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四年,三月。
因孫權主動放棄之故,東海、琅琊二郡在得知漢軍行蹤時,各縣邑紛紛遣人歸降,城頭變化漢旗。
霍峻來者不拒,讓廣陵太守劉基都督下邳、東海、琅琊、廣陵、利城五郡事,在琅琊郡治開陽辦公理事,維持著徐州五郡的基本事務運轉。
昔劉基初上任時,聚攏廣陵流民僅千餘人,而後劉基深耕廣陵十餘年,在霍峻大力支持下,廣陵得有三萬多戶百姓,已是初有人煙。
不僅是淮東人口漸漸恢複,江北經南漢長達十餘年的耕耘,加之攻克壽春所得百姓,整個淮泗地區,已有三、四十萬百姓。
考慮到軍士眾多,霍峻未率大軍入城,而是命大軍夾沂水下營,河麵搭設浮橋,以為營壘之聯通。
大帳內,霍峻單手持書而覽,研讀夫差北伐齊國,兩國在萊蕪盆地爆發的艾陵之戰。
淄水在沂蒙山區發源,流經泰山郡,而後經齊郡匯入巨定湖,再注入渤海。而萊蕪在泰山郡內,其位處泰山與沂蒙山脈之間,可沿淄水河穀出入齊地。
春秋時期,魯、齊二國針對萊蕪地區爆發多次戰爭,其著名則有長勺之戰,而艾陵之戰亦在萊蕪盆地。
“艾陵之役,齊師大敗,十萬兵沒,吳遂霸之。”霍峻略有所思,說道:“我軍如據泰山郡,或能走魯地入齊,繞過齊南穆陵關。”
“走泰山郡入齊,恐多有困難!”
蔣濟在輿圖前踱步,說道:“王淩率豫州兵馬屯魯郡,則是提防我軍走泰山郡,順淄水而進,奇襲齊郡。”
說著,蔣濟進一步指出,說道:“都督率兵深入虜地,如被阻穆陵關外,我軍久攻關隘而不成。及待我軍兵疲,濟恐王淩將會趁機而進,從泰山郡而下,與孫權所統兵馬,腹背夾擊我軍。”
隨著大軍深入齊地,軍情戰報越來越詳細,在高層多次探討下,蔣濟已是看透王淩屯紮任城的用意。
如他所說,王淩屯兵任城,其因有三。其一,方便救援彭城;其二,防止霍峻向北攻略泰山郡;其三,待霍峻兵馬深入穆陵關時,兵出泰山,截斷其歸路,與孫權夾擊霍峻。
劉曄之計看似巧妙,且又是根據山水形勢設計。但他卻忽略了徐州地形早就被臧霸透露得幹幹淨淨,加之蔣濟為智深略重者,怎麽會考慮不到這些!
蔣濟從軍二十幾年,先是參議軍事,而後轉任督帥。深諳軍事的蔣濟,不說其戰略能力如何,其戰術能力甚至比曆史上還強了幾分。
識破孫權誘敵深入,王淩半道而擊的戰術布置,對蔣濟不算什麽難題。畢竟孫權發起的石亭之戰,在未發起之前就被蔣濟識破。
霍峻放下史書,認可說道:“孫權舍琅琊、東海近千裏之疆域,除有畏我之意,更有誘敵深入之所圖。料其之所圖,無非以堅關耗我,而後出奇兵克我!”
“道長千裏,路口繁多,魏軍如欲逼退我軍,多半會從糧道下手。”周魴補充說道。
周魴話音剛落,侍從趨步來報,說道:“稟大司馬,徐廣陵前來拜會!”
“敬輿?”
得聞劉基求見,霍峻暫停下商討,說道:“讓徐廣陵入帳!”
“諾!”
少頃,卻見一向注重儀容的劉基苦著臉入帳,似有難言之隱。
見狀,霍峻挑了挑眉,調侃道:“劉刺史上任徐州未久,怎露此難色,莫非被刁民所擾!”
