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風輕聲道:“甄師姐果真聰明過人,在方才把脈的片刻間,便已知曉師弟裝死的意圖。”
水寒之道:“好你個葉風,你這般做是為了讓我道出昔日白家之事。”水寒之見葉風重傷在身,遂不再繼續謾罵。
李憐玉走迴葉風身邊,水寒之見此,緊緊抱著葉風。葉風輕聲道:“我若不是裝死,你二人的仇怨不知延續到何時。”
水寒之道:“隻要……隻要李憐玉在世,你是絕不會……不會迴到我身邊。”
葉風輕聲道:“寒之,你我皆是武林中人,活在世上,為的是一個‘義’字,你且安心,這次我迴到蘇州,暫且不走了。”
水寒之喜出望外,但轉而憂慮,道:“風哥,‘暫且’乃是何意?”
葉風輕聲道:“現今的李師姐,乃是一名新晉的武林高手,有無我這個師弟在旁,行走江湖已無甚影響,但我受命教主在先,他日若是李師姐遇到什麽荊棘,我亦會兩肋插刀、萬死不辭。”
水寒之道:“日後之事,日後再說。今日,風哥你能留在我身邊,我已然萬分滿足,他日,若是楊夫人有難,我會跟隨你前去助力。”
李憐玉道:“夫君之仇,不共戴天,希望我手刃其他仇人之後,水門主選擇歸隱,若是屆時我尋不到你,報仇之事,隻得擱淺。”
甄玥走至水寒之身旁,道:“水門主,葉師弟之傷,該這般調理……”
甄玥道完葉風傷勢醫治方法之後,與李憐玉、林玄香、唐青梅、莫如秋緩緩走離湖畔,李憐玉忍住不再迴首相望,葉風靜靜閉上雙眼,不敢遠視。
甄玥等人迴到客棧之中,林玄香走進甄玥客房。
林玄香道:“甄師妹,近來邊疆動蕩,貴國軍隊蓄勢待發。北觀遼國,已被女真打得節節敗退,半壁江山已落入女真之手。為求及時應變,我需速迴夏國,甄師妹之後如再有需要師姐略盡綿力的地方,還望書信告知。”
甄玥道:“多謝林師姐,還望林師姐歸途一路小心。”
林玄香道:“青梅,我們走吧。”
唐青梅遲疑道:“師叔,能否再通融青梅一次?”
林玄香奇道:“莫非,此時你尚不願返迴夏國?”
唐青梅不語。
林玄香道:“也罷。出門在外,勿忘師父教誨。記住,凡事均依甄醫仙安排。”
唐青梅道:“青梅謹記。”
林玄香道:“甄師妹、楊夫人、莫少俠,告辭。”
迎著血色殘陽,眾人目送林玄香。
入夜,甄玥、李憐玉對立窗前。
甄玥道:“經此一役,蔡京身邊定會加強戒備,短期之內,若想取其性命,恐非易事。”
李憐玉道:“姐姐說得沒錯,你我隻能再尋良機了。”
甄玥歎道:“眼下茫然無所之啊。”
李憐玉道:“當日天慕西去之時,在場人中應屬陸驚鴻武功稍弱,不妨先從其下手?”
甄玥望著窗外,道:“不妥。”
李憐玉疑道:“有何不妥?”
甄玥道:“以憐玉你當下的武學修為,加上有青梅、如秋在旁輔佐,一個玄天門自然是奈何不了你等,但陸驚鴻若死,勢必打草驚蛇,恐怕蔡京與靜遠、蕭夢揚隻會愈加親密,到時報仇之路,定會更加艱難。不妨暫且留其性命,日後想取之時,亦是手到擒來。”
李憐玉道:“姐姐目光深遠,妹妹不及。”
甄玥道:“憐玉放心,報仇之事,日後定有轉機。”
李憐玉道:“姐姐何出此言?”
甄玥道:“近日民間傳聞,宋廷欲聯合女真夾攻遼國。無風不起浪,想必傳言非虛。”
李憐玉道:“這與我和姐姐所行之事有何關係?”
