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畢,林玄香緩緩閉眼。唐青梅垂淚無聲。
李良輔見完顏斡魯軍趕至,道:“公主殿下,現今形勢,不宜再戰,惟有先行撤退。”
唐青梅點頭不語。
李良輔下令渡河撤退,唐青梅將閉眼的林玄香扶上馬背,但見耶俞水水位暴漲,唐青梅方才明白林玄香先前的憂慮。
唐青梅道:“古有關雲長水淹七軍,為何我卻未曾想過完顏婁室亦可在河道上遊先行截水,再行破堤?”
完顏婁室與完顏斡魯率軍追擊夏軍至野穀,夏軍死傷慘重。
玄香不爭名與利,
淳淳俠風似玉笛。
古來多少江湖事,
點滴冬雨匯清溪。
唐青梅、李良輔戰敗的消息傳至夏都興慶府。李乾順未曾報於皇後,憂其病情加重。
半月之後,待唐青梅、李良輔率殘部迴到興慶府之時,甄玥、楊霖浩已在興慶府北門外早早等候。
唐青梅疲憊下馬,甄玥雙手輕輕攙扶唐青梅雙臂。
甄玥道:“青梅勿要自責,遼國猶如將死之木,你等豈能讓其複蘇。你此行已盡全力,皇後千歲定感欣慰。”
甄玥未曾望見林玄香,道:“林師姐是否已經先行返迴青麓宮?”
唐青梅淚珠不禁溢出眼眶,甄玥知曉其意。
甄玥道:“突然之間,又失去一友人,讓我如何釋懷。”
唐青梅道:“林師叔乃是為我而死,我滿心的悔恨與愧疚,今生無以補償。”
唐青梅道出耶俞水畔與金軍交戰的情景。
甄玥道:“林師姐,芬芳淡雅,與世無爭,若是世間武者皆是這般恬淡,武林之中何有腥風血雨。”
唐青梅道:“青梅有一憂,不知是否當講。”
甄玥道:“青梅與我有何不能言?”
唐青梅道:“此次援遼潰敗,得見金軍的威猛戰力。完顏婁室驍勇多智,但傳言完顏宗翰、完顏宗望、完顏宗弼更在完顏婁室之上,隻恐金國滅遼之後,再南行侵宋。”
甄玥憂道:“我大宋蔡京、童貫等奸臣暫且不言,即便是張叔夜、李綱等忠臣良將亦非完顏家族戰將的敵手。日後,隻能寄希望於嶽飛了,隻可惜,鵬舉尚且年少。”
唐青梅道:“南朝沃野千裏,北朝向來覬覦非常。遼國隻取南朝燕雲十六州,若是金國南侵,恐南朝失去的將是半壁江山。”
甄玥明白唐青梅之意。甄玥道:“完顏宗翰著實是我救治,若完顏宗望未曾遇我,想必完顏宗翰已然西歸。倘若金軍果有南侵之日,我大宋如何抵擋金軍雄威?若是他日完顏宗翰兵臨開封城下,我有何麵目麵對大宋萬千子民?”
冬寒之中,甄玥不禁顫抖,此事之後一直成為甄玥心中的莫大隱憂。
唐青梅無意迴宮,與甄玥繼續街頭慢行。
甄玥道:“青梅,如今援遼之舉已然潰敗,你眼下有何打算?”
唐青梅道:“既然迴歸夏國,定要遵守先前與父皇的三項諾言,我已無意返迴青麓宮,不如替母後吃齋念佛。”
甄玥道:“三年一過,天下形勢或許大變。”
唐青梅道:“但不管天下、武林將是何種模樣,我的心永遠與甄醫仙同楊夫人隨行。”
甄玥道:“青梅,你我相識已有十年。近來,我發現你成長頗多。”
唐青梅淺笑道:“變得勇於擁有自己的想法,變得敢於掙脫命運的牢籠?”
甄玥微笑不語。
甄玥道:“此次來到夏國不覺已然四月有餘,是道別離去之時了。”
唐青梅道:“不如臨行之前,再行拜見父皇。”
甄玥大體明白唐青梅之意,與唐青梅步入皇宮。禦花園中,雪色甚美。甄玥、唐青梅覲見李乾順。
甄玥跪拜道:“參見聖上。”
李乾順道:“甄醫仙快快請起。”
甄玥道:“草民來到大夏已有四月,今日特來向皇上辭行。”
李乾順道:“天下無不散的宴席,但江湖風雨飄搖,甄醫仙為何不尋一安靜之所舒心度日?”
甄玥道:“敢問皇上何處乃是安靜之所?”
