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初上,秋菊濃,對酒高歌,千轉迴腸,人生得意莫蹉跎。月攀枝頭,登高樓,風過四野,星漢燦爛,古往今來付笑談。
黑夜籠罩著靖江之水,明月從江麵緩緩升起,江麵猶如一條一望無際的銀河,甚是璀璨奪目;或許是不甘示弱,漆黑的夜空中繁星驟然迸發出霜冷的光輝。水天相連,蔚為壯觀。風神尤為不甘寂寞,也想湊湊熱鬧,張口便是狂風唿嘯,掠過四馬平川,直衝靖江掀起千層巨浪,遮天蔽月,兩岸浪拍巨石,發出如猛獸般的低吼。
忽而狂風乍停,暗潮湧動,漫天星鬥沉於江底,天空陷入一片黑暗,而這靖江水麵架起一座不見盡頭的長橋,直通霄漢,氤氳陣陣。恍惚間,人們仿佛看見一道道光影登上長橋石階,一步步走向天的盡頭。
水潮猛漲,淹沒了兩岸的秋菊,陣陣細浪卷起拍花朵湧入江中,霎時間江麵上浮著形態不一,顏色多姿的花瓣,好似花海一般。濕潤的水氣漸漸升起,沁鼻地花香在江麵上空久聚不散。
“唿!嘩!轟!”
狂風又起,巨浪濤濤,風雨樓好似江中一葦,隻需輕輕一吹,便連根拔起。浪濤轟擊著風雨樓,無數的大魚蟹蝦如潮水一般被巨浪卷起,“哢嚓!”一道銀色的閃電劃過天際,緊隨而來的便是驚心動魄地雷聲,狂風、巨浪、驚雷、暴雨縱橫交錯。
如此惡劣地環境,並沒有嚇退風雨樓那些修士,他們反而立在欄杆前,欣喜如狂地呐喊著。通向天之盡頭的光橋不堪忍受,悄無聲息地消失在風雨中。黑夜籠罩的靖江深處,似有一葉扁舟跟隨著風浪而來,不管風浪如何暴虐,雷雨如何惡劣,它始終波瀾不驚,駛向風雨樓。
人們興奮地等待著小舟臨近,想要看清它的全貌,不知過了多久,風雨樓頂倏然金光萬丈,人們感覺到樓身微微一顫,便聽得一陣道音仙樂,風靜了、浪退了、雷散了,暴雨不再。江麵生氣濃濃地白霧,充沛地靈氣混著花的方向和水的濕潤一陣陣的撲來。
眼前的景色變了,不,準確地說,他們所看到的場景都不盡相同。忘川看到是孩童蹣跚學步,是父慈子孝、姐弟情深,是人心鬼蜮、勾心鬥角,是平凡喜樂、男耕女織……二十年風雨,所見所聞,一切的經曆盡數出現在眼前。
世人皆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何為天道?天道不僅無情,而且無親無私,卻又常與善人。白雲蒼狗,時光荏苒,人活於世,是為有情,方能為人。見他人命運多舛,受盡百般折磨,而望早日脫離苦海;看他人在愛人麵前百般柔腸而求之不得,則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看他人勞心勞累,體膚困厄,理盼天道酬勤,凡事總總,皆為有情。
天道不偏不私,付出未必有所迴報,前世因,今世果。時機未到,執著亦是枉然。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萬物皆有道,道之高遠,心懷天下;道之微末,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凡人道,是為常道。常道有情,無為而有為。前日之感,好似一層窗花紙,如今被捅破。他所要追尋的道,看得越來越清晰。
眼前的畫麵突變,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忘川看著平靜的江麵,盤腿而坐,純陽真訣在體內快速運轉,雲霄子的一言一語重新浮現在腦海之中。
雲霄子的道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與他的凡人道卻是同根同源,入世修行,紅塵煉心。正如眼前這一江秋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為人處世當如此,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善若水任方圓,厚德載物恆古今。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有此一悟,忘川頓時感覺周身氣海竅穴大開,四周的靈氣瘋狂湧入,他體內的經脈迅速拓寬,足足一倍有餘。元府忽然一陣抽痛,神識探入一瞧,浩瀚神秘的宇宙中,磅礴厚重的靈氣正瘋狂的湧向雷靈珠。
靈氣漸漸凝結形成一團星雲,愈發厚實,雷靈珠像是一顆星核,身居其中,紫電不停向外吞吐。星雲逐漸被紫電覆蓋,變得越來越小,一陣劇烈的顫動,最終凝結成一個全新的星辰。星辰動,紫電環繞,光芒絢麗,濃鬱的雷靈力突然洶湧澎湃地湧出元府,鑽入忘川的奇經八脈之中。
先前忘川因為服用紫靈晶,根骨經脈經過雷電的淬煉,表麵已經有了淡淡的紫色光華,此刻又在至純的雷靈力的洗精伐髓下,那紫色光華變得越來越深。若是旁人發現,必然驚訝得無以複加,忘川地根骨竟然流轉著紅、藍、紫三種光華。
“阿彌陀佛,施主慧根獨具,道途無可限量啊!”
