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門掌門嶽品帶領十二名弟子一路向中書省(元朝又稱腹地)堅州(今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五台山走去。他肩負著武林各門派的重托,邀請五台派住持寂照圓明大師,又稱金碧峰大師,來對付玄龍魔教,為武林各派主持公道。
兩年前,嶽品來五台山拜見過金碧峰。那是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的秋天,金碧峰剛被元惠宗賜封號為寂照圓明大師,受到天下佛家弟子的尊崇和羨慕。
嶽品了解過寂照圓明大師,大師是乾州永壽縣人,姓石氏,後入佛門改名金碧峰。當地人傳說大師出生時周圍出現各種祥瑞奇異的現象,六歲時就拜在雲寂溫公門下為弟子,剃落具戒。少年時在各種辯論演講場合,四辯飛馳,聞者聳聽。聽了他演講的人歎道:“三藏之文,禁月指也。”大師遂棄所學習禪宗,入四川縉雲山中,拜師如海真公。如海真公明示他修行的要義、理論和道理。大師不斷研究發問,廢寢忘食地學習。後入峨眉山,誓言不吃一粒糧食,每日采摘鬆柏子吃,三年都不睡覺。有一日,突然毫無活著的跡象,幾個月都不起來,人們都以為大師死了。一次發大水把大師淹了,第七日水退時,人們前去探視,大師竟然像平時一樣坐起來,全身衣服還是濕的。有一日,人們聽到伐木頭的聲音,過來看大師,見其通身汗下如雨。大師笑著說:“妙喜大悟十有八,小悟無算,豈欺我靈?未生前之事,吾今日方知其真耳。”
寂照圓明大師生性好學,學而不舍,刻苦程度無人能比。後遊曆到五台山,見一山甚秀麗,重樓傑閣,金碧絢爛。諸佛五十二菩薩,行道其中。問當地一位老僧人,老僧人告訴大師:“這裏是五台山秘魔岩也。爾前身修道其中,靈骨猶在,何乃忘之?”
寂照圓明大師頓悟,遂留在五台山,依著山勢修建靈鷲庵居住。四方百姓知道後,不遠千裏,背負糧食、蔬菜等來捐獻,每日前來施舍和捐獻的人川流不息。大師把這些捐贈和施舍都儲藏後,專門給四方遊學的僧人供應,最多時供養達千餘人。雖然有時候收入減少,但凡是來求食的,大師一概不拒絕。
形意門掌門嶽品帶領弟子曉行夜宿,馬不停蹄,向五台山趕來。一日,來到堅州地界,詢問當地百姓:“寂照圓明大師現在哪裏?”當地百姓迴答說:“大師已離開靈鷲庵,被請到秘密寺修禪任住持,秘密寺就是秘魔岩。”
嶽品一行又走一日,方來到五台山中西台西側四十多裏處的秘密寺。隻見秘密寺坐落在石山腳下,周圍壁立千仞,蒼鬆滴翠,山花爛漫,流水潺潺,自然景觀之美,不但堪稱五台山之最,也為世所罕見。
嶽品聽武林人士說,秘密寺在西台外秘密岩,岩穀幽深,陷者星布。相傳秘密岩為文殊菩薩指令五百神龍潛修之所。民間還有另一說法:東海龍王的五個兒子上五台山討要清涼石,即被文殊菩薩用法擒拿於秘魔岩山洞內。唐代的木叉和尚在此始建寺,該高僧常手持木叉,故名。秘密寺自唐建立,曆代重修,建築規模甚大,有茅蓬三十二處。
兩年前,嶽品來五台山,並沒有到過秘密寺。今日一見,果然如武林人傳說一樣神奇。
嶽品看到寺廟門前的廣場上有許多僧人在練武,就命徒弟前去通報。不多時,一名僧人隨徒弟來到嶽品麵前,雙手施禮道:“有請形意門嶽掌門,師父已在天王殿等候。”嶽品帶領徒弟們跟隨這名僧人走進寺廟大門,進入天王殿。
在天王殿門口,隻見一名中年僧人,體貌豐偉,端重寡言笑,福慧雙足,雙眼如燭,身披黃色袈裟。這就是秘密寺住持寂照圓明大師。大師看到嶽品後,即雙手合攏,施禮道:“嶽掌門辛苦了,好久不見了,請裏麵坐。”嶽品還禮說:“久仰大師慧德,一直想再來拜悟,今方有時間前來。大師一向可好?”大師依舊不苟言笑地迴答道:“托嶽掌門的福,一切都好,請坐。”
眾人坐下後,茶水也已端上來了。嶽品一邊喝茶,一邊觀察大師穿著的黃色袈裟。嶽品知道,天下寺廟住持和方丈沒有幾人能穿上黃色袈裟的。因為黃色是曆代朝廷皇家專用顏色,除非皇帝禦賜,誰也不敢穿黃色衣服。寂照圓明大師在兩年前被皇帝賜封,這件黃色袈裟就是元惠宗賞賜的。
隻見這件黃色袈裟是用上等天蠶絲織成,做工精良,顏色鮮豔奪目。
嶽品讚美道:“大師穿著禦賜袈裟,果然仙姿非凡。”
寂照圓明大師說:“嶽掌門過獎了,不知今日光臨有何要事?”
