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今天心情不好,結束了早朝,領著一幫大臣準備到上書房密議,剛到門口,就聽見阿哥們吵吵嚷嚷的聲音,更是氣不打一處來,鐵青著臉哼了一聲,頓時嚇得所有的阿哥各自跪倒在地。

    康熙沒理會這幫子跪倒在地的阿哥,徑直走到上首坐好,開口道:“今兒這事大夥議議吧。”

    胤秘跪倒在阿哥群中聽到這裏已經知道康熙老爺子遇到啥麻煩事了——康熙五十八年(1719)四月,俄國特使伊茲麥伊洛夫一行奉命出使中國。他們於七月離開聖彼得堡,於康熙五十九年十月到達北京。該吏團任務是:恢複貿易關係,俄商車輛糧秣可以自費;觀察中國國土、資源、軍備;要求在北京建立東正教堂;清準俄商進入中國內河及沿海口岸貿易,不限人數,所購商品免稅;成立商事法庭處理兩國商人糾紛;在北京設俄國總領事館,於各省派領事或事務官等。十一月初十日,康熙帝接見伊茲麥伊洛夫。伊茲麥伊洛夫行三跪九叩禮,麵交沙皇國書,國書上寫道:“謹以和好之禮向撫育天下至聖皇帝請安。兩國永歸和好,相處多年,今為兩國彼此友好相處,特派我近侍大臣列夫·伊茲麥伊洛夫為使臣,請求至聖皇帝大君主召見。本國使臣如蒙準於謁,由其將我所告之言具奏聖主。”“為兩國和好之利益,我衷心祝願中國日益繁榮昌盛,諸事成功。”伊茲麥伊洛夫還向康熙帝進獻了沙皇禮品,有鏡、鍾表、羅盤、製圖儀、望遠鏡、顯微鏡、晴雨計等。康熙帝對伊茲麥伊洛夫說:爾國君對敵國常禦駕親征,海洋廣大莫測,狂濤常起,危險殊甚,望爾國國君多加保重。又說:朕始終欲保持與貴國大皇帝陛下鞏固之和平,且我兩國無必爭之理,俄國為嚴寒遙遠之國家,朕如派兵前往,必致全軍凍死,且縱有何益?俄國君主亦同,假如為對抗朕而調兵遣將於貴國所不習慣之炎熱地帶,豈非使之無端而死耶?兩國征戰,縱互有所獲,究於兩國何益?兩國皆有許多土地,足以自存也。康熙六十年正月二十八日,伊茲麥伊洛夫向康熙帝辭行,康熙帝設宴款待。此前,將迴贈俄國沙皇之禮品金碗、珍珠、綢緞等交與俄國特使,對使團亦有饋贈。俄使在京時,同理藩院互換信件,商討貿易及逃人等問題。關於貿易,中國方麵給予俄國使團一百張蓋有印章的文書,俄商可以持文書入境,但每次不得過二百人,中國將於邊境建城以利貿易。中國方麵希望解決懸而未決的邊界問題,拒絕締結條約、派常駐代表等建議。

    俄羅斯一事議而未決,康熙的心情著實不算太好,看著跪在一旁的這群阿哥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冷著聲道:“說吧,剛才折騰些什麽?”

    這起子阿哥都知道雍正生平最恨兄弟之間鬧生分、搞內鬥,這哥幾個沒想到今兒個早朝結束得早,正鬧騰得高興,被抓了個現場,這下子都不知道該說啥子好,可皇阿瑪開了口,不迴答卻又不行,沒奈何,大夥都拿眼看著十七阿哥胤禮,誰讓他是現在是上書房最長的阿哥。

    兄弟們都不吭氣,胤禮卻沒這個福分,麵對著康熙的冷眼,隻好嘶嘶艾艾地道:“皇阿瑪息怒,是孩兒們不好,不該嘲笑自家兄弟,孩兒知錯了。”

    “知錯就好,今兒個皇阿瑪也不罰你。俄羅斯一事你也旁聽了,就寫個條陳上來吧。”

    啊?胤禮臉色青了一下,卻又不敢頂嘴,沒奈何隻能低聲應諾,那心裏卻把胤秘給恨上了:俄羅斯一事就連那幫子大臣都沒個準主意,讓自個兒上個條陳,豈不是難為人嗎?

    胤秘跪在一旁,一看見十七阿哥那臉色,就知道這哥們恨上了自己,心中暗道不妙:若是得罪這主兒,正尋思個法子緩和一下,冷不丁康熙老爺子發話了:“胤秘,你今天初次入學,都學了什麽?”

