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兵荒馬亂的折騰後,禁衛軍、蓮公公與蘇懷靈合力,終於將戰場打掃幹淨,遺憾地發現原來那個掙紮著爬起來的刺客真的是最後一個活口。而這最後一個,也被皇後給一石斃命了。
皇後略帶歉意地看著景仁帝。
此時已經換了一匹馬的景仁帝坐在馬背上低聲道:“當時情況危急,當然是安全至上,皇後已經盡力了。至於那些刺客的身份,就算沒有活口,一群大活人無聲無息地混進獵場,難道還能不留下任何蛛絲馬跡?而且這些人很明顯是死士,就算逼問也未必能問出什麽來,還不如自己循跡查過去更好。萬一他們亂咬人,朕就算不信也忍不住會起疑心,所以不問反倒更好,死人可不會說謊。”
“陛下聖明。”皇後對著景仁帝微笑。
帝王多疑,身在高位太過寂寞,哪怕是千古名君,也擺脫不了多疑的性格,錯殺過忠良。景仁帝知道自己這個弱點,也沒有否認它,但他會克製。他會冷靜地思考問題,盡量克製住自己的疑心。比如這一次刺殺,明明處境危險,他卻能先隱忍不發,冷靜地分析事情,不讓自己被恐懼和憤怒控製,理智地去思考問題。
這是一個比起自身欲求,更重視大局的人。這樣的人令人敬佩,卻又會讓關心他的人忍不住心疼。
一個人如果要用理智去克製所有情緒,那要有多艱難。麵對背後不知名的敵人,麵對這樣無聲無息潛入自己身邊的人,小皇帝會不會害怕呢?應該是會的,這是人之常情。
皇後伸手拉住景仁帝馬韁,柔聲道:“陛下,我會在你身邊。”
“那是自然。”景仁帝直視皇後,眼中一片清明。
發生了這樣的事,秋獵自然不可能再進行下去,景仁帝迴到行宮,先是封鎖獵場,將所有人一一排查,任何一個有可能攜帶大批人馬進來的人都不放過,登記每個宗室、官員來時的人數以及現在的人數。同時將獵場所有有可能有機會放人進來的人全部抓起來詢問,一定要找出這七十八人是如何混入獵場的。
景仁帝沒有立刻迴宮,而是命大批禁軍迅速趕到獵場,等獵場這裏的事情查清後,再迴宮。
臨危時刻處變不驚,並且有膽量不立刻逃離危險境地,而是冷靜地留在第一現場調查事情真相,景仁帝的魄力非一般人能敵。
不過他是有把握才留在獵場的,獵場帶人進來本就不易,就算使盡手段,能帶進來的也不過百人左右。在刺殺時已經折了七十八人
,現在就算還有刺客留在獵場,也不會剩下幾個。而現在所有人都被看守住,稍微有動靜一目了然,沒有人會在這個時候動手。
可大批人馬離開獵場就不一樣了,路途上太容易做手腳,萬一帶著幾個居心叵測的人上路,不管是路上再次遇害還是人逃跑了,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分析利弊後,景仁帝決定冒險留在獵場,等待大批禁衛軍抵達。
他下令後,手下人紛紛去做事,景仁帝則是留在行宮中,由禁衛軍、大內侍衛和行宮守衛保護著。不過在景仁帝看來,這麽多人都比不上皇後一個。
在路上,皇後趁著眾人不注意鑽進馬車中,換上鳳袍,等抵達行宮時,就又是那個端莊威嚴的皇後了。她與景仁帝攜手被眾人保護進行宮內,在景仁帝身邊陪著他。
手下人都去辦事了,景仁帝也沒有閑著,在嚴旭的指認下,他終於知道這個穿著太監服飾的女子就是蘇懷靈。
一個女子沒有任何幫手,孤身混入獵場並非小事。這一次,景仁帝決定親自審問蘇懷靈。
在聽了蘇懷靈詳細講述自己是如何順利地混進獵場後,景仁帝這次真是相信了蘇懷靈的好運了。這混進來的過程就像那次撞頭一樣,完全不能以常理而論,隻能歸咎於蘇懷靈逆天的好運氣。
景仁帝設想了一下,如果沒有皇後,自己帶著一百禁衛軍遇刺又偶遇蘇懷靈的場景,莫名地覺得,如果真是那樣的話,自己真的有可能借著蘇懷靈的好運獲救。
想到這一點,景仁帝倒是看蘇懷靈順眼了一點,也願意多問一點事情:“你上次費勁心思見朕,現在又口口聲聲說要見皇後,到底是何天大的冤屈,需要朕與皇後為你做主?”
