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無極,星宇浩瀚。


    地格五方,中有天域。


    靈氣篤厚,萬物有智。


    鳳育九雛,民康物阜。


    妙法修士,綠野仙蹤。


    玄天正宗,乘風四海。


    大行皇帝,統禦萬疆。


    奉天立國,龍行天下。


    五方歸朝,是曰龍淵。


    一千年五百前,澤受命於天,統一各族部落,在中州天域建立帝國,定國號為周。泰山焚碟告天,分封諸侯,共同治理天下,有功之臣無不受賞。澤乃賢明之主,教化百姓,統一文字、度量,開啟了一個繁榮昌盛的周朝文明時代。


    周朝幅員遼闊,澤以湘水和洛水為界,成立南湘青霄府和北洛天策府,代君分而自治。澤薨世後,南北二府矛盾開始激化,曆代君王努力平衡兩方勢力,勉強維持著太平。


    時過境遷,欲望一旦人心中滋生,便無法根除。


    天朝1457年,年僅五歲的澶登基稱帝。東宮聖母皇太後和西宮孝仁皇太後代理朝政,日夜宣淫無度,親小人遠賢臣,奸臣弄權、宦官當道,排除異己。無數賢臣忠士含冤而死,國無寧日,民不聊生。


    南湘青霄府府主瀟湘雨和北洛天策府府主洛橫擁兵自重,分管天下四州十地,兩位府主私下密謀,焚香歃血定下盟約,以清君側為名率兵進攻周朝國都所在——天域,約定率先攻入天啟城者可登基稱帝,另一方則俯首稱臣,共分天下。


    世間多奇人異士,能夠唿風喚雨,禦劍飛行,舉手投足之間擁有毀天滅地之能。本應是清淨避世的清修者,卻加入這場政變奪權之爭,使得原本已經分崩離析、陷入水火的周朝更是雪上加霜。


    樂安城地處天域東角,雖是一座小城,但實為天下富商的桃花源,因此成為了三方勢力必爭之地。樂安城城主陳瑜劍因陳氏一族遭到周朝權臣迫害,因此既不受朝廷封賞,又不願向南湘、北洛此二地府主臣服。


    瀟湘雨與洛橫之野心昭然若揭,陳瑜劍仁德,心係蒼生,對此二人為滿足自己的政治野心而枉顧黎民安危,破壞社稷綱常,以清君側為由發動反叛之行深惡痛絕,並且公開斥文批判。


    陳瑜劍之舉雖然贏得百姓的擁戴,然而卻將樂安城置於險境。瀟湘雨與洛橫對陳瑜劍恨之入骨,不約而同對樂安城發動戰爭。樂安城腹背受敵,或許天不絕陳瑜劍之路,適時玄天宗雲霄峰首座吳戈出世曆練,機緣巧合下路過樂安城,出手化解了樂安城之危,一舉震懾青霄和天策二軍。


    吳戈收陳瑜劍之子陳留為徒,傳授修道之法。在玄天宗的相助之下,樂安城以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聞名天下,一時間無數百姓和能人異士投奔。


    君王無道,陳瑜劍在玄天宗雲霄峰首座吳戈的勸說下,廣邀英雄豪傑討伐逆賊,逐鹿天下。一路攻城掠地,高歌猛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連下天域十二城,陳氏儼然成為與天朝、南湘、北洛分庭抗禮的第四股力量。


    周朝1460年,陳瑜劍不幸戰死,其子陳留身負重傷,性命岌岌可危。玄天宗雲霄峰首座吳戈隻身背負陳留前往南海方寸山求取靈藥。方寸山掌教道玄真人以避世為由不願施以援手,其師弟丹辰子見狀偷靈藥交予莫離,陳留這才挽迴性命。


    丹辰子與道玄真人因私偷靈藥一事發生爭執,於是負氣帶著一眾弟子追隨陳留,在後來的若幹場戰役中,丹辰子與其弟子所展示治病迴魂的神醫妙法,被後人稱頌為“迴春聖手”。


    周朝1462年,陳留率先攻破天朝國都,占據天下最為富庶之地。同年,瀟湘雨與洛橫占據南北兩地,披蟒袍、自加九錫公然稱王。


    周朝1463年,南湘青霄府瀟湘雨率領五十萬大軍準備渡湘水北上,北洛天策府洛橫引軍四十萬欲渡洛河南下。雖然湘水和洛河對於天域來說是兩道天塹屏障,但是青霄府和天策府籠絡幽都、太虛觀、合歡宗、法華寺和蒼雲門下無數修行者,兩道天塹對於這些修行者來說不過咫尺溝渠。