甄玥笑著牽著李憐玉的手走迴桌前,為李憐玉倒杯清茶,道:“妹妹亦是聰明之人,隻是在我這個姐姐麵前不願動腦筋罷了。”
李憐玉笑道:“姐姐已然聰明絕頂,憐玉自然隻需洗耳恭聽。”
甄玥笑道:“憐玉,若是宋廷與女真結盟,蔡京身為宰相勢必要與靜遠、蕭夢揚等遼國人士疏遠,到時有助於你我一一擊破。再者,之前於蔡府之上,憐玉你以一敵四,靜遠、蕭夢揚未能擒住你我,想必蔡京對他二人也早已怨氣於胸。如今你我不妨靜待天下生變。”
李憐玉點點頭,舉袖抿茶。
與此同時,唐青梅、莫如秋喬裝走於蘇州市集。
唐青梅道:“江南的景色確是美不勝收,蘇州的繁華果真名不虛傳。”
莫如秋笑道:“蘇杭的水韻水風,夏國恐難尋覓。”
唐青梅望著前方空中飄舞的孔明燈,道:“莫師哥,你看。”
看著唐青梅欣奇的樣子,莫如秋道:“唐師妹,要不你我也去一同放飛孔明燈?”
唐青梅微笑道:“好。”
莫如秋快步上前,掏出文錢,購下兩隻孔明燈,道:“唐師妹,請書心中所願。”
唐青梅拿起毛筆,在孔明燈上寫下“我命由我”四個字,字跡清秀雋永,頗有大家之風。
莫如秋微微沉思,滿懷尊師若父之情,寫下“壽比南山”。
在萬千燈火之中,二人望著兩隻孔明燈冉冉飄起,唐青梅眼神中溢滿期待。
片刻之後,莫如秋問道:“唐師妹,不妨再往前走走?”
唐青梅柔聲道:“好。”
唐青梅、莫如秋繼續走在市集之上,行至一道拱橋,二人佇立橋上俯看河麵上蕩漾的荷花燈,漸漸聞來一曲悠揚婉轉的簫聲。
唐青梅道:“莫師哥,此音美妙,你我可否趨近一聽?”
莫如秋道:“欣然願往。”
唐青梅、莫如秋走下拱橋,尋至簫聲之前,見一圈人圍在一賣藝男子四周,靜心賞音。
一曲完畢之後,賣藝男子道:“此曲為先父所作,本為琴簫合奏,怎奈家妹病亡,今日隻剩在下一人,不知在場朋友中可有會談琴之人,可否與我共奏此曲。”
莫如秋望著躍躍欲試的唐青梅,道:“唐師妹,可否一展琴技?”
唐青梅偏頭笑望莫如秋後,走上前去。
唐青梅道:“小女子不才,請公子指教。”
唐青梅接過曲譜,頃刻,一曲琴簫天籟橫空而出。
莫如秋矗立人群之中,心中念道:“不知日後,我能否有幸與青梅姑娘在山川美景中,忘卻世間煩惱,傾心共奏一番。”
水寒之道:“好你個葉風,你這般做是為了讓我道出昔日白家之事。”水寒之見葉風重傷在身,遂不再繼續謾罵。
李憐玉走迴葉風身邊,水寒之見此,緊緊抱著葉風。葉風輕聲道:“我若不是裝死,你二人的仇怨不知延續到何時。”
水寒之道:“隻要……隻要李憐玉在世,你是絕不會……不會迴到我身邊。”
葉風輕聲道:“寒之,你我皆是武林中人,活在世上,為的是一個‘義’字,你且安心,這次我迴到蘇州,暫且不走了。”
水寒之喜出望外,但轉而憂慮,道:“風哥,‘暫且’乃是何意?”
葉風輕聲道:“現今的李師姐,乃是一名新晉的武林高手,有無我這個師弟在旁,行走江湖已無甚影響,但我受命教主在先,他日若是李師姐遇到什麽荊棘,我亦會兩肋插刀、萬死不辭。”
水寒之道:“日後之事,日後再說。今日,風哥你能留在我身邊,我已然萬分滿足,他日,若是楊夫人有難,我會跟隨你前去助力。”
李憐玉道:“夫君之仇,不共戴天,希望我手刃其他仇人之後,水門主選擇歸隱,若是屆時我尋不到你,報仇之事,隻得擱淺。”
甄玥走至水寒之身旁,道:“水門主,葉師弟之傷,該這般調理……”
甄玥道完葉風傷勢醫治方法之後,與李憐玉、林玄香、唐青梅、莫如秋緩緩走離湖畔,李憐玉忍住不再迴首相望,葉風靜靜閉上雙眼,不敢遠視。
甄玥等人迴到客棧之中,林玄香走進甄玥客房。
林玄香道:“甄師妹,近來邊疆動蕩,貴國軍隊蓄勢待發。北觀遼國,已被女真打得節節敗退,半壁江山已落入女真之手。為求及時應變,我需速迴夏國,甄師妹之後如再有需要師姐略盡綿力的地方,還望書信告知。”
甄玥道:“多謝林師姐,還望林師姐歸途一路小心。”
林玄香道:“青梅,我們走吧。”
唐青梅遲疑道:“師叔,能否再通融青梅一次?”
