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辰時,唐青梅與李良輔領軍北行,甄玥與楊霖浩在興慶府北門為唐青梅送行。
待夏國大軍開拔之後,楊霖浩道:“姑姑,眼下作甚,是否返迴皇宮?”
甄玥牽著楊霖浩的手,笑道:“霖浩,姑姑帶你去見紫英妹妹。”
楊霖浩道:“霖浩先前聽娘親講過,娘親收了一名義女,名曰秦紫英。姑姑,紫英妹妹現在何處?”
甄玥道:“紫英妹妹尚在青麓宮中,姑姑即刻帶你前去。”
甄玥與楊霖浩令皇宮侍衛備一馬車,兩個時辰之後,二人到達鍾秀山下。
甄玥與楊霖浩走下馬車,楊霖浩道:“聽聞爹爹生前來過此地?”
甄玥道:“沒錯,你爹爹十年之前到過青麓宮,唉……一晃已然十年。那時,你尚未出世。如今,你已八歲。”
甄玥與楊霖浩走上登雲石道,甄玥心中盡現十年前的迴憶。
登雲石道上布滿積雪,甄玥與楊霖浩順著前人腳印前行。
楊霖浩道:“紫英妹妹今年幾歲?”
甄玥道:“年方六歲。”
楊霖浩道:“為何將紫英妹妹留在青麓宮,而不是將其帶迴大理?”
甄玥道:“紫英妹妹生父生母早逝於戰火之中,其心中孤寂恐懼的陰影一時難除,青麓宮中皆是女弟子,且大多數女弟子為人善良、與人溫和,紫英妹妹適合在青麓宮中成長。”
楊霖浩道:“日後我定要好生保護紫英妹妹,讓她不受欺負。”
甄玥笑道:“待你成為一代大俠之時,可別忘了姑姑。”
楊霖浩道:“當今世上姑姑與娘親最好,霖浩永遠是姑姑與娘親的護衛。不過,娘親武功卓絕,霖浩不知何時能有娘親那般厲害。”
甄玥道:“你師父淩煙真人武功尚在你娘親之上,你跟隨淩煙真人好生學習,日後必有大成之日。”
楊霖浩道:“待霖浩迴到大理之後,定將此次出行收獲詳實匯報於娘親與師父。”
甄玥與楊霖浩走上鍾秀山,來到秦紫英寢房,見趙青柔正在陪伴秦紫英。
甄玥道:“紫英,這是你霖浩哥哥。”
秦紫英微笑不語。
甄玥道:“青柔,這些時日以來,紫英勞你等費心頗多,我實不知如何感謝。”
趙青柔道:“我甚愛紫英,猶如自家妹妹一般,況且甄醫仙與敝派的親密關係,我當為甄醫仙分憂實屬應當。”
甄玥道:“今日未見曹掌門、林師姐,其二人此刻不在山上?”
趙青柔道:“聽聞家師對於皇上出兵援遼之舉不甚讚同,已進宮麵見皇上。林師叔不安大師姐一女子獨往遼國,已於方才起身追趕朝廷大軍。”
甄玥道:“曹掌門定是認為遼國乃是腐朽枯木,此時前去援救隻怕惹火上身。”
趙青柔笑道:“家師具體何意,青柔未曾揣測。”
夏國皇宮,上書房中,李乾順與曹芙清正在商談。
曹芙清道:“啟稟聖上,微臣認為此時出兵援遼實乃不智之舉。”
李乾順歎道:“朕又何嚐不知,但皇後與太子皆掛念遼國,朕雖是一國之君,但亦有萬般無奈。”
曹芙清道:“皇上乃是睿智之君,以我大夏之力,難以拯救瀕臨滅亡的遼國。不如趁機聯金,取得遼國西京道的萬頃土地。”
李乾順道:“朕已交代李良輔,勿與金軍主力拚殺,見機行事。”
曹芙清道:“不妨極力尋找天祚帝,若天祚帝在我夏軍掌控之中,屆時是進是退,遊刃有餘。”
李乾順道:“朕亦知其中道理,但皇後與太子的病情全係於此,朕實不願失去二位至親。皇後雖然溫婉賢淑,但若是遼國滅亡,以其剛毅的秉性,確有絕食尋死的可能。太子本就體弱,恐亦經不起遼國滅亡的巨大打擊。”
曹芙清道:“為防公主殿下有何閃失,微臣已令林玄香前去與朝廷大軍會合,護衛在公主殿下身側。其餘青麓宮弟子,微臣皆已召迴鍾秀山,謹防宋國趁我大軍出擊在外前來偷襲。”
李乾順道:“如此甚好,一切近看天意。”
曹芙清道:“微臣告退。”
曹芙清離開上書房,步履沉重,猶如心中有一大石,憂鬱難平。
唐青梅、李良輔領軍北行已有四月有餘,夏軍始終未遇良機與金軍展開大規模交鋒,是時,天寒地凍,兵士、戰馬行走不便,同時,李良輔謹遵李乾順勿要急於行軍,時時見機行事的旨意,於是乎夏國大軍行軍速度緩慢。近日,天氣稍稍轉暖,山下積雪有融化之勢。
唐青梅一襲亮銀盔甲,望見天上飄起綿綿絲雨,道:“黑雲驟聚,雨勢恐將增大。”
李良輔望見河水洶洶,道:“此處地勢低窪,且河道縱橫,不宜安營紮寨,若雨勢增大,加之四周高山積雪融化,河水極有漫堤的可能,若是我軍於此地安營,極易遭受洪澇侵襲。”
唐青梅道:“李將軍,前方可有高聳之地?”
