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憐玉道:“早聞康師兄易容術高深莫測,明日就請康師兄為我易容,我代哥哥上朝。”
甄玥心道:“憐玉突然作此決定,想必聽不進勸阻,何況眼下亦無他法。”
甄玥道:“憐玉,你明日安心上朝,令兄由我負責送出開封。朝上人多,切莫衝動。”
李憐玉道:“請姐姐寬心,憐玉不會丟下姐姐一人。”
甄玥一撫額角,難料明日兇險。
翌日,紫宸殿之上。
蔡京道:“啟稟陛下,河南知府李青複身為朝廷命官,曾對妹婿楊天慕叛國通敵之事隱瞞不報,如此大罪望陛下予以嚴懲以正國威。”
趙佶道:“童愛卿,你有何高見?”
童貫道:“宰相大人所言極是,此等知情不報、包庇叛賊之罪若不嚴懲,恐怕引人效仿,影響社稷安危。”
趙佶道:“李青複,你可有何話要說?”
李青複(李憐玉)道:“孰忠孰奸,還望皇上明察。楊家曆代衛國,功勳卓著,豈能因一封偽造書信令忠臣蒙冤。”
趙佶道:“通敵書信之事事實確鑿,不容爭辯,且楊天慕離宋之後,棲身夏國,恰恰印證了書信所言。”
李青複(李憐玉)道:“棲身夏國實屬無奈,並非天慕所願。”
蔡京道:“請皇上明鑒,李青複對於楊天慕所思所想無不知曉,包庇之罪昭然若揭。”
趙佶道:“將李青複押入天牢,交由刑部懲辦。”
李青複(李憐玉)心道:“蔡京、童貫、李邦彥、蔡攸都在堂上,此時反抗無異於以卵擊石,不妨先入牢中,倘若蔡京前來加害,我正好取其性命。”
半個時辰之後,甄玥送行完畢李青複返迴攬月樓中。
康百裏道:“敢問甄師妹,李青複已被如何安置?”
甄玥道:“我已讓其東行出海,避居海外。”
康百裏道:“剛剛得到消息,李師妹已被押入天牢。”
甄玥道:“果真不出我所料,憐玉想拚力一博。”
康百裏道:“押入天牢想要逃脫,對於李師妹而言,亦非難事。”
甄玥道:“憐玉是想,若是蔡京前來刁難,可以趁其不備,借機擊殺。”
康百裏道:“蔡京以為牢中隻是絲毫不會武功的李青複,估測其不會有一絲防備之心。”
甄玥道:“但願如此。”
入夜,天牢之中。
李青複(李憐玉)遠遠望見一人,心中暗自驚道:“李邦彥怎會來此?”
李邦彥道:“李青複,我可饒你不死,不妨答應我一事。”
李青複(李憐玉)心道:“且看看他葫蘆所裝何藥。”
李青複(李憐玉)道:“李大人不妨直言。”
李邦彥道:“前不久,令妹從我府中取走一物,若你能令其歸還於我,我可請求皇上放你一條生路。”
李青複(李憐玉)道:“李大人指的可是《貞觀兵要》卷一?”
李邦彥道:“原來知府大人心知肚明。”
李青複(李憐玉)心道:“想必蔡京已然知道此卷《貞觀兵要》,若是李邦彥想要私吞,勢必引起蔡京不滿,不妨拖延時間,等待蔡京前來。”
李青複(李憐玉)道:“請問李大人以何為信?”
李邦彥笑道:“試問將死之人,除了依著本官,可有什麽其他選擇?”
李青複(李憐玉)道:“話雖如此,但我這條性命早已置之度外。”
李邦彥道:“知府大人想必是識趣之人,千古死法千萬種,炮烙、車裂等等數不勝數。”
李青複(李憐玉)道:“李大人所言甚是,死法雖千千萬萬,但《貞觀兵要》四卷當世惟有一套。”
這時,傳來獄卒之聲:“參見蔡宰相。”
李青複(李憐玉)心道:“宋廷之中,屬蔡京、李邦彥武功最高,若是我與二人之一以一敵一,我皆不懼,估測數十招過後優勢便能顯現,但若二人連手攻我,百招之內,我定非死即傷。”
李邦彥道:“參見宰相大人。”
蔡京道:“李大人怎會在此?”
李青複(李憐玉)道:“宰相大人來的可真不是時候,下官與李大人剛剛達成約定。”
蔡京道:“李大人,敢問是何約定?”