終於得到景仁帝這句話,蘇懷靈激動得不行,將她義兄小順子如何如何好,又如何如何被襄嬪誣陷偷東西要杖斃的事情經過說了。皇後在一旁端坐,看著景仁帝審問蘇懷靈,期間一言不發。
“皇上,”蘇懷靈一邊哭訴道,“當時我義兄馬上就要被杖斃,我無法救他,聽有人說您擺駕禦花園,便想著求您洗清我義兄的冤屈。人命關天,我、我也是沒有辦法,嗚嗚……”
她生得很美,雖不及豔冠群芳的淑妃,但也是個俏麗佳人。她哭得也極美,梨花帶雨,讓人心憐。
“後來,承蒙皇上不怪罪,讓我和義兄去冷宮,義兄保住了一條命。我衝撞了皇上去冷宮是罪有應得,可是義兄是無罪的,他、他不應該在冷
宮那樣的地方啊!”蘇懷靈哭著道,“所以我想求皇後,為義兄洗雪冤屈,讓他能夠離開冷宮,嗚嗚嗚……”
聽完她的訴說後,皇後緩緩開口:“本宮……”
“慢,”景仁帝握住皇後的手,打斷她的話,“朕知道錦意心地善良,但有些規矩不能亂,有些事不能姑息,朕來說。”
皇後:“……”
她一直想知道,自己心地善良這個結論景仁帝到底是如何得出的。
“蘇懷靈,你可知宮中自有宮規,宮妃可對下人用的刑罰隻有禁足、罰跪、麵壁、抄寫戒律、掌嘴、磕頭,莫說是杖斃,就是杖責,除了朕,便隻有掌管鳳印的皇後有權利下令。襄嬪一個區區從六品嬪,何人給她權力杖責宮人?你當時不應該找朕,而是直達坤寧宮求見皇後,不為你義兄伸冤,隻問襄嬪擅自動刑一事,便可救下你義兄?你可知有此宮規?”景仁帝嚴肅問道。
“奴婢……知道。”蘇懷靈點了點頭,“但是……”
景仁帝沒有給她狡辯的機會,而是繼續道:“那你不去找皇後,反而來找朕,是覺得皇後無法給你一個公道嗎?”
最後一個字,已經帶上了一絲怒意。
蘇懷靈剛才還在低低哭泣,現在天子一怒,竟是一點聲音都不敢發出來,深深地將頭低了下去。
“而你在禦花園衝撞朕後,你與你義兄一同被調入冷宮,你此次來找皇後伸冤,是覺得你義兄是無辜的?”景仁帝問道。
在帝王威嚴麵前,蘇懷靈不敢說話,隻能微微點頭。
“笑話!”景仁帝冷冷道,“你衝撞朕乃是謀逆大罪,而你義兄更是你貿然行動的起因,更是同罪。將你二人調入冷宮已是網開一麵,何冤之有!”
“這怎麽能一概而論呢?”蘇懷靈壯著膽子抬頭道,“都是我一個人的錯,和我義兄沒有關係啊!”
“養不教,父之過。一家、一村、一族都是同氣連枝,有些罪,一個人擔不起。”景仁帝冷冷道,“念你獵場救朕之心誠摯,不追究你此次偷入獵場之罪。但因紕漏而讓你混入獵場的人,一律革職查辦。這些人的罪,你一個人擔不起!”
