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風與潘寧見玄天門後門之外佇立有兩名玄天門弟子,潘寧從正麵緩步走上前去,故意吸引兩名玄天門弟子的注意。待兩名玄天門弟子將目光投向潘寧之時,葉風快步從兩名玄天門弟子身後點住二人穴道,笑道:“輕而易舉。”
潘寧道:“隻怕困難尚在後麵。”
葉風與潘寧從玄天門後門走進其內,發現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怪石、蒼木,潘寧觀察半晌,長歎一口,道:“葉大俠,你我麵前的非是冬日園林,而是五行陣法。”
葉風奇道:“何以見得?”
潘寧道:“你一會便知。”
葉風與潘寧由青石小道走入怪石、蒼木之中。行走百步之後,葉風未覺一路之上有何異常,便握起酒囊,飲起酒來。幾口酒之後,葉風與潘寧來到一個地上刻有八卦的平台上。旋視四周,葉風見這座平台有五個出口,每個出口之處,皆有一塊大石,石上依次刻著金、木、水、火、土五個大字。
葉風不知其中真諦,潘寧道:“這五個出口中定然隻有一個是生路,若是走錯,觸發其中機關、暗器,你我恐難活命。”
葉風不懂其中玄機,惟能獨自抿酒,潘寧道:“五行之中,相生相克,方才你我由金門而進,應由水門而出,若是走火門,你我必死無疑。”
葉風問道:“若是走木門抑或土門,結果會是怎樣?”
潘寧道:“應暫無危險,但卻走不出這迷陣。”
葉風道:“真讓葉某大開眼界,六當家這般俊俏女子,竟深知五行術數。”
潘寧笑道:“三哥鍾寒山喜愛研究陰陽五行,其在閑暇之時曾經教過我一二。”
葉風不禁露出欽佩的眼神,潘寧笑道:“走吧。”
葉風與潘寧從水門離開八卦平台,二人走出數步之後,隻聽身後的石門猛然墜落,潘寧笑道:“即便走錯,也沒有迴頭路了。”葉風道:“無妨,無妨,今日葉某幸得六當家領路,著實大開眼界。”
葉風與潘寧繼續前行,不時觀察周遭可有機關,二人行約數十步之後,見麵前有一河流,二人走近一看,見河水已然結冰,一艘小舟嵌於冰中,不得動彈。葉風四下觀望,發現無路可走,而背後石門已然封閉,亦無法原路返迴。葉風道:“當下惟能借輕功飛至對岸。”潘寧不知玄天門架設此景背後的用意,道:“此河不過十餘丈寬,輕功稍強之人便可躍過河流,但為何偏偏在此備一小舟?”葉風歎道:“玄天門後山這五行陣法不知經多少代人的努力,方才建造而成,在下覺得玄天門先人之初衷定不是阻擋外人來襲這般簡單。”潘寧道:“葉大俠所言甚是,我觀此陣法乃是一癡愛陰陽五行之人的畢生心血,其建造此陣法如同司馬遷撰寫史記一般,皆是受夢想驅使。”葉風道:“六當家,依你之見,眼下你我該如何渡河?”潘寧道:“既然有意建造此座五行陣法,證明設計之人定非常人可比,其之思想勢必異乎尋常。所以,你我不得按常理行事。”
葉風握起酒囊,緩緩飲下囊中燒酒,之後遞與潘寧,潘寧接過酒囊,微微抿口,道:“依我之見,你我施展輕功,飛至對岸。”葉風道:“敢問為何?”潘寧道:“今夜天寒地凍,無法行舟,此乃天象特殊,不作考慮。單論尋常春暖花開之時,借道後山,進入五行陣法之人,想必九成皆是來玄天門動武之人,其等見有一小舟在此,定會選擇保存內力,乘舟渡河,不是麽?”葉風恍然道:“莫非小舟之上,暗設機關?”潘寧笑道:“一試便知。”