忘川睜眼,已然是白晝,天音寺的慧覺大師盤坐在不遠處,身旁的小和尚悟塵正眨著雪亮的眼睛看著他,而其他人早已不見蹤影。忘川起先是愣了一下,隨後明白過來,慧覺大師定然是怕有人趁他悟道之時加害於他,於是才屈尊為他護法。忘川萬分感動,合掌行禮,感激道:“見過慧覺大師!晚輩何德何能,竟勞煩大師在旁護法!”
慧覺笑了笑,起身說道:“老衲不過在此打了個瞌睡罷了,施主,隨老衲走一趟吧,事情總歸要有一個了結。”
忘川知道慧覺所指是何事,於是跟著慧覺出了風雨樓。不出所料,眾人果然聚集在論道場,人聲鼎沸,昨日因比試被破壞地地方依然修葺完畢,遠遠便聽見安增壽等人的爭吵聲。
眾人見慧覺與忘川到來,立馬安靜了下來,兩方陣營的人目光均落在忘川身上,令忘川倍感不適,他掃了掃這些人,讀著那些怪異的目光。
“阿彌陀佛,讓各位施主久等了。”慧覺向眾人行了佛禮,繼續說道:“諸位施主之間的恩怨老衲也有所耳聞,逝者已矣,不能複生,正氣盟同氣連枝,何必為此傷了和氣呢。”
“慧覺大師,此言差矣。若是小輩們之間切磋技藝,有個小傷小病到也無妨,但這事畢竟關係人命,我們這些做長輩的若不替小輩們討個公道,別人還不指著我們的脊梁骨戳啊。大師宅心仁厚,但此事還是不要管了吧。”淩法子說。
“若是小事就算了,但是在大是大非上絕不能心慈手軟。”安增壽指著忘川說道,“這小子,年紀輕輕,心腸就如此歹毒,殘殺我無極宗門下數十名弟子,此仇不共戴天。”
“安增壽,你想動忘川小友,貧道第一個不答應!”朱高照說。
“殺人者償命,此乃天經地義。這小子殺了我那不成器的徒弟,我這做師傅的若是不討個公道,怎對得起我那死去的徒兒。”斷刀門高舜咬牙切齒地說。
“高老兒,既然你知道殺人者償命,文不謙殺害我兩位愛徒,這事你如何交代?”淩法子怒道。
兩方陣營突然又吵了起來,最終問題又迴到忘川身上,一方喊打喊殺,一方誓要護忘川周全,兩方越吵越兇。最終,宋羅刹、朱高光、淩法子等人與安增壽、高舜、徐有款等人竟是打了起來。
“阿彌陀佛!”慧覺撚指打出一道浮光,眾人被分開,“諸位施主,稍安不躁,且聽老衲一言。斷刀門弟子文不謙和天心派弟子紹南犯下殺孽,卻也死於忘川施主之手,淩法子,淩雲閣兩位小輩的大仇也算報了。百花穀和太虛觀門下的兩位弟子雖然受了些傷,但也無礙,宋施主、朱施主,不如就此息事寧人。”
慧覺稍頓了頓,“剩下便是斷刀門、無極宗、五行宗和天心派與忘川施主之間的恩怨了。不論誰對誰錯,忘川施主造下殺孽,總要有一個交代。冤有頭債有主,現在你們一方想要殺忘川施主報仇,一方又想護忘川周全。若是你們兩方打起來,兩敗俱傷,誰要討不得好。”
慧覺看向安增壽這一方繼續說道:“你們出手對付一個小輩,傳出去也不好聽,安施主你說是也不是?”
安增壽不置可否,慧覺看了忘川一眼,笑著說道:“冤家宜解不宜結。以老衲看,要想化解此事,令雙方信服,關鍵還是在忘川施主身上。不如這樣,既然我們現在都在論道場,那麽就按照論道場的規矩辦。但凡你們想要尋仇的,便派出門下弟子與忘川施主來一場公平對決,生死不論,比試仍有趙統領主持,若是忘川施主勝了,你們日後也不得向他尋仇報複,你們覺得如何?”