景仁帝說完揮了揮手,便有人將還想喊冤的蘇懷靈捂住嘴拖了出去。
皇後略帶歉意地看著景仁帝。
此時已經換了一匹馬的景仁帝坐在馬背上低聲道:“當時情況危急,當然是安全至上,皇後已經盡力了。至於那些刺客的身份,就算沒有活口,一群大活人無聲無息地混進獵場,難道還能不留下任何蛛絲馬跡?而且這些人很明顯是死士,就算逼問也未必能問出什麽來,還不如自己循跡查過去更好。萬一他們亂咬人,朕就算不信也忍不住會起疑心,所以不問反倒更好,死人可不會說謊。”
“陛下聖明。”皇後對著景仁帝微笑。
帝王多疑,身在高位太過寂寞,哪怕是千古名君,也擺脫不了多疑的性格,錯殺過忠良。景仁帝知道自己這個弱點,也沒有否認它,但他會克製。他會冷靜地思考問題,盡量克製住自己的疑心。比如這一次刺殺,明明處境危險,他卻能先隱忍不發,冷靜地分析事情,不讓自己被恐懼和憤怒控製,理智地去思考問題。
這是一個比起自身欲求,更重視大局的人。這樣的人令人敬佩,卻又會讓關心他的人忍不住心疼。
一個人如果要用理智去克製所有情緒,那要有多艱難。麵對背後不知名的敵人,麵對這樣無聲無息潛入自己身邊的人,小皇帝會不會害怕呢?應該是會的,這是人之常情。
皇後伸手拉住景仁帝馬韁,柔聲道:“陛下,我會在你身邊。”
“那是自然。”景仁帝直視皇後,眼中一片清明。
發生了這樣的事,秋獵自然不可能再進行下去,景仁帝迴到行宮,先是封鎖獵場,將所有人一一排查,任何一個有可能攜帶大批人馬進來的人都不放過,登記每個宗室、官員來時的人數以及現在的人數。同時將獵場所有有可能有機會放人進來的人全部抓起來詢問,一定要找出這七十八人是如何混入獵場的。
景仁帝沒有立刻迴宮,而是命大批禁軍迅速趕到獵場,等獵場這裏的事情查清後,再迴宮。
臨危時刻處變不驚,並且有膽量不立刻逃離危險境地,而是冷靜地留在第一現場調查事情真相,景仁帝的魄力非一般人能敵。
不過他是有把握才留在獵場的,獵場帶人進來本就不易,就算使盡手段,能帶進來的也不過百人左右。在刺殺時已經折了七十八人
,現在就算還有刺客留在獵場,也不會剩下幾個。而現在所有人都被看守住,稍微有動靜一目了然,沒有人會在這個時候動手。
可大批人馬離開獵場就不一樣了,路途上太容易做手腳,萬一帶著幾個居心叵測的人上路,不管是路上再次遇害還是人逃跑了,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分析利弊後,景仁帝決定冒險留在獵場,等待大批禁衛軍抵達。
他下令後,手下人紛紛去做事,景仁帝則是留在行宮中,由禁衛軍、大內侍衛和行宮守衛保護著。不過在景仁帝看來,這麽多人都比不上皇後一個。
在路上,皇後趁著眾人不注意鑽進馬車中,換上鳳袍,等抵達行宮時,就又是那個端莊威嚴的皇後了。她與景仁帝攜手被眾人保護進行宮內,在景仁帝身邊陪著他。
手下人都去辦事了,景仁帝也沒有閑著,在嚴旭的指認下,他終於知道這個穿著太監服飾的女子就是蘇懷靈。
一個女子沒有任何幫手,孤身混入獵場並非小事。這一次,景仁帝決定親自審問蘇懷靈。
在聽了蘇懷靈詳細講述自己是如何順利地混進獵場後,景仁帝這次真是相信了蘇懷靈的好運了。這混進來的過程就像那次撞頭一樣,完全不能以常理而論,隻能歸咎於蘇懷靈逆天的好運氣。
景仁帝設想了一下,如果沒有皇後,自己帶著一百禁衛軍遇刺又偶遇蘇懷靈的場景,莫名地覺得,如果真是那樣的話,自己真的有可能借著蘇懷靈的好運獲救。
想到這一點,景仁帝倒是看蘇懷靈順眼了一點,也願意多問一點事情:“你上次費勁心思見朕,現在又口口聲聲說要見皇後,到底是何天大的冤屈,需要朕與皇後為你做主?”