葉風對著小舟之內,射出三枚風菱鏢,假作有人登船之狀,隻見小舟微微晃動,岸上數顆鬆樹之上,射來一陣箭矢,嵌入小舟之中。葉風喜道:“六當家當真心似明鏡。”潘寧淡淡一笑,拍去肩上雪花,鎖了鎖衣領,施展輕功飛至對岸,葉風收起酒囊,緊隨其後。
二人到達對岸之後,行約數十步,再次來到八卦平台之上。葉風奇道:“六當家,莫非你我迴到了方才到過之地?”潘寧迴首一看,見身後大石上刻有“木”字,道:“此地是先前到過之地,還是新到之地,尚不可知。”潘寧走至八卦中央,丟下一條手絹,用一塊石頭將手絹壓住,道:“待一會兒再次到達相似平台之時,發現這條手絹在與不在,便解心中疑問。”葉風道:“此舉甚妙,敢問六當家,接著你我該走向何門?”潘寧道:“木生火,火門。”
葉風與潘寧由火門再次走進陣法。不出潘寧意料,待其與葉風稍稍走遠,石門便自行封閉,不一會兒,葉風與潘寧麵前出現一座石壁,阻擋二人前行道路。葉風走近一看,見石壁之上設有四個木製凸物,凸物之上分別寫有:驚蟄、芒種、白露、大雪。葉風不明其意,潘寧卻會心一笑,道:“先前由水門進木門出,乃是水生木之意,而五行之中,木乃生火,是故方才你我選擇火門接續前行,以此推斷,火門通向的乃是土門,而這道石壁立於火門通向土門的道路之上,所以,石壁上的機關應與火同土有關。”葉風道:“四個圓木,若是按錯,隻恐你我將要命喪於此。”潘寧道:“這是自然。”潘寧一撫發梢,續道:“驚蟄之時,乃是春,芒種之時,乃是夏,白露之時,乃是秋,大雪之時,乃是冬。而五行之中,木火土金水,依次對應春、夏、長夏、秋、冬。”葉風大悟道:“五行之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四季之上,春生夏,夏生長夏,長夏生秋,秋生冬,冬生春。但長夏乃是何意?”潘寧道:“長夏之‘長‘便是生長的意思。長夏,意即從夏天生長出來。所以,火與土皆與夏季有關。”葉風會心道:“想必‘驚蟄’便是開啟這道石壁的機關。”潘寧緩步走近石壁,輕輕按捺刻有“驚蟄”的圓木,頓時,隻聽隆隆聲響,石壁漸漸移開,一道青石小路映入眼簾。
潘寧道:“隻怕困難尚在後麵。”
葉風與潘寧從玄天門後門走進其內,發現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怪石、蒼木,潘寧觀察半晌,長歎一口,道:“葉大俠,你我麵前的非是冬日園林,而是五行陣法。”
葉風奇道:“何以見得?”
潘寧道:“你一會便知。”
葉風與潘寧由青石小道走入怪石、蒼木之中。行走百步之後,葉風未覺一路之上有何異常,便握起酒囊,飲起酒來。幾口酒之後,葉風與潘寧來到一個地上刻有八卦的平台上。旋視四周,葉風見這座平台有五個出口,每個出口之處,皆有一塊大石,石上依次刻著金、木、水、火、土五個大字。
葉風不知其中真諦,潘寧道:“這五個出口中定然隻有一個是生路,若是走錯,觸發其中機關、暗器,你我恐難活命。”
葉風不懂其中玄機,惟能獨自抿酒,潘寧道:“五行之中,相生相克,方才你我由金門而進,應由水門而出,若是走火門,你我必死無疑。”
葉風問道:“若是走木門抑或土門,結果會是怎樣?”