劉基向霍峻拜了拜,歎氣說道:“若是刁民,尚好處理。當下基為琅琊、東海二郡所困,不得已來求都督相助。”
“但說無妨!”霍峻示意劉基坐下,說道。
“多謝都督!”
劉基整理了下思緒,說道:“東海、琅琊二郡十餘座縣邑上報,當下府庫缺糧,百姓無糧可食,今上表向基求糧賑濟百姓。但開陽城中府庫,除鼠之外,別無他物!”
“據基了解,魏軍舍城而走之前,孫權命人盡取府庫錢糧,且派兵至鄉野,劫掠百姓糧草。今百姓缺糧食之,且又無種可耕,欲恢複生產,恐需我軍發糧濟民。”
孫權嚴格實行堅壁清野的方針,將琅琊、東海二郡縣邑內的糧輜帶走。甚至為了消耗漢軍輜重,還強行劫掠百姓,欲讓百姓成為漢軍累贅!
當下漢軍入主東海、琅琊二郡,首先就要麵對民生問題。如果賑濟百姓,將會消耗大軍糧草;如果不賑濟百姓,將會失去民心,甚至百姓會發生動亂。
蔣濟冷笑幾下,說道:“如子魚所言相同,孫權欲向我軍糧道下手。”
霍峻沉吟少許,問道:“孤欲發糧賑民,不知諸君以為如何?”
周魴微微蹙眉,說道:“明公,我軍糧輜從江淮、江東二地,長途跋涉,舟舸轉運而來。今賑一石糧草,需耗費兩石,甚至三石。今賑濟百姓,我軍日後恐會兵糧短缺,尤其在秋冬之時。”
“徐州百姓不可賑!”
霍峻感歎一聲,說道:“孤征戰用兵以來,雖多傷性命,但卻憐憫百姓。且我漢家用兵,本無利與百姓,今百姓為漢室而受累,孤於心不忍。”
“今時如不賑之,百姓輕者饑荒離散,重者家破人亡,故不可不賑!”
“都督不如這般!”
劉基出主意,說道:“我軍賑濟百姓,令百姓為漢軍運糧。春耕之時,放百姓歸鄉耕作。與其互約,待夏秋豐收,軍民各得畝收之五分。”
“如此而為之,待秋冬之時,民心歸附,我軍就食琅琊、東海二郡,糧輜將不缺爾!”
“或是這般!”
蔣濟捋須而思,說道:“都督既欲向穆陵關用兵,因沿途道口眾多,為防魏出奇兵斷後,不如分兵留守。而兵駐守城中,為圖長久之計,可抽半數耕作民田,以為軍屯之用,而後分糧與民。”
為了防止王淩出奇兵斷後,霍峻必須派兵在緊要處留守,既確保糧道暢通,又可防止王淩斷後。當下蔣濟則建議留守的將士,可以與百姓一同耕作。豐收之後,百姓可將得到些許秋糧以為租借報酬。
“善!”
霍峻點了點頭,說道:“百姓缺糧,不可無償賑之。今可令其為大軍運糧,而後令軍入民間耕作。如此而為,我軍不僅可得糧輜,且可兼收民心,可為上策矣!”
“賑民之事,由劉廣陵親自操辦。”
頓了頓,霍峻看向蔣濟,說道:“子通代孤擬令,命將軍霍篤、周魴率兵三萬留守開陽諸城,各部將士邊耕邊戍。如有劫掠百姓、擅取民財,皆立斬不赦。切勿失了民心!”
“諾!”
因缺乏大運河,霍峻格外重視與當地百姓的關係,以尋求得到當地百姓的支持。今以工代賑、軍屯分成二政如能實施成功,霍峻將有底氣持續作戰。
得到霍峻的批準後,劉基歡喜退下。
望著劉基退下的身影,霍峻笑道:“敬輿都督徐州諸郡,可謂職得其人矣!”
“明公,東海、琅琊二郡全複,今不如拆之,以為明確相應之職。”周魴說道:“如少將軍負責鬱洲之事,故可析出一郡,專任海運之責!”
“可!”
霍峻明白周魴之意,說道:“且表士載為城陽太守,理海濱之事,小心魏騎出海濱以劫我軍糧草。”
“諾!”
