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耳目能昭動,心思不耐閑。
收來無半點,放出有千般,
犯拙因傷巧,伏辜為恃蠻,
順帆常遇逆,直道每多彎,
但見風吹火,安能水變山,
兩宗成一室,門戶不須開。
話說孫小聖,在陰司中講究生死善惡之理,折服倒十王,然後一個筋鬥雲複打迴花果山來。通臂仙率領眾猿猴迎著,問道:“大王迴來了。我看尊顏欣欣然有色,莫非陰司中將生死善惡之理講究得通透了麽?”孫小聖道:“‘通透’二字甚是難言,但一團活潑潑的道路,憑我橫說豎說,遂將十殿閻君都辯駁倒了。”通臂仙道:“這等看來,大王之學,竟是生知了?”孫小聖笑道:“我也不曉得是不是生知?但覺這些鬼王確確乎都是死知。”通臂仙道:“鬼王終屬下界,我聞理參無上,若求造物始終,必達帝天,方無聲臭。”孫小聖道:“我正思量要到天上去玩耍玩耍,今承老祖指教,豈不是機緣到了?我明日就去遊遊。”眾猿猴聽見孫小聖要上天去,都一齊跪下說道:“當時老大王上天時,倚著神通廣大,手段高強,歸來或是仙酒,或是仙桃,或是仙丹,定然帶些來賞賜我們。今大王神通手段不弱於老大王,到天宮必有仙灑、仙桃、仙丹受享,萬望帶些迴來,賞賜賞賜,也是大王重興恩典。”孫小聖欣然允諾:“我帶來,我帶來。”眾猿猴見孫小聖許了,各各歡喜,都自去采新鮮果品,傾宿釀酒漿,與孫小聖餞行。正是:
飲食尚要求人,左右先思得我。
有欲焉能得剛,無信不知其可,
大都妄想易生,畢竟心猿難鎖;
若思截鐵斬釘,為木不如為火。
到了次日,孫小聖辭別通臂仙與眾猿猴,縱筋鬥雲起至半空。初次上天,不知天門何處,欲要問路,又沒個過來人。心下想道:“吾聞帝王當陽正門,自在南方。”遂縱雲光一路向南找尋而來,一時不得其門而入,滿心焦躁。又想道:“語雲,隻有天在上,定然還在上麵。想是我出身卑,進步低,故尋不見。”因將身一縱,直至九霄。再抬頭一看時,早望見金闕瑤宮,巍然煥然,北鬥懸於左右,三台列文昌之上,二十八宿四麵環繞,甚是威儀。再走近前,南天門豁然大開。孫小聖十分歡喜,不管好歹,竟住內走。早有增長天王領著龐、劉、苟、畢、鄧、辛、張、陶一路大力天丁,槍、刀、劍、戟擋住道:“什麽怪物?人不象人,獸不象獸,敢大膽擅闖天門!”孫小聖道:“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上帝好生,巴不得收放心,你們這班惡神道,為甚恃強阻人入道之路?”增長天王道:“你這門外蠢漢,一生不知天上的法度。此乃天宮,萬善之地,你有何善緣敢思量入去?”孫小聖笑道:“我今雖暫做門外漢,一入門便是主人公了。你這班毛神狠殺,隻好看門。”眾神聽了大怒,槍、刀、劍、戟一時齊上。孫小聖慌忙退避迴來,心下想道:“頭一次上天,便不順溜。”又想道:“天下事隻怕無門,既有了門,何愁不能入!”正算計變化,忽遠遠望見一群天馬放青迴來。但見:
驊騮逐隊嘶風至,騏驥成群逐電來。
滾滾紅光奔赤兔,飜飜靈氣走龍媒,
金鐶沐噴天花雨,玉勒蹄驚空穀雷;
不是九霄閑踏去,琪花瑤草放青迴。