潘寧道:“應暫無危險,但卻走不出這迷陣。”
葉風道:“真讓葉某大開眼界,六當家這般俊俏女子,竟深知五行術數。”
潘寧笑道:“三哥鍾寒山喜愛研究陰陽五行,其在閑暇之時曾經教過我一二。”
葉風不禁露出欽佩的眼神,潘寧笑道:“走吧。”
葉風與潘寧從水門離開八卦平台,二人走出數步之後,隻聽身後的石門猛然墜落,潘寧笑道:“即便走錯,也沒有迴頭路了。”葉風道:“無妨,無妨,今日葉某幸得六當家領路,著實大開眼界。”
葉風與潘寧繼續前行,不時觀察周遭可有機關,二人行約數十步之後,見麵前有一河流,二人走近一看,見河水已然結冰,一艘小舟嵌於冰中,不得動彈。葉風四下觀望,發現無路可走,而背後石門已然封閉,亦無法原路返迴。葉風道:“當下惟能借輕功飛至對岸。”潘寧不知玄天門架設此景背後的用意,道:“此河不過十餘丈寬,輕功稍強之人便可躍過河流,但為何偏偏在此備一小舟?”葉風歎道:“玄天門後山這五行陣法不知經多少代人的努力,方才建造而成,在下覺得玄天門先人之初衷定不是阻擋外人來襲這般簡單。”潘寧道:“葉大俠所言甚是,我觀此陣法乃是一癡愛陰陽五行之人的畢生心血,其建造此陣法如同司馬遷撰寫史記一般,皆是受夢想驅使。”葉風道:“六當家,依你之見,眼下你我該如何渡河?”潘寧道:“既然有意建造此座五行陣法,證明設計之人定非常人可比,其之思想勢必異乎尋常。所以,你我不得按常理行事。”
葉風握起酒囊,緩緩飲下囊中燒酒,之後遞與潘寧,潘寧接過酒囊,微微抿口,道:“依我之見,你我施展輕功,飛至對岸。”葉風道:“敢問為何?”潘寧道:“今夜天寒地凍,無法行舟,此乃天象特殊,不作考慮。單論尋常春暖花開之時,借道後山,進入五行陣法之人,想必九成皆是來玄天門動武之人,其等見有一小舟在此,定會選擇保存內力,乘舟渡河,不是麽?”葉風恍然道:“莫非小舟之上,暗設機關?”潘寧笑道:“一試便知。”
葉風對著小舟之內,射出三枚風菱鏢,假作有人登船之狀,隻見小舟微微晃動,岸上數顆鬆樹之上,射來一陣箭矢,嵌入小舟之中。葉風喜道:“六當家當真心似明鏡。”潘寧淡淡一笑,拍去肩上雪花,鎖了鎖衣領,施展輕功飛至對岸,葉風收起酒囊,緊隨其後。
二人到達對岸之後,行約數十步,再次來到八卦平台之上。葉風奇道:“六當家,莫非你我迴到了方才到過之地?”潘寧迴首一看,見身後大石上刻有“木”字,道:“此地是先前到過之地,還是新到之地,尚不可知。”潘寧走至八卦中央,丟下一條手絹,用一塊石頭將手絹壓住,道:“待一會兒再次到達相似平台之時,發現這條手絹在與不在,便解心中疑問。”葉風道:“此舉甚妙,敢問六當家,接著你我該走向何門?”潘寧道:“木生火,火門。”
葉風與潘寧由火門再次走進陣法。不出潘寧意料,待其與葉風稍稍走遠,石門便自行封閉,不一會兒,葉風與潘寧麵前出現一座石壁,阻擋二人前行道路。葉風走近一看,見石壁之上設有四個木製凸物,凸物之上分別寫有:驚蟄、芒種、白露、大雪。葉風不明其意,潘寧卻會心一笑,道:“先前由水門進木門出,乃是水生木之意,而五行之中,木乃生火,是故方才你我選擇火門接續前行,以此推斷,火門通向的乃是土門,而這道石壁立於火門通向土門的道路之上,所以,石壁上的機關應與火同土有關。”葉風道:“四個圓木,若是按錯,隻恐你我將要命喪於此。”潘寧道:“這是自然。”潘寧一撫發梢,續道:“驚蟄之時,乃是春,芒種之時,乃是夏,白露之時,乃是秋,大雪之時,乃是冬。而五行之中,木火土金水,依次對應春、夏、長夏、秋、冬。”葉風大悟道:“五行之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四季之上,春生夏,夏生長夏,長夏生秋,秋生冬,冬生春。但長夏乃是何意?”潘寧道:“長夏之‘長‘便是生長的意思。長夏,意即從夏天生長出來。所以,火與土皆與夏季有關。”葉風會心道:“想必‘驚蟄’便是開啟這道石壁的機關。”潘寧緩步走近石壁,輕輕按捺刻有“驚蟄”的圓木,頓時,隻聽隆隆聲響,石壁漸漸移開,一道青石小路映入眼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