嶽品道:“去年重陽節,五十二家武林門派受邀參加漢中小南海武林大會,不想當晚就遇到不測,受到玄龍魔教突襲,死傷大半。迴來後,各門派紛紛組織力量要報仇雪恥。今年,大家齊聚金州,現在朝廷稱其為散州,計劃尋找玄龍魔教老巢,但一時無法找到。大家共議,委托我前來邀請大師,為武林主持公道,還武林太平。”
寂照圓明大師說:“我是出家人,出家人不參與世俗之事,不過問武林紛爭。但既然已經危害到整個武林的安危,我也不能置身事外。不過我這段時間有要事在身,容我處理完後,自然會助大家一臂之力。”
大師繼續說:“嶽掌門和徒弟們既然來了,就好生休息幾日,遊覽五台各處勝景,以便我盡地主之誼。”
嶽品說:“恭敬不如從命。”
大師安排嶽品等吃飯、休息。
第二天,大師邀請嶽品和徒弟們到寺廟周圍一遊。大家看到,秘密寺有前院、中院、後院、西庵、中庵等處。前院有天王殿、大雄殿、文殊殿等,東西兩廂及正殿五間,南北藏經樓各五楹;中院有配殿及正殿皆五間;後院殿堂數十間,有北閣五楹;中庵有三聖庵、觀音洞、金佛樓三處。三聖庵供奉有釋迦、老子、孔子三像;觀音洞三層分奉彌勒、三大士、關羽等石雕像,摩崖造像十八尊,高約五尺;金佛樓三層八間,內奉石雕金身接引佛一尊,高及二丈有餘。寺外有龍洞,洞外麵龕雕文殊像,龕旁雕侍理像兩軀,皆為明物。旁有甘露泉源,清流不息。泉前有七佛崖,雕造佛像兩層,上層七佛高約近兩尺,下層七佛高約五尺。寺前還有金代石幢、磚塔兩座,一為唐朝木叉祖師塔,六角四層,高約三丈;一為玄覺大師塔,五代北漢天會七年(公元963年)建,六角二層,雕蓮瓣與門窗,形體不大,建造尚佳。
在寂照圓明大師的帶領下,大家還遊覽了天井大峽穀、龍洞、七佛灣等景觀。在參天絕壁之上的龍洞,是傳說中文殊菩薩指令500神龍藏修之所。說是洞,其實無洞,而是兩座陡崖結合處留下的一條長數丈、寬寸把、兩邊崖壁陡直筆立的岩縫。向洞內探視,可見各種奇異幻景,自古就有“朝五台山不朝龍洞隻朝了半座五台山”的說法。天井峽穀群山環繞,千仞絕壁,險峻異常,滿目都是奇花異樹,如入仙境。
形意門掌門嶽品和徒弟們在秘密寺休息三日後,知道寂照圓明大師處理完手頭事就會趕來,就先告辭說:“討擾多日,不勝感激。今我們先迴去,把你要來的消息告訴武林各門各派,免得大家久等擔心。大師處理完手頭事後可即日而來,我等當在水碼頭迎接。”
大師說:“也好,你們一路小心。我即日就來。為大家主持公道正義也是我們佛家修身的要義。”
寂照圓明大師把嶽品一行送到山下的岩頭村,嶽品等就勸大師返迴了。