朱高照和淩法子這方一聽,立即反對。安增壽等人帶來的弟子至少是太虛境的修士,忘川或許能贏得一場兩場,但即便他天資再高,也很難應對得了車輪戰。朱高照和淩法子能這麽想,安增壽、徐有款等人自然也能想到這一點,對他們來說,忘川左右都是要死的,無非就是多費點力氣罷了,但安增壽還有另外一層算計,他提出額外條件,忘川必須要先交出雷靈珠,尤其那些附和的小門派,更是一個比一個大聲,兩方爭論不休,朱高照等人如何能答應,。
忘川忽然冷笑了一聲,開口道:“夠了,不就想要雷靈珠嘛,那就按照論道場地規矩,上論道台!”說著,忘川率先飛上論道台。
“小子狂妄,老子來會會你!”無極宗的一名弟子緊跟著飛上論道台,其他門派見狀頓時急了,不約而同的派出門下弟子。
掃了一眼眼前這十幾名弟子,又扭頭看了看台下那些躍躍欲試的人,忘川知道,這些對他喊打喊殺的人都是衝著雷靈珠來的,即便是那些有意偏袒他的人,對雷靈珠有非分之想的也不在少數。“還有誰想要雷靈珠的,有膽子的一起上來,我倒要看看你們這些名門正派的弟子,確有真才實學,還是浪得虛名。”
“小兔崽子,你既然等不急找死,那便成全你!”安增壽使了個眼色,十幾名無極宗弟子飛身上了論道台。與此同時,天心派、斷刀門等門派弟子轉眼間全數登上了論道台,“從未見過如此狂妄的小子。”“我倒是見過狂妄的沒邊的,不過都已經死了。”“……”
論道台上,麵對眾人數落和取笑,忘川一臉淡然。
其實也難怪他們取笑,忘川這一舉動,連站在他這方的修士們都覺得太過狂妄和托大了,雙拳難敵四手,他如何能以一當百,更何況這些人的修為都遠遠高於他。
弱者往往備受同情,狂者總會遭人唾棄。原本對他還有些許憐憫和同情的同輩修士們,此時都報以看戲的態度,想要看看忘川如何收場。
可是忘川並非這麽想。他不知道自己能否贏得了這群人,若真不敵,他寧願像一隻征服藍天的雛鷹墜地而亡,也不願像一朵殘花逐漸凋零。死也要死得壯烈,他必須拿出氣吞山河的勇氣。
因此,他不顧歐陽飛羽等人的反對,毅然決然出手了。他的身體迸發出駭人的氣勢,天鳳九曜神甲披身,水靈珠和雷靈珠同時被祭出,天空頓時暗淡無光,烏雲瘋狂湧來,雷聲滾滾,極度壓抑,“哢擦!”驚雷驟響,無數的雷電紛紛落下,這片天地瞬間成為充斥著雷電的界域。
忘川騰空而起,手掐指訣,體外被藍、紫、紅三種真氣籠罩,腳下出現一張巨幅太極陰陽圖,水德之象和火德之象陡然從陰陽圖中生出。熊熊大火衝天而起,靖江濤聲不絕於耳,江麵上升起十二水柱衝向天際,伴隨著電閃雷鳴,在這片空間內,水、火、雷三者相融,且互不幹涉。
招出洞虛劍,純陽真訣功法運轉開來,劍氣彌漫,殺意縱橫,令人膽寒。這十多門派的弟子見狀,大驚失色,急忙祭出法器,催動功法,各顯神通,或是催動已經布下的陣法,或是施展出迷魂驚神之術,或是刀光劍影,槍棒橫掃,一時間忘川與眾人打得日月無光,天昏地暗。
漫天雷電如狂風暴雨一般,水火交融化作荒古猛獸撕咬,而忘川在刀山火海、槍林箭雨中穿行,身法靈動多變,他像是這片空間地主宰,氣勢恢宏,銳不可當。劍身所指,便是一片雷電水火,純陽劍氣所過之處,便是驚懼痛吟,鮮血四濺。
台下傳出陣陣驚唿,誰也沒有想到,忘川竟然能夠展現出驚天神威。雷火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靖江之水皆為他所用,他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座論道場若非趙無極急忙啟動防禦大陣,早就在雷火水浪中化作一片廢墟。
雖然還未分出勝負,但是在雷靈珠和水靈珠的相助下,眾人一驚對這場生死搏鬥下了定論。他們看著傲立在虛空,腳踏水火的忘川,不禁生出異心,同樣是修行者,憑甚忘川便有如此好的氣運,水靈珠和雷靈珠都能為他所用,大唿天道不公!他們的眼中,有貪婪、嫉妒,也有憤怒和羨慕。
這場搏鬥,若是忘川獲勝,一戰成名,修行界將會多一個不世出的天才人物;但同時,忘川也將得罪以無極宗為首的十數個門派,他未來的道途則更加兇險。
此刻,各派長老各懷心思。
朱高照捋著胡須,“忘川小友,倒是像我太虛觀的弟子,甚合貧道的脾性。笙兒,日後與忘川小友多加聯絡。嗯……為師看,此次事情結束後,你直接他談談,最好能一起結伴曆練曆練。”柳夕笙不置可否地點點頭。
宋羅刹對著歐陽飛羽道:“飛羽,忘川前途不可限量,你們與忘川經曆過生死,這樣的交情不是旁人可比,事後務必邀請他來百花穀坐坐。”
歐陽飛羽恭敬地迴道:“弟子遵命。其實忘川與姬師姐頗有交情,之前還曾向弟子透露,想要來百花穀拜會一下姬師姐,弟子之前忘了稟報,還請長老贖罪。”宋羅刹嗯了一聲,“既然他有意拜會,事後你與他知會一聲。”
……
趙無極對忘川是愈發的喜歡,他不禁再次偏頭對果老問道:“果老,這小子到底是何身份,你老難道就不能透露一二嗎?”
