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火之下,李憐玉指導嶽飛抄錄楊家槍法精要直至三更。
翌日,嶽飛與曲連峰、蘇笙、程涵煙等人為甄玥、李憐玉、張卿沅、白思雨送行,嶽飛望著一葉扁舟緩緩西行,心中溢滿不舍之情。
待船隻遠去之後,潘寧道:“鵬舉,既然楊夫人已將楊家槍法傳授於你,你當好生練習。你使長槍,懷安使畫戟,你二人正好互相切磋,彼此提升。”
嶽飛道:“是,六姐。”
潘寧道:“五哥擅使長兵器,你需多向五哥請教。”
黃公烈道:“嶽少俠,官道昏暗,日後你飛黃騰達之時,定要出汙泥而不染。”
嶽飛道:“五當家請放心,鵬舉永不失赤子之心。”
曲連峰、鍾寒山、佟香嵐三人返迴英傑堂敘談,承乾大師、黃公烈迴屋歇息,蘇笙、程涵煙、潘懷安走向半山亭,嶽飛走向演武場,潘寧跟隨其後。
嶽飛迴首道:“六姐。”
潘寧不語。
嶽飛關懷道:“我到巫峽已近一載,雖未及冠歲,但諸位當家皆待我不薄,而我與六姐最為親近。六姐,有何煩心之事,何不告與鵬舉?”
潘寧心酸道:“你年方十八,前途便已無限光明,我真切為之高興。而我將近而立之年,隻是綠林草莽,未來隻怕難有輝煌之時啊。”
嶽飛道:“六姐此言差矣,六姐百步穿楊的名號,江湖之上誰人不知?六姐早是江湖名流矣。”
潘寧道:“若是在戰場之上,千軍萬馬之間,我百步穿楊的技藝定當震懾敵魂,可於武林之中,擂台之上,這百步穿楊的技藝有何大用?遇若高手,其靈敏躲閃之後,疾速近身於我,我便落敗。”
嶽飛道:“待官軍北伐之時,六姐何不與我一起隨軍北去?”
潘寧不語。
見潘寧心緒不平,嶽飛頓覺方才隨心一句言語正好擊中潘寧心坎。
潘寧道:“我如何舍得大哥他們,且弟弟對朝廷從無好感,我若當真參軍北伐,弟弟定然失望萬分。”
嶽飛道:“令尊令堂離世之後,六姐你便是八哥惟一親人。”
潘寧道:“是啊。當年饑荒之中,我與弟弟尚且年幼,離鄉要飯之時幸遇大哥。當時,大哥不過二十出頭,隻是巫山集一名普通幫眾而已,待我與弟弟隨大哥返鄉尋找爹娘時,才發現爹娘已經活活餓死。”
嶽飛道:“朝廷不曾發放賑災糧?”
潘寧道:“層層剝削,所剩無幾。”
嶽飛道:“於是乎八哥便自此十分憎恨朝廷?”
潘寧眼眶微潤道:“正是。”
嶽飛見平日瀟灑果敢的潘寧眼中含淚,心中不知如何安慰。
嶽飛道:“之後,六姐你便與八哥隨大當家返迴巫峽?”
潘寧道:“當時我方九歲,與弟弟無所依靠,惟能跟隨大哥身後。正待離鄉之時,發現一股官軍奮然起義,進攻糧倉,欲開倉救民。”
嶽飛道:“起義軍領導之人當真可敬。斬斷自身仕途,隻為救民於水火。”
潘寧道:“那領頭之人,便是五哥。”
嶽飛道:“人生真乃白駒過隙,昔日英雄,如今將至天命之年。”
潘寧道:“我與弟弟、五哥三人隨大哥返迴巫峽之後,經過二十載的勤學苦練,我與弟弟才有了今日的武藝。”
嶽飛遠望江麵,心道:“二十年後,我會在何方?”
數日之後,甄玥、李憐玉返迴五毒教。白思雨隨張卿沅返迴縹緲觀。
聞甄玥、李憐玉歸來,秦怡、康百裏走出朝天樓相迎。
秦怡憐惜道:“憐玉,麵容怎如此憔悴?”
甄玥、李憐玉道出之前事情始末。
甄玥道:“教主師姐請放心,憐玉再休養些時日,便能康複。但一年之內,不宜使用內功,否則舊傷極易複發。”
秦怡道:“甄玥師妹你醫術舉世無雙,憐玉由你照顧,我萬分心安。”
康百裏道:“教主,秦鳳分舵已然暴露,原址重建隻怕不妥。”
秦怡道:“師兄言之有理。今夜我便修書傳予汪通,令其前往宋國秦鳳路擇址重建分舵。”
甄玥道:“教主師姐,我猜想之前在齊雲觀偷襲憐玉的和尚是司徒傑,若當真如此,還需煩勞教主師姐親自隨我與憐玉前往崇聖寺一趟。”
秦怡略微遲疑。甄玥、李憐玉皆明白秦怡心中愧疚於司徒傑,遂不願相見。
秦怡道:“待憐玉傷情略微好轉,我與師兄隨你二人前往崇聖寺。你二人先迴房歇息吧。”
甄玥道:“是。”
甄玥迴房之後,心緒難平,徑自走出木屋,走向萬毒堂。
萬毒堂內,康百裏正在調製毒物,見甄玥前來,道:“甄師妹,是否有事梗塞心中?”