嶽品帶領徒弟們又是翻山越嶺,長途跋涉,一路向散州走來。
半月後,大家終於坐船達到散州地界的蜀河古鎮。這時,天已黃昏,客船要在蜀河古鎮停泊,明早才再向散州城區行駛。嶽品隻好帶領徒弟們在蜀河古鎮的客再來客棧歇息。
半夜,約醜時(淩晨1—3時),由於顛簸了一天,大家都沉沉入睡。突然,一名頭戴紅色麵罩、身披紅色大氅的人悄悄飛進了客棧二樓的一個房間。一把寒光閃閃的寶劍向睡在床上的人砍去。就在劍落在被子上的瞬間,從床上飛起一個人影向蒙麵人撲去。蒙麵人感覺到寶劍砍在了床上,落了空,大吃一驚,看到有人向自己撲來,蒙麵人急速向門口退去,不小心撞翻了門口的銅盆。銅盆清脆的響聲在寂靜的深夜格外刺耳。在客棧內休息的武林人士都是久走江湖的人,紛紛從床上爬起來,拿起武器準備迎敵。
原來,這間客房內住著的正是形意門掌門嶽品。隔壁房間住著他的十二名徒弟。徒弟們聽到響聲,先後拿刀趕到嶽品房間的門口。
從床上飛起來的人影正是嶽品。嶽品行走江湖幾十年,經驗非常豐富,晚上睡覺也很警覺。當隱隱聽到有腳步聲時,就已醒來,做好了應敵的準備。
蒙麵人迅速退出房間,飛到一樓的院內。嶽品拿起床上放著的寶劍也從二樓飛下,嶽品的徒弟們也陸續趕到一樓院內。蒙麵人也不還擊,直接施展輕功翻出院外,嶽品和徒弟們緊追不舍。
客棧門外就是蜀河古鎮長長的正街。由於是深夜,街道上沒有一絲燈光,非常寂靜。當嶽品和徒弟們跑出客棧外,在離客棧東側二丈開外的地方發現有十幾名蒙麵人正靜靜地站著等他們,其中就有從客棧飛出來的那名蒙麵人。
借著微弱的月光,嶽品和徒弟們看到,這些蒙麵人衣著統一,身材高大,手裏都是一種姿勢拿著寶劍。
嶽品高聲說:“你們是什麽人?為何暗算我們?”
站在蒙麵人隊伍中間稍前方的一人說道:“我是血雨門門主。形意門嶽品掌門,我們在這裏等你很久了。今天這裏就是你們的葬身之地。”
嶽品大驚說:“血雨門不是一百多年前就被武林八大門派滅了嗎,為何還會存在血雨門?”
蒙麵血雨門主道:“那隻是你們武林所謂名門正派的欺世盜名傳說。我們血雨門從來就沒有被任何人消滅過,我們這一百多年一直存在著,而且還生活的很好。”
嶽品道:“縱然你們是血雨門的弟子,我們形意門也沒有與你們有任何瓜葛,為什麽要暗算我們?”
蒙麵血雨門主說:“武林就是這樣,既然你身在武林,就不管有沒有瓜葛,遲早都會有人找你算賬的。有時候你或許會莫名其妙,但這就叫武林,這就叫江湖。沒有什麽規矩和道義。”
嶽品道:“你既然號稱是血雨門門主,那就報出你的姓名來?”