果老搖搖頭,笑而不語。一旁的沈言長歎一聲道:“品性氣度皆為上品,根骨清奇,百年難得一見,氣運加身,隻需稍加培養,日後必成大器。真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好苗子,可惜,太可惜了。”
“看似行事魯莽,實則穩重有謀。方才還覺得小子狂妄,不諳世事,貧道真是老眼昏聵了。你看著小子,他哪是與人搏鬥,完全是皆著這些弟子,來磨練自己的劍道嘛。之前與薑洵比試時,施展出的那招紫氣東來的威力比之現在如何?若非親眼目睹,誰能想到,這是同一個人施展出來的。”一眉真人說。
“經過昨晚一夜觀潮悟道,他的修為已然如破至太虛境。想想我們當初,可是費了不少年月,這樣的天資真教人嫉妒啊!說起識人這一點,你我都比不上慧覺大師啊,昨晚慧覺大師可是為他護法了一宿。”沈言感慨道。
“沈老,真人,你們二老不覺得,忘川使出的這套劍訣有些熟悉嗎?”
沈言和一眉真人經趙無極的提醒,一邊觀看忘川施展劍招,一邊迴想著。突然間,一眉真人拍手道:“陽足氣純避邪祟,劍出若玉龍嗥嘯,隱有天遁四九意,剛猛而鬼神莫測。貧道觀其劍法與《靈寶畢法仙經》中所記載純陽祖師的純陽劍訣頗為相似,難不成這小子修煉的是這傳說中神仙劍術?”
一眉真人轉念一想,立即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呂祖乃是傳說中的神仙,真假根本無從考證。誰也不曾見過呂祖其人,不過此子劍法神通大有來曆。”
“這世上是否流傳著呂祖的純陽劍訣老朽不知,但老朽曾聽聖上提過,帝師有十二神通術法從不外傳,即便是聖上也求而不得,其中有一項神通法門修得便是純陽東華之氣。不過你們也知道,帝師的十二神通書法從未示人,而且每項神通法門都包羅萬象。”沈言道。
“帝師!”趙無極雙眼放光,更加堅定了心中的想法,於是打斷道:“風雲十二劍沈老可曾有所耳聞?”
“雲霄十二劍?”沈言聞所未聞,趙無極想想也覺正常,事關帝師之事,很少有人知道。陳國建立之初,聖上派人著書立傳,以昭彰文治武功,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星象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等備輯為一書,名曰《大行樂典》。然而世人隻知《大行樂典》,卻不知有《龍淵秘典》。
《龍淵秘典》記載自上古以來龍淵大陸上發生的一切有據可查的光怪陸離之事,包括神仙傳說,妖怪誌異,術法神通、宗門興衰、勢力爭鬥等一係列不為人所知秘辛。其中便有大幅篇章講述帝師一脈過往,有提到雲霄十二劍秘事,堪稱修行界的史書百科。因《龍淵秘典》記載甚詳,且有牽扯過廣,所以關於這本書的存在鮮為人知,非聖上欽點者不得翻閱。
外人不知,其實這本《龍淵秘典》是由荒火營負責所著,耗時之久,人力之光,財力之巨難以計算。當初趙無極隻是一名普通將士,隻是聽一名營中前輩酒後飄過兩句。《龍淵秘典》修著完成後,除了荒火營統領宋承憲外,參與這項浩瀚程的其餘人眾一夜之間盡數消失。當時營中流言四起,人氣晃晃,若非消息封鎖嚴密,恐怕《龍淵秘典》的存在早已傳到修行界一些老人的耳中。
趙無極見沈言和一眉真人不並之情,扭頭向果老詢問,果老作了一個禁聲的手勢,趙無極駭然,不再多說,老老實實地看向論道台。
這時,晴空霹靂,但聽聞忘川一聲冷喝!