“都督,今二郡事平,淺得孫權之布置,當下是否繼續進軍?”蔣濟問道。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我本疑張郃行蹤,故行軍遲緩。今得士元軍報,張郃奉曹叡之命,出兵荊宛。想來欲與司馬懿聯合,以破葛相之軍。當下魏軍諸部兵馬明晰,我軍當向穆陵而進,以尋機破關。”
“張郃兵向荊宛?”
周魴麵露憂慮之色,說道:“張郃為魏之宿將,司馬懿深諳兵法。二者合兵,恐曹叡欲先破葛相之軍,而後再破我軍,蓋是為田忌賽馬之策!”
“田忌賽馬?”
聞言,霍峻忍不住笑了出來,說道:“今上馬何在?中馬何在?且張郃、司馬懿二人為何馬?”
在霍峻看來,曹叡欲行田忌賽馬之策,需明確一件事,他手上的將領檔次如何!
你若說諸葛亮為中馬,你需要用拿出上馬去擊敗他。
魏之上馬何在?
司馬懿、張郃二人是否為上馬?且需觀對手檔次而議。
故當霍峻得知此消息時,絲毫不緊張。諸葛亮能否j擊敗司馬懿、張郃二人,霍峻不敢保證。但諸葛亮守住二者攻勢,應說是毫無壓力。
霍峻收斂笑容,說道:“以葛相謹慎之性格,據守張郃、司馬懿有餘。今張郃短期之內,將不為我軍之憂。故宜當趁此良機速進,看能否擊破穆陵關,奪取青齊七郡。”
“諾!”
話是這麽說,不過霍峻依舊希望諸葛亮能給他一個驚喜,畢竟用防守牽製張郃、司馬懿的二軍或有不足。畢竟一旦讓曹魏發現諸葛亮難啃,或許會改變方略,讓張郃支援曹真或滿寵。
如出征前諸葛亮所說,若不趁魏軍求戰心切而擊之,當太過可惜了!
(本章完)
因孫權主動放棄之故,東海、琅琊二郡在得知漢軍行蹤時,各縣邑紛紛遣人歸降,城頭變化漢旗。
霍峻來者不拒,讓廣陵太守劉基都督下邳、東海、琅琊、廣陵、利城五郡事,在琅琊郡治開陽辦公理事,維持著徐州五郡的基本事務運轉。
昔劉基初上任時,聚攏廣陵流民僅千餘人,而後劉基深耕廣陵十餘年,在霍峻大力支持下,廣陵得有三萬多戶百姓,已是初有人煙。
不僅是淮東人口漸漸恢複,江北經南漢長達十餘年的耕耘,加之攻克壽春所得百姓,整個淮泗地區,已有三、四十萬百姓。
考慮到軍士眾多,霍峻未率大軍入城,而是命大軍夾沂水下營,河麵搭設浮橋,以為營壘之聯通。
大帳內,霍峻單手持書而覽,研讀夫差北伐齊國,兩國在萊蕪盆地爆發的艾陵之戰。
淄水在沂蒙山區發源,流經泰山郡,而後經齊郡匯入巨定湖,再注入渤海。而萊蕪在泰山郡內,其位處泰山與沂蒙山脈之間,可沿淄水河穀出入齊地。
春秋時期,魯、齊二國針對萊蕪地區爆發多次戰爭,其著名則有長勺之戰,而艾陵之戰亦在萊蕪盆地。
“艾陵之役,齊師大敗,十萬兵沒,吳遂霸之。”霍峻略有所思,說道:“我軍如據泰山郡,或能走魯地入齊,繞過齊南穆陵關。”
“走泰山郡入齊,恐多有困難!”