蒙麵血雨門主哈哈大笑道:“你真是個呆子。我們血雨門在這一百多年裏有沒有向外人透露我們的半點信息?別說名字,就是你想看到我們的真麵目也比登天還難。”
聽聲音,嶽品猜測血雨門主應是四十多歲的中年漢子,是陝南地界口音。
嶽品說:“這就是你們邪道,武林敗類的一貫作風。在黑暗中見不得光明,永遠在地下幹些傷天害理的事。”
蒙麵血雨門主說:“你大錯特錯了,這恰恰是我們的優點,嚴明的紀律,絕對的忠誠,嚴格的執行,默默的奉獻,永遠的信念。哪像你們那些雜七雜八的門派,背叛、謊言、陰奉陽違、倚強淩弱等,盡做些令人們不齒的事情。”
嶽品說:“既然如此,那就不要廢話了,來吧。”
蒙麵血雨門主輕輕擺動劍尖向嶽品刺來,嶽品的幾名弟子想衝上前為師父擋劍,嶽品大喝一聲:“讓開。”就揮刀迎上前去。
往往看似簡單的動作,實則蘊含巨大的奧妙。看似簡單的道理,實則蘊含深刻的邏輯。
蒙麵血雨門主隨意的,輕輕的擺動劍尖,在嶽品的徒弟們看來實在是平常,實在算不上什麽劍招。嶽品也不例外,縱然他身經百戰,也看不出這招有什麽特別之處。但就是這最看不出有什麽特別之處的一招,奪去了形意門掌門嶽品的生命。劍尖穿透嶽品的咽喉,嶽品還沒有顧得上哼一聲,就死在了地上。
或許,嶽品在劍尖剛刺進自己咽喉的時候,有些吃驚,有些不明白,這是怎麽一迴事?
空氣瞬間凝固,嶽品的十二名徒弟真的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向以速度稱快的形意門刀法,武功卓絕、身經百戰、名震江湖幾十年的掌門師父等,就這樣不堪蒙麵血雨門主的一擊。
等嶽品的徒弟們發現剛才發生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的時候,大家都像發了瘋一樣,一邊喊著:“師父。”一邊揮舞著手中的大刀向蒙麵血雨門主殺去。
瞬間,嶽品的十二名徒弟陸續倒在了地上。
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廝殺,這是一場力量懸殊的較量,這更是一場悲劇。
蒙麵血雨門主拿出一快潔白的手帕擦拭幹淨寶劍上的鮮血,把沾滿鮮血的手帕扔在形意門掌門嶽品的屍體上,轉過身,向鎮子外走去。其餘十幾名蒙麵人向倒在地上的十幾具屍體看了幾眼,也都轉過身,手中拿著寶劍,跟隨蒙麵血雨門主走向鎮外。
天終於亮了,一輪血紅的太陽露出在東方的地平線,早起的蜀河古鎮居民和來往客商看到鎮子上被殺死的十幾名武林人士和滿地的鮮血,驚叫著向四處逃散。
兩年前,嶽品來五台山拜見過金碧峰。那是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的秋天,金碧峰剛被元惠宗賜封號為寂照圓明大師,受到天下佛家弟子的尊崇和羨慕。
嶽品了解過寂照圓明大師,大師是乾州永壽縣人,姓石氏,後入佛門改名金碧峰。當地人傳說大師出生時周圍出現各種祥瑞奇異的現象,六歲時就拜在雲寂溫公門下為弟子,剃落具戒。少年時在各種辯論演講場合,四辯飛馳,聞者聳聽。聽了他演講的人歎道:“三藏之文,禁月指也。”大師遂棄所學習禪宗,入四川縉雲山中,拜師如海真公。如海真公明示他修行的要義、理論和道理。大師不斷研究發問,廢寢忘食地學習。後入峨眉山,誓言不吃一粒糧食,每日采摘鬆柏子吃,三年都不睡覺。有一日,突然毫無活著的跡象,幾個月都不起來,人們都以為大師死了。一次發大水把大師淹了,第七日水退時,人們前去探視,大師竟然像平時一樣坐起來,全身衣服還是濕的。有一日,人們聽到伐木頭的聲音,過來看大師,見其通身汗下如雨。大師笑著說:“妙喜大悟十有八,小悟無算,豈欺我靈?未生前之事,吾今日方知其真耳。”
寂照圓明大師生性好學,學而不舍,刻苦程度無人能比。後遊曆到五台山,見一山甚秀麗,重樓傑閣,金碧絢爛。諸佛五十二菩薩,行道其中。問當地一位老僧人,老僧人告訴大師:“這裏是五台山秘魔岩也。爾前身修道其中,靈骨猶在,何乃忘之?”
