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間,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的春天到來了。在興元路鳳州留壩鎮紫柏山大營,張月明、楊光達和眾兄弟聚在一起商討下一步的進軍路線。春季的紫柏山中依然有些寒冷,大家聚在茅草和竹木搭建的小屋內,圍坐在一堆柴火邊,熱烈地討論著。熊熊燃燒的柴火不時映紅每一個人的臉龐,這些臉龐張月明都很熟悉,因為跟隨他起義的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張氏族人。


    屋內的香氣不時向屋外飄去。原來火堆旁放著三個大陶罐,罐子裏正煮著秦嶺山中的特色早茶——罐罐茶。罐罐茶特有的香氣沁人心脾,香飄十裏。


    張月明和楊光達等都非常喜歡喝這種罐罐茶。罐罐茶提神,清香,做工簡單省事,還能吃飽肚子,吃了一天都有精神。要是哪一天早上沒有吃到罐罐茶,大家感到這一天都沒有食欲和力氣。


    張月明們做的這種罐罐茶,是用秦嶺山中茶樹的老葉經曬幹、炒青


    後作為原料的。先裝入多半罐秦嶺山中的天然山泉水,煨在柴火邊燒。大家一邊聊天、烤火,一邊燒水。這時負責做飯的人在柴火上麵架一個鼎鍋,鼎鍋被吊在柴火的上方,可以根據需要調整鼎鍋與火苗的距離。等鼎鍋燒熱後,倒入芝麻油、土雞蛋、熏豆腐幹、核桃仁、食鹽或者臘肉丁等慢火翻炒,變色後即鏟出來作為佐料備用。這時,陶罐內的山泉水也煮沸騰了,把幹茶葉放適量於陶罐內繼續煮,茶葉的香味很快飄滿小屋。用小竹罩撈出茶葉,隻剩下茶水,撈出的茶葉可以在做下一罐罐罐茶時繼續使用。把攪成稀糊狀的麵粉徐徐倒入罐內,用竹筷不停地攪動。看到罐內麵水變色,就放入早已炒好的佐料。一罐色香味俱全的罐罐茶就這樣做成了。大家紛紛拿出自己的碗倒罐罐茶,不用筷子,一碗熱氣騰騰的罐罐茶在大家談笑間就進了肚子。大家打著飽嗝,多麽好的享受,多麽好的美味啊!


    就在張月明和弟兄們有滋有味地喝罐罐茶時,派出去負責探聽消息的兄弟們迴來了。張月明一邊給他們倒罐罐茶,一邊聽他們的匯報。當聽了兄弟們帶迴來的消息後,大家震驚了。


    河南江北行省汝寧府潁州(今安徽阜陽界首市)人劉福通與北方白蓮教教主、中書省趙州欒城(今河北欒城)人韓山童,傳播白蓮教,宣傳“彌勒降生”、“明王出世”,主張推翻元朝統治。韓山童等長期利用白蓮教在民間進行活動。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四月,韓山童、劉福通等在河北永年縣聚會,殺白馬黑牛,誓告天地,決定起義。不料消息走漏,遭官軍突襲圍捕,韓山童被捕遇難,劉福通逃迴潁州。同年五月初三(公元1351年5月28日),劉福通在潁州率眾起義,迅速攻克潁州城,點燃了元末農民大起義的烽火。因起義軍頭裹紅巾,被百姓稱為“紅巾軍”或“紅軍”。劉福通率紅巾軍隨即進軍河南,占朱皋,據倉栗,連破羅山、真陽、確山,又克舞陽、葉縣等地,把豫北和豫南截斷。同年九月,劉福通揮兵南進,相繼攻占汝寧府、光州、息州,義軍勝利壯大,隊伍擴充到20萬眾。今年初,劉福通率紅巾軍先後大敗元軍主將赫斯虎赤,斬元大將鞏卜班,屢戰屢勝,威震元廷。