蔣濟在輿圖前踱步,說道:“王淩率豫州兵馬屯魯郡,則是提防我軍走泰山郡,順淄水而進,奇襲齊郡。”
說著,蔣濟進一步指出,說道:“都督率兵深入虜地,如被阻穆陵關外,我軍久攻關隘而不成。及待我軍兵疲,濟恐王淩將會趁機而進,從泰山郡而下,與孫權所統兵馬,腹背夾擊我軍。”
隨著大軍深入齊地,軍情戰報越來越詳細,在高層多次探討下,蔣濟已是看透王淩屯紮任城的用意。
如他所說,王淩屯兵任城,其因有三。其一,方便救援彭城;其二,防止霍峻向北攻略泰山郡;其三,待霍峻兵馬深入穆陵關時,兵出泰山,截斷其歸路,與孫權夾擊霍峻。
劉曄之計看似巧妙,且又是根據山水形勢設計。但他卻忽略了徐州地形早就被臧霸透露得幹幹淨淨,加之蔣濟為智深略重者,怎麽會考慮不到這些!
蔣濟從軍二十幾年,先是參議軍事,而後轉任督帥。深諳軍事的蔣濟,不說其戰略能力如何,其戰術能力甚至比曆史上還強了幾分。
識破孫權誘敵深入,王淩半道而擊的戰術布置,對蔣濟不算什麽難題。畢竟孫權發起的石亭之戰,在未發起之前就被蔣濟識破。
霍峻放下史書,認可說道:“孫權舍琅琊、東海近千裏之疆域,除有畏我之意,更有誘敵深入之所圖。料其之所圖,無非以堅關耗我,而後出奇兵克我!”
“道長千裏,路口繁多,魏軍如欲逼退我軍,多半會從糧道下手。”周魴補充說道。
周魴話音剛落,侍從趨步來報,說道:“稟大司馬,徐廣陵前來拜會!”
“敬輿?”
得聞劉基求見,霍峻暫停下商討,說道:“讓徐廣陵入帳!”
“諾!”
少頃,卻見一向注重儀容的劉基苦著臉入帳,似有難言之隱。
見狀,霍峻挑了挑眉,調侃道:“劉刺史上任徐州未久,怎露此難色,莫非被刁民所擾!”
劉基向霍峻拜了拜,歎氣說道:“若是刁民,尚好處理。當下基為琅琊、東海二郡所困,不得已來求都督相助。”
“但說無妨!”霍峻示意劉基坐下,說道。
“多謝都督!”
劉基整理了下思緒,說道:“東海、琅琊二郡十餘座縣邑上報,當下府庫缺糧,百姓無糧可食,今上表向基求糧賑濟百姓。但開陽城中府庫,除鼠之外,別無他物!”
“據基了解,魏軍舍城而走之前,孫權命人盡取府庫錢糧,且派兵至鄉野,劫掠百姓糧草。今百姓缺糧食之,且又無種可耕,欲恢複生產,恐需我軍發糧濟民。”
孫權嚴格實行堅壁清野的方針,將琅琊、東海二郡縣邑內的糧輜帶走。甚至為了消耗漢軍輜重,還強行劫掠百姓,欲讓百姓成為漢軍累贅!
當下漢軍入主東海、琅琊二郡,首先就要麵對民生問題。如果賑濟百姓,將會消耗大軍糧草;如果不賑濟百姓,將會失去民心,甚至百姓會發生動亂。
蔣濟冷笑幾下,說道:“如子魚所言相同,孫權欲向我軍糧道下手。”
霍峻沉吟少許,問道:“孤欲發糧賑民,不知諸君以為如何?”
周魴微微蹙眉,說道:“明公,我軍糧輜從江淮、江東二地,長途跋涉,舟舸轉運而來。今賑一石糧草,需耗費兩石,甚至三石。今賑濟百姓,我軍日後恐會兵糧短缺,尤其在秋冬之時。”
“徐州百姓不可賑!”
霍峻感歎一聲,說道:“孤征戰用兵以來,雖多傷性命,但卻憐憫百姓。且我漢家用兵,本無利與百姓,今百姓為漢室而受累,孤於心不忍。”
“今時如不賑之,百姓輕者饑荒離散,重者家破人亡,故不可不賑!”
“都督不如這般!”