孫小聖看見許多放青的天馬趕進天門,他乘著機會就搖身一變,變做匹黃騾馬,雜在群馬之中,奔進南天門。不但管門的大力天丁識辨不出,就是那些管馬的力士,卻也一時不及稽查。一徑趕到禦馬監,各各分歸廄櫪。孫小聖恐怕看出,遂現了原身走到監堂中坐下,早有監中人役看見,忙報知新任弼馬溫道:“不知哪裏走了個毛臉雷公嘴的客人,坐在堂上不言不語,東張西望。”新任弼馬溫驚問道:“卻是何人,你們可有認得的麽?”有幾個舊役稟道:“這個嘴臉有些象前任孫大聖的模樣,莫非倚著前後同僚分上來打秋風?”新弼馬溫挨了一會,無可奈何,隻得出來接見道:“老先生莫非是前任孫大聖寅翁的貴族麽?”孫小聖道:“孫大聖正是家祖,老監尊為何知道?”新弼馬溫道:“看尊顏有些相似,故此猜著。但不知今日到此有何貴幹?”孫小聖道:“也無甚幹,隻因下界閑居無事,故到上天遊行耍子,遇便特來相訪。”新弼馬溫道:“既係前任同官通家子侄,又承垂顧,本該盡些薄情,隻恨官卑祿薄,無以表敬,奈何,奈何?”孫小聖道:“若說貨財便俗了,決不敢分老監尊之俸。隻是仙酒、仙桃、仙丹,求些充充饑渴便了。”新弼馬溫笑道:“監中所有,不過水草之類。寅兄若不棄,尚可奉承。至於仙酒、仙桃、仙丹,此乃上仙上聖享用之物,我等下役,監中如何能有?”孫小聖道:“既是沒有,我老祖在任之日,為何時常帶到洞中,與子孫受用?”新弼馬溫道:“此是後任齊天大聖的事,與本監無幹。”孫小聖道:“何以得知?”新弼馬溫道:“齊天大聖府建立在蟠桃園右首,後又聞得令祖曾代管蟠桃園事,故此知之。”孫小聖道:“蟠桃園在何處?”新弼馬溫道:“離此不遠,往東南上去十餘裏,望見樹木叢雜便是了。”孫小聖道:“你既沒有仙酒、仙桃、仙丹,在此無益,不如去了吧。”說畢,竟走下堂來,將身一縱,早已不見了。新弼馬溫見了著驚道:“這人大有本事!確是孫大聖嫡派子孫。且喜他心性直,明道理,肯聽人說話。若是糊糊塗塗坐定在此,要仙酒、仙桃、仙丹,卻不被他累殺,大造化就去了。”這裏慶幸不題。
卻說孫小聖,將身向東南一縱,早到了齊天大聖的府。隻見廳堂倒塌,門徑荒蕪。原來此府特為孫大聖而設,自孫大聖去後便無人修整,故此荒涼。孫小聖觀看了一迴,歎息道:“富貴繁華不耐久長,大都如此。”無心觀看,又將身一縱到蟠桃園來。前後一看,隻見三千餘樹,盡皆枯枝。莫說半個桃子也無,就是一花一葉也不見有。心下驚訝道:“這是為何?莫非走錯了不是!”這裏正沉吟間,忽被看園土地與鋤樹、運水、修桃、打掃眾力士看見,隻認做是老孫大聖,忙都出來磕頭道:“一向不見大聖,今日為何有暇至此?”孫小聖知道他錯認了,便將錯就錯,說道:“正是。一向在西天頑耍,因取攪了幾位古佛,思量摘幾個蟠桃與他答禮,故到此間。為甚樹上一個也沒有?”土地說道:“這蟠桃最小的要三千年一熟,中中的要六千年一熟,極大的要九千年方一熟,這是大聖知道的。自大聖高興偷吃多了,又鬧了蟠桃大會。後來王母娘娘惱了,盡數采去,至今尚未千年,葉還未長,花尚不生,如何得有桃子?”孫小聖道:“這是我曉得的,但是摘下來豈沒有幾個收藏?”土地道:“此乃仙果,如何收藏?就是有收藏,也都在聖母娘娘處。”孫小聖聽了,歡喜道:“這也說得是,我正要尋王母討仙酒吃,就順便問他要桃子,不怕他不請我吃個醉飽。但不知瑤池卻在何處?”土地笑道:“大聖莫非取笑,這瑤池,大聖日日耍子,如何忘了!那正西上望去,有瑤台寶闕的不是?”孫小聖笑道:“我怎的得忘門?你們耍子,我去也。”將身一縱,早已到了瑤池之上。那王母的仙宮十分華麗。但見:
