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個人最難割舍的記憶就是成長的記憶,所以童年成長的地方總是讓人迴味無窮、念念不忘。一個人流浪再遠、漂泊再久,總會時時念及生養自己的那片故土以及陪伴自己成長的同伴。這種情感記憶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淡卻,反而會曆久彌新,像烙印一般深深刻在自己的心上、靈魂裏。這大概就是每個人都有落葉歸根之情節的根本原因,即便死,也要迴到那片故土地。
上官百樹、上官琳兒及即墨寐看到華山的時候,心間所湧起的便是這股曆久彌新的滋味。這個地方對於他們三人而言是生命的起點,這裏的一草一木都會勾起無限的迴憶。上官琳兒和即墨寐雖然已經闊別華山多年,但依然感覺記憶不曾淡卻。當年,二人就是在這華山相遇相識,最終結為秦晉之好。上官琳兒與她的兩個哥哥上官百樹和上官千葉不同,從小就不受華山掌門楊鳳儀待見。在楊鳳儀的觀念裏,女子終究隻是女子,成不了氣候。所以,在他眼裏,上官琳兒隻是個隱形人,更別提加以培養了。在這種被漠視的氛圍下,上官琳兒的童年帶著深深的憂傷。雖然兩個哥哥都很疼愛自己,可是被漠視仍舊是一道隱形的傷口。所以,這華山之於她而言可算五味雜陳,在迴憶和懷念的同時,有一層傷疤正在被悄悄揭開。不過,即墨寐的出現打破了這種長年被漠視的厄運。
即墨寐十六歲的時候被楊鳳儀帶到華山,當年他的父親被奸人所害,所以作為生死之交的楊鳳儀自然負擔起對這孩子的責任。但即墨寐天性孤僻,不合群,所以在華山弟子並不待見他,經常被欺負。說也奇怪,即墨寐雖然經常被欺負,卻從未出手,即便已經被打到流血不止,也從不哼聲出手。這種隱忍並不是因為他沒有本事,而是因為他知道報恩。寄人籬下必然要受委屈,可因此事大打出手,傷了華山弟子,豈非知恩不圖報。這種情形直到上官兄弟出現製止方才終止。上官琳兒尤記得那日兩個哥哥帶著一個滿臉是血的人進來,她嚇壞了,以為出了什麽大事兒,卻不想原來是那人被欺負,鼻血糊了一臉。
一個是飽受欺淩的異類,一個是忍受漠視的女孩,在這樣一個環境裏自然大有同病相憐之感。加上正值青春年少,二人一來二往,好感漸增。上官琳兒經常做點心給即墨寐送過去,在華山弟子故意捉弄他,不給他留飯的時候,還經常從廚房偷偷拿食物送過去。即墨寐雖然是個孤僻之人,但一個再怎麽孤僻的人也無法抵抗自己去接近一顆溫暖善良的心。即墨寐也常常在後山教上官琳兒劍法,傳授自身的技藝。上官琳兒也得以在技藝上突飛猛進,補上因漠視而缺的教授。
即墨寐的劍法與華山劍法雖然有些相似,但畢竟不同,細細品味,這劍法大部分招式均是華山劍法的克星。上官琳兒大為不解,為何這即墨寐明明一招可以製敵,卻從不還手。細問緣由之後,上官琳兒更是升起一股崇拜之情。這人不但武學大有修為,年紀輕輕便有一顆知恩圖報、善於隱忍的包容之心。這大概是任何一個年少輕狂之人均無法企及的,那群華山弟子更是一輩子也達不到這種境界。
二人就這樣在華山後山度過了三年相安無事的生活,其間情愫升溫也自在情理之中。不過一件事引爆了觸發點,在一年一度的華山弟子比武大會中,上官琳兒因為劍術招招製住華山劍法而引起楊鳳儀注意。楊鳳儀得知事情真相後勃然大怒,說此女心術不正,偷學本派之外的劍術,要逐出師門方才罷休。即墨寐將一切罪責攔在自己身上也無濟於事。上官百樹和上官千葉雙雙求情開恩,亦無法打動楊鳳儀。上官琳兒一怒之下與楊鳳儀發生爭執,道盡數年來的委屈和怨恨,說這楊鳳儀就是一個沒有絲毫包容心的偽君子,竟然歧視女子。可是他自己也生的女兒,怎麽未見當下掐死,再生一個兒子。此番話一出,那楊鳳儀更是氣憤異常,因為這恰好觸動了他內心深處的傷痛。他的愛妻因難產而死,愛妻之深,此後再無續弦。