“雷來!”
黑夜籠罩著靖江之水,明月從江麵緩緩升起,江麵猶如一條一望無際的銀河,甚是璀璨奪目;或許是不甘示弱,漆黑的夜空中繁星驟然迸發出霜冷的光輝。水天相連,蔚為壯觀。風神尤為不甘寂寞,也想湊湊熱鬧,張口便是狂風唿嘯,掠過四馬平川,直衝靖江掀起千層巨浪,遮天蔽月,兩岸浪拍巨石,發出如猛獸般的低吼。
忽而狂風乍停,暗潮湧動,漫天星鬥沉於江底,天空陷入一片黑暗,而這靖江水麵架起一座不見盡頭的長橋,直通霄漢,氤氳陣陣。恍惚間,人們仿佛看見一道道光影登上長橋石階,一步步走向天的盡頭。
水潮猛漲,淹沒了兩岸的秋菊,陣陣細浪卷起拍花朵湧入江中,霎時間江麵上浮著形態不一,顏色多姿的花瓣,好似花海一般。濕潤的水氣漸漸升起,沁鼻地花香在江麵上空久聚不散。
“唿!嘩!轟!”
狂風又起,巨浪濤濤,風雨樓好似江中一葦,隻需輕輕一吹,便連根拔起。浪濤轟擊著風雨樓,無數的大魚蟹蝦如潮水一般被巨浪卷起,“哢嚓!”一道銀色的閃電劃過天際,緊隨而來的便是驚心動魄地雷聲,狂風、巨浪、驚雷、暴雨縱橫交錯。
如此惡劣地環境,並沒有嚇退風雨樓那些修士,他們反而立在欄杆前,欣喜如狂地呐喊著。通向天之盡頭的光橋不堪忍受,悄無聲息地消失在風雨中。黑夜籠罩的靖江深處,似有一葉扁舟跟隨著風浪而來,不管風浪如何暴虐,雷雨如何惡劣,它始終波瀾不驚,駛向風雨樓。
人們興奮地等待著小舟臨近,想要看清它的全貌,不知過了多久,風雨樓頂倏然金光萬丈,人們感覺到樓身微微一顫,便聽得一陣道音仙樂,風靜了、浪退了、雷散了,暴雨不再。江麵生氣濃濃地白霧,充沛地靈氣混著花的方向和水的濕潤一陣陣的撲來。
眼前的景色變了,不,準確地說,他們所看到的場景都不盡相同。忘川看到是孩童蹣跚學步,是父慈子孝、姐弟情深,是人心鬼蜮、勾心鬥角,是平凡喜樂、男耕女織……二十年風雨,所見所聞,一切的經曆盡數出現在眼前。
世人皆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何為天道?天道不僅無情,而且無親無私,卻又常與善人。白雲蒼狗,時光荏苒,人活於世,是為有情,方能為人。見他人命運多舛,受盡百般折磨,而望早日脫離苦海;看他人在愛人麵前百般柔腸而求之不得,則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看他人勞心勞累,體膚困厄,理盼天道酬勤,凡事總總,皆為有情。
天道不偏不私,付出未必有所迴報,前世因,今世果。時機未到,執著亦是枉然。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萬物皆有道,道之高遠,心懷天下;道之微末,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凡人道,是為常道。常道有情,無為而有為。前日之感,好似一層窗花紙,如今被捅破。他所要追尋的道,看得越來越清晰。
眼前的畫麵突變,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忘川看著平靜的江麵,盤腿而坐,純陽真訣在體內快速運轉,雲霄子的一言一語重新浮現在腦海之中。
雲霄子的道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與他的凡人道卻是同根同源,入世修行,紅塵煉心。正如眼前這一江秋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為人處世當如此,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善若水任方圓,厚德載物恆古今。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有此一悟,忘川頓時感覺周身氣海竅穴大開,四周的靈氣瘋狂湧入,他體內的經脈迅速拓寬,足足一倍有餘。元府忽然一陣抽痛,神識探入一瞧,浩瀚神秘的宇宙中,磅礴厚重的靈氣正瘋狂的湧向雷靈珠。
靈氣漸漸凝結形成一團星雲,愈發厚實,雷靈珠像是一顆星核,身居其中,紫電不停向外吞吐。星雲逐漸被紫電覆蓋,變得越來越小,一陣劇烈的顫動,最終凝結成一個全新的星辰。星辰動,紫電環繞,光芒絢麗,濃鬱的雷靈力突然洶湧澎湃地湧出元府,鑽入忘川的奇經八脈之中。
先前忘川因為服用紫靈晶,根骨經脈經過雷電的淬煉,表麵已經有了淡淡的紫色光華,此刻又在至純的雷靈力的洗精伐髓下,那紫色光華變得越來越深。若是旁人發現,必然驚訝得無以複加,忘川地根骨竟然流轉著紅、藍、紫三種光華。
“阿彌陀佛,施主慧根獨具,道途無可限量啊!”