甄玥道:“煩勞康師兄簡略講述教主師姐與司徒傑的過往舊事。師妹並非想窺探教主師姐私事,隻是不想我與憐玉之事令教主師姐太過為難。”
康百裏放下手中器物,道:“教主離宋之前,便已識得司徒傑。當時司徒傑乃我五毒教中一名弟子,生性溫和。之後,教主隨其來到大理,拜入五毒教。”
甄玥道:“依康師兄所言,教主師姐今日的輝煌與昔日司徒傑的援手確有關聯。可後來為何司徒傑離開了五毒教?”
康百裏道:“司徒傑一夜之間性情大變,著實不知為何。”
甄玥道:“莫非與其同教主師姐的感情有關?”
康百裏道:“應無可能。當初,教主雖未對司徒傑表達愛意,但亦從未露出反感之情。其中因由,惟有教主自己方知。”
甄玥輕撫秀發,遙望遠處青山。
紫霧閣內,秦怡見李憐玉走進閣中,道:“憐玉,為何不歇息養傷?”
李憐玉道:“憐玉知姑姑不願觸及往事,但憐玉心中一些謎團惟姑姑能解。”
秦怡牽著李憐玉的手,與其對坐榻上。
李憐玉道:“憐玉知曉司徒傑向來傾慕姑姑,對憐玉理應愛屋及烏。若齊雲觀的蒙麵和尚真是司徒傑,其為何對我恨之入骨?僅為上次點蒼派一事?”
秦怡道:“蒙麵和尚若是司徒傑,其對你下如此狠手倒不難理解。”
李憐玉道:“敢問姑姑為何?”
秦怡道:“此事說來話長。二十年前,我剛入五毒。一天夜裏,我與司徒傑月下賞月之時,其從衣中掏出一書籍,問我此書乃是何物。我一接手,便已驚詫。”
李憐玉奇道:“何書這般驚豔?”
秦怡道:“《貞觀兵要》卷四。”
李憐玉道:“原來,卷四在司徒傑手中。”
翌日,嶽飛與曲連峰、蘇笙、程涵煙等人為甄玥、李憐玉、張卿沅、白思雨送行,嶽飛望著一葉扁舟緩緩西行,心中溢滿不舍之情。
待船隻遠去之後,潘寧道:“鵬舉,既然楊夫人已將楊家槍法傳授於你,你當好生練習。你使長槍,懷安使畫戟,你二人正好互相切磋,彼此提升。”
嶽飛道:“是,六姐。”
潘寧道:“五哥擅使長兵器,你需多向五哥請教。”
黃公烈道:“嶽少俠,官道昏暗,日後你飛黃騰達之時,定要出汙泥而不染。”
嶽飛道:“五當家請放心,鵬舉永不失赤子之心。”
曲連峰、鍾寒山、佟香嵐三人返迴英傑堂敘談,承乾大師、黃公烈迴屋歇息,蘇笙、程涵煙、潘懷安走向半山亭,嶽飛走向演武場,潘寧跟隨其後。
嶽飛迴首道:“六姐。”
潘寧不語。
嶽飛關懷道:“我到巫峽已近一載,雖未及冠歲,但諸位當家皆待我不薄,而我與六姐最為親近。六姐,有何煩心之事,何不告與鵬舉?”
潘寧心酸道:“你年方十八,前途便已無限光明,我真切為之高興。而我將近而立之年,隻是綠林草莽,未來隻怕難有輝煌之時啊。”
嶽飛道:“六姐此言差矣,六姐百步穿楊的名號,江湖之上誰人不知?六姐早是江湖名流矣。”
潘寧道:“若是在戰場之上,千軍萬馬之間,我百步穿楊的技藝定當震懾敵魂,可於武林之中,擂台之上,這百步穿楊的技藝有何大用?遇若高手,其靈敏躲閃之後,疾速近身於我,我便落敗。”
嶽飛道:“待官軍北伐之時,六姐何不與我一起隨軍北去?”
潘寧不語。
見潘寧心緒不平,嶽飛頓覺方才隨心一句言語正好擊中潘寧心坎。
潘寧道:“我如何舍得大哥他們,且弟弟對朝廷從無好感,我若當真參軍北伐,弟弟定然失望萬分。”
嶽飛道:“令尊令堂離世之後,六姐你便是八哥惟一親人。”
潘寧道:“是啊。當年饑荒之中,我與弟弟尚且年幼,離鄉要飯之時幸遇大哥。當時,大哥不過二十出頭,隻是巫山集一名普通幫眾而已,待我與弟弟隨大哥返鄉尋找爹娘時,才發現爹娘已經活活餓死。”
嶽飛道:“朝廷不曾發放賑災糧?”