眼看局勢再難挽迴,即墨寐幹脆帶著上官琳兒出走華山。二人在江湖混跡過一段時間,行俠仗義,人稱“龍鳳俠侶”。那些劫富濟貧的英雄事跡一度成為佳話。後來,即墨寐和上官琳兒覺得這遊蕩江湖亦無所住心,畢竟貧窮隻靠一時接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一種現實的無奈感充斥二人心間,就算劫了再多富人,那些富人始終有辦法再聚斂財富,就算接濟再多窮人,那些窮人始終有坐吃山空、再次恢複貧窮的一天。於是,二人決定隱匿江湖,潛心研究武學,不問世事。雖然遠離人群、孤獨寂寞,卻也遠離世俗紛擾、複歸平靜從容。加上兩人相親相愛,日子倒也過得自得其樂。即墨寐本性孤僻,這種隱匿生活讓他感到更為自在。直到上官兄弟出事,二人才重出江湖。不過,江湖之事總不會一件一件的幹淨利落、沒有牽連,所以一旦涉足其中一件,必然牽扯出其他多件。從一開始,即墨寐便已知重出江湖絕對不會曇花一現。
這無限的記憶湧上上官琳兒的心頭,她看向即墨寐,隻覺得老天對她不薄,至少賜予她一個如此愛她、懂她的男人。一個女人對此還能要求更多嗎?古北靜看二人恩愛的樣子,覺得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這風景與自然風光不同,是彰顯出人性最深層次光輝的風景。上官百樹自然知道二人之間的林林種種,也覺得二人實屬難得的佳偶天成,心裏默默為二人感到高興。想這二人再迴華山,定然是觸景生情,感慨無限了。當然,在他心裏,他也希望自己可以與古北靜成就這種至死不渝的愛情,隻是那一刀他仍然心有餘悸,不知當事者又作何感想。
一個人最難割舍的記憶就是成長的記憶,所以童年成長的地方總是讓人迴味無窮、念念不忘。一個人流浪再遠、漂泊再久,總會時時念及生養自己的那片故土以及陪伴自己成長的同伴。這種情感記憶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淡卻,反而會曆久彌新,像烙印一般深深刻在自己的心上、靈魂裏。這大概就是每個人都有落葉歸根之情節的根本原因,即便死,也要迴到那片故土地。
上官百樹、上官琳兒及即墨寐看到華山的時候,心間所湧起的便是這股曆久彌新的滋味。這個地方對於他們三人而言是生命的起點,這裏的一草一木都會勾起無限的迴憶。上官琳兒和即墨寐雖然已經闊別華山多年,但依然感覺記憶不曾淡卻。當年,二人就是在這華山相遇相識,最終結為秦晉之好。上官琳兒與她的兩個哥哥上官百樹和上官千葉不同,從小就不受華山掌門楊鳳儀待見。在楊鳳儀的觀念裏,女子終究隻是女子,成不了氣候。所以,在他眼裏,上官琳兒隻是個隱形人,更別提加以培養了。在這種被漠視的氛圍下,上官琳兒的童年帶著深深的憂傷。雖然兩個哥哥都很疼愛自己,可是被漠視仍舊是一道隱形的傷口。所以,這華山之於她而言可算五味雜陳,在迴憶和懷念的同時,有一層傷疤正在被悄悄揭開。不過,即墨寐的出現打破了這種長年被漠視的厄運。
即墨寐十六歲的時候被楊鳳儀帶到華山,當年他的父親被奸人所害,所以作為生死之交的楊鳳儀自然負擔起對這孩子的責任。但即墨寐天性孤僻,不合群,所以在華山弟子並不待見他,經常被欺負。說也奇怪,即墨寐雖然經常被欺負,卻從未出手,即便已經被打到流血不止,也從不哼聲出手。這種隱忍並不是因為他沒有本事,而是因為他知道報恩。寄人籬下必然要受委屈,可因此事大打出手,傷了華山弟子,豈非知恩不圖報。這種情形直到上官兄弟出現製止方才終止。上官琳兒尤記得那日兩個哥哥帶著一個滿臉是血的人進來,她嚇壞了,以為出了什麽大事兒,卻不想原來是那人被欺負,鼻血糊了一臉。