耳目能昭動,心思不耐閑。
收來無半點,放出有千般,
犯拙因傷巧,伏辜為恃蠻,
順帆常遇逆,直道每多彎,
但見風吹火,安能水變山,
兩宗成一室,門戶不須開。
話說孫小聖,在陰司中講究生死善惡之理,折服倒十王,然後一個筋鬥雲複打迴花果山來。通臂仙率領眾猿猴迎著,問道:“大王迴來了。我看尊顏欣欣然有色,莫非陰司中將生死善惡之理講究得通透了麽?”孫小聖道:“‘通透’二字甚是難言,但一團活潑潑的道路,憑我橫說豎說,遂將十殿閻君都辯駁倒了。”通臂仙道:“這等看來,大王之學,竟是生知了?”孫小聖笑道:“我也不曉得是不是生知?但覺這些鬼王確確乎都是死知。”通臂仙道:“鬼王終屬下界,我聞理參無上,若求造物始終,必達帝天,方無聲臭。”孫小聖道:“我正思量要到天上去玩耍玩耍,今承老祖指教,豈不是機緣到了?我明日就去遊遊。”眾猿猴聽見孫小聖要上天去,都一齊跪下說道:“當時老大王上天時,倚著神通廣大,手段高強,歸來或是仙酒,或是仙桃,或是仙丹,定然帶些來賞賜我們。今大王神通手段不弱於老大王,到天宮必有仙灑、仙桃、仙丹受享,萬望帶些迴來,賞賜賞賜,也是大王重興恩典。”孫小聖欣然允諾:“我帶來,我帶來。”眾猿猴見孫小聖許了,各各歡喜,都自去采新鮮果品,傾宿釀酒漿,與孫小聖餞行。正是:
飲食尚要求人,左右先思得我。
有欲焉能得剛,無信不知其可,
大都妄想易生,畢竟心猿難鎖;
若思截鐵斬釘,為木不如為火。
到了次日,孫小聖辭別通臂仙與眾猿猴,縱筋鬥雲起至半空。初次上天,不知天門何處,欲要問路,又沒個過來人。心下想道:“吾聞帝王當陽正門,自在南方。”遂縱雲光一路向南找尋而來,一時不得其門而入,滿心焦躁。又想道:“語雲,隻有天在上,定然還在上麵。想是我出身卑,進步低,故尋不見。”因將身一縱,直至九霄。再抬頭一看時,早望見金闕瑤宮,巍然煥然,北鬥懸於左右,三台列文昌之上,二十八宿四麵環繞,甚是威儀。再走近前,南天門豁然大開。孫小聖十分歡喜,不管好歹,竟住內走。早有增長天王領著龐、劉、苟、畢、鄧、辛、張、陶一路大力天丁,槍、刀、劍、戟擋住道:“什麽怪物?人不象人,獸不象獸,敢大膽擅闖天門!”孫小聖道:“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上帝好生,巴不得收放心,你們這班惡神道,為甚恃強阻人入道之路?”增長天王道:“你這門外蠢漢,一生不知天上的法度。此乃天宮,萬善之地,你有何善緣敢思量入去?”孫小聖笑道:“我今雖暫做門外漢,一入門便是主人公了。你這班毛神狠殺,隻好看門。”眾神聽了大怒,槍、刀、劍、戟一時齊上。孫小聖慌忙退避迴來,心下想道:“頭一次上天,便不順溜。”又想道:“天下事隻怕無門,既有了門,何愁不能入!”正算計變化,忽遠遠望見一群天馬放青迴來。但見:
驊騮逐隊嘶風至,騏驥成群逐電來。
滾滾紅光奔赤兔,飜飜靈氣走龍媒,
金鐶沐噴天花雨,玉勒蹄驚空穀雷;
不是九霄閑踏去,琪花瑤草放青迴。
