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瑾何出此言?”孫權微微挑眉,問道。
周瑜指著手中書信,說道:“啟稟麾下,霍峻非無謀之人,其善用兵,布置有方,數挫我軍。豈不知固守孤城,人心難測,怎會重用本地士卒,更勿言讓周炬出任屯長,巡視北城。”
孫權略有不悅,說道:“我軍圍攻城池二月,致使隔絕內外,人手短缺。霍峻為拉攏本地士卒,委任周炬出任屯長,有何怪異?且不說屯長之職,僅轄兵五十人,又非要職,怎會不可能?”
頓了頓,孫權意味深長說道:“且公瑾莫以為轉攻柴桑便能勝否,其兵馬遠勝彭澤,又是黃祖親自統率。我等已攻彭澤多時,今或許便是可下之機。”
對彭澤城二個月的戰果,消耗了孫權對周瑜為數不多的信任。
沒辦法,周瑜入江東以來,少有戰功。官拜建威中郎將,得益於他與孫策的關係;能受封中護軍,在於他率軍入吳縣,擁護了孫權的繼承。若是赤壁之戰後的周瑜,其話語權肯定與當下不同。
當下彭澤城讓孫權頭疼不已,如今看見歸降的書信,有破城的希望,又怎不願試試呢。不僅是孫權想要試試,被戰事所困的眾將也是出聲應和。
“麾下可讓士卒把那周府帶來,聽其言語,看是否有周炬其人。且與周炬訂下歸降日期,若此事不假,璋願為先鋒,為大軍率先入城,探查敵情。”潘璋說道。
“是啊!”
“麾下~”周瑜再次喊道。
孫權伸手示意周瑜安靜下來,說道:“從東部言語,把人喚來,看周府作何言語。”
“諾!”
……
次日,十名江東軍士把那周府帶到營帳內,接受孫權、張紘等人的盤問。
周府點頭哈腰,恍如後世漢奸在見太君之貌,諂媚說道:“府拜見諸位將軍,不知有何要事喚在下入軍。”
張紘咳嗽一聲,掩蓋了自己的嫌棄之色,說道:“不知周君可周炬此人否?”
周府臉色一白,連連拱手說道:“先生,周炬乃我侄子,數月前趙雲帶兵上門,強征壯丁,府擔憂族人上下性命,迫不得已讓族中子弟隨從軍。府絕無對抗天兵之意,若將軍缺糧,府願再獻百石糧草,望能饒過在下性命。”
張紘見周府如此緊張,安撫說道:“今喚周君來此,非有問罪之意,而是欲問周炬其人。”
“周炬?”
周府沉吟少許,說道:“伯光家中貧寒,頗有勇力,在族人中素有聲望,然其人貪財好色,常以我周氏之名,在外為非作歹。當初趙雲強征壯丁,便讓他帶著族內潑皮從軍去了,也免得破壞我周氏之名。”
“周炬父母可是健在?”張紘問道。
“伯光幼年喪母,父親隨劉揚~劉繇從軍,至今未歸,估摸也已戰死在外了。家中僅有繼母與在家,其與繼母關係尚可。”周府說道:“不知先生問伯光所為何事?”
張紘沒有說話,周瑜問道:“周炬可是會反複之人?”
周府搖了搖頭,說道:“伯光逞兇鬥惡,常與人有口角之爭,除此之外,府便不知了。”
說完,周府好奇地又想打探什麽,就被孫權趕了出去。
“如何?”孫權問道。
張紘苦笑了下,說道:“麾下,觀周炬其人,倒是像那反複之人,然就不知其歸降是真是假!”
周瑜緊皺眉頭,說道:“麾下,父母雙亡,孤身一人,恐那周炬詐降啊!”
周泰不開心了,說道:“打仗怕這怕那,還打什麽仗。今送上門的機會,若不把握豈不可惜。”
周瑜無奈說道:“然霍峻非是常人,統兵布置,頗是細膩,豈可輕易嚐試,恐害了手下性命。”
周泰氣悶說道:“霍峻又非神人,豈能事事都能料到。”
孫權下壓雙手,說道:“公瑾僅是擔心,非有他意。孤以為我軍圍攻彭澤城至今,城內人心渙散,周炬歸降並非沒有可能。今不如姑且一試,若是能成亦是好事。”
周瑜歎了口氣,說道:“彭澤城小,周炬獻門歸降,麾下且不可輕入,恐進退失據也。且分為三隊,兩隊於城外接應,一隊入城,方可。”
或許是名將的本能感知,他總感覺著霍峻沒這麽容易對付。越是合理,越符合邏輯,愈讓周瑜心中生疑。
“好!”