忘川睜眼,已然是白晝,天音寺的慧覺大師盤坐在不遠處,身旁的小和尚悟塵正眨著雪亮的眼睛看著他,而其他人早已不見蹤影。忘川起先是愣了一下,隨後明白過來,慧覺大師定然是怕有人趁他悟道之時加害於他,於是才屈尊為他護法。忘川萬分感動,合掌行禮,感激道:“見過慧覺大師!晚輩何德何能,竟勞煩大師在旁護法!”
慧覺笑了笑,起身說道:“老衲不過在此打了個瞌睡罷了,施主,隨老衲走一趟吧,事情總歸要有一個了結。”
忘川知道慧覺所指是何事,於是跟著慧覺出了風雨樓。不出所料,眾人果然聚集在論道場,人聲鼎沸,昨日因比試被破壞地地方依然修葺完畢,遠遠便聽見安增壽等人的爭吵聲。
眾人見慧覺與忘川到來,立馬安靜了下來,兩方陣營的人目光均落在忘川身上,令忘川倍感不適,他掃了掃這些人,讀著那些怪異的目光。
“阿彌陀佛,讓各位施主久等了。”慧覺向眾人行了佛禮,繼續說道:“諸位施主之間的恩怨老衲也有所耳聞,逝者已矣,不能複生,正氣盟同氣連枝,何必為此傷了和氣呢。”
“慧覺大師,此言差矣。若是小輩們之間切磋技藝,有個小傷小病到也無妨,但這事畢竟關係人命,我們這些做長輩的若不替小輩們討個公道,別人還不指著我們的脊梁骨戳啊。大師宅心仁厚,但此事還是不要管了吧。”淩法子說。
“若是小事就算了,但是在大是大非上絕不能心慈手軟。”安增壽指著忘川說道,“這小子,年紀輕輕,心腸就如此歹毒,殘殺我無極宗門下數十名弟子,此仇不共戴天。”
“安增壽,你想動忘川小友,貧道第一個不答應!”朱高照說。
“殺人者償命,此乃天經地義。這小子殺了我那不成器的徒弟,我這做師傅的若是不討個公道,怎對得起我那死去的徒兒。”斷刀門高舜咬牙切齒地說。
“高老兒,既然你知道殺人者償命,文不謙殺害我兩位愛徒,這事你如何交代?”淩法子怒道。
兩方陣營突然又吵了起來,最終問題又迴到忘川身上,一方喊打喊殺,一方誓要護忘川周全,兩方越吵越兇。最終,宋羅刹、朱高光、淩法子等人與安增壽、高舜、徐有款等人竟是打了起來。
“阿彌陀佛!”慧覺撚指打出一道浮光,眾人被分開,“諸位施主,稍安不躁,且聽老衲一言。斷刀門弟子文不謙和天心派弟子紹南犯下殺孽,卻也死於忘川施主之手,淩法子,淩雲閣兩位小輩的大仇也算報了。百花穀和太虛觀門下的兩位弟子雖然受了些傷,但也無礙,宋施主、朱施主,不如就此息事寧人。”
慧覺稍頓了頓,“剩下便是斷刀門、無極宗、五行宗和天心派與忘川施主之間的恩怨了。不論誰對誰錯,忘川施主造下殺孽,總要有一個交代。冤有頭債有主,現在你們一方想要殺忘川施主報仇,一方又想護忘川周全。若是你們兩方打起來,兩敗俱傷,誰要討不得好。”
慧覺看向安增壽這一方繼續說道:“你們出手對付一個小輩,傳出去也不好聽,安施主你說是也不是?”
安增壽不置可否,慧覺看了忘川一眼,笑著說道:“冤家宜解不宜結。以老衲看,要想化解此事,令雙方信服,關鍵還是在忘川施主身上。不如這樣,既然我們現在都在論道場,那麽就按照論道場的規矩辦。但凡你們想要尋仇的,便派出門下弟子與忘川施主來一場公平對決,生死不論,比試仍有趙統領主持,若是忘川施主勝了,你們日後也不得向他尋仇報複,你們覺得如何?”