李青複(李憐玉)道:“下官本想獻給宰相大人一個驚喜,怎知宰相大人此刻駕臨,下官便不隱瞞了。”
蔡京道:“速速道來,是何驚喜。”
李邦彥道:“《貞觀兵要》卷一。”
蔡京心道:“江湖傳言果然是真的。若是我今日未曾來此,你李邦彥會將此物拱手相讓?”
蔡京道:“敢問此書現在何處?”
李邦彥道:“李青複妹妹,李憐玉手中。”
蔡京道:“快快來人,打開鐵鎖,李知府是本相府上貴客,焉能在此受苦。”
李青複(李憐玉)心道:“不妨以為天慕昭雪為條件交出《貞觀兵要》卷一,蔡京性貪,定會答應,隻要天慕冤屈得以雪除,留蔡京多活幾日倒也值得。”
正在此時,攬月樓中。唐青梅、莫如秋與甄玥已經會合。
汪通走進屋內,道:“有事稟報禦毒使、輝月使。”
甄玥道:“汪舵主快快請起。”
汪通道:“據弟子迴報,耀星使已跟隨蔡京前往蔡府。”
甄玥驚道:“再報一遍。”
汪通道:“迴稟輝月使,耀星使已跟隨蔡京前往蔡府。”
甄玥不語,走向窗前,望著窗外。
康百裏道:“李師妹可還是李青複模樣?”
汪通道:“正是。”
唐青梅、莫如秋麵麵相覷,不知李憐玉此舉何意。
甄玥道:“康師兄,我且前去一看。”
康百裏道:“一切小心。有何情況,及時返迴告知我等。”
甄玥飛出樓外,如同一道紫色花束劃過夜空。
半晌之後,甄玥飛至蔡府廳堂屋頂,揭開一片瓦礫,望著堂內觥籌交錯的情景,甚是驚訝。
蔡京道:“知府大人乃今日貴賓,眾位敬知府大人一杯。”
蕭夢揚、靜遠麵露不悅。
蔡京道:“知府大人,尊妹武功卓絕令人欣羨,有妹如此,當真人生一大幸事。”
李青複(李憐玉)道:“我與家妹交往甚少,其之行蹤飄忽,我實難捉摸。”
蔡京道:“血濃於水,若想尋找尊妹,你這位哥哥自是比其他人容易得多。”
李青複(李憐玉)故意道:“敢問宰相大人為何尋找家妹?”
蔡京道:“《貞觀兵要》乃李唐遺物,集聚李唐精髓,如今其再次現世,本相欲搜集其獻於皇上,以助國威。”
甄玥心道:“憐玉突然作此決定,想必聽不進勸阻,何況眼下亦無他法。”
甄玥道:“憐玉,你明日安心上朝,令兄由我負責送出開封。朝上人多,切莫衝動。”
李憐玉道:“請姐姐寬心,憐玉不會丟下姐姐一人。”
甄玥一撫額角,難料明日兇險。
翌日,紫宸殿之上。
蔡京道:“啟稟陛下,河南知府李青複身為朝廷命官,曾對妹婿楊天慕叛國通敵之事隱瞞不報,如此大罪望陛下予以嚴懲以正國威。”
趙佶道:“童愛卿,你有何高見?”
童貫道:“宰相大人所言極是,此等知情不報、包庇叛賊之罪若不嚴懲,恐怕引人效仿,影響社稷安危。”
趙佶道:“李青複,你可有何話要說?”
李青複(李憐玉)道:“孰忠孰奸,還望皇上明察。楊家曆代衛國,功勳卓著,豈能因一封偽造書信令忠臣蒙冤。”
趙佶道:“通敵書信之事事實確鑿,不容爭辯,且楊天慕離宋之後,棲身夏國,恰恰印證了書信所言。”
李青複(李憐玉)道:“棲身夏國實屬無奈,並非天慕所願。”
蔡京道:“請皇上明鑒,李青複對於楊天慕所思所想無不知曉,包庇之罪昭然若揭。”
趙佶道:“將李青複押入天牢,交由刑部懲辦。”
李青複(李憐玉)心道:“蔡京、童貫、李邦彥、蔡攸都在堂上,此時反抗無異於以卵擊石,不妨先入牢中,倘若蔡京前來加害,我正好取其性命。”
半個時辰之後,甄玥送行完畢李青複返迴攬月樓中。
康百裏道:“敢問甄師妹,李青複已被如何安置?”
甄玥道:“我已讓其東行出海,避居海外。”
康百裏道:“剛剛得到消息,李師妹已被押入天牢。”
甄玥道:“果真不出我所料,憐玉想拚力一博。”
康百裏道:“押入天牢想要逃脫,對於李師妹而言,亦非難事。”
甄玥道:“憐玉是想,若是蔡京前來刁難,可以趁其不備,借機擊殺。”
康百裏道:“蔡京以為牢中隻是絲毫不會武功的李青複,估測其不會有一絲防備之心。”
甄玥道:“但願如此。”
入夜,天牢之中。
李青複(李憐玉)遠遠望見一人,心中暗自驚道:“李邦彥怎會來此?”