    而玄天宗雖然是當時第一大修行教派,有五峰弟子供陳留驅使,但玄天宗一直秉持擇優而教,因此傑出弟子人數過少,難以麵對來勢洶洶的青霄天策二軍。而丹辰子所率弟子雖然修為境界不低,但畢竟修的是醫道,不擅長於殺伐攻略。


    正在陳留進退兩難之時,玄天宗雲霄峰首座吳戈遍尋五湖四海歸來,為陳留帶來長歌門、百花穀、弈墨門、蓬萊仙島等修行門派數萬修行者相助。


    長歌門擅長樂器音律,一曲長歌行殺人於無形;百花穀弟子雖為女兒身,但手中梨花傘中劍,可在千裏之外取敵人首級;弈墨門手執黑白子,星羅棋盤可算盡先機;蓬萊仙島弟子一身奧妙通玄法門,可引來天地之威滅殺敵寇。


    南湘、北洛二軍被擊退,天下形成三足鼎立之時,史稱三王爭霸。


    陳留在文武百官的擁戴下著蟒袍稱王,史稱陳留王。稱王後,陳留並不急於攻打南湘和北洛二地,而是施行仁政,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與此同時,在軍事上,厲兵秣馬,操練三軍;對外,實行連南抗北之策,專心謀劃全局、等待時機收服洛北之地。


    周朝1465年,洛水一戰,天策府潰不成軍,府主洛橫被吳戈一劍擊殺落入洛水之中,原本相助於天策府的修士紛紛倒戈加入青霄府。


    陳留命玄天宗瑤光、拓跋玉、姬少陽、風晴、赤炎、秋水、紅蓮等領十萬兵馬一路殺至極北冰寒之地,殲敵十餘萬,俘虜兩萬眾,僅有上百天策殘餘逃脫,最終流亡到西部邊陲不毛之地。


    1470年,湘水之戰拉開序幕。青霄府得益於南湘各門派修士相助與天域相持不下。陳留一麵應對青霄府軍,一麵繼續推陳出新,施行定國安邦之策,恢複所轄各地的治安,並且打通經商之路,還田於耕農。


    周朝1475年,幽都左使周影潛入宮中刺殺陳留,被殿前侍衛李太白以七十二路追魂劍法殺死。李太白向陳留請命獨自潛伏進入青霄府軍帳營成功刺殺瀟湘雨,身中一百八十餘處劍傷,五髒六腑幾乎全碎逃迴都城,最終在丹辰子及門下弟子聯手救活。


    周朝1480年,南湘各地統一。


    次年,陳留於封禪台焚玉蝶以誥天,宣布登基稱帝,定國都於天啟城,國號為陳,史稱大行皇帝。


    大行皇帝廣邀天下修士以大法力移山填海,理地脈聚龍氣,錦繡河山,氣象萬千。天下已定,分為九州。大行皇帝命玄天宗雲霄峰首座吳戈采天地精金鍛煉九鼎,以九鼎為陣眼於九州布置氣運大陣,九州合稱為龍淵。


    天下重歸太平,然而大行皇帝始終惴惴不安。修行者所展現的力量太過強大,如果讓他們聯合起來,陳國必將頃刻間覆滅,屆時又將天地動蕩,民不聊生。雖然各派修行者自歸山門,避世不出,但終究是不確定的因素,成為皇帝心中的一根刺。


    百般思慮,皇帝終於還是向帝師吳戈道出了實情。帝王心術,專於製衡。吳戈雖然不願再插手凡塵俗世,卻還是獻出了一條製衡之策。以皇權為尊,建立稷下學宮,為朝廷培養修士;與此同時,建立稽查機構,監察修行各派。


    大行80年,稷下學宮在天啟城拔地而起,無數青年才俊湧入學宮,數十年間培養了大量的修為不俗的修士。


    大行100年,李太白辭去稷下學宮院長一職,鍾情於山水,銷聲匿跡於朝堂。二十年後,鬼隱門出現於修行界。


    大行110年,陳國設立荒火營,稷下學宮培養的學子加入荒火營,封宋承誌為荒火營大將軍,監察天下修士,以保衛龍淵大陸之太平。同年,大行皇帝封玄天宗為陳國國教,以玄門正宗之名統領天下玄門,玄天宗雲霄峰首座吳戈加封真龍帝師、玄天真君,建廟祠尊享世間香火。