朱高照和淩法子這方一聽,立即反對。安增壽等人帶來的弟子至少是太虛境的修士,忘川或許能贏得一場兩場,但即便他天資再高,也很難應對得了車輪戰。朱高照和淩法子能這麽想,安增壽、徐有款等人自然也能想到這一點,對他們來說,忘川左右都是要死的,無非就是多費點力氣罷了,但安增壽還有另外一層算計,他提出額外條件,忘川必須要先交出雷靈珠,尤其那些附和的小門派,更是一個比一個大聲,兩方爭論不休,朱高照等人如何能答應,。
忘川忽然冷笑了一聲,開口道:“夠了,不就想要雷靈珠嘛,那就按照論道場地規矩,上論道台!”說著,忘川率先飛上論道台。
“小子狂妄,老子來會會你!”無極宗的一名弟子緊跟著飛上論道台,其他門派見狀頓時急了,不約而同的派出門下弟子。
掃了一眼眼前這十幾名弟子,又扭頭看了看台下那些躍躍欲試的人,忘川知道,這些對他喊打喊殺的人都是衝著雷靈珠來的,即便是那些有意偏袒他的人,對雷靈珠有非分之想的也不在少數。“還有誰想要雷靈珠的,有膽子的一起上來,我倒要看看你們這些名門正派的弟子,確有真才實學,還是浪得虛名。”
“小兔崽子,你既然等不急找死,那便成全你!”安增壽使了個眼色,十幾名無極宗弟子飛身上了論道台。與此同時,天心派、斷刀門等門派弟子轉眼間全數登上了論道台,“從未見過如此狂妄的小子。”“我倒是見過狂妄的沒邊的,不過都已經死了。”“……”
論道台上,麵對眾人數落和取笑,忘川一臉淡然。
其實也難怪他們取笑,忘川這一舉動,連站在他這方的修士們都覺得太過狂妄和托大了,雙拳難敵四手,他如何能以一當百,更何況這些人的修為都遠遠高於他。
弱者往往備受同情,狂者總會遭人唾棄。原本對他還有些許憐憫和同情的同輩修士們,此時都報以看戲的態度,想要看看忘川如何收場。
可是忘川並非這麽想。他不知道自己能否贏得了這群人,若真不敵,他寧願像一隻征服藍天的雛鷹墜地而亡,也不願像一朵殘花逐漸凋零。死也要死得壯烈,他必須拿出氣吞山河的勇氣。
因此,他不顧歐陽飛羽等人的反對,毅然決然出手了。他的身體迸發出駭人的氣勢,天鳳九曜神甲披身,水靈珠和雷靈珠同時被祭出,天空頓時暗淡無光,烏雲瘋狂湧來,雷聲滾滾,極度壓抑,“哢擦!”驚雷驟響,無數的雷電紛紛落下,這片天地瞬間成為充斥著雷電的界域。
忘川騰空而起,手掐指訣,體外被藍、紫、紅三種真氣籠罩,腳下出現一張巨幅太極陰陽圖,水德之象和火德之象陡然從陰陽圖中生出。熊熊大火衝天而起,靖江濤聲不絕於耳,江麵上升起十二水柱衝向天際,伴隨著電閃雷鳴,在這片空間內,水、火、雷三者相融,且互不幹涉。
招出洞虛劍,純陽真訣功法運轉開來,劍氣彌漫,殺意縱橫,令人膽寒。這十多門派的弟子見狀,大驚失色,急忙祭出法器,催動功法,各顯神通,或是催動已經布下的陣法,或是施展出迷魂驚神之術,或是刀光劍影,槍棒橫掃,一時間忘川與眾人打得日月無光,天昏地暗。
漫天雷電如狂風暴雨一般,水火交融化作荒古猛獸撕咬,而忘川在刀山火海、槍林箭雨中穿行,身法靈動多變,他像是這片空間地主宰,氣勢恢宏,銳不可當。劍身所指,便是一片雷電水火,純陽劍氣所過之處,便是驚懼痛吟,鮮血四濺。
台下傳出陣陣驚唿,誰也沒有想到,忘川竟然能夠展現出驚天神威。雷火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靖江之水皆為他所用,他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座論道場若非趙無極急忙啟動防禦大陣,早就在雷火水浪中化作一片廢墟。
雖然還未分出勝負,但是在雷靈珠和水靈珠的相助下,眾人一驚對這場生死搏鬥下了定論。他們看著傲立在虛空,腳踏水火的忘川,不禁生出異心,同樣是修行者,憑甚忘川便有如此好的氣運,水靈珠和雷靈珠都能為他所用,大唿天道不公!他們的眼中,有貪婪、嫉妒,也有憤怒和羨慕。
這場搏鬥,若是忘川獲勝,一戰成名,修行界將會多一個不世出的天才人物;但同時,忘川也將得罪以無極宗為首的十數個門派,他未來的道途則更加兇險。
此刻,各派長老各懷心思。
朱高照捋著胡須,“忘川小友,倒是像我太虛觀的弟子,甚合貧道的脾性。笙兒,日後與忘川小友多加聯絡。嗯……為師看,此次事情結束後,你直接他談談,最好能一起結伴曆練曆練。”柳夕笙不置可否地點點頭。
宋羅刹對著歐陽飛羽道:“飛羽,忘川前途不可限量,你們與忘川經曆過生死,這樣的交情不是旁人可比,事後務必邀請他來百花穀坐坐。”
歐陽飛羽恭敬地迴道:“弟子遵命。其實忘川與姬師姐頗有交情,之前還曾向弟子透露,想要來百花穀拜會一下姬師姐,弟子之前忘了稟報,還請長老贖罪。”宋羅刹嗯了一聲,“既然他有意拜會,事後你與他知會一聲。”
……
趙無極對忘川是愈發的喜歡,他不禁再次偏頭對果老問道:“果老,這小子到底是何身份,你老難道就不能透露一二嗎?”