潘寧道:“層層剝削,所剩無幾。”
嶽飛道:“於是乎八哥便自此十分憎恨朝廷?”
潘寧眼眶微潤道:“正是。”
嶽飛見平日瀟灑果敢的潘寧眼中含淚,心中不知如何安慰。
嶽飛道:“之後,六姐你便與八哥隨大當家返迴巫峽?”
潘寧道:“當時我方九歲,與弟弟無所依靠,惟能跟隨大哥身後。正待離鄉之時,發現一股官軍奮然起義,進攻糧倉,欲開倉救民。”
嶽飛道:“起義軍領導之人當真可敬。斬斷自身仕途,隻為救民於水火。”
潘寧道:“那領頭之人,便是五哥。”
嶽飛道:“人生真乃白駒過隙,昔日英雄,如今將至天命之年。”
潘寧道:“我與弟弟、五哥三人隨大哥返迴巫峽之後,經過二十載的勤學苦練,我與弟弟才有了今日的武藝。”
嶽飛遠望江麵,心道:“二十年後,我會在何方?”
數日之後,甄玥、李憐玉返迴五毒教。白思雨隨張卿沅返迴縹緲觀。
聞甄玥、李憐玉歸來,秦怡、康百裏走出朝天樓相迎。
秦怡憐惜道:“憐玉,麵容怎如此憔悴?”
甄玥、李憐玉道出之前事情始末。
甄玥道:“教主師姐請放心,憐玉再休養些時日,便能康複。但一年之內,不宜使用內功,否則舊傷極易複發。”
秦怡道:“甄玥師妹你醫術舉世無雙,憐玉由你照顧,我萬分心安。”
康百裏道:“教主,秦鳳分舵已然暴露,原址重建隻怕不妥。”
秦怡道:“師兄言之有理。今夜我便修書傳予汪通,令其前往宋國秦鳳路擇址重建分舵。”
甄玥道:“教主師姐,我猜想之前在齊雲觀偷襲憐玉的和尚是司徒傑,若當真如此,還需煩勞教主師姐親自隨我與憐玉前往崇聖寺一趟。”
秦怡略微遲疑。甄玥、李憐玉皆明白秦怡心中愧疚於司徒傑,遂不願相見。
秦怡道:“待憐玉傷情略微好轉,我與師兄隨你二人前往崇聖寺。你二人先迴房歇息吧。”
甄玥道:“是。”
甄玥迴房之後,心緒難平,徑自走出木屋,走向萬毒堂。
萬毒堂內,康百裏正在調製毒物,見甄玥前來,道:“甄師妹,是否有事梗塞心中?”
甄玥道:“煩勞康師兄簡略講述教主師姐與司徒傑的過往舊事。師妹並非想窺探教主師姐私事,隻是不想我與憐玉之事令教主師姐太過為難。”
康百裏放下手中器物,道:“教主離宋之前,便已識得司徒傑。當時司徒傑乃我五毒教中一名弟子,生性溫和。之後,教主隨其來到大理,拜入五毒教。”
甄玥道:“依康師兄所言,教主師姐今日的輝煌與昔日司徒傑的援手確有關聯。可後來為何司徒傑離開了五毒教?”
康百裏道:“司徒傑一夜之間性情大變,著實不知為何。”
甄玥道:“莫非與其同教主師姐的感情有關?”
康百裏道:“應無可能。當初,教主雖未對司徒傑表達愛意,但亦從未露出反感之情。其中因由,惟有教主自己方知。”
甄玥輕撫秀發,遙望遠處青山。
紫霧閣內,秦怡見李憐玉走進閣中,道:“憐玉,為何不歇息養傷?”
李憐玉道:“憐玉知姑姑不願觸及往事,但憐玉心中一些謎團惟姑姑能解。”
秦怡牽著李憐玉的手,與其對坐榻上。
李憐玉道:“憐玉知曉司徒傑向來傾慕姑姑,對憐玉理應愛屋及烏。若齊雲觀的蒙麵和尚真是司徒傑,其為何對我恨之入骨?僅為上次點蒼派一事?”
秦怡道:“蒙麵和尚若是司徒傑,其對你下如此狠手倒不難理解。”
李憐玉道:“敢問姑姑為何?”
秦怡道:“此事說來話長。二十年前,我剛入五毒。一天夜裏,我與司徒傑月下賞月之時,其從衣中掏出一書籍,問我此書乃是何物。我一接手,便已驚詫。”
李憐玉奇道:“何書這般驚豔?”
秦怡道:“《貞觀兵要》卷四。”
李憐玉道:“原來,卷四在司徒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