李邦彥道:“李青複,我可饒你不死,不妨答應我一事。”
李青複(李憐玉)心道:“且看看他葫蘆所裝何藥。”
李青複(李憐玉)道:“李大人不妨直言。”
李邦彥道:“前不久,令妹從我府中取走一物,若你能令其歸還於我,我可請求皇上放你一條生路。”
李青複(李憐玉)道:“李大人指的可是《貞觀兵要》卷一?”
李邦彥道:“原來知府大人心知肚明。”
李青複(李憐玉)心道:“想必蔡京已然知道此卷《貞觀兵要》,若是李邦彥想要私吞,勢必引起蔡京不滿,不妨拖延時間,等待蔡京前來。”
李青複(李憐玉)道:“請問李大人以何為信?”
李邦彥笑道:“試問將死之人,除了依著本官,可有什麽其他選擇?”
李青複(李憐玉)道:“話雖如此,但我這條性命早已置之度外。”
李邦彥道:“知府大人想必是識趣之人,千古死法千萬種,炮烙、車裂等等數不勝數。”
李青複(李憐玉)道:“李大人所言甚是,死法雖千千萬萬,但《貞觀兵要》四卷當世惟有一套。”
這時,傳來獄卒之聲:“參見蔡宰相。”
李青複(李憐玉)心道:“宋廷之中,屬蔡京、李邦彥武功最高,若是我與二人之一以一敵一,我皆不懼,估測數十招過後優勢便能顯現,但若二人連手攻我,百招之內,我定非死即傷。”
李邦彥道:“參見宰相大人。”
蔡京道:“李大人怎會在此?”
李青複(李憐玉)道:“宰相大人來的可真不是時候,下官與李大人剛剛達成約定。”
蔡京道:“李大人,敢問是何約定?”
李青複(李憐玉)道:“下官本想獻給宰相大人一個驚喜,怎知宰相大人此刻駕臨,下官便不隱瞞了。”
蔡京道:“速速道來,是何驚喜。”
李邦彥道:“《貞觀兵要》卷一。”
蔡京心道:“江湖傳言果然是真的。若是我今日未曾來此,你李邦彥會將此物拱手相讓?”
蔡京道:“敢問此書現在何處?”
李邦彥道:“李青複妹妹,李憐玉手中。”
蔡京道:“快快來人,打開鐵鎖,李知府是本相府上貴客,焉能在此受苦。”
李青複(李憐玉)心道:“不妨以為天慕昭雪為條件交出《貞觀兵要》卷一,蔡京性貪,定會答應,隻要天慕冤屈得以雪除,留蔡京多活幾日倒也值得。”
正在此時,攬月樓中。唐青梅、莫如秋與甄玥已經會合。
汪通走進屋內,道:“有事稟報禦毒使、輝月使。”
甄玥道:“汪舵主快快請起。”
汪通道:“據弟子迴報,耀星使已跟隨蔡京前往蔡府。”
甄玥驚道:“再報一遍。”
汪通道:“迴稟輝月使,耀星使已跟隨蔡京前往蔡府。”
甄玥不語,走向窗前,望著窗外。
康百裏道:“李師妹可還是李青複模樣?”
汪通道:“正是。”
唐青梅、莫如秋麵麵相覷,不知李憐玉此舉何意。
甄玥道:“康師兄,我且前去一看。”
康百裏道:“一切小心。有何情況,及時返迴告知我等。”
甄玥飛出樓外,如同一道紫色花束劃過夜空。
半晌之後,甄玥飛至蔡府廳堂屋頂,揭開一片瓦礫,望著堂內觥籌交錯的情景,甚是驚訝。
蔡京道:“知府大人乃今日貴賓,眾位敬知府大人一杯。”
蕭夢揚、靜遠麵露不悅。
蔡京道:“知府大人,尊妹武功卓絕令人欣羨,有妹如此,當真人生一大幸事。”
李青複(李憐玉)道:“我與家妹交往甚少,其之行蹤飄忽,我實難捉摸。”
蔡京道:“血濃於水,若想尋找尊妹,你這位哥哥自是比其他人容易得多。”
李青複(李憐玉)故意道:“敢問宰相大人為何尋找家妹?”
蔡京道:“《貞觀兵要》乃李唐遺物,集聚李唐精髓,如今其再次現世,本相欲搜集其獻於皇上,以助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