孫權微微頷首,布置說道:“孤已與周炬約定時間,事不宜遲,他於明夜醜時(2-4)起事,城上舉五盞明火,以為信號。不知誰敢率先入城!”
潘璋站起身子,拱手說道:“啟稟麾下,末將願率本部將士入城。麾下可率精銳於外等候,璋入城後,則以燃火為信號。”
孫權大喜說道:“準文珪為先鋒,孤在城外等候信號。明夜起精銳四千兵馬,隨孤移軍北門,此戰必破彭澤城。”
“諾!”
周府迴到族中,連忙讓族人上山避難。
族人不解問道:“孫氏不是不願追究周伯光助荊州之事,我等為何上山避難。”
“伯光若是小卒無事,然伯光牽扯入兩軍交戰之事。雖不知勝負如何,但若孫氏兵敗,恐那孫權將會遷怒我族,且暫避兵亂為上。”周府說道。
“諾!”
……
時至次日夜間,天上弦月如鉤,潘璋率本部於城外潛伏,口銜枚,甲裹布,在那寂靜無人的樹林之中穿梭,唯有眾人的喘息聲,以及那昆蟲的脆鳴聲可聞。
潘璋身披甲胄,手持矛盾,在灌木叢中前行,摸到距離城外二裏處,便停了下來。仰望月亮,估摸時間,心中頗是著急。
靜靜等候了半晌,潘璋憑借著他出色的視力,似乎隱約看見北城門打開。手下欲衝鋒時,潘璋阻止了手下,直到看見城樓上五盞明火大燃,潘璋這才如釋重負。
跳躍起身,潘璋脫下外袍,高舉長矛,大喊說道:“入城!”
隨著潘璋一聲令下,吹響了號角聲。
隻見城外黑夜中的火光由三五點到三五十點,然後再到數百點。本部近千名士卒高舉火把,跟隨“潘”旗衝向打開的北門,一窩蜂湧入。
就在潘璋率兵湧入彭澤城時,寂靜的彭澤城牆上,有數以百計的人影從城頭上站立而起。
(本章完)
周瑜指著手中書信,說道:“啟稟麾下,霍峻非無謀之人,其善用兵,布置有方,數挫我軍。豈不知固守孤城,人心難測,怎會重用本地士卒,更勿言讓周炬出任屯長,巡視北城。”
孫權略有不悅,說道:“我軍圍攻城池二月,致使隔絕內外,人手短缺。霍峻為拉攏本地士卒,委任周炬出任屯長,有何怪異?且不說屯長之職,僅轄兵五十人,又非要職,怎會不可能?”
頓了頓,孫權意味深長說道:“且公瑾莫以為轉攻柴桑便能勝否,其兵馬遠勝彭澤,又是黃祖親自統率。我等已攻彭澤多時,今或許便是可下之機。”
對彭澤城二個月的戰果,消耗了孫權對周瑜為數不多的信任。
沒辦法,周瑜入江東以來,少有戰功。官拜建威中郎將,得益於他與孫策的關係;能受封中護軍,在於他率軍入吳縣,擁護了孫權的繼承。若是赤壁之戰後的周瑜,其話語權肯定與當下不同。
當下彭澤城讓孫權頭疼不已,如今看見歸降的書信,有破城的希望,又怎不願試試呢。不僅是孫權想要試試,被戰事所困的眾將也是出聲應和。
“麾下可讓士卒把那周府帶來,聽其言語,看是否有周炬其人。且與周炬訂下歸降日期,若此事不假,璋願為先鋒,為大軍率先入城,探查敵情。”潘璋說道。
“是啊!”
“麾下~”周瑜再次喊道。
孫權伸手示意周瑜安靜下來,說道:“從東部言語,把人喚來,看周府作何言語。”
“諾!”
……
次日,十名江東軍士把那周府帶到營帳內,接受孫權、張紘等人的盤問。
周府點頭哈腰,恍如後世漢奸在見太君之貌,諂媚說道:“府拜見諸位將軍,不知有何要事喚在下入軍。”
張紘咳嗽一聲,掩蓋了自己的嫌棄之色,說道:“不知周君可周炬此人否?”