    河南江北行省蘄州路羅田縣(今屬湖北)人徐壽輝,名真一,又作真逸。徐壽輝是羅田多雲鄉上五堡(今天堂九資河)人,是販賣土布的小商販,看到劉福通等人在大別山北麵發動幾萬黃河民工起義,直打到大別山腳下的光山縣,對元朝統治早就不滿的他見時機已到,便與麻城鐵匠鄒普勝、江西宜春縣和尚彭瑩玉等人一起,在鄂東一帶宣傳“天下大亂,彌勒佛就要降生”的思想。徐壽輝等於至正十一年八月,在大別山主峰所在地的多雲山莊即天堂寨中發動起義,徐壽輝被擁戴為首領。起義軍也頭裹紅巾,也被稱為紅巾軍。他們都信奉彌勒佛,燒香集眾,又被當地百姓稱為“香軍”。徐壽輝率領的紅巾軍,一舉攻取了羅田縣城。九月,打敗了元朝的威順王寬撤不花,徐壽輝又攻占了蘄州(今湖北蘄春)和黃州(今湖北黃岡)。十月,徐壽輝在水陸要衝之地蘄水(今浠水)建都,國號“天完”(“大”上加“一”為“天”,“元”上加“宀”是“完,“天完”表示壓倒“大元”),定年號為“治平”,設置統軍元帥府、中書省、樞密院以及中央六部(吏、刻、禮、兵、刑、工)等軍政機構,任命鄒普勝為太師,倪文俊為領軍元帥,陳友諒為元帥簿書椽。鑄有銅印,發行錢幣。徐亦在蘄水縣城附近的清泉師太殿上稱皇帝即位。徐壽輝創建政權後,提出了“摧富益貧”的口號,得到了廣大貧苦農民的擁護,紅巾軍很快發展到幾十萬人,徐派出兩路大軍向江西、湖南挺進。今年,也就是徐壽輝的天完治平二年(公元1352年)正月,徐壽輝遣丁普郎等攻漢陽、興國(今陽新),元威順王寬徹不花及平章政事和尚等棄城逃走。又攻沔陽,推官俞述祖戰敗被執。徐壽輝招湖廣行省隨州隨縣人明玉珍部投義軍,駐守沔陽。又克安陸,知府敗死;派鄒普勝克武昌,船隊蔽江而下。二月,又派彭瑩玉、項普略克江州(今九江),元總管李黼戰死,繼而乘勝攻克安徽、江蘇許多州縣。起義軍宣揚白蓮教,所到之處,即派人傳教、擴軍,迅速擁眾近百萬。


    台州黃岩(今浙江黃岩)人方國珍以浮海販鹽為業,兄弟五人。至正八年(公元1348)十一月,長浦巡檢到方家追索欠款,方國珍剛在吃飯,就以桌為盾,以杠為矛,格殺巡檢,遂與二兄國璋,弟國瑛、國瑉逃入海中,不到一個月,就收集到被逼迫的老百姓數千,開始劫奪朝廷海運皇糧。至正九年,朝廷派浙江行省參政朵兒隻班率三萬水軍揖捕,官兵十倍於義軍,形勢十分嚴峻。方國珍當機立斷命令義軍沿海路向南撤退。數日後到達福建五虎門外,他見海灣地勢險要,與己有利,才部署設伏迎戰。朵兒隻班揮師追到五虎門,隻見前麵義軍船隊大火熊熊,船上不見一兵一卒。疑惑間,驟聞號角四起,殺聲震天,方國珍指揮小船從四麵包抄過來,火箭如蝗,官船起火,元兵紛紛落水。朵兒隻班的指揮船被義軍“水鬼隊”鑿穿船底,主帥被生擒活捉,起義軍大獲成功。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十二月,方國珍攻溫州。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方國珍敗元兵於鬆門(現屬溫嶺市)附近的大閭洋,生擒孛羅貼木兒和郝萬戶,元兵死者過半