    大行皇帝文治武功,原先參與青霄府和天策府奪權的各修行門派均免於罪責,天下修行門派一一加封號,賜予新的封地以供建立修行道場。


    玄天宗自吳戈執掌後,勒令弟子清靜避世,不再參與俗世爭鬥。玄天宗依舊秉持擇優而教的原則,每十年宗內弟子會下山曆練,每二十年會開放山門選拔新弟子入門。


    天下雖然安定,百姓得以安居樂業,但稷下學宮和荒火營的建立,令不少修行門派如劍懸脖頸,於是生出了別樣的心思。與此同時,修行門派之間也是自成江湖,因觀念差異,功法不同和行事方式有別,漸漸生出偏見,有了正魔之分,分裂成太清道盟、玄清道盟兩方陣營。


    爭鬥愈演愈烈,江湖紛爭不斷,一派亂象。荒火營雖為皇權機構,有監察修行各派的職能,但實力不及太清道盟和玄清道盟,因此兩方陣營雖礙於玄天宗的麵子,不便於荒火營直接發生衝突,卻又對荒火營的命令的置若罔聞。


    龍淵大陸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洞天福地更是多不勝數,因此受到魔族和妖族的覬覦,魔王和妖王長期發兵滋擾陳國邊境,同時派細作潛入陳國。


    大行117年,靖雲之亂發生後,太清道盟、玄清道盟和荒火營走到了一起,成立正氣道盟,對陳國境內的魔族和妖族細作進行大清洗。事後,荒火營與兩方陣營達成某種協定,開始吸收兩方陣營的弟子進入荒火營。


    政權製度從來都是不完美的,唯一不斷地撥亂反正,及時修繕,方能綿久。


    邊境的穩定,修行界得到製衡,使得陳國進入一個空前的太平盛世,然而修行界依然是暗流湧動,欲望受到滋養,野心迅速膨脹,罪惡也在黑夜中降臨。


    人們沉浸在歌聲樂舞中,而遠在西部邊陲小鎮的少年,卻背負起了深海血仇,他曆盡親人的生離死別,世人的冷漠薄涼,他想憑借一己之力複仇,不知是命中注定,還是人定勝天,他終於找到機會,開始了他的複仇計劃。


    然而在複仇計劃進行一半之時,他忽然發現這一切不過是一場笑話,他隻不過是人們手中消遣的一枚棋子,一個下賤的奴才,又怎能勝天半子呢?他的希望破滅了,或許是天降大任於斯人也,終究還是讓他逮著了一個絕佳的機會,他不惜以命相搏。


    這座風雨飄零的小鎮,終究還是迴到了那一年。那一年,這裏同樣是血與淚交織、痛苦與呻吟碰撞的人間煉獄。麵對著無數的生命即將進入亡靈序曲之中,譜寫最悲涼淒慘的曲子時,他的心開始動搖了。


    他失控了,他再也無法處之泰然了。


    麵對她們時,他還是倔強留下了一句:誰作惡誰就得死,在這個充斥著罪惡的世道,人性皆是醜陋不堪,我寧願它破碎虛無,也不願讓它苟延殘喘。天下之大本無容身之處。我賤命一條,所犯下的罪孽,就用鮮血來贖吧。


    可是他始終沒有想到,窮兇極惡的歹徒仍然有人性良善的一麵。一時間,他迷茫了,隻求一死。然而命運似乎總愛捉弄於他,從今往後,他將無論可選。


    “十裏飄香百裏湫,白鶴空掠惹人愁。昔人不再觀潮生,碧水青天風雨樓。”


    風雨樓乃天下名士匯聚之地,常有修道之人出沒,憑欄懷古,觀浪潮以對酒。八月十五祭月節,一場江湖紛爭席卷而來,原本看似平靜而暗潮洶湧的江湖,掀起了腥風血雨。各大門派逐漸浮出水麵,一場關於玄門正宗之爭,正式拉開了序幕。


    陰謀與陽謀,正道與邪道,是道高一尺,還是魔高一丈?人性是善是惡,生死之間,人品價值幾何?


    這個故事非常漫長,我需要很久才能講完,如若缺乏耐心,不妨通過這首打油詩以窺全貌:


    山雨欲來風滿樓,


    百花深處見驚鴻。


    素手白練落鳳引,


    碧海春潮長歌行。


    浩瀚星宇弈山海,


    虎賁龍吟話太平。


    血雨飄零蒼黃起,


    空茫白雪釣寒江。


    方寸不見蓬萊山,


    魂歸太虛不少年。


    獨坐幽篁為異客,


    天行長歌逍遙遊。


    不管如何,我想這個故事,還是要先從這位少年最不願提及的傷心地說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烏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默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默客並收藏烏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