終於得到景仁帝這句話,蘇懷靈激動得不行,將她義兄小順子如何如何好,又如何如何被襄嬪誣陷偷東西要杖斃的事情經過說了。皇後在一旁端坐,看著景仁帝審問蘇懷靈,期間一言不發。
“皇上,”蘇懷靈一邊哭訴道,“當時我義兄馬上就要被杖斃,我無法救他,聽有人說您擺駕禦花園,便想著求您洗清我義兄的冤屈。人命關天,我、我也是沒有辦法,嗚嗚……”
她生得很美,雖不及豔冠群芳的淑妃,但也是個俏麗佳人。她哭得也極美,梨花帶雨,讓人心憐。
“後來,承蒙皇上不怪罪,讓我和義兄去冷宮,義兄保住了一條命。我衝撞了皇上去冷宮是罪有應得,可是義兄是無罪的,他、他不應該在冷
宮那樣的地方啊!”蘇懷靈哭著道,“所以我想求皇後,為義兄洗雪冤屈,讓他能夠離開冷宮,嗚嗚嗚……”
聽完她的訴說後,皇後緩緩開口:“本宮……”
“慢,”景仁帝握住皇後的手,打斷她的話,“朕知道錦意心地善良,但有些規矩不能亂,有些事不能姑息,朕來說。”
皇後:“……”
她一直想知道,自己心地善良這個結論景仁帝到底是如何得出的。
“蘇懷靈,你可知宮中自有宮規,宮妃可對下人用的刑罰隻有禁足、罰跪、麵壁、抄寫戒律、掌嘴、磕頭,莫說是杖斃,就是杖責,除了朕,便隻有掌管鳳印的皇後有權利下令。襄嬪一個區區從六品嬪,何人給她權力杖責宮人?你當時不應該找朕,而是直達坤寧宮求見皇後,不為你義兄伸冤,隻問襄嬪擅自動刑一事,便可救下你義兄?你可知有此宮規?”景仁帝嚴肅問道。
“奴婢……知道。”蘇懷靈點了點頭,“但是……”
景仁帝沒有給她狡辯的機會,而是繼續道:“那你不去找皇後,反而來找朕,是覺得皇後無法給你一個公道嗎?”
最後一個字,已經帶上了一絲怒意。
蘇懷靈剛才還在低低哭泣,現在天子一怒,竟是一點聲音都不敢發出來,深深地將頭低了下去。
“而你在禦花園衝撞朕後,你與你義兄一同被調入冷宮,你此次來找皇後伸冤,是覺得你義兄是無辜的?”景仁帝問道。
在帝王威嚴麵前,蘇懷靈不敢說話,隻能微微點頭。
“笑話!”景仁帝冷冷道,“你衝撞朕乃是謀逆大罪,而你義兄更是你貿然行動的起因,更是同罪。將你二人調入冷宮已是網開一麵,何冤之有!”
“這怎麽能一概而論呢?”蘇懷靈壯著膽子抬頭道,“都是我一個人的錯,和我義兄沒有關係啊!”
“養不教,父之過。一家、一村、一族都是同氣連枝,有些罪,一個人擔不起。”景仁帝冷冷道,“念你獵場救朕之心誠摯,不追究你此次偷入獵場之罪。但因紕漏而讓你混入獵場的人,一律革職查辦。這些人的罪,你一個人擔不起!”
景仁帝說完揮了揮手,便有人將還想喊冤的蘇懷靈捂住嘴拖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