果老搖搖頭,笑而不語。一旁的沈言長歎一聲道:“品性氣度皆為上品,根骨清奇,百年難得一見,氣運加身,隻需稍加培養,日後必成大器。真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好苗子,可惜,太可惜了。”
“看似行事魯莽,實則穩重有謀。方才還覺得小子狂妄,不諳世事,貧道真是老眼昏聵了。你看著小子,他哪是與人搏鬥,完全是皆著這些弟子,來磨練自己的劍道嘛。之前與薑洵比試時,施展出的那招紫氣東來的威力比之現在如何?若非親眼目睹,誰能想到,這是同一個人施展出來的。”一眉真人說。
“經過昨晚一夜觀潮悟道,他的修為已然如破至太虛境。想想我們當初,可是費了不少年月,這樣的天資真教人嫉妒啊!說起識人這一點,你我都比不上慧覺大師啊,昨晚慧覺大師可是為他護法了一宿。”沈言感慨道。
“沈老,真人,你們二老不覺得,忘川使出的這套劍訣有些熟悉嗎?”
沈言和一眉真人經趙無極的提醒,一邊觀看忘川施展劍招,一邊迴想著。突然間,一眉真人拍手道:“陽足氣純避邪祟,劍出若玉龍嗥嘯,隱有天遁四九意,剛猛而鬼神莫測。貧道觀其劍法與《靈寶畢法仙經》中所記載純陽祖師的純陽劍訣頗為相似,難不成這小子修煉的是這傳說中神仙劍術?”
一眉真人轉念一想,立即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呂祖乃是傳說中的神仙,真假根本無從考證。誰也不曾見過呂祖其人,不過此子劍法神通大有來曆。”
“這世上是否流傳著呂祖的純陽劍訣老朽不知,但老朽曾聽聖上提過,帝師有十二神通術法從不外傳,即便是聖上也求而不得,其中有一項神通法門修得便是純陽東華之氣。不過你們也知道,帝師的十二神通書法從未示人,而且每項神通法門都包羅萬象。”沈言道。
“帝師!”趙無極雙眼放光,更加堅定了心中的想法,於是打斷道:“風雲十二劍沈老可曾有所耳聞?”
“雲霄十二劍?”沈言聞所未聞,趙無極想想也覺正常,事關帝師之事,很少有人知道。陳國建立之初,聖上派人著書立傳,以昭彰文治武功,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星象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等備輯為一書,名曰《大行樂典》。然而世人隻知《大行樂典》,卻不知有《龍淵秘典》。
《龍淵秘典》記載自上古以來龍淵大陸上發生的一切有據可查的光怪陸離之事,包括神仙傳說,妖怪誌異,術法神通、宗門興衰、勢力爭鬥等一係列不為人所知秘辛。其中便有大幅篇章講述帝師一脈過往,有提到雲霄十二劍秘事,堪稱修行界的史書百科。因《龍淵秘典》記載甚詳,且有牽扯過廣,所以關於這本書的存在鮮為人知,非聖上欽點者不得翻閱。
外人不知,其實這本《龍淵秘典》是由荒火營負責所著,耗時之久,人力之光,財力之巨難以計算。當初趙無極隻是一名普通將士,隻是聽一名營中前輩酒後飄過兩句。《龍淵秘典》修著完成後,除了荒火營統領宋承憲外,參與這項浩瀚程的其餘人眾一夜之間盡數消失。當時營中流言四起,人氣晃晃,若非消息封鎖嚴密,恐怕《龍淵秘典》的存在早已傳到修行界一些老人的耳中。
趙無極見沈言和一眉真人不並之情,扭頭向果老詢問,果老作了一個禁聲的手勢,趙無極駭然,不再多說,老老實實地看向論道台。
這時,晴空霹靂,但聽聞忘川一聲冷喝!
“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