李良輔道:“迴稟公主殿下,前方五十裏乃是野穀,穀中未有河流經過,單憑天降雨水,應無淹沒的危險。”
唐青梅道:“那便暫且冒雨前行。”
正在此時,遠處出現一股軍隊。
唐青梅道:“李將軍,且看前方。”
李良輔遠望道:“觀其等裝束,應是金國軍隊,以其弱小規模而言,估測惟有二百人左右。臣下建議,不妨上前清剿。”
唐青梅笑道:“眾兵士連日趕路頗為辛苦,區區二百人,不需大軍出手。李將軍請下令各營暫且原地休整。”
林玄香道:“青梅,我隨你一同前去。”
唐青梅道:“有勞師叔。”
唐青梅、林玄香迎雨疾飛,金將突撚不知二人所為何意,但見遠處夏軍軍旗,遂疾速整軍迎戰。
唐青梅懸於空中,撫琴連續發功,金國騎兵盡數擊於馬下。突撚令弓箭手施放箭矢,唐青梅一招紫玉凝霜,支支箭矢凝冰墜地。林玄香使出青麓劍法,遊離於金軍之間。
突撚見唐青梅、林玄香一遠一近,攻勢淩厲,且夏國大軍亦在緩緩逼近,自身勢微,惟有二百人隨行,著實難以抗衡,隨即領軍潰逃。在唐青梅與林玄香的攻勢下,金軍死亡過半。
李良輔趕至,道:“公主殿下,勿要追擊,孰不知其等是否有意引誘我等上鉤。”
唐青梅道:“李將軍言之有理,眼下我軍如何行事?”
李良輔道:“方才驚動金軍,突撚必將我軍行蹤迴報於完顏婁室,若是當下貿然前去野穀,其間五十餘裏,金軍定然設伏,不如以逸待勞。”
唐青梅道:“如何以逸待勞?”
李良輔道:“金軍一次引誘不成,定有再次,不妨我等繼續前行尋一山坳之處,設以伏兵以待金軍再次前來。”
唐青梅道:“李將軍言之有理。”xh:.74.240.212
待夏國大軍開拔之後,楊霖浩道:“姑姑,眼下作甚,是否返迴皇宮?”
甄玥牽著楊霖浩的手,笑道:“霖浩,姑姑帶你去見紫英妹妹。”
楊霖浩道:“霖浩先前聽娘親講過,娘親收了一名義女,名曰秦紫英。姑姑,紫英妹妹現在何處?”
甄玥道:“紫英妹妹尚在青麓宮中,姑姑即刻帶你前去。”
甄玥與楊霖浩令皇宮侍衛備一馬車,兩個時辰之後,二人到達鍾秀山下。
甄玥與楊霖浩走下馬車,楊霖浩道:“聽聞爹爹生前來過此地?”
甄玥道:“沒錯,你爹爹十年之前到過青麓宮,唉……一晃已然十年。那時,你尚未出世。如今,你已八歲。”
甄玥與楊霖浩走上登雲石道,甄玥心中盡現十年前的迴憶。
登雲石道上布滿積雪,甄玥與楊霖浩順著前人腳印前行。
楊霖浩道:“紫英妹妹今年幾歲?”
甄玥道:“年方六歲。”
楊霖浩道:“為何將紫英妹妹留在青麓宮,而不是將其帶迴大理?”
甄玥道:“紫英妹妹生父生母早逝於戰火之中,其心中孤寂恐懼的陰影一時難除,青麓宮中皆是女弟子,且大多數女弟子為人善良、與人溫和,紫英妹妹適合在青麓宮中成長。”
楊霖浩道:“日後我定要好生保護紫英妹妹,讓她不受欺負。”
甄玥笑道:“待你成為一代大俠之時,可別忘了姑姑。”
楊霖浩道:“當今世上姑姑與娘親最好,霖浩永遠是姑姑與娘親的護衛。不過,娘親武功卓絕,霖浩不知何時能有娘親那般厲害。”
甄玥道:“你師父淩煙真人武功尚在你娘親之上,你跟隨淩煙真人好生學習,日後必有大成之日。”
楊霖浩道:“待霖浩迴到大理之後,定將此次出行收獲詳實匯報於娘親與師父。”
甄玥與楊霖浩走上鍾秀山,來到秦紫英寢房,見趙青柔正在陪伴秦紫英。
甄玥道:“紫英,這是你霖浩哥哥。”
秦紫英微笑不語。
甄玥道:“青柔,這些時日以來,紫英勞你等費心頗多,我實不知如何感謝。”
趙青柔道:“我甚愛紫英,猶如自家妹妹一般,況且甄醫仙與敝派的親密關係,我當為甄醫仙分憂實屬應當。”
甄玥道:“今日未見曹掌門、林師姐,其二人此刻不在山上?”
