座廢棄的皖城,後經大小幾十次戰役,西征北討,幫助南漢打下半壁江山,還要頂著統一的中原,經略江淮,擴有六郡之土。
“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