寂照圓明大師頓悟,遂留在五台山,依著山勢修建靈鷲庵居住。四方百姓知道後,不遠千裏,背負糧食、蔬菜等來捐獻,每日前來施舍和捐獻的人川流不息。大師把這些捐贈和施舍都儲藏後,專門給四方遊學的僧人供應,最多時供養達千餘人。雖然有時候收入減少,但凡是來求食的,大師一概不拒絕。
形意門掌門嶽品帶領弟子曉行夜宿,馬不停蹄,向五台山趕來。一日,來到堅州地界,詢問當地百姓:“寂照圓明大師現在哪裏?”當地百姓迴答說:“大師已離開靈鷲庵,被請到秘密寺修禪任住持,秘密寺就是秘魔岩。”
嶽品一行又走一日,方來到五台山中西台西側四十多裏處的秘密寺。隻見秘密寺坐落在石山腳下,周圍壁立千仞,蒼鬆滴翠,山花爛漫,流水潺潺,自然景觀之美,不但堪稱五台山之最,也為世所罕見。
嶽品聽武林人士說,秘密寺在西台外秘密岩,岩穀幽深,陷者星布。相傳秘密岩為文殊菩薩指令五百神龍潛修之所。民間還有另一說法:東海龍王的五個兒子上五台山討要清涼石,即被文殊菩薩用法擒拿於秘魔岩山洞內。唐代的木叉和尚在此始建寺,該高僧常手持木叉,故名。秘密寺自唐建立,曆代重修,建築規模甚大,有茅蓬三十二處。
兩年前,嶽品來五台山,並沒有到過秘密寺。今日一見,果然如武林人傳說一樣神奇。
嶽品看到寺廟門前的廣場上有許多僧人在練武,就命徒弟前去通報。不多時,一名僧人隨徒弟來到嶽品麵前,雙手施禮道:“有請形意門嶽掌門,師父已在天王殿等候。”嶽品帶領徒弟們跟隨這名僧人走進寺廟大門,進入天王殿。
在天王殿門口,隻見一名中年僧人,體貌豐偉,端重寡言笑,福慧雙足,雙眼如燭,身披黃色袈裟。這就是秘密寺住持寂照圓明大師。大師看到嶽品後,即雙手合攏,施禮道:“嶽掌門辛苦了,好久不見了,請裏麵坐。”嶽品還禮說:“久仰大師慧德,一直想再來拜悟,今方有時間前來。大師一向可好?”大師依舊不苟言笑地迴答道:“托嶽掌門的福,一切都好,請坐。”
眾人坐下後,茶水也已端上來了。嶽品一邊喝茶,一邊觀察大師穿著的黃色袈裟。嶽品知道,天下寺廟住持和方丈沒有幾人能穿上黃色袈裟的。因為黃色是曆代朝廷皇家專用顏色,除非皇帝禦賜,誰也不敢穿黃色衣服。寂照圓明大師在兩年前被皇帝賜封,這件黃色袈裟就是元惠宗賞賜的。
隻見這件黃色袈裟是用上等天蠶絲織成,做工精良,顏色鮮豔奪目。
嶽品讚美道:“大師穿著禦賜袈裟,果然仙姿非凡。”
寂照圓明大師說:“嶽掌門過獎了,不知今日光臨有何要事?”