林玄香奇道:“莫非,此時你尚不願返迴夏國?”
唐青梅不語。
林玄香道:“也罷。出門在外,勿忘師父教誨。記住,凡事均依甄醫仙安排。”
唐青梅道:“青梅謹記。”
林玄香道:“甄師妹、楊夫人、莫少俠,告辭。”
迎著血色殘陽,眾人目送林玄香。
入夜,甄玥、李憐玉對立窗前。
甄玥道:“經此一役,蔡京身邊定會加強戒備,短期之內,若想取其性命,恐非易事。”
李憐玉道:“姐姐說得沒錯,你我隻能再尋良機了。”
甄玥歎道:“眼下茫然無所之啊。”
李憐玉道:“當日天慕西去之時,在場人中應屬陸驚鴻武功稍弱,不妨先從其下手?”
甄玥望著窗外,道:“不妥。”
李憐玉疑道:“有何不妥?”
甄玥道:“以憐玉你當下的武學修為,加上有青梅、如秋在旁輔佐,一個玄天門自然是奈何不了你等,但陸驚鴻若死,勢必打草驚蛇,恐怕蔡京與靜遠、蕭夢揚隻會愈加親密,到時報仇之路,定會更加艱難。不妨暫且留其性命,日後想取之時,亦是手到擒來。”
李憐玉道:“姐姐目光深遠,妹妹不及。”
甄玥道:“憐玉放心,報仇之事,日後定有轉機。”
李憐玉道:“姐姐何出此言?”
甄玥道:“近日民間傳聞,宋廷欲聯合女真夾攻遼國。無風不起浪,想必傳言非虛。”
李憐玉道:“這與我和姐姐所行之事有何關係?”
甄玥笑著牽著李憐玉的手走迴桌前,為李憐玉倒杯清茶,道:“妹妹亦是聰明之人,隻是在我這個姐姐麵前不願動腦筋罷了。”
李憐玉笑道:“姐姐已然聰明絕頂,憐玉自然隻需洗耳恭聽。”
甄玥笑道:“憐玉,若是宋廷與女真結盟,蔡京身為宰相勢必要與靜遠、蕭夢揚等遼國人士疏遠,到時有助於你我一一擊破。再者,之前於蔡府之上,憐玉你以一敵四,靜遠、蕭夢揚未能擒住你我,想必蔡京對他二人也早已怨氣於胸。如今你我不妨靜待天下生變。”
李憐玉點點頭,舉袖抿茶。
與此同時,唐青梅、莫如秋喬裝走於蘇州市集。
唐青梅道:“江南的景色確是美不勝收,蘇州的繁華果真名不虛傳。”
莫如秋笑道:“蘇杭的水韻水風,夏國恐難尋覓。”
唐青梅望著前方空中飄舞的孔明燈,道:“莫師哥,你看。”
看著唐青梅欣奇的樣子,莫如秋道:“唐師妹,要不你我也去一同放飛孔明燈?”
唐青梅微笑道:“好。”
莫如秋快步上前,掏出文錢,購下兩隻孔明燈,道:“唐師妹,請書心中所願。”
唐青梅拿起毛筆,在孔明燈上寫下“我命由我”四個字,字跡清秀雋永,頗有大家之風。
莫如秋微微沉思,滿懷尊師若父之情,寫下“壽比南山”。
在萬千燈火之中,二人望著兩隻孔明燈冉冉飄起,唐青梅眼神中溢滿期待。
片刻之後,莫如秋問道:“唐師妹,不妨再往前走走?”
唐青梅柔聲道:“好。”
唐青梅、莫如秋繼續走在市集之上,行至一道拱橋,二人佇立橋上俯看河麵上蕩漾的荷花燈,漸漸聞來一曲悠揚婉轉的簫聲。
唐青梅道:“莫師哥,此音美妙,你我可否趨近一聽?”
莫如秋道:“欣然願往。”
唐青梅、莫如秋走下拱橋,尋至簫聲之前,見一圈人圍在一賣藝男子四周,靜心賞音。
一曲完畢之後,賣藝男子道:“此曲為先父所作,本為琴簫合奏,怎奈家妹病亡,今日隻剩在下一人,不知在場朋友中可有會談琴之人,可否與我共奏此曲。”
莫如秋望著躍躍欲試的唐青梅,道:“唐師妹,可否一展琴技?”
唐青梅偏頭笑望莫如秋後,走上前去。
唐青梅道:“小女子不才,請公子指教。”
唐青梅接過曲譜,頃刻,一曲琴簫天籟橫空而出。
莫如秋矗立人群之中,心中念道:“不知日後,我能否有幸與青梅姑娘在山川美景中,忘卻世間煩惱,傾心共奏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