孫小聖看見許多放青的天馬趕進天門,他乘著機會就搖身一變,變做匹黃騾馬,雜在群馬之中,奔進南天門。不但管門的大力天丁識辨不出,就是那些管馬的力士,卻也一時不及稽查。一徑趕到禦馬監,各各分歸廄櫪。孫小聖恐怕看出,遂現了原身走到監堂中坐下,早有監中人役看見,忙報知新任弼馬溫道:“不知哪裏走了個毛臉雷公嘴的客人,坐在堂上不言不語,東張西望。”新任弼馬溫驚問道:“卻是何人,你們可有認得的麽?”有幾個舊役稟道:“這個嘴臉有些象前任孫大聖的模樣,莫非倚著前後同僚分上來打秋風?”新弼馬溫挨了一會,無可奈何,隻得出來接見道:“老先生莫非是前任孫大聖寅翁的貴族麽?”孫小聖道:“孫大聖正是家祖,老監尊為何知道?”新弼馬溫道:“看尊顏有些相似,故此猜著。但不知今日到此有何貴幹?”孫小聖道:“也無甚幹,隻因下界閑居無事,故到上天遊行耍子,遇便特來相訪。”新弼馬溫道:“既係前任同官通家子侄,又承垂顧,本該盡些薄情,隻恨官卑祿薄,無以表敬,奈何,奈何?”孫小聖道:“若說貨財便俗了,決不敢分老監尊之俸。隻是仙酒、仙桃、仙丹,求些充充饑渴便了。”新弼馬溫笑道:“監中所有,不過水草之類。寅兄若不棄,尚可奉承。至於仙酒、仙桃、仙丹,此乃上仙上聖享用之物,我等下役,監中如何能有?”孫小聖道:“既是沒有,我老祖在任之日,為何時常帶到洞中,與子孫受用?”新弼馬溫道:“此是後任齊天大聖的事,與本監無幹。”孫小聖道:“何以得知?”新弼馬溫道:“齊天大聖府建立在蟠桃園右首,後又聞得令祖曾代管蟠桃園事,故此知之。”孫小聖道:“蟠桃園在何處?”新弼馬溫道:“離此不遠,往東南上去十餘裏,望見樹木叢雜便是了。”孫小聖道:“你既沒有仙酒、仙桃、仙丹,在此無益,不如去了吧。”說畢,竟走下堂來,將身一縱,早已不見了。新弼馬溫見了著驚道:“這人大有本事!確是孫大聖嫡派子孫。且喜他心性直,明道理,肯聽人說話。若是糊糊塗塗坐定在此,要仙酒、仙桃、仙丹,卻不被他累殺,大造化就去了。”這裏慶幸不題。
卻說孫小聖,將身向東南一縱,早到了齊天大聖的府。隻見廳堂倒塌,門徑荒蕪。原來此府特為孫大聖而設,自孫大聖去後便無人修整,故此荒涼。孫小聖觀看了一迴,歎息道:“富貴繁華不耐久長,大都如此。”無心觀看,又將身一縱到蟠桃園來。前後一看,隻見三千餘樹,盡皆枯枝。莫說半個桃子也無,就是一花一葉也不見有。心下驚訝道:“這是為何?莫非走錯了不是!”這裏正沉吟間,忽被看園土地與鋤樹、運水、修桃、打掃眾力士看見,隻認做是老孫大聖,忙都出來磕頭道:“一向不見大聖,今日為何有暇至此?”孫小聖知道他錯認了,便將錯就錯,說道:“正是。一向在西天頑耍,因取攪了幾位古佛,思量摘幾個蟠桃與他答禮,故到此間。為甚樹上一個也沒有?”土地說道:“這蟠桃最小的要三千年一熟,中中的要六千年一熟,極大的要九千年方一熟,這是大聖知道的。自大聖高興偷吃多了,又鬧了蟠桃大會。後來王母娘娘惱了,盡數采去,至今尚未千年,葉還未長,花尚不生,如何得有桃子?”孫小聖道:“這是我曉得的,但是摘下來豈沒有幾個收藏?”土地道:“此乃仙果,如何收藏?就是有收藏,也都在聖母娘娘處。”孫小聖聽了,歡喜道:“這也說得是,我正要尋王母討仙酒吃,就順便問他要桃子,不怕他不請我吃個醉飽。但不知瑤池卻在何處?”土地笑道:“大聖莫非取笑,這瑤池,大聖日日耍子,如何忘了!那正西上望去,有瑤台寶闕的不是?”孫小聖笑道:“我怎的得忘門?你們耍子,我去也。”將身一縱,早已到了瑤池之上。那王母的仙宮十分華麗。但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