嶽品道:“去年重陽節,五十二家武林門派受邀參加漢中小南海武林大會,不想當晚就遇到不測,受到玄龍魔教突襲,死傷大半。迴來後,各門派紛紛組織力量要報仇雪恥。今年,大家齊聚金州,現在朝廷稱其為散州,計劃尋找玄龍魔教老巢,但一時無法找到。大家共議,委托我前來邀請大師,為武林主持公道,還武林太平。”
寂照圓明大師說:“我是出家人,出家人不參與世俗之事,不過問武林紛爭。但既然已經危害到整個武林的安危,我也不能置身事外。不過我這段時間有要事在身,容我處理完後,自然會助大家一臂之力。”
大師繼續說:“嶽掌門和徒弟們既然來了,就好生休息幾日,遊覽五台各處勝景,以便我盡地主之誼。”
嶽品說:“恭敬不如從命。”
大師安排嶽品等吃飯、休息。
第二天,大師邀請嶽品和徒弟們到寺廟周圍一遊。大家看到,秘密寺有前院、中院、後院、西庵、中庵等處。前院有天王殿、大雄殿、文殊殿等,東西兩廂及正殿五間,南北藏經樓各五楹;中院有配殿及正殿皆五間;後院殿堂數十間,有北閣五楹;中庵有三聖庵、觀音洞、金佛樓三處。三聖庵供奉有釋迦、老子、孔子三像;觀音洞三層分奉彌勒、三大士、關羽等石雕像,摩崖造像十八尊,高約五尺;金佛樓三層八間,內奉石雕金身接引佛一尊,高及二丈有餘。寺外有龍洞,洞外麵龕雕文殊像,龕旁雕侍理像兩軀,皆為明物。旁有甘露泉源,清流不息。泉前有七佛崖,雕造佛像兩層,上層七佛高約近兩尺,下層七佛高約五尺。寺前還有金代石幢、磚塔兩座,一為唐朝木叉祖師塔,六角四層,高約三丈;一為玄覺大師塔,五代北漢天會七年(公元963年)建,六角二層,雕蓮瓣與門窗,形體不大,建造尚佳。
在寂照圓明大師的帶領下,大家還遊覽了天井大峽穀、龍洞、七佛灣等景觀。在參天絕壁之上的龍洞,是傳說中文殊菩薩指令500神龍藏修之所。說是洞,其實無洞,而是兩座陡崖結合處留下的一條長數丈、寬寸把、兩邊崖壁陡直筆立的岩縫。向洞內探視,可見各種奇異幻景,自古就有“朝五台山不朝龍洞隻朝了半座五台山”的說法。天井峽穀群山環繞,千仞絕壁,險峻異常,滿目都是奇花異樹,如入仙境。
形意門掌門嶽品和徒弟們在秘密寺休息三日後,知道寂照圓明大師處理完手頭事就會趕來,就先告辭說:“討擾多日,不勝感激。今我們先迴去,把你要來的消息告訴武林各門各派,免得大家久等擔心。大師處理完手頭事後可即日而來,我等當在水碼頭迎接。”
大師說:“也好,你們一路小心。我即日就來。為大家主持公道正義也是我們佛家修身的要義。”
寂照圓明大師把嶽品一行送到山下的岩頭村,嶽品等就勸大師返迴了。
嶽品帶領徒弟們又是翻山越嶺,長途跋涉,一路向散州走來。
半月後,大家終於坐船達到散州地界的蜀河古鎮。這時,天已黃昏,客船要在蜀河古鎮停泊,明早才再向散州城區行駛。嶽品隻好帶領徒弟們在蜀河古鎮的客再來客棧歇息。
半夜,約醜時(淩晨1—3時),由於顛簸了一天,大家都沉沉入睡。突然,一名頭戴紅色麵罩、身披紅色大氅的人悄悄飛進了客棧二樓的一個房間。一把寒光閃閃的寶劍向睡在床上的人砍去。就在劍落在被子上的瞬間,從床上飛起一個人影向蒙麵人撲去。蒙麵人感覺到寶劍砍在了床上,落了空,大吃一驚,看到有人向自己撲來,蒙麵人急速向門口退去,不小心撞翻了門口的銅盆。銅盆清脆的響聲在寂靜的深夜格外刺耳。在客棧內休息的武林人士都是久走江湖的人,紛紛從床上爬起來,拿起武器準備迎敵。
原來,這間客房內住著的正是形意門掌門嶽品。隔壁房間住著他的十二名徒弟。徒弟們聽到響聲,先後拿刀趕到嶽品房間的門口。
從床上飛起來的人影正是嶽品。嶽品行走江湖幾十年,經驗非常豐富,晚上睡覺也很警覺。當隱隱聽到有腳步聲時,就已醒來,做好了應敵的準備。
蒙麵人迅速退出房間,飛到一樓的院內。嶽品拿起床上放著的寶劍也從二樓飛下,嶽品的徒弟們也陸續趕到一樓院內。蒙麵人也不還擊,直接施展輕功翻出院外,嶽品和徒弟們緊追不舍。
客棧門外就是蜀河古鎮長長的正街。由於是深夜,街道上沒有一絲燈光,非常寂靜。當嶽品和徒弟們跑出客棧外,在離客棧東側二丈開外的地方發現有十幾名蒙麵人正靜靜地站著等他們,其中就有從客棧飛出來的那名蒙麵人。
借著微弱的月光,嶽品和徒弟們看到,這些蒙麵人衣著統一,身材高大,手裏都是一種姿勢拿著寶劍。
嶽品高聲說:“你們是什麽人?為何暗算我們?”