周府臉色一白,連連拱手說道:“先生,周炬乃我侄子,數月前趙雲帶兵上門,強征壯丁,府擔憂族人上下性命,迫不得已讓族中子弟隨從軍。府絕無對抗天兵之意,若將軍缺糧,府願再獻百石糧草,望能饒過在下性命。”
張紘見周府如此緊張,安撫說道:“今喚周君來此,非有問罪之意,而是欲問周炬其人。”
“周炬?”
周府沉吟少許,說道:“伯光家中貧寒,頗有勇力,在族人中素有聲望,然其人貪財好色,常以我周氏之名,在外為非作歹。當初趙雲強征壯丁,便讓他帶著族內潑皮從軍去了,也免得破壞我周氏之名。”
“周炬父母可是健在?”張紘問道。
“伯光幼年喪母,父親隨劉揚~劉繇從軍,至今未歸,估摸也已戰死在外了。家中僅有繼母與在家,其與繼母關係尚可。”周府說道:“不知先生問伯光所為何事?”
張紘沒有說話,周瑜問道:“周炬可是會反複之人?”
周府搖了搖頭,說道:“伯光逞兇鬥惡,常與人有口角之爭,除此之外,府便不知了。”
說完,周府好奇地又想打探什麽,就被孫權趕了出去。
“如何?”孫權問道。
張紘苦笑了下,說道:“麾下,觀周炬其人,倒是像那反複之人,然就不知其歸降是真是假!”
周瑜緊皺眉頭,說道:“麾下,父母雙亡,孤身一人,恐那周炬詐降啊!”
周泰不開心了,說道:“打仗怕這怕那,還打什麽仗。今送上門的機會,若不把握豈不可惜。”
周瑜無奈說道:“然霍峻非是常人,統兵布置,頗是細膩,豈可輕易嚐試,恐害了手下性命。”
周泰氣悶說道:“霍峻又非神人,豈能事事都能料到。”
孫權下壓雙手,說道:“公瑾僅是擔心,非有他意。孤以為我軍圍攻彭澤城至今,城內人心渙散,周炬歸降並非沒有可能。今不如姑且一試,若是能成亦是好事。”
周瑜歎了口氣,說道:“彭澤城小,周炬獻門歸降,麾下且不可輕入,恐進退失據也。且分為三隊,兩隊於城外接應,一隊入城,方可。”
或許是名將的本能感知,他總感覺著霍峻沒這麽容易對付。越是合理,越符合邏輯,愈讓周瑜心中生疑。
“好!”
孫權微微頷首,布置說道:“孤已與周炬約定時間,事不宜遲,他於明夜醜時(2-4)起事,城上舉五盞明火,以為信號。不知誰敢率先入城!”
潘璋站起身子,拱手說道:“啟稟麾下,末將願率本部將士入城。麾下可率精銳於外等候,璋入城後,則以燃火為信號。”
孫權大喜說道:“準文珪為先鋒,孤在城外等候信號。明夜起精銳四千兵馬,隨孤移軍北門,此戰必破彭澤城。”
“諾!”
周府迴到族中,連忙讓族人上山避難。
族人不解問道:“孫氏不是不願追究周伯光助荊州之事,我等為何上山避難。”
“伯光若是小卒無事,然伯光牽扯入兩軍交戰之事。雖不知勝負如何,但若孫氏兵敗,恐那孫權將會遷怒我族,且暫避兵亂為上。”周府說道。
“諾!”
……
時至次日夜間,天上弦月如鉤,潘璋率本部於城外潛伏,口銜枚,甲裹布,在那寂靜無人的樹林之中穿梭,唯有眾人的喘息聲,以及那昆蟲的脆鳴聲可聞。
潘璋身披甲胄,手持矛盾,在灌木叢中前行,摸到距離城外二裏處,便停了下來。仰望月亮,估摸時間,心中頗是著急。
靜靜等候了半晌,潘璋憑借著他出色的視力,似乎隱約看見北城門打開。手下欲衝鋒時,潘璋阻止了手下,直到看見城樓上五盞明火大燃,潘璋這才如釋重負。
跳躍起身,潘璋脫下外袍,高舉長矛,大喊說道:“入城!”
隨著潘璋一聲令下,吹響了號角聲。
隻見城外黑夜中的火光由三五點到三五十點,然後再到數百點。本部近千名士卒高舉火把,跟隨“潘”旗衝向打開的北門,一窩蜂湧入。
就在潘璋率兵湧入彭澤城時,寂靜的彭澤城牆上,有數以百計的人影從城頭上站立而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