    除了這些主要起義軍外,還有徐州芝麻李、南陽布王三、荊樊孟海馬、濠州(今安徽鳳陽東北)郭子興,“兩淮、豐、沛、許、汝、荊、漢”的農民都起來造反響應。


    但有一個更讓人吃驚的消息是,今年初(即公元1352年),察罕帖木兒起兵對抗劉福通所領導的紅巾軍,並和羅山人李思齊一起攻破農民起義軍占領的羅山,天下義軍隨之震動。察罕帖木兒,漢姓李,又稱李察罕,以探馬赤軍戶留居。察罕帖木兒自幼攻讀儒書,曾應進士舉,名聞鄉裏。曾祖闊闊台隨蒙古軍入河南,祖乃蠻台、父阿魯溫,皆居河南,遂為潁州沈丘(今安徽臨泉西北)人;李思齊,字世賢,為河南江北行省羅山縣典吏,世代漢人,年輕有為,文武雙全,在當地豪俠仗義,頗有人望,這次不知因何起兵對抗紅巾軍?


    同時,兄弟們還告知,在沿途迴來的路上,到處都看到武林人發布的告示,說去年九月九日在漢中小南海舉行武林大會,被發起者玄龍魔教暗算,參加武林大會的五十二家門派死傷近千人,故此五十二家武林門派發出追殺令,凡見到玄龍魔教弟子,格殺勿論,提供玄龍魔教教主何不白藏身之地者或殺死其人者,賞白銀萬兩。還看到各方武林人士在各處交通要道布控,在各街鎮尋找。


    最後一個消息是,從大都來了許多黑衣人和紅衣人,他們頭戴鬥笠,身披大氅,正往秦嶺南山趕去,卻不知要幹什麽。其中蒙古人居多。


    張月明聽了弟兄們的匯報後,感到亂世真的來了。雖然亂世正是英雄崛起之時,令英雄豪傑們熱血沸騰,有大展身手的衝動,但天下普通百姓將迎來更悲慘的日子,許多家庭會家破人亡。


    張月明明白他們的起義隻是浩淼曆史中的一個塵埃,有可能他們還是後來者的墊腳石。熟讀曆史的他太清楚了,秦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就連曾威震天下的楚霸王項羽也做了從漢中王起家的劉邦的墊腳石,項羽打下的江山被劉邦據有;漢末三國是何等壯烈,曹操、劉備、孫權皆人中龍鳳,可歎爭到頭,天下被司馬炎輕鬆據有;唐朝末年黃巢起義,起義軍提出“均平”的政治口號,並於公元881年攻下唐都長安,建立了農民革命政權,國號“大齊”。但後來起義還是被唐王朝所鎮壓,黃巢也被殺;宋太祖趙匡胤是何等英明,剛坐了幾天江山,卻被弟弟趙光義輕鬆奪取;宋朝名將嶽飛是何等英勇,卻死於“莫須有”罪名等。


    太清楚了,又怎麽樣呢?張月明苦笑,既然走了這條路就要一路走下去,但絕對不能和朝廷、紅巾軍同流合汙,因為他們究竟誰是正義之師,現在還無法分清。


    張月明感到,社會就是個大的江湖,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江湖中,不論江湖有多亂,我們都得生活下去,拚搏下去,戰鬥下去。江湖這次真的是瘋了,但我自己不能瘋。


    張月明決定,整頓隊伍,加強訓練,擇機行事,保持獨立。


    張月明非常擔心的是,自己的爺爺張建青就在玄龍魔教,這次武林大追殺玄龍魔教弟子,自己的爺爺就危險了。太爺、族長張珩臨去世時曾給父親和叔父留言,一定要找到爺爺張建青。我該怎麽辦?


    張月明和楊光達及幾位自己的至親商量後,立即派兩路人馬出發。一路迴桃花山莊通知自己的父親;一路到繁華集鎮和交通要道去打聽爺爺的下落。


    張月明和弟兄們那裏知道,這時,有一個人走進了濠州紅巾軍元帥郭子興的大營,這個人後來將改變許多人的命運,改變曆史。他就是朱元璋。朱元璋,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原名朱重八,出身於一個貧農家庭,小時候為地主放過羊,做過和尚。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閏三月初一日,朱元璋投郭子興部,郭子興見朱元璋狀貌奇偉,異於常人,遂留置為親信兵。朱元璋屢次率兵出征,有攻必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嶺秘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秦嶺少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秦嶺少俠並收藏秦嶺秘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