站在蒙麵人隊伍中間稍前方的一人說道:“我是血雨門門主。形意門嶽品掌門,我們在這裏等你很久了。今天這裏就是你們的葬身之地。”
嶽品大驚說:“血雨門不是一百多年前就被武林八大門派滅了嗎,為何還會存在血雨門?”
蒙麵血雨門主道:“那隻是你們武林所謂名門正派的欺世盜名傳說。我們血雨門從來就沒有被任何人消滅過,我們這一百多年一直存在著,而且還生活的很好。”
嶽品道:“縱然你們是血雨門的弟子,我們形意門也沒有與你們有任何瓜葛,為什麽要暗算我們?”
蒙麵血雨門主說:“武林就是這樣,既然你身在武林,就不管有沒有瓜葛,遲早都會有人找你算賬的。有時候你或許會莫名其妙,但這就叫武林,這就叫江湖。沒有什麽規矩和道義。”
嶽品道:“你既然號稱是血雨門門主,那就報出你的姓名來?”
蒙麵血雨門主哈哈大笑道:“你真是個呆子。我們血雨門在這一百多年裏有沒有向外人透露我們的半點信息?別說名字,就是你想看到我們的真麵目也比登天還難。”
聽聲音,嶽品猜測血雨門主應是四十多歲的中年漢子,是陝南地界口音。
嶽品說:“這就是你們邪道,武林敗類的一貫作風。在黑暗中見不得光明,永遠在地下幹些傷天害理的事。”
蒙麵血雨門主說:“你大錯特錯了,這恰恰是我們的優點,嚴明的紀律,絕對的忠誠,嚴格的執行,默默的奉獻,永遠的信念。哪像你們那些雜七雜八的門派,背叛、謊言、陰奉陽違、倚強淩弱等,盡做些令人們不齒的事情。”
嶽品說:“既然如此,那就不要廢話了,來吧。”
蒙麵血雨門主輕輕擺動劍尖向嶽品刺來,嶽品的幾名弟子想衝上前為師父擋劍,嶽品大喝一聲:“讓開。”就揮刀迎上前去。
往往看似簡單的動作,實則蘊含巨大的奧妙。看似簡單的道理,實則蘊含深刻的邏輯。
蒙麵血雨門主隨意的,輕輕的擺動劍尖,在嶽品的徒弟們看來實在是平常,實在算不上什麽劍招。嶽品也不例外,縱然他身經百戰,也看不出這招有什麽特別之處。但就是這最看不出有什麽特別之處的一招,奪去了形意門掌門嶽品的生命。劍尖穿透嶽品的咽喉,嶽品還沒有顧得上哼一聲,就死在了地上。
或許,嶽品在劍尖剛刺進自己咽喉的時候,有些吃驚,有些不明白,這是怎麽一迴事?
空氣瞬間凝固,嶽品的十二名徒弟真的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向以速度稱快的形意門刀法,武功卓絕、身經百戰、名震江湖幾十年的掌門師父等,就這樣不堪蒙麵血雨門主的一擊。
等嶽品的徒弟們發現剛才發生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的時候,大家都像發了瘋一樣,一邊喊著:“師父。”一邊揮舞著手中的大刀向蒙麵血雨門主殺去。
瞬間,嶽品的十二名徒弟陸續倒在了地上。
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廝殺,這是一場力量懸殊的較量,這更是一場悲劇。
蒙麵血雨門主拿出一快潔白的手帕擦拭幹淨寶劍上的鮮血,把沾滿鮮血的手帕扔在形意門掌門嶽品的屍體上,轉過身,向鎮子外走去。其餘十幾名蒙麵人向倒在地上的十幾具屍體看了幾眼,也都轉過身,手中拿著寶劍,跟隨蒙麵血雨門主走向鎮外。
天終於亮了,一輪血紅的太陽露出在東方的地平線,早起的蜀河古鎮居民和來往客商看到鎮子上被殺死的十幾名武林人士和滿地的鮮血,驚叫著向四處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