趙青柔道:“聽聞家師對於皇上出兵援遼之舉不甚讚同,已進宮麵見皇上。林師叔不安大師姐一女子獨往遼國,已於方才起身追趕朝廷大軍。”
甄玥道:“曹掌門定是認為遼國乃是腐朽枯木,此時前去援救隻怕惹火上身。”
趙青柔笑道:“家師具體何意,青柔未曾揣測。”
夏國皇宮,上書房中,李乾順與曹芙清正在商談。
曹芙清道:“啟稟聖上,微臣認為此時出兵援遼實乃不智之舉。”
李乾順歎道:“朕又何嚐不知,但皇後與太子皆掛念遼國,朕雖是一國之君,但亦有萬般無奈。”
曹芙清道:“皇上乃是睿智之君,以我大夏之力,難以拯救瀕臨滅亡的遼國。不如趁機聯金,取得遼國西京道的萬頃土地。”
李乾順道:“朕已交代李良輔,勿與金軍主力拚殺,見機行事。”
曹芙清道:“不妨極力尋找天祚帝,若天祚帝在我夏軍掌控之中,屆時是進是退,遊刃有餘。”
李乾順道:“朕亦知其中道理,但皇後與太子的病情全係於此,朕實不願失去二位至親。皇後雖然溫婉賢淑,但若是遼國滅亡,以其剛毅的秉性,確有絕食尋死的可能。太子本就體弱,恐亦經不起遼國滅亡的巨大打擊。”
曹芙清道:“為防公主殿下有何閃失,微臣已令林玄香前去與朝廷大軍會合,護衛在公主殿下身側。其餘青麓宮弟子,微臣皆已召迴鍾秀山,謹防宋國趁我大軍出擊在外前來偷襲。”
李乾順道:“如此甚好,一切近看天意。”
曹芙清道:“微臣告退。”
曹芙清離開上書房,步履沉重,猶如心中有一大石,憂鬱難平。
唐青梅、李良輔領軍北行已有四月有餘,夏軍始終未遇良機與金軍展開大規模交鋒,是時,天寒地凍,兵士、戰馬行走不便,同時,李良輔謹遵李乾順勿要急於行軍,時時見機行事的旨意,於是乎夏國大軍行軍速度緩慢。近日,天氣稍稍轉暖,山下積雪有融化之勢。
唐青梅一襲亮銀盔甲,望見天上飄起綿綿絲雨,道:“黑雲驟聚,雨勢恐將增大。”
李良輔望見河水洶洶,道:“此處地勢低窪,且河道縱橫,不宜安營紮寨,若雨勢增大,加之四周高山積雪融化,河水極有漫堤的可能,若是我軍於此地安營,極易遭受洪澇侵襲。”
唐青梅道:“李將軍,前方可有高聳之地?”
李良輔道:“迴稟公主殿下,前方五十裏乃是野穀,穀中未有河流經過,單憑天降雨水,應無淹沒的危險。”
唐青梅道:“那便暫且冒雨前行。”
正在此時,遠處出現一股軍隊。
唐青梅道:“李將軍,且看前方。”
李良輔遠望道:“觀其等裝束,應是金國軍隊,以其弱小規模而言,估測惟有二百人左右。臣下建議,不妨上前清剿。”
唐青梅笑道:“眾兵士連日趕路頗為辛苦,區區二百人,不需大軍出手。李將軍請下令各營暫且原地休整。”
林玄香道:“青梅,我隨你一同前去。”
唐青梅道:“有勞師叔。”
唐青梅、林玄香迎雨疾飛,金將突撚不知二人所為何意,但見遠處夏軍軍旗,遂疾速整軍迎戰。
唐青梅懸於空中,撫琴連續發功,金國騎兵盡數擊於馬下。突撚令弓箭手施放箭矢,唐青梅一招紫玉凝霜,支支箭矢凝冰墜地。林玄香使出青麓劍法,遊離於金軍之間。
突撚見唐青梅、林玄香一遠一近,攻勢淩厲,且夏國大軍亦在緩緩逼近,自身勢微,惟有二百人隨行,著實難以抗衡,隨即領軍潰逃。在唐青梅與林玄香的攻勢下,金軍死亡過半。
李良輔趕至,道:“公主殿下,勿要追擊,孰不知其等是否有意引誘我等上鉤。”
唐青梅道:“李將軍言之有理,眼下我軍如何行事?”
李良輔道:“方才驚動金軍,突撚必將我軍行蹤迴報於完顏婁室,若是當下貿然前去野穀,其間五十餘裏,金軍定然設伏,不如以逸待勞。”
唐青梅道:“如何以逸待勞?”
李良輔道:“金軍一次引誘不成,定有再次,不妨我等繼續前行尋一山坳之處,設以伏兵以待金軍再次前來。”
唐青梅道:“李將軍言之有理。”xh:.74.2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