一個是飽受欺淩的異類,一個是忍受漠視的女孩,在這樣一個環境裏自然大有同病相憐之感。加上正值青春年少,二人一來二往,好感漸增。上官琳兒經常做點心給即墨寐送過去,在華山弟子故意捉弄他,不給他留飯的時候,還經常從廚房偷偷拿食物送過去。即墨寐雖然是個孤僻之人,但一個再怎麽孤僻的人也無法抵抗自己去接近一顆溫暖善良的心。即墨寐也常常在後山教上官琳兒劍法,傳授自身的技藝。上官琳兒也得以在技藝上突飛猛進,補上因漠視而缺的教授。
即墨寐的劍法與華山劍法雖然有些相似,但畢竟不同,細細品味,這劍法大部分招式均是華山劍法的克星。上官琳兒大為不解,為何這即墨寐明明一招可以製敵,卻從不還手。細問緣由之後,上官琳兒更是升起一股崇拜之情。這人不但武學大有修為,年紀輕輕便有一顆知恩圖報、善於隱忍的包容之心。這大概是任何一個年少輕狂之人均無法企及的,那群華山弟子更是一輩子也達不到這種境界。
二人就這樣在華山後山度過了三年相安無事的生活,其間情愫升溫也自在情理之中。不過一件事引爆了觸發點,在一年一度的華山弟子比武大會中,上官琳兒因為劍術招招製住華山劍法而引起楊鳳儀注意。楊鳳儀得知事情真相後勃然大怒,說此女心術不正,偷學本派之外的劍術,要逐出師門方才罷休。即墨寐將一切罪責攔在自己身上也無濟於事。上官百樹和上官千葉雙雙求情開恩,亦無法打動楊鳳儀。上官琳兒一怒之下與楊鳳儀發生爭執,道盡數年來的委屈和怨恨,說這楊鳳儀就是一個沒有絲毫包容心的偽君子,竟然歧視女子。可是他自己也生的女兒,怎麽未見當下掐死,再生一個兒子。此番話一出,那楊鳳儀更是氣憤異常,因為這恰好觸動了他內心深處的傷痛。他的愛妻因難產而死,愛妻之深,此後再無續弦。
眼看局勢再難挽迴,即墨寐幹脆帶著上官琳兒出走華山。二人在江湖混跡過一段時間,行俠仗義,人稱“龍鳳俠侶”。那些劫富濟貧的英雄事跡一度成為佳話。後來,即墨寐和上官琳兒覺得這遊蕩江湖亦無所住心,畢竟貧窮隻靠一時接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一種現實的無奈感充斥二人心間,就算劫了再多富人,那些富人始終有辦法再聚斂財富,就算接濟再多窮人,那些窮人始終有坐吃山空、再次恢複貧窮的一天。於是,二人決定隱匿江湖,潛心研究武學,不問世事。雖然遠離人群、孤獨寂寞,卻也遠離世俗紛擾、複歸平靜從容。加上兩人相親相愛,日子倒也過得自得其樂。即墨寐本性孤僻,這種隱匿生活讓他感到更為自在。直到上官兄弟出事,二人才重出江湖。不過,江湖之事總不會一件一件的幹淨利落、沒有牽連,所以一旦涉足其中一件,必然牽扯出其他多件。從一開始,即墨寐便已知重出江湖絕對不會曇花一現。
這無限的記憶湧上上官琳兒的心頭,她看向即墨寐,隻覺得老天對她不薄,至少賜予她一個如此愛她、懂她的男人。一個女人對此還能要求更多嗎?古北靜看二人恩愛的樣子,覺得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這風景與自然風光不同,是彰顯出人性最深層次光輝的風景。上官百樹自然知道二人之間的林林種種,也覺得二人實屬難得的佳偶天成,心裏默默為二人感到高興。想這二人再迴華山,定然是觸景生情,感慨無限了。當然,在他心裏,他也希望自己可以與古北靜成就這種至死不渝的愛情,隻是那一刀他仍然心有餘悸,不知當事者又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