李乾順道:“若甄醫仙有意,朕願封你為太醫院提點,官級正五品。”
甄玥道:“多謝皇上垂青。草民從未想過步入仕途,亦無出仕的才能。”
李乾順道:“也罷,來人。”
太監道:“小人在。”
李乾順道:“賜予甄醫仙免死金牌與皇宮金令。”
太監道:“遵旨。”
甄玥接過免死金牌與皇宮金令,跪拜道:“草民謝皇上隆恩。”
唐青梅道:“有了皇宮金令,甄醫仙日後便可自由出入大夏皇宮。父皇先前從未將皇宮金令賜予他國之人,即便是夏國諸臣,亦隻有晉王與家師等極少數人獲賜。”
李乾順道:“皇後之病確無醫治之法?”
甄玥道:“皇後千歲乃是心病,藥石難以醫治痊愈,皇後千歲的病情與遼國國勢息息相連。青麓宮的西域雪海棠能延緩皇後千歲瘦弱的速度,但亦無法消除皇後千歲的心結。”
李乾順道:“四月以來,有勞甄醫仙多多費心。日後,若有需要,還望甄醫仙不辭辛苦,再來大夏妙手迴春。”
甄玥道:“草民遵旨。”
李乾順道:“青梅,在甄醫仙臨行之前,好生陪伴甄醫仙。”
唐青梅道:“兒臣領旨。”
甄玥、楊霖浩與唐青梅步出皇宮。
唐青梅道:“甄醫仙,眼下欲往何處?”
甄玥道:“已然冬末,我欲先行返迴大理,待春暖花開之時,再行返迴天柱山。”
唐青梅道:“不知楊夫人病情現今如何。”
甄玥道:“憐玉若是依我先前靜心養傷之言,待到夏秋之際,應能痊愈。”
唐青梅牽著楊霖浩的手,道:“待春時返迴天柱山,霖浩可與你隨行?”
甄玥道:“霖浩不宜久居在外,是時候返迴縹緲觀好生學習武藝了。”
唐青梅命皇宮侍衛為甄玥準備馬車與盤纏。甄玥登車之後,不再迴望,甄玥知曉越是迴望,唐青梅便越是不舍。唐青梅佇立興慶府南門之外,望著甄玥與楊霖浩的馬車,漸漸消失於眼之盡頭。
李良輔見完顏斡魯軍趕至,道:“公主殿下,現今形勢,不宜再戰,惟有先行撤退。”
唐青梅點頭不語。
李良輔下令渡河撤退,唐青梅將閉眼的林玄香扶上馬背,但見耶俞水水位暴漲,唐青梅方才明白林玄香先前的憂慮。
唐青梅道:“古有關雲長水淹七軍,為何我卻未曾想過完顏婁室亦可在河道上遊先行截水,再行破堤?”
完顏婁室與完顏斡魯率軍追擊夏軍至野穀,夏軍死傷慘重。
玄香不爭名與利,
淳淳俠風似玉笛。
古來多少江湖事,
點滴冬雨匯清溪。
唐青梅、李良輔戰敗的消息傳至夏都興慶府。李乾順未曾報於皇後,憂其病情加重。
半月之後,待唐青梅、李良輔率殘部迴到興慶府之時,甄玥、楊霖浩已在興慶府北門外早早等候。
唐青梅疲憊下馬,甄玥雙手輕輕攙扶唐青梅雙臂。
甄玥道:“青梅勿要自責,遼國猶如將死之木,你等豈能讓其複蘇。你此行已盡全力,皇後千歲定感欣慰。”
甄玥未曾望見林玄香,道:“林師姐是否已經先行返迴青麓宮?”
唐青梅淚珠不禁溢出眼眶,甄玥知曉其意。
甄玥道:“突然之間,又失去一友人,讓我如何釋懷。”
唐青梅道:“林師叔乃是為我而死,我滿心的悔恨與愧疚,今生無以補償。”
唐青梅道出耶俞水畔與金軍交戰的情景。
甄玥道:“林師姐,芬芳淡雅,與世無爭,若是世間武者皆是這般恬淡,武林之中何有腥風血雨。”
唐青梅道:“青梅有一憂,不知是否當講。”
甄玥道:“青梅與我有何不能言?”