    “迴皇阿瑪的話,孩兒今兒習了《孔子》。”胤秘見皇帝發話了,慌忙收迴瞎想的心思,小意地迴答。

    “哦?能背幾句讓皇阿瑪聽聽嗎?”

    胤秘猶豫,想究竟該不該表現一把,一眼看見那幫子兄弟個個臉上現出幸災樂禍的神色,頓時將心一橫,經文滔滔不絕而出:“人之初,性本善。習相近,性相遠。苟不教,性乃遷……”

    胤秘一口氣背完,哥幾個的嘴早已驚得合不攏,眼珠子都險些掉到地上,就連康熙也滿臉子的訝色——胤秘一向身子骨弱,壓根兒就沒進過學,這會兒竟然能背出這麽大段文字?

    偷眼看見滿屋子驚訝,胤秘這才驚覺自己玩大了:一鳴驚人看起來是件得意的事,不過一來與胤秘想要混個太平王爺的初衷相違背,二來要想說明白自己究竟是如何識字的就是件麻煩事兒,再說這幫子阿哥都不是什麽好主,這一出頭,成了出頭鳥了。

    “胤秘,你都背下來了?”一陣沉默之後,康熙還是有些忍不住要確認一下。

    “是,皇阿瑪”這會兒抵賴也來不及了,胤秘隻好硬著頭皮迴答。

    胤秘隻好裝作一臉尷尬的樣子道:“迴皇阿瑪的話,大多數句子也不明白,隻是聽哥哥們讀了幾遍,生記下來的。”

    “哦?”康熙聞言頓時來了興致,微微一笑道:“古之神童能過目成誦,過耳不忘,看來胤秘也有這天份嘍,好!皇阿瑪就考考你。”

    康熙隨手取過一本書,開口就讀:“仁義,儒者之屬也。然儒學所以為後世顯學者,非仁義能自行也,賴儒家自有製度,以憲章仁義,而化民成俗也。是故周公製禮,以安天下;子遊弦歌,得民易使。夫子徴之杞衛、問諸大廟者,尋典章也;折厥漁父、敬彼丈人者,探民俗也。

    《禮學》?哈,這個簡單,不過這次可不能再多嘴了,但也不能一句都背不出來。待康熙一念完,胤秘略一沉思道:“皇阿瑪,兒臣慚愧,隻能記住一小段。”康熙笑了笑,點頭示意胤祚開始背誦。

    於是求諸野、示諸掌,後生乃可以立矣。然今日論禮者,或以道德自命,而不知舉手投足之義;或以名物為鵠。。。。。。。。。胤秘背了一大段,中間故意略為停頓幾次,以示正在拚力記憶。饒是如此,這表現也大大出乎康熙的意料之外。

    “好!好!好!”康熙一連三個好字,樂嗬嗬地說道:“胤秘真乃吾家之千裏駒啊,朕封你個固山貝子。”此話一出,滿屋子的阿哥眼都綠了——這幫阿哥中除了胤禮是貝勒外也就成年的那些阿哥有爵位。雖說阿哥們隻要年滿十五都會有爵位,或遲或早都能成為親王,但事情總是趕早不趕晚,有個貝子的身份,那每月的例銀也多出了不少

    那幫兄弟都想等著看笑話呢,胤秘早看在眼裏,心裏頭一陣懊喪:都說衝動是魔鬼,唉,平白得個貝子卻得罪了所有的阿哥,不值當。可天子開了金口,這賞賜卻是推卸不得的。沒奈何,胤秘一臉激動狀跪倒在地,大聲謝道:“多謝皇阿瑪賞賜,兒臣定會好生學習,將來也好報效朝廷,為皇阿瑪分憂。”

    “唔,好,胤秘有此心,阿瑪心中甚慰。好了,都迴吧。”康熙的心情經此一鬧大為好轉,也就此放了眾阿哥一馬,眾阿哥個個如遇大赦,紛紛謝恩各自迴阿哥所不提,當然對得了天大便宜的胤祚自然是白眼有加了。

    出了上書房,眾阿哥們各自三三兩兩地散去,就是沒人搭理胤秘。胤秘苦笑了一下,搖了搖頭,也向著自己額娘的寢宮走去,一路上都在尋思著如何緩和與那些阿哥的關係,沒曾想剛走到宮門口,一老太監領著數人迎了過來,高聲道:“固山貝子,皇上有旨。”這突如其來的聲音頓時將胤秘嚇了一大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小皇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新覺羅啟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新覺羅啟明並收藏大清小皇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