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中醫中,很多種“氣”都被列為疾病的根源,例如“寒氣”、“濕氣”、“火氣”、“濁氣”、“燥氣”等等,例如寒氣侵體易患風寒,濕氣侵體易患“骨痹*”諸如此類,鄭碧隱認為,“怨氣”作為一種陰濁之氣,就如同其他那些亂七八糟的“氣”一樣,也會對人體產生影響,且影響要遠大於其他諸類。以當時的醫療水平與人們的認識程度,能做出如此判斷可以說實屬不易,但美中不足的是,在萊蕪的“萬煞劫”事件中,鄭碧隱僅是對此個案進行了處理,並未利用這次寶貴的臨床機會進行深層次的研究,致使人們對萬煞劫的認識直至今日也僅是停留在“怨氣侵體”的範疇。


    以鄭碧隱的理論,既然萬煞劫的致病機理更傾向於醫學,那麽最簡單的方法便是服“藥”,然而這種“藥”與常規的“藥”完全不一樣,在當時,鄭碧隱將怨氣分為金、木、水、火、土五大類,而導致老百姓遭殃的怨氣,很可能是因為“萬人坑”中的兵士不能“入土為安”所致,萬人坑是被洪水衝開的,所以此怨當屬“水怨”,五行之中土克水,故應以“土”為措平息此怨,遂發動民夫掩埋屍坑,之後又讓患者取簷下之土食之,果然係數痊愈,至此,“萬煞劫”這種現象便不再單純局限於道術範疇,也加入了一些醫學的機理,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便是導致萬煞劫的怨氣絕非一人之怨:隻有大量怨氣聚集到一個人身上,超過人體所能耐受的臨界點時,才有形成“萬煞劫”的可能。


    實際上,萬煞劫的成因並不是固定的,就像那個鄭碧隱所說的,至少分為金木水火土五種。然而,鄭碧隱的認識畢竟很有限,碰到的病例也隻有一次,鄭碧隱之後,有很多實例都證明,怨氣的種類遠不止金木水火土這五種,但卻沒有明確的診斷方法,因為隻要害上那個東西,症狀都差不多,‘水怨’跟‘火怨’的萬煞劫,從表麵上看都一個德行,病人又不能說話,所以如果不確定究竟是什麽‘怨’所致,就隻能像呂仙龍那樣,照著幾年幾十年的治!就像那個‘曹三代’,那個能耐的人都沒轍,必須要抬到四川去治!而究竟是怎麽治的也不知道,萬煞劫,誰染上,就囑咐家裏人安排後事,這個東西現在弄不了了……!


    唐高宗李治(628-683年),中國唐朝第三任皇帝(649—683年在位),字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文德順聖皇後長孫氏,為嫡三子。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後因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於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位於長安太極殿,開創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裏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於弘道元年(683年)駕崩,年五十五歲,葬於乾陵,廟號高宗,諡號天皇大帝。


    傳統史家認為唐高宗碌碌無為。但事實上,唐太宗末年的遼東戰役已使“貞觀之治”出現危機,高宗剛登基的永徽四年(653年),江浙一帶就爆發了陳碩真領導的農民起義,階級矛盾再次尖銳。


    高宗未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永徽二年九月下令所占百姓田宅還給百姓。高宗有知人之明,他身邊諸多賢臣如:辛茂將、盧承慶、許圉師、杜正倫、薛元超、韋思謙、戴至、張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親自提拔,其中韋思謙曾受褚遂良打擊,杜正倫被李世民冷落。他在位前期,唐代的領土最大,有的史書稱為“永徽之治”。


    起初,他在還是太子的時候,就與身為太宗才人的武則天有染;太宗崩後,武則天出家,高宗又把她接迴宮中為昭儀。李治的皇後本來不是武則天,是王氏,後因為與蕭淑妃爭寵,引入武氏,最後兩人皆被武氏反食,斬去四肢,泡入酒內;武則天稱之“骨醉”。於是武則天被冊封為皇後。但是武後並不為高宗母舅的長孫無忌等關隴貴族集團所容,武後遂設法除去她的敵人。高宗因武後慢慢有主導政局的趨勢,一度有廢後的打算,未料計劃被武後得知,事情遂作罷,但是協助高宗擬詔的上官儀則遭滅門。這件事情過後,高宗再也無由壓製武後,後來又因眼疾問題,使得主政權完全操縱於武後手中。唐高宗曾在皇後的建議下使用“天皇”稱號,與“天後”武則天並稱二聖。


    李治本性仁慈、低調、儉樸,不喜興土木,不信方士長生之術,不喜遊獵,卻也無大誌,與四兄李泰爭太子位時,也曾流淚哭泣。所以,唐高宗不是個事事稱職的好皇帝,但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好人。高宗後期的治世,有賴武則天執掌朝政。


    根據史書記載,李治長期有頭痛與眼疾,到晚年,眼睛幾乎全盲,曾請禦醫秦鳴鶴(據考證來自東羅馬帝國)醫治,秦鳴鶴主張對腦針灸,武則天坐在幕簾後麵大怒,認為要刺殺皇帝,李治在情急下則認為不妨一試,短時間內果真有效,但最後仍無法根治。


    唐高宗時,朝鮮半島分成三國:高句麗、百濟和新羅。六年,高句麗與百濟聯軍攻新羅,新羅遣使乞援


    於唐,高宗遂先後派兵出擊高句麗和百濟。至龍朔三年(663年),唐大將劉仁軌大敗援助百濟的倭國軍於白江口,破百濟,其國王奔高句麗。總章元年(668年),唐軍攻占平壤,滅亡高句麗。


    高宗即位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賀魯破乙毗射匱可汗,自號沙缽羅可汗。永徽六年,唐遣程知節西擊沙缽羅可汗,從此連年用兵西域。至顯慶二年(657年),唐大將蘇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缽羅奔石國(今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一帶),被擒。西突厥亡。高宗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護府。次年,徙安西都護府於龜茲(今新疆庫車)。


    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裏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


    這裏所說的唐太宗的病,便是這“萬煞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茅山詭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殘月半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殘月半落並收藏茅山詭談最新章節