唐青梅道:“此次援遼潰敗,得見金軍的威猛戰力。完顏婁室驍勇多智,但傳言完顏宗翰、完顏宗望、完顏宗弼更在完顏婁室之上,隻恐金國滅遼之後,再南行侵宋。”
甄玥憂道:“我大宋蔡京、童貫等奸臣暫且不言,即便是張叔夜、李綱等忠臣良將亦非完顏家族戰將的敵手。日後,隻能寄希望於嶽飛了,隻可惜,鵬舉尚且年少。”
唐青梅道:“南朝沃野千裏,北朝向來覬覦非常。遼國隻取南朝燕雲十六州,若是金國南侵,恐南朝失去的將是半壁江山。”
甄玥明白唐青梅之意。甄玥道:“完顏宗翰著實是我救治,若完顏宗望未曾遇我,想必完顏宗翰已然西歸。倘若金軍果有南侵之日,我大宋如何抵擋金軍雄威?若是他日完顏宗翰兵臨開封城下,我有何麵目麵對大宋萬千子民?”
冬寒之中,甄玥不禁顫抖,此事之後一直成為甄玥心中的莫大隱憂。
唐青梅無意迴宮,與甄玥繼續街頭慢行。
甄玥道:“青梅,如今援遼之舉已然潰敗,你眼下有何打算?”
唐青梅道:“既然迴歸夏國,定要遵守先前與父皇的三項諾言,我已無意返迴青麓宮,不如替母後吃齋念佛。”
甄玥道:“三年一過,天下形勢或許大變。”
唐青梅道:“但不管天下、武林將是何種模樣,我的心永遠與甄醫仙同楊夫人隨行。”
甄玥道:“青梅,你我相識已有十年。近來,我發現你成長頗多。”
唐青梅淺笑道:“變得勇於擁有自己的想法,變得敢於掙脫命運的牢籠?”
甄玥微笑不語。
甄玥道:“此次來到夏國不覺已然四月有餘,是道別離去之時了。”
唐青梅道:“不如臨行之前,再行拜見父皇。”
甄玥大體明白唐青梅之意,與唐青梅步入皇宮。禦花園中,雪色甚美。甄玥、唐青梅覲見李乾順。
甄玥跪拜道:“參見聖上。”
李乾順道:“甄醫仙快快請起。”
甄玥道:“草民來到大夏已有四月,今日特來向皇上辭行。”
李乾順道:“天下無不散的宴席,但江湖風雨飄搖,甄醫仙為何不尋一安靜之所舒心度日?”
甄玥道:“敢問皇上何處乃是安靜之所?”
李乾順道:“若甄醫仙有意,朕願封你為太醫院提點,官級正五品。”
甄玥道:“多謝皇上垂青。草民從未想過步入仕途,亦無出仕的才能。”
李乾順道:“也罷,來人。”
太監道:“小人在。”
李乾順道:“賜予甄醫仙免死金牌與皇宮金令。”
太監道:“遵旨。”
甄玥接過免死金牌與皇宮金令,跪拜道:“草民謝皇上隆恩。”
唐青梅道:“有了皇宮金令,甄醫仙日後便可自由出入大夏皇宮。父皇先前從未將皇宮金令賜予他國之人,即便是夏國諸臣,亦隻有晉王與家師等極少數人獲賜。”
李乾順道:“皇後之病確無醫治之法?”
甄玥道:“皇後千歲乃是心病,藥石難以醫治痊愈,皇後千歲的病情與遼國國勢息息相連。青麓宮的西域雪海棠能延緩皇後千歲瘦弱的速度,但亦無法消除皇後千歲的心結。”
李乾順道:“四月以來,有勞甄醫仙多多費心。日後,若有需要,還望甄醫仙不辭辛苦,再來大夏妙手迴春。”
甄玥道:“草民遵旨。”
李乾順道:“青梅,在甄醫仙臨行之前,好生陪伴甄醫仙。”
唐青梅道:“兒臣領旨。”
甄玥、楊霖浩與唐青梅步出皇宮。
唐青梅道:“甄醫仙,眼下欲往何處?”
甄玥道:“已然冬末,我欲先行返迴大理,待春暖花開之時,再行返迴天柱山。”
唐青梅道:“不知楊夫人病情現今如何。”
甄玥道:“憐玉若是依我先前靜心養傷之言,待到夏秋之際,應能痊愈。”
唐青梅牽著楊霖浩的手,道:“待春時返迴天柱山,霖浩可與你隨行?”
甄玥道:“霖浩不宜久居在外,是時候返迴縹緲觀好生學習武藝了。”
唐青梅命皇宮侍衛為甄玥準備馬車與盤纏。甄玥登車之後,不再迴望,甄玥知曉越是迴望,唐青梅便越是不舍。唐青梅佇立興慶府南門之外,望著甄玥與楊霖浩的馬車,漸漸消失於眼之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