劉基出主意,說道:“我軍賑濟百姓,令百姓為漢軍運糧。春耕之時,放百姓歸鄉耕作。與其互約,待夏秋豐收,軍民各得畝收之五分。”
“如此而為之,待秋冬之時,民心歸附,我軍就食琅琊、東海二郡,糧輜將不缺爾!”
“或是這般!”
蔣濟捋須而思,說道:“都督既欲向穆陵關用兵,因沿途道口眾多,為防魏出奇兵斷後,不如分兵留守。而兵駐守城中,為圖長久之計,可抽半數耕作民田,以為軍屯之用,而後分糧與民。”
為了防止王淩出奇兵斷後,霍峻必須派兵在緊要處留守,既確保糧道暢通,又可防止王淩斷後。當下蔣濟則建議留守的將士,可以與百姓一同耕作。豐收之後,百姓可將得到些許秋糧以為租借報酬。
“善!”
霍峻點了點頭,說道:“百姓缺糧,不可無償賑之。今可令其為大軍運糧,而後令軍入民間耕作。如此而為,我軍不僅可得糧輜,且可兼收民心,可為上策矣!”
“賑民之事,由劉廣陵親自操辦。”
頓了頓,霍峻看向蔣濟,說道:“子通代孤擬令,命將軍霍篤、周魴率兵三萬留守開陽諸城,各部將士邊耕邊戍。如有劫掠百姓、擅取民財,皆立斬不赦。切勿失了民心!”
“諾!”
因缺乏大運河,霍峻格外重視與當地百姓的關係,以尋求得到當地百姓的支持。今以工代賑、軍屯分成二政如能實施成功,霍峻將有底氣持續作戰。
得到霍峻的批準後,劉基歡喜退下。
望著劉基退下的身影,霍峻笑道:“敬輿都督徐州諸郡,可謂職得其人矣!”
“明公,東海、琅琊二郡全複,今不如拆之,以為明確相應之職。”周魴說道:“如少將軍負責鬱洲之事,故可析出一郡,專任海運之責!”
“可!”
霍峻明白周魴之意,說道:“且表士載為城陽太守,理海濱之事,小心魏騎出海濱以劫我軍糧草。”
“諾!”
“都督,今二郡事平,淺得孫權之布置,當下是否繼續進軍?”蔣濟問道。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我本疑張郃行蹤,故行軍遲緩。今得士元軍報,張郃奉曹叡之命,出兵荊宛。想來欲與司馬懿聯合,以破葛相之軍。當下魏軍諸部兵馬明晰,我軍當向穆陵而進,以尋機破關。”
“張郃兵向荊宛?”
周魴麵露憂慮之色,說道:“張郃為魏之宿將,司馬懿深諳兵法。二者合兵,恐曹叡欲先破葛相之軍,而後再破我軍,蓋是為田忌賽馬之策!”
“田忌賽馬?”
聞言,霍峻忍不住笑了出來,說道:“今上馬何在?中馬何在?且張郃、司馬懿二人為何馬?”
在霍峻看來,曹叡欲行田忌賽馬之策,需明確一件事,他手上的將領檔次如何!
你若說諸葛亮為中馬,你需要用拿出上馬去擊敗他。
魏之上馬何在?
司馬懿、張郃二人是否為上馬?且需觀對手檔次而議。
故當霍峻得知此消息時,絲毫不緊張。諸葛亮能否j擊敗司馬懿、張郃二人,霍峻不敢保證。但諸葛亮守住二者攻勢,應說是毫無壓力。
霍峻收斂笑容,說道:“以葛相謹慎之性格,據守張郃、司馬懿有餘。今張郃短期之內,將不為我軍之憂。故宜當趁此良機速進,看能否擊破穆陵關,奪取青齊七郡。”
“諾!”
話是這麽說,不過霍峻依舊希望諸葛亮能給他一個驚喜,畢竟用防守牽製張郃、司馬懿的二軍或有不足。畢竟一旦讓曹魏發現諸葛亮難啃,或許會改變方略,讓張郃支援曹真或滿寵。
如出征前諸葛亮所說,若不趁魏軍求